图书介绍

欧洲历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欧洲历史
  • 许海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线装书局
  • ISBN:780106610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636页
  • 主题词:欧洲-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欧洲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欧洲的特性1

第一节 欧洲的地理特点1

一、地域空间的多样性2

二、移居的乐土2

三、迁徙的福地2

第二节 欧洲分裂的因素3

一、数十种语言3

二、语言是民族统一的因素3

第三节 欧洲文明的多种文化与精神4

一、欧洲精神4

二、“有教养的人”5

三、欧洲文化的多样化5

第四节 从社会到经济的一体化6

一、创建隐修院6

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6

三、“福利国家”7

第五节 关于欧洲历史的种种问题7

一、移民的统一体8

二、凯尔特人、希腊人和波斯人8

三、是欧洲到印度河还是到撒哈拉沙漠8

四、是欧洲到莱茵河还是多瑙河9

五、有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边界吗9

六、查理曼是欧洲之父吗9

七、面对天主教会的封建制度10

八、拜占庭和欧洲10

九、斯拉夫世界的归并11

十、走向民族国家11

十一、民族自治的欧洲12

十二、欧洲的新生问题12

第二章 从冻原时代到神庙文化15

第一节 欧洲的原始人类15

一、尼安德特人16

二、克罗马农人16

第二节 欧洲最初的耕种者17

一、农业变革17

二、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17

三、石器时代的巨大坟墓和巨石建筑18

第三节 金属器时代和地中海贸易19

一、欧洲的青铜时代19

二、欧洲的第一种文字19

三、铁器时代和希腊的中世纪:前1100~前750年20

四、自公元前1000年起始的欧洲文明20

第四节 希腊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21

一、向外移民的原因22

二、最初的货币和大扩展22

三、奴隶制22

四、成文法和鼓励艺术23

五、欧洲最初的哲学家23

第五节 伊特鲁立亚人与凯尔特人24

一、伊特鲁立亚人24

二、凯尔特人:泛欧民族24

第六节 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25

一、波斯人的威胁25

二、重建和新的发展26

三、伯里克利和早期古典主义时期27

四、希腊的民主27

五、民主政治的机构28

第七节 从分裂到合并28

一、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年28

二、诡辩家和苏格拉底29

三、希腊的危机: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的统一29

四、希腊的遗产30

第三章 罗马的影响31

第一节 罗马:从七个山丘到庞大帝国31

一、一个伊特鲁立亚城市32

二、罗马共和国32

三、罗马的征服:罗马和意大利33

四、罗马的征服:罗马和地中海33

五、征服的手段和目的34

六、共和国的没落35

第二节 罗马的欧洲36

一、“罗马和平”36

二、罗马和各行省37

三、罗马欧洲的经济统一38

四、罗马欧洲文化的多样性40

第三节 入侵与转变:迈向新欧洲41

一、日耳曼人入侵和罗马文明的坚持42

二、内部的变化44

三、基督教的欧洲45

第四章 拜占庭和西罗马帝国49

第一节 查士丁尼和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49

一、“一个国家,一种宗教”49

二、行政改革,经济措施50

三、立法工作50

四、大兴土木和艺术作品51

五、保卫边境51

六、新的民族和新的王国52

第二节 拜占庭和欧洲的新强国54

一、经济、政府和立法54

二、新老敌手54

三、西欧的新强国55

四、查理曼大帝55

五、丹麦人、挪威人和瑞典人56

第三节 10~11世纪拜占庭的鼎盛时期57

一、大进攻时期57

二、拜占庭的精神贡献和影响58

三、法律59

四、行政管理,经济和社会59

第四节 10~11世纪的西欧世界60

一、奥托大帝一世60

二、欧洲的新面孔60

第五节 6~11世纪东方和西方的宗教生活61

一、修道生活61

二、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关系62

三、罗马艺术63

第五章 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世界65

第一节 中世纪的欧洲与基督教民族65

一、从地中海到欧洲66

二、1000年后的基督教国家疆界66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欧洲67

一、封建封臣制度68

二、庄园和城堡68

三、村庄、城堡和付税的庄园69

四、教会和骑士制度70

五、乡村欧洲的产生70

六、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71

第三节 帝国和罗马教廷72

一、加洛林王朝的政治论点和教会改革72

二、关于主教授职权的争论73

第四节 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73

一、城市系统是复兴还是起始73

二、中世纪的城市74

三、意大利的城镇74

四、朝圣者之路75

五、商人之路76

第五节 欧洲之外的欧洲76

一、十字军东征77

二、13世纪时的欧洲和东方77

第六节 文化的统一和政治的分裂78

一、哥特式教堂文化78

二、骑士文化78

三、城市文化79

四、基督教国家和国王的欧洲80

第六章 危机与文艺复兴83

第一节 欧洲的经济发展与成就83

一、贸易84

二、工业85

三、农业86

第二节 欧洲的社会状况87

一、高死亡率——鼠疫87

二、社会动乱87

第三节 政治和政府89

一、欧洲的领土变化89

二、从封建国家到现代国家91

第四节 宗教和精神生活92

一、罗马教皇和主教会92

二、异端93

三、神秘主义94

第五节 文化的发展94

一、全面变化94

二、勃艮第文化95

三、意大利的文艺95

第七章 欧洲的对外扩展99

第一节 欧洲扩张的原因及条件99

一、欧洲人的想象力99

二、地理“科学”100

三、商品贸易100

四、产品倾销101

五、中国的指南针101

第二节 开辟新航路的活动102

一、达·迦马开辟通往印度的道路102

二、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大陆的新航路103

三、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105

四、欧洲其他国家的海外探险与扩张105

第三节 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07

一、地理大发现刺激了商业发展107

二、价格革命108

三、刺激了商品竞争108

第四节 “地理大发现”对美洲的影响109

一、种族混合109

二、语言交流109

三、宗教传播109

四、屠杀土著人口110

五、黑奴买卖110

第八章 殖民帝国的形成111

第一节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扩展111

一、经济危机111

二、靠近大西洋112

三、非洲之路113

四、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欧洲人发现了美洲113

五、瓦斯科·达·伽马及通往印度的航道114

六、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115

第二节 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扩展115

一、反对伊比利亚垄断的斗争(15~17世纪)115

二、18世纪对太平洋的勘察116

第三节 殖民帝国的形成117

一、教会与国家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作用118

二、葡萄牙118

三、西班牙118

四、经济在北欧的作用119

五、荷兰119

六、英国119

七、法国120

第四节 面向世界的经济掠夺120

一、经济轴心的转移121

二、农业中的革新与交换121

第五节 科学艺术的碰撞与发展121

一、科学技术122

二、艺术122

三、世界范围122

第九章 文艺复兴运动123

第一节 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123

一、资本主义的开始124

二、查理五世与欧洲124

三、首先出现在意大利125

第二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126

一、文学艺术上的复兴126

二、政治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成长128

第三节 欧洲文艺复兴130

一、意大利与欧洲文艺复兴130

二、法国的“文艺复兴”131

三、德国“文艺复兴”131

四、西班牙的“文艺复兴”132

五、英国的“文艺复兴”133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134

一、天文学的发展134

二、数学的发展135

第五节 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136

第十章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137

第一节 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137

一、教会的腐败137

二、教会的分裂138

三、神秘主义的影响138

四、民族意识的增强和专制君主138

第二节 马丁·路德与新教139

一、人文主义的兴起139

二、代表人民的意志140

三、路德的改革141

四、路德的态度与战乱141

五、德国的分裂143

第三节 卡尔文教的形成144

一、瑞士的宗教改革144

二、卡尔文改革145

三、英国的改革146

第四节 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147

一、软弱的反击147

二、教会的分化148

第五节 被宗教战争分裂的欧洲149

一、荷兰的起义149

二、法国的宗教战争149

三、30年战争150

四、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和亚牛斯和约150

第六节 宗教改革的结果151

第十一章 16~17世纪初欧洲的风云变幻153

第一节 尼德兰革命153

一、革命前夕的尼德兰153

二、革命的进程155

三、17世纪初的荷兰共和国157

第二节 英国的社会经济变革157

一、巨变前的英国社会经济157

二、宗教改革158

三、土地所有权的大转移160

第三节 法国的专制制度161

一、“和平的世纪”161

二、专制制度的建立162

三、胡格诺战争162

四、专制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64

第四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165

一、北欧的宗教改革与影响165

二、瑞典对外争霸167

第五节 东欧南欧和中欧各国168

一、多民族的奥地利168

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捷克170

三、反土耳其斗争中的匈牙利和巴尔干诸国171

四、俄国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72

第六节 欧洲国际关系174

一、西班牙霸权的兴衰174

二、各国之间矛盾的上升177

三、30年战争178

第七节 专制主义的欧洲181

一、路易十四的专政主义181

二、自由的曙光:联合省182

第十二章 16~17世纪的欧洲科学技术183

第一节 16~17世纪欧洲重要的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学成就183

一、哥白尼的天文学新观点183

二、伽利略的科学发现184

三、牛顿的科学综合186

第二节 17世纪的科学社团187

第三节 科学仪器的发明192

第四节 科学学科的发展194

一、数学194

二、物理学196

三、化学199

四、地质学200

五、物理地质学201

第十三章 17世纪英国革命和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建立203

第一节 英国革命的开始203

一、圈地运动的产生203

二、革命前的政治背景205

三、长期议会的召开和革命的开始206

四、长期议会议员的政治分化207

五、农民起义207

第二节 第一次内战208

一、内战前的两大阵营208

二、城乡群众的反政府斗争209

三、议会军的改组及“新模范军”的成立209

四、内战后的政治斗争210

第三节 第二次内战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214

一、“普莱德清洗”214

二、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215

第四节 共和国和克伦威尔护国公制215

一、共和国建立时的国内局势215

二、平等派士兵起义216

三、掘地派运动216

四、征讨爱尔兰、苏格兰217

五、《航海条例》及英荷战争218

六、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218

第五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219

一、君主制的成功复辟219

二、“人身保护法”219

三、“光荣革命”220

四、17世纪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221

第六节 英国立宪君主制的确立221

一、议会权力增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21

二、内阁制的形成222

三、王权的衰落222

四、议会选举223

五、辉格派的政治优势224

第十四章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欧洲大陆各国227

第一节 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法国227

一、路易十四的君主专制227

二、17世纪法国的经济228

三、外交关系和对外战争228

第二节 17~18世纪的德国229

一、政治和经济状况229

二、奥地利和普鲁士229

三、18世纪德国的思想领域230

第三节 北欧诸国的政治制度变革231

一、丹麦231

二、瑞典232

第四节 17~18世纪的俄国233

一、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233

二、彼得一世的改革234

三、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236

四、贵族权力的加强237

五、18世纪后半期俄国对外政策238

第五节 18世纪欧洲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40

一、数学240

二、天文学240

三、物理学240

四、气象学241

五、化学241

六、地质学241

七、生物学241

八、医学241

九、农业技术与纺织技术241

十、建筑、运输、化工等242

十一、社会学、哲学等242

十二、时代的精神242

十三、知识的传播243

十四、百科全书243

十五、期刊244

十六、公共文化机构245

第十五章 18世纪末法国革命247

第一节 革命前夕的法国247

一、革命前法国的农业和工商业247

二、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等级制度248

三、革命前的思想发展248

四、专制政体的没落251

五、1787年显贵会议251

六、三级会议的召开252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253

一、攻占巴士底狱253

二、《人权宣言》253

三、制宪会议的立法254

四、国王逃跑未遂254

五、对外战争的开始255

六、1792年8月10日人民起义256

七、吉伦特派执掌政权256

八、瓦尔密战役和国民公会256

九、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人民起义257

十、雅各宾派的社会经济政策258

十一、雅各宾派258

十二、雅各宾派的内部分裂259

十三、丹东派和艾贝尔派被消灭260

十四、“热月政变”260

第三节 热月党和督政府的统治261

第四节 执政府和拿破仑帝国263

第五节 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264

第十六章 欧洲的工业革命267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267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267

二、国内市场的形成269

第二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271

第三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274

一、生产力的提高274

二、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275

三、工人阶级的破坏活动275

四、迈达斯的灾祸和教训276

第四节 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277

一、比利时277

二、德国278

三、法国280

四、瑞士281

第十七章 19世纪初期的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283

第一节 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283

一、19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矛盾283

二、十二月党人运动的思想根源286

三、救国协会和幸福协会287

四、十二月党人起义288

第二节 神圣同盟的衰落和瓦解289

第三节 1815~1848年的法国、德国、英国290

一、法国290

二、德国的革命292

三、英国的工人运动293

第四节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295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95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296

三、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努力297

第五节 19世纪中期欧洲的工人运动和第一国际的解散299

一、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人阶级状况和工人运动299

二、国际工人联系的加强300

三、第一国际的建立301

四、第一国际活动的开始302

五、日内瓦代表大会303

六、洛桑代表大会(1867年9月2~7日)303

七、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68年9月6~13日)303

八、巴塞尔代表大会(1869年9月)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304

九、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的第一国际304

十、巴黎公社以后的第一国际305

十一、第一国际的解散305

第十八章 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307

第一节 德国的统一307

一、君主制政治改革的成功307

二、普鲁士政府争夺德国统一运动的领导权308

三、俾斯麦出任首相和普鲁士的对外战争308

四、普法战争与德国统一事业的完成309

第二节 意大利王国的形成309

一、1859~1861年革命时期两条道路的斗争309

二、红衫“千人军”远征310

三、意大利的统一311

第三节 瓜分波兰与1863年波兰起义312

一、波兰的衰落312

二、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313

三、波兰国王、普占区、奥占区314

四、波兰民族运动及“红党”与“白党”315

五、1863年波兰起义316

第四节 巴尔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317

一、希腊独立战争317

二、阿尔巴尼亚民族起义和民族复兴运动319

三、保加利亚复兴运动320

四、南斯拉夫各民族的复兴运动320

五、罗马尼亚1821年革命和1848年革命321

第十九章 19世纪中叶的欧洲323

第一节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323

一、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323

二、工业革命的完成323

三、国内政治324

四、1867年的选举改革325

五、对外政策326

六、英国的对外侵略和殖民掠夺326

第二节 法兰西第二帝国和巴黎公社328

一、第二帝国的统治328

二、第二帝国的对外关系329

三、政治危机330

四、普法战争和第二帝国的崩溃330

五、九月四日革命后的法国国内形势331

六、三月十八日革命332

七、巴黎公社的措施332

八、“五月流血周”333

第三节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334

一、俄国农奴制危机334

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335

三、沙皇政府的措施336

四、克里米亚战争336

五、农奴制的废除337

六、2月19日的法令和60~70年代的改革337

第二十章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341

第一节 技术革命及其影响341

一、技术革命的新浪潮341

二、经济危机的困扰342

三、政府职能的加强343

第二节 1871~1914年的英国344

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的经济发展344

二、自治领的建立345

三、两党政治345

四、爱尔兰问题346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工人运动346

六、英国的殖民扩张348

第三节 1871~1914年的法国349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的政治形势349

二、1875年宪法350

三、共和派执政350

四、案件和丑闻351

五、激进党执政352

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的外交政策353

七、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353

第四节 1871~1914年的德国354

一、德国帝国的政治制度354

二、德国国内的主要政党354

三、19世纪末德国的经济发展355

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府的国内外政策356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工人运动357

第五节 农奴制度废除后的俄国358

一、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的社会经济358

二、70~80年代的阶级斗争359

三、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360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361

五、革命形势的成熟361

六、1905年革命的开始362

七、革命运动的高涨363

八、1905年10月的全俄政治总罢工363

九、十二月武装起义364

十、第一、二届国家杜马及“六三”政变365

第六节 1871~1914年的意大利366

一、国家制度与政党政治366

二、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措施366

三、不平衡的经济发展367

四、贫穷的帝国主义367

五、工农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368

六、扩张主义的对外政策369

第七节 1867~1914年的奥匈帝国369

一、1867年奥匈协定及国家上层建筑370

二、民族矛盾370

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形成371

四、工人运动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党372

第二十一章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373

第一节 瑞士联邦制国家的建立及民主运动373

一、制度与宪法373

二、中立外交374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375

四、工人运动与工厂法375

第二节 梵蒂冈376

一、教皇的罗马问题376

二、教皇与资本主义377

三、梵蒂冈外交378

四、传教活动378

第三节 北欧诸国和低地国家379

一、瑞典和挪威379

二、丹麦380

三、芬兰380

四、荷兰381

五、卢森堡382

六、比利时382

第四节 比利牛斯半岛国家383

一、西班牙383

二、葡萄牙384

第五节 巴尔干半岛国家和地区384

一、希腊384

二、阿尔巴尼亚385

三、保加利亚385

四、罗马尼亚386

五、南斯拉夫地区387

第二十二章 19世纪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第二国际389

第一节 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环境389

一、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人运动389

二、70~80年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389

第二节 第二国际的建立和早期活动390

一、第二国际的建立390

二、第二国际的内部斗争391

三、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的增长391

四、第二国际内斗争的激化392

五、俄国布尔什维克在第二国际内的斗争392

第三节 第二国际的瓦解393

第二十三章 19世纪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395

第一节 19世纪欧洲的主要科学成就395

一、化学元素表395

二、光学396

三、天文学396

四、地质学397

五、电磁学398

六、生物学399

第二节 物理学三大发现400

一、电子400

二、X射线400

三、放射性401

第三节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402

第四节 文学402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402

二、浪漫主义文学404

第五节 社会政治思想404

第六节 经济学406

第七节 艺术408

一、音乐408

二、绘画410

第二十四章 欧洲列强从冲突走向战争413

第一节 “均势”格局下的集团对立413

一、扩张争霸的理论413

二、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414

三、法俄同盟415

四、英德矛盾的尖锐化和三国协约的形成415

五、军备竞赛417

第二节 战云密布的地中海418

一、第一次摩洛哥危机418

二、波斯尼亚危机419

三、第二次摩洛哥危机419

四、意土战争420

五、第一次巴尔干战争420

六、第二次巴尔干战争421

七、和平运动和反战运动422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22

一、七月外交危机422

二、各国的军事实力和战略计划424

三、战争的性质424

第四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425

一、速决战的破产和阵地战的出现425

二、1915~1916年战况426

三、空战和间谍战427

四、协约国分割世界的秘密协定428

五、交战国之间的和平外交428

六、经济封锁和无限制潜艇战429

七、俄国退出战争和美国参战430

八、最后的角逐430

第二十五章 风起云涌的欧洲431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31

一、俄国的内外政治气候432

二、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和列宁的《四月提纲》432

三、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涨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434

四、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维埃国家的建立437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439

一、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440

二、苏维埃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与退出战争441

三、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的联合进攻442

四、战时共产主义444

第三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446

一、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背景446

二、革命的过程447

三、魏玛宪法449

第四节 1919年匈牙利革命450

第二十六章 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451

第一节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451

一、英美法意等国的战后设想与巴黎和会451

二、《凡尔赛和约》453

三、其他有关和约453

四、国际联盟的建立454

五、关于凡尔赛体系的评价455

第二节 帝国主义国家反对苏俄政策的失败455

一、苏俄同西方改善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55

二、热那亚会议与拉巴洛条约456

第三节 帝国主义国家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457

一、鲁尔危机457

二、道威斯计划458

第四节 欧洲集体安全体系459

一、洛迦诺公约459

二、裁军会议和非战公约461

第二十七章 相对稳定时期的欧洲463

第一节 英法德诸国的相对稳定发展463

一、英国:暂时局部的稳定与1926年总罢工463

二、法国:“左翼联盟”政府和“国民统一”政府466

三、德国:复苏与繁荣467

第二节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468

一、战后初期的意大利468

二、意大利法西斯上台469

第三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72

一、新经济政策472

二、苏联的成立475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476

四、农业集体化运动478

第二十八章 风雨飘摇的欧洲481

第一节 1929~1933年经济危机481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481

二、经济危机的爆发482

第二节 飘摇不定的西欧483

一、英国的经济危机与麦克唐纳的“国民内阁”484

二、法国的经济危机486

第三节 德国的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上台488

一、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488

二、德国法西斯上台489

第四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欧国家493

一、波兰493

二、捷克斯洛伐克494

三、匈牙利495

四、南斯拉夫495

五、保加利亚497

六、罗马尼亚498

第二十九章 走向新大战的欧洲501

第一节 德意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和武装干涉501

一、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501

二、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506

第二节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慕尼黑阴谋507

一、英法的绥靖政策507

二、德国吞并奥地利509

三、慕尼黑阴谋510

第三节 1939年欧洲的战前外交515

第三十章 欧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519

第一节 大战的初期阶段:德军横扫欧洲大陆519

一、德军入侵波兰519

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520

三、德国对欧洲的大举进攻521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523

一、苏德战争的爆发523

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525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盟国转入反攻526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526

二、北非战役527

三、中途岛战役529

四、德黑兰会议529

第四节 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的胜利和大战的结束530

一、苏军的战略反攻530

二、第二战场的开辟531

三、欧洲人民的起义531

四、雅尔塔会议532

五、攻克柏林533

六、波茨坦会议534

七、大战的结束534

第三十一章 战后初期的欧洲新格局537

第一节 盟国有关战后世界的安排537

一、战后两个阵营的对抗537

二、联合国的建立538

三、五国和约539

四、多瑙河公约的缔结541

第二节 两个德国的形成541

一、分区占领德国541

二、盟国管制下的德国542

三、德国的分裂544

第三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545

一、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545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发展547

第三十二章 冷战中的欧洲549

第一节 冷战滥觞549

一、美苏冷战拉开序幕549

二、杜鲁门主义550

三、马歇尔计划552

第二节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553

一、从敦刻尔克条约到布鲁塞尔条约553

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554

三、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555

第三节 柏林危机557

一、柏林封锁557

二、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筑558

第三十三章 苏联的国内外政策和苏东关系561

第一节 斯大林时代的经济和阵营对抗战略561

一、制度复苏经济的政策561

二、政治状况562

三、战后初期的外交563

第二节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内政外交564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564

二、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战略568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局及新经济体制569

四、勃列日涅夫的缓和与进攻相结合的战略571

五、对第三世界的渗透和控制572

第三节 苏联与东欧关系573

一、九国情报局和苏联对东欧的政治影响573

二、苏南冲突和南斯拉夫的改革运动575

三、东欧各国的政治事件576

第三十四章 西欧各国的恢复与发展579

第一节 联邦德国的兴起与发展579

一、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579

二、联邦德国的内政与外交580

第二节 法兰西第四和第五共和国581

一、戴高乐重建法国581

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582

第三节 英国的内政与外交585

一、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585

二、殖民体系瓦解586

三、三环外交587

第四节 西欧其他诸国588

一、意大利、奥地利588

二、北欧诸国589

三、伊比利亚半岛诸国591

四、低地国家591

第三十五章 欧洲共同体与欧洲一体化593

第一节 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593

一、欧共体成立的历史背景593

二、欧共体的建立594

三、欧共体的扩大595

第二节 欧洲一体化及其发展趋势597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597

二、欧洲统一——大市场599

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599

第三节 欧共体的对外关系601

一、欧共体与美国、日本的关系601

二、欧共体与苏联东欧的关系602

三、欧共体与第三世界的关系6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