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系犯罪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关系犯罪学
  • 白建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009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5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犯罪学-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关系犯罪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研究范式3

上篇导读:犯罪学研究的研究 3

第一章 什么是一个犯罪学问题 5

第一节 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 6

一、只有一个犯罪 6

二、存在不同视角9

第二节 犯罪学叙事方法 15

一、实然研究17

二、量化研究 18

三、经验研究 19

四、关系研究20

第三节 犯罪学体系 23

一、犯罪学体系批判23

二、犯罪学逻辑 27

第四节 犯罪学整合 31

一、犯罪学的富有与贫困31

二、犯罪学理论的类型化分析 34

小结 42

第二章 应然犯罪学 45

第一节 应然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45

第二节 启蒙思想以前的犯罪观 47

第三节 启蒙学者的影响 48

第四节 基本理念 52

第五节 话语形式 61

第六节 批判功能 64

小结 66

第一节 实然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68

第三章 实然犯罪学 68

第二节 思想背景 70

一、经验主义70

二、生物进化论 77

三、社会统计学 81

第三节 实证方法 87

一、客观观察 89

二、科学归纳92

三、定量分析 99

第四节 经验之罪 108

第五节 必然之罪 113

第六节 个别之罪 121

小结 132

上篇回顾:体用之间的犯罪学 133

中篇 犯罪关系139

中篇导读:犯罪学的本体研究 139

第四章 犯罪特性学 142

第一节 狒狒与军官 142

第二节 伦理之恶 146

一、加罗法洛的“自然犯罪”146

二、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148

三、洛伦兹的“护种本能”149

四、休谟的道德直觉主义 150

五、过滤后的“纯粹之恶”151

第三节 秩序之害 152

一、贝卡里亚的犯罪本质论 152

二、环境主义的攻击性实验 154

三、经验主义的道德无知说 155

第四节 犯罪性分析 156

一、犯罪与秩序 157

二、非善:恶意与敌意158

三、悖逆:反伦理性与反秩序性 160

四、危险:原因危险与结果危险165

五、严重:定性与定量 169

第五节 希特勒的犯罪性 172

一、恋尸症 172

二、为了德国?174

三、再造希特勒的可能性 175

第六节 有组织犯罪的犯罪性 177

一、匪徒 178

二、秘密教门与邪教 181

三、秘密会党与黑社会 186

四、恐怖主义 198

五、政府施害 209

第七节 危险个体的犯罪性 215

一、张君案与原因危险 216

二、井口案与结果危险 222

三、张君们与井口们的危险性比较227

小结 228

第五章 犯罪形态学 230

第一节 修女与妓女 230

第二节 犯罪即罪行 232

一、环境决定论 233

二、正常人假定 234

三、效果论 235

四、规范论 236

五、批判精神 236

第三节 犯罪即罪人 237

一、人性决定论 238

二、特殊人假定 238

三、危险人假定 240

四、多元反应论 241

五、保守立场 242

第四节 犯罪即互动 243

第五节 互动的历史 248

第六节 互动的结构 255

一、被害关系 255

二、行为类型 258

三、加害地位 262

四、国家被害265

第七节 刑罚立场实证研究 268

小结 276

第六章 犯罪定义学 278

第一节 面包与铁路 278

一、犯罪化的过程和结果 280

二、指称犯罪的符号体系281

三、表达价值取向的规范准则282

四、犯罪定义的类型283

五、犯罪定义的本质284

第二节 主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 285

一、能动论 286

二、多元论 290

三、冲突论 291

第三节 客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 296

一、摹状论 296

二、一元论 299

三、自然论 300

第四节 中介本位的犯罪定义观 302

一、任性的主体性 304

二、片面的主体性 305

三、危险的主体性 310

四、互动中的犯罪化314

第五节 犯罪定义的事实学分析 321

一、价值分析 322

二、真理分析 323

三、结构分析 325

四、历史分析339

小结 340

第七章 犯罪规律学 343

第一节 鸡鸣与日出 343

第二节 犯罪原因 345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 345

二、犯罪原因研究347

三、因果中心说批判352

第三节 犯罪概率 353

一、犯罪概率的概念 353

二、犯罪概率研究 355

三、概率中心说批判358

一、理论假设 359

第四节 犯罪规律 359

二、实证检验 360

三、普遍联系 363

四、一个悲观的结论 365

第五节 犯罪规律的发现与证实 366

一、实证分析与犯罪规律 366

二、转换、误差与操作化 368

三、犯罪强度 376

四、犯罪结构 378

五、犯罪动态 384

六、犯罪相关 385

第六节 犯罪规律类型 395

一、原生性犯罪规律 395

二、反应性犯罪规律 399

三、差异性犯罪规律 405

四、学科还原性犯罪规律 409

五、犯罪累积规律 411

六、犯罪决策规律 414

七、犯罪互动规律 415

八、结构性犯罪规律 417

九、过程性犯罪规律 420

十、抵消性犯罪规律 422

十一、临界性犯罪规律 427

十二、犯罪得逞规律 431

十三、犯罪效应规律 433

小结 439

中篇回顾:关系犯罪观与控制社会控制 443

下篇 社会反应451

下篇导读: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控制研究 451

第八章 刑事政策研究 454

第一节 二元结构 454

第二节 561个载体 461

第三节 16个政策 467

一、原则型刑事政策 468

二、明确型刑事政策470

三、潜在型刑事政策 473

第四节 4个视角 482

一、宽宥与苛厉 482

二、规范逻辑与实践逻辑 485

三、被动与主动487

四、审判机关的主导作用488

第五节 刑事政策的立场分析 489

一、静态考察 490

二、动态考察 491

三、导向考察 492

四、政策立场的犯罪定义学 494

第六节 刑事政策的技术分析 496

一、规范化程度 497

二、被动性程度 499

三、权力结构 504

四、法治化的犯罪定义学 506

第七节 立场与技术的关系分析 508

小结 516

第一节 理论假设 518

第九章 刑法规范研究 518

第二节 罪量 524

第三节 刑量 535

第四节 罪刑关系“报价单”及其意义 542

第五节 均衡性检验 563

第六节 检验结果的犯罪学解读 566

小结 574

第十章 刑法适用研究 579

第一节 同案同判实证研究 579

一、平等与均衡 582

二、平等程度的测量 587

三、同案异判的意义与解释 592

四、如何控制同案异判率594

第二节 审判结果的比对与模拟系统 597

一、司法现代化的七大难题 599

二、资源惯性与社会控制失控 602

三、司法先例的利用:原理与形式603

小结 610

第十一章 被害预防研究 611

第一节 被害预防概述 611

第二节 边缘化与被害预防 614

第三节 一种特殊的保护性反应621

小结 633

下篇回顾:中国的·刑事的 科学的 635

参考书目639

研究线索 645

致谢 6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