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058942.jpg)
- 张继权,刘兴朋,佟志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054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灾害防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1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展望6
1.2.1国内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现状6
1.2.2国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现状9
1.2.3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13
1.2.4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研究展望14
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5
1.3.1研究目标15
1.3.2研究内容15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
1.5研究创新点32
参考文献32
第2章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理论与方法38
2.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基础39
2.1.1风险与风险管理理论39
2.1.2区域灾害系统理论45
2.1.3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47
2.2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理论基础51
2.3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基础52
2.3.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52
2.3.2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的组成及相互作用53
2.4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55
2.4.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概率评价法56
2.4.2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法60
2.4.3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情景模拟评价法62
2.5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方法63
2.5.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原理63
2.5.2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预警体系与流程64
2.6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方法65
2.6.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决策方法65
2.6.2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担与转移71
参考文献76
第3章 农业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研究81
3.1吉林省洮儿河流域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82
3.1.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82
3.1.2吉林省洮儿河流域农业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标的确定84
3.1.3吉林省洮儿河流域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分析84
3.1.4结论与讨论87
3.2吉林省东部水稻延迟型冷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88
3.2.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88
3.2.2吉林省东部水稻延迟型冷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确定89
3.2.3吉林省东部水稻延迟型冷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分析90
3.2.4结论与讨论95
3.3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冷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96
3.3.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96
3.3.2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冷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的确定98
3.3.3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冷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分析99
3.3.4结论与讨论103
3.4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典型玉米种植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104
3.4.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104
3.4.2我国典型玉米种植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的确定105
3.4.3我国典型玉米种植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分析107
3.4.4结论与讨论115
参考文献115
第4章 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脆弱性评价研究117
4.1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及区划119
4.1.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119
4.1.2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21
4.1.3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的构建125
4.1.4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及区划126
4.1.5结论与讨论137
4.2吉林西部玉米干旱脆弱性动态评价与区划138
4.2.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138
4.2.2吉林西部玉米干旱脆弱性曲线的构建140
4.2.3吉林西部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与区划144
4.2.4结论与讨论149
4.3吉林省中西部玉米涝灾脆弱性曲线构建149
4.3.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149
4.3.2吉林省中西部玉米水淹胁迫试验152
4.3.3基于田间试验的吉林省中西部玉米涝灾脆弱性曲线的构建154
4.3.4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吉林省中西部玉米涝灾脆弱性曲线的构建159
4.3.5结论与讨论162
参考文献162
第5章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图绘制研究165
5.1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静态评价与风险图绘制166
5.1.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166
5.1.2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静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66
5.1.3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静态评价模型的构建169
5.1.4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静态评价与风险图绘制170
5.1.5结论与讨论173
5.2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价与风险图绘制174
5.2.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174
5.2.2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79
5.2.3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180
5.2.4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价与风险图绘制181
5.2.5结论与讨论183
5.3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动态评价与风险图绘制184
5.3.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184
5.3.2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冷害危险性评价186
5.3.3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冷害脆弱性评价193
5.3.4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冷害暴露性评价196
5.3.5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冷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197
5.3.6东北地区玉米干旱、冷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图绘制203
5.3.7结论与讨论209
5.4江淮地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图绘制211
5.4.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211
5.4.2江淮地区农业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价212
5.4.3江淮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暴露性评价214
5.4.4江淮地区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216
5.4.5江淮地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图绘制218
5.4.6结论与讨论221
参考文献222
第6章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测预警研究224
6.1辽宁省朝阳市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灾害风险预测225
6.1.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225
6.1.2辽宁省朝阳市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灾害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227
6.1.3辽宁省朝阳市玉米干旱灾害风险模型预测结果与分析228
6.1.4结论与讨论229
6.2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预警230
6.2.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230
6.2.2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确定231
6.2.3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231
6.2.4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预警结果与分析232
6.2.5结论与讨论234
6.3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预警234
6.3.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234
6.3.2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预警体系235
6.3.3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236
6.3.4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预警的结果与分析242
6.3.5结论与讨论251
参考文献251
第7章 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技术对策研究253
7.1干旱胁迫下玉米潜在产量损失率评价研究254
7.1.1水分生产函数的构建254
7.1.2干旱胁迫下玉米潜在产量损失率模型的建立254
7.1.3干旱胁迫下玉米潜在产量损失率模型中关键参数的确定255
7.1.4干旱胁迫下玉米产量形成模型的构建261
7.1.5玉米产量形成模型中关键参数的确定263
7.1.6结论与讨论264
7.2基于风险区划的农业干旱灾害保险费率厘定研究265
7.2.1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265
7.2.2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区划269
7.2.3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的验证272
7.2.4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的验证273
7.2.5农业干旱灾害的保险费率厘定274
7.2.6结论与讨论277
7.3玉米灌溉需水量估算研究278
7.3.1作物灌溉需水量估算的相关概念278
7.3.2玉米生育阶段灌溉需水量估算模型的建立278
7.3.3玉米生育阶段灌溉需水量估算模型参数的确定279
7.3.4玉米灌溉需水量估算281
7.3.5结论与讨论284
7.4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与对策284
7.4.1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与对策284
7.4.2农业低温灾害风险管理技术与对策294
7.5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技术体系296
7.5.1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296
7.5.2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原则298
7.5.3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实施过程302
7.5.4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实施途径307
7.5.5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战略选择309
7.6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系统313
7.6.1系统研制背景313
7.6.2系统总体设计314
7.6.3数据库设计315
7.6.4系统实现316
参考文献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