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媒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媒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30565676.jpg)
- 王文科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4997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2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媒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媒概述3
第一节 传媒的概念3
一、媒介的定义3
卷一 传媒理论篇3
二、媒介、媒体与传媒的异同7
三、大众传播媒介8
第二节 传媒的发展9
一、传媒发展的历史分期10
二、传媒发展的规律15
三、传媒业的发展趋势19
一、传媒的定性研究方法23
第三节 传媒研究的方法23
二、传媒的定量研究方法28
三、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关系33
第二章 传媒的性质、功能与分类37
第一节 传媒的性质37
一、传媒的基本性质37
二、传媒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38
三、传媒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40
四、传媒的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42
第二节 传媒的功能43
一、信息传播功能44
二、宣传教育功能45
三、舆论监督功能46
四、提供娱乐功能47
五、社会协调功能48
六、文化传承功能50
第三节 传媒的类型及其特征52
一、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53
二、传统媒介与新媒介56
三、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60
第一节 传媒结构理论65
一、英尼斯的传媒理论65
第三章 传媒理论及其影响65
二、麦克卢汉的传媒理论66
三、符号学69
第二节 传媒规范理论70
一、集权主义传媒理论71
二、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72
三、发展中国家的传媒理论75
四、社会主义国家传媒体制理论76
第三节 传媒效果理论77
一、大众传媒的微观效果理论77
二、大众传媒的宏观效果理论81
二、政治—经济传媒理论88
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88
第四节 传媒批判理论88
三、传媒霸权理论89
四、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理论90
五、“文化研究”学派的传媒理论91
第四章 传媒自由、所有权与伦理道德94
第一节 传媒自由论94
一、传媒自由的涵义和内容94
二、传媒自由的产生和发展96
三、传媒自由的作用和性质100
一、传媒所有权的涵义108
第二节 传媒所有权108
二、传媒所有权的存在形式109
三、传媒所有权的实现方式113
第三节 传媒伦理道德118
一、传媒伦理道德的涵义、特征与作用118
二、传媒伦理道德的产生119
三、传媒伦理道德的发展122
四、中外传媒伦理道德建设的比较124
五、中国社会主义传媒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128
第一节 报纸的特点、分类与功能133
一、报纸的特点133
第五章 报纸133
卷二 传媒认知篇133
二、报纸的分类135
三、报纸的功能136
第二节 外国报纸发展的历程137
一、英国报纸的发展历程138
二、美国报纸的发展历程140
三、日本报纸的发展历程142
四、法国报纸的发展历程143
第三节 中国报纸发展的历程144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1713—1815)144
二、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1815—1915)146
三、中国现代报纸的发展(1915—1949)148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纸的发展(1949年至今)149
第四节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50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150
二、我国报纸的发展趋势155
第六章 杂志159
第一节 杂志概述159
一、杂志的定义与特征159
二、杂志的分类161
三、杂志的社会功能164
第二节 外国杂志发展概述165
一、外国杂志的发端与壮大165
二、外国杂志出版大国的基本情况166
一、中国杂志史略172
第三节 中国杂志的发展172
二、中国杂志业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174
第四节 杂志的发展趋势178
一、世界杂志的发展趋势178
二、中国杂志的发展趋势180
第七章 图书188
第一节 图书概述188
一、图书的概念188
二、图书的特征190
三、图书的分类192
四、图书的功能193
第二节 图书的科技基础与历史脉络194
一、图书的科技基础194
二、图书出版的历史脉络198
第三节 图书出版业的现状201
一、世界图书出版业概述201
二、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基本情况204
第四节 图书的发展207
一、图书面临的困境207
二、图书的发展对策与趋向208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216
一、广播的诞生216
第八章 广播216
二、广播的发展219
第二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与传播符号221
一、广播的传播特点221
二、广播的传播符号225
第三节 中外广播业229
一、世界部分国家广播事业概况229
二、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232
三、港澳台地区的广播事业235
第四节 广播传媒的发展趋势236
一、当前世界广播业的基本运作形态和体制236
二、当今世界广播业的发展现状和走势237
第九章 电视242
第一节 电视的发明与成长242
一、电视科技的发明242
二、电视传播事业的诞生243
三、电视的发展245
第二节 外国电视的发展247
一、欧洲电视的发展247
二、北美电视的发展252
三、拉丁美洲的电视事业258
第三节 我国电视的发展259
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59
二、中国电视的停滞阶段260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262
四、中国电视的全面发展265
第四节 港澳台地区电视的发展267
一、香港电视的发展267
二、澳门电视的发展269
三、台湾电视的发展269
第五节 电视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71
一、电视节目的现状与趋势271
二、电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72
三、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73
一、电影史前文化277
二、电影原理——“视觉存留”现象的发现277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277
第十章 电影277
三、连续摄影术的发明278
四、电影摄影机的发明279
五、感光材料日趋成熟279
六、活动放映术的发明280
第二节 一门独特的梦幻艺术281
一、电影作为艺术初始阶段281
二、平行剪辑手法的创立282
三、格里菲斯:确立了电影基本的叙事语言283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理论及实践285
一、好莱坞电影287
第三节 世界电影呈现的流派与特点287
二、先锋派电影290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291
四、法国新浪潮电影292
五、苏联诗电影293
六、现代电影的流变294
第四节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298
一、电影传入中国(1896)298
二、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298
三、早期中国电影的众生相(1905—1932)299
四、中国电影的觉醒与崛起(1932—1949)300
五、中国电影的家国梦想(1949—1979)301
六、中国电影的融汇与交流(1979—— )305
第五节 中国电影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308
一、中国电影的主要问题308
二、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308
第十一章 新媒介、网络媒介与数字媒介314
第一节 新媒介总论314
一、什么是新媒介314
二、新媒介的发展趋势316
第二节 网络媒介318
一、网络媒介的兴起与发展318
二、网络媒介的特点321
第三节 手机传媒322
一、迅速崛起的第五传媒323
二、手机传媒的特点325
三、手机传媒的应用326
第四节 势不可挡的数字媒介331
一、数字媒介的内涵331
二、数字媒介的发展333
卷三 传媒影响篇339
第十二章 传媒与受众339
第一节 受众概说339
一、受众界定339
二、受众的类型339
一、我国受众观念的演变341
第二节 传播者眼中的受众341
二、受众在传播中的价值342
三、传收双方的关系——从“受众控制”到“受众自治”344
四、几种传收关系模式345
五、传播者眼中的受众345
六、传收关系中的特殊现象348
第三节 受众眼中的大众传媒349
一、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认知349
二、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期望350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受众理论简介353
一、枪弹论353
二、个人差异论355
四、两级传播理论356
三、社会分类论356
五、满足需求论357
六、“受众是商品”论357
七、编码及解码理论358
第五节 培养受众与满足受众需要358
一、提高受众传媒素养358
二、正确认识受众需要359
三、培养受众的公民意识360
第一节 政治与传媒发展的历史363
一、从政治传媒到传媒政治363
第十三章 传媒与政治363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选举368
第二节 传媒与政治的互动371
一、政治操纵传媒371
二、传媒操纵政治375
第三节 传媒的发展与民主进程379
一、新闻传媒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380
二、中国的传媒发展与民主化进程381
三、传媒在民主进程中的效能382
第十四章 传媒与经济387
第一节 传媒经济概说387
一、传媒与经济的相互关系387
二、传媒产品分析388
三、传媒市场分析389
四、传媒竞争分析390
五、传媒产业要素分析392
第二节 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394
一、传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内涵394
二、传媒社会效益的测评指标与提升途径397
三、传媒经济效益的测评指标与提升途径398
第三节 传媒经营管理的职能、作用与原则399
一、传媒经营管理的职能400
二、传媒经营管理的作用401
三、传媒经营管理的原则402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的传媒经营管理战略403
一、全球化时代传媒业面临的新形势404
二、传媒集团战略405
三、传媒品牌战略407
四、传媒资本运作战略410
五、传媒多角化经营战略413
第十五章 传媒与社会418
第一节 传媒与社会的关系418
一、传媒对社会的作用418
二、社会生态对传媒发展的意义422
第二节 传媒批判学派的兴起425
一、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425
二、传媒批判学派的主要观点426
一、传媒与儿童发展429
第三节 传媒与妇女儿童发展429
二、传媒与性别433
第四节 社会发展对传媒的认识与期待436
一、传媒与知识沟437
二、传媒素养教育与社会发展441
第十六章 传媒与文化447
第一节 传媒与文化的相互关系447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447
二、传媒对文化的影响448
三、文化对传媒的影响450
一、文化平等论451
第二节 文化研究学派的传媒理论研究451
二、受众权威论452
三、大众文化价值论453
第三节 传媒的娱乐化454
一、文化工业与传媒娱乐化454
二、传媒娱乐化现象及特点456
三、传媒娱乐化的反思457
第四节 传媒的文化与商业困境458
一、传媒产业的性质和特点458
二、传媒产业的文化与商业困境459
一、坚守“文化本土化”的传播原则462
第五节 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整合462
二、增加当代文化传播中的道德价值内涵463
三、打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品牌464
四、民族传统文化借助传媒延续生命力465
第十七章 传媒与军事468
第一节 军事对传媒的影响与制约468
一、军事活动促进新闻传媒的诞生和发展468
二、军事活动促进传媒技术的发展与运用470
三、战争形态的变化影响传媒报道的真实性470
四、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制约着传媒客观报道471
一、传媒对军事活动的作用与影响472
第二节 传媒对军事的影响与作用472
二、传媒作为军事斗争手段的主要特点478
第三节 传媒在世界军事史上的角色479
一、近代传媒,引发战争、推动战争479
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481
三、“二战”后传媒运用的新发展483
第四节 信息战与传媒486
一、信息战的涵义与表现形式486
二、信息战中传媒所表现的特点487
第一节 通讯社的界定和分类497
一、通讯社的界定497
卷四 传媒延伸篇497
第十八章 通讯社497
二、通讯社的分类499
第二节 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502
一、通讯社产生的历史前提502
二、外国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503
三、我国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511
第三节 通讯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518
一、通讯社在网络时代的现状518
二、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业务发展战略521
三、新华社事业发展战略525
一、广告的涵义530
第十九章 广告530
第一节 广告概述530
二、广告信息传播的特点532
三、广告的社会功能533
第二节 西方国家广告业的起步与发展534
一、西方广告业的出现534
二、西方广告业的发展536
三、西方广告理论学说演变537
第三节 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540
一、中国古代的广告形式540
二、中国近现代广告业的发端541
三、新中国广告业的历程541
一、广告传媒的基本特点543
第四节 传媒用作广告载体的独特性543
二、前大众传播时期主要广告传媒的特点544
三、大众传播时期主要广告传媒的特点545
四、后大众传播时期主要广告传媒的特点547
五、当代主要广告专用传媒的特点547
第五节 广告的运作548
一、广告公司的类型548
二、广告运作流程549
三、广告的传媒策划550
四、广告运作对传媒的影响551
一、营销的内涵554
第一节 营销概述554
第二十章 营销554
二、营销的核心概念557
三、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560
第二节 营销理论与营销观念的发展562
一、营销理论的发展562
二、营销观念的演变565
第三节 传媒的市场营销567
一、传媒的市场细分与定位568
二、传媒营销策划572
三、传媒产品的定价575
四、传媒促销活动577
一、什么是整合营销传播580
第四节 整合营销传播580
二、企业需要整合营销传播583
三、企业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的途径585
第二十一章 公共关系590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590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及基本要素590
二、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和在西方的发展592
第二节 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596
一、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596
二、公共关系调查分析597
三、公共关系策划设计597
五、公共关系检测评估599
四、公共关系实施传播599
第三节 公关专题活动和操作策略601
一、记者招待会601
二、展览会603
三、庆典活动605
四、赞助活动607
第四节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和处理程序609
一、危机的概念、类型与成因609
二、危机管理的涵义610
三、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程序611
后记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