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 陆前进,卢庆杰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ISBN:754291654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和货币市场的建设1

第一节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衡量1

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衡量指标1

二、货币化与货币需求3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分析4

一、金融资产的结构与货币化进程4

二、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演变6

三、M2的构成分析9

四、中国M2/GDP水平偏高的含义13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化指标偏高的原因分析14

一、货币流动性下降14

二、融资结构扭曲17

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长19

四、商业银行的发展滞后21

五、汇率机制的影响22

六、经济景气因素的影响23

第四节 中国货币市场的框架结构24

一、同业拆借市场26

二、国债市场30

三、票据市场38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41

五、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的建设44

第五节 回购市场45

一、回购协议及功能45

二、我国银行间回购市场46

三、影响回购协议利率的因素52

四、中央银行回购协议的操作53

五、加快我国银行间回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54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政策工具56

第一节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创造和控制56

一、基础货币的构成56

二、货币供给的来源58

三、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59

四、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工具63

五、各国中央银行资产结构的比较65

第二节 货币乘数68

第三节 各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比较分析69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74

一、信贷政策75

二、再贷款80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83

四、再贴现89

五、公开市场操作90

六、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97

第五节 货币政策工具与债务管理之间的协调103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与公共债务管理104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与票据债务管理108

第三章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112

第一节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112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意义112

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115

三、中国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125

四、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利率价格发现128

一、货币市场的利率结构132

第二节 中国的利率结构问题132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150

三、中国的利率期限结构152

四、本外币利率之间的关系160

五、人民币升值预期条件下的利率调控165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167

一、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种类167

第四章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167

二、我国操作目标的选择170

三、操作目标与政策工具175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综述177

一、汇率目标177

二、货币目标179

三、利率目标181

四、通货膨胀目标182

五、隐含名义锚184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186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86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普尔分析187

三、美国和英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189

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0

第四节 我国中介目标的选择和控制192

一、我国中介目标的选择192

二、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196

三、金融创新、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206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08

第五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目标体系208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和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11

第五章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分析218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218

一、传统的利率传导通道219

二、信贷渠道223

三、非货币性资产价格传导渠道231

四、汇率渠道235

五、理论评述237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国际比较238

一、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39

二、英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43

三、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45

四、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46

第三节 中国的利率传导途径248

一、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48

二、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253

一、基本模型259

第四节 信贷传导机制的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259

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263

第五节 中国的银行体系与信贷传导途径265

一、中国银行体系概述266

二、信贷渠道在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性267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员管理影响运作效率272

四、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影响了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273

五、信贷分配的不均影响信贷渠道的畅通274

六、信贷渠道紧缩作用使货币政策存在顺周期作用275

七、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与银行体系运作276

八、不良资产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通道277

第六节 货币政策的非货币性资产传导途径280

一、股票市场的传导280

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284

三、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影响288

第七节 汇率渠道289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289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分析294

三、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传导机制——基于投机冲击和Mundell—Fleming模型的分析296

第八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及对策299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299

二、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302

第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307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货币流通速度307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308

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308

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综合分析312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318

第三节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综合因素319

一、官方干预319

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深度和多样化321

三、对外开放度与外部融资322

四、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有效性323

一、货币政策的可信度328

二、国债328

第四节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其他因素328

三、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329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329

第五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329

一、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330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30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331

四、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333

五、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334

参考文献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