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戴丽红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4282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传统文化-理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考1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

一、尚和、贵中、求变的民族精神2

二、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6

三、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高9

第二节 《周易》与与时俱进思想13

一、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同步发展14

二、量时制变,随物而动17

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发挥主观能动性20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进与退、趋与避的关系22

第三节 《周易》与和谐思想25

一、“太和”境界26

二、人与自然:同化还是异化29

三、中和追求3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38

第一节 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研究38

一、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与其他思维方法的关系38

二、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历史渊源48

三、多维视野中的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67

四、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客观基础82

五、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与实践87

六、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作用8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3

一、实践的品质94

二、创新的品质95

三、开放和兼容的品质98

四、不怕挑战,在斗争中完善自己的品质100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兴起的历史必然103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内涵104

二、知识经济兴起的历史必然108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对“与时俱进”的认识——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调查报告110

一、大学生对“与时俱进”概念的理解110

二、大学生如何做到与时俱进113

三、对“与时俱进”时代意义的认识115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抉择117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和补充117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的价值与意义117

二、邓小平明察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远见卓识119

三、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战略抉择120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121

第二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大解放122

一、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22

二、第二次思想大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125

三、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党的十五大报告127

第三节 依法治国——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神实质128

一、坚持“法治论”,反对“人治论”129

二、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131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32

四、提高国民素质与法律意识135

五、依法治国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136

第四节 邓小平的思维创新137

一、全局思维137

二、特色思维138

三、批判性思维139

四、辩证思维140

五、开放思维141

六、实践思维142

七、民本思维144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145

第一节 “三个代表”的现实针对性145

一、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145

二、针对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存亡的惨重教训147

三、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148

四、针对复杂国际斗争形势150

五、针对党的三大任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152

第二节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154

一、德治与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154

二、德治与法治的关系159

三、德治与法治并举164

第三节 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167

一、三个文明的提出167

二、三个文明的概念169

三、三个文明的区别170

四、三个文明的联系173

一、“政治文明”概念的内涵和要求176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76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77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81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185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85

一、协调发展185

二、以人为本187

三、人的全面发展188

四、可持续发展189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191

第二节 超越——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视野192

一、理论超越: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192

二、实践超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航标197

三、历史超越: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华文明的新贡献200

四、时代超越: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现代文明的新结晶203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科学发展206

一、当下高等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背离现象207

二、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路径20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历程216

第六章 和谐社会的构建216

第一节 和谐——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16

二、和谐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要求220

三、和谐体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要求224

四、和谐体现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要求226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诉求229

一、人与家与国的和谐229

二、城乡的和谐230

三、人民的和谐231

四、文明与文化的和谐232

五、民族与社会的和谐234

六、道德与法律的和谐234

七、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和谐235

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236

第三节 新时期多校区办学高校教职工内部的文化矛盾及其对策238

一、教职工的文化矛盾的主要表现239

二、正确处理文化矛盾必须坚持的原则243

三、解决文化矛盾的主要对策246

一、和谐是一种品质,一种价值取向248

第四节 和谐心态——大学生的成功之道248

二、和谐心态的特征249

三、和谐心态与大学生的成功253

第七章 思想道德建设刍议258

第一节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258

一、我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变化258

二、我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变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61

第二节 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导向265

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265

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271

三、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274

四、在建设市场经济中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277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正确认识自我280

一、心理健康的特征281

二、正确认识自我2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建设287

一、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288

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理性道德行为289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职业道德遗产293

四、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有价值的职业道德成果294

第五节 大力加强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9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297

二、应对的措施299

第六节 司法工作者的道德修养304

一、司法道德修养的涵义304

二、司法道德修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305

三、加强司法道德修养的举措306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舆论导向310

第七节 高校师德建设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310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政策导向316

第八节 中西方师德建设比较研究321

一、中西方师德要求比较321

二、中西方师德培养方法比较326

三、中西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比较328

四、中西方师生关系比较330

五、中西方教师评价制度比较332

主要参考文献335

后记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