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早产与早产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早产与早产儿
  • 曾蔚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0460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早产-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早产与早产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早产概论3

第一节 早产的定义和分类3

一、早产的定义3

上篇 早产3

二、早产的分类6

三、早产的研究历史和现状7

一、早产的发生率9

二、我国早产的发生概况9

第二节 早产的流行病学9

第三节 早产儿的现状10

一、围生儿死亡10

二、早产儿并发症11

第四节 早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12

第2章 妊娠时限与早产15

第一节 与早产有关的发生学基础15

一、子宫15

二、宫颈17

一、细胞因子及细胞黏附分子18

三、神经18

第二节 胚胎着床的调节18

二、凝集素和复合糖类19

三、激素19

第三节 妊娠期的内分泌调节20

一、妊娠期黄体功能20

二、胎盘激素20

三、其他内分泌腺的变化21

第四节 妊娠时限的内分泌调节22

一、妊娠生物钟22

二、妊娠子宫舒缩性的调节与分期23

第五节 妊娠与免疫25

一、妊娠与免疫耐受及分娩过程中的变化25

二、早产与免疫耐受异常27

第六节 妊娠时限的遗传学基础28

一、遗传倾向28

第七节 早产的时限分类及临床分期29

二、基因改变29

第八节 妊娠附属物发生发育与早产30

一、胎膜的结构及胎膜早破30

二、蜕膜部位出血与宫缩30

第3章 早产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32

第一节 早产的病因32

一、前列腺素的改变——病因学基础32

二、感染35

三、胎膜早破38

四、医源性早产39

五、子宫异常42

六、其他42

第二节 早产的影响因素43

一、年龄和体重43

二、种族与遗传45

三、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48

四、营养因素51

五、社会经济地位与保健54

六、应激因素55

第4章 早产的发生机制58

第一节 分娩动因58

一、绵羊宫缩发动的机制58

二、人类宫缩机制的假说58

三、人类宫缩研究的趋势60

四、妊娠维持和分娩发动的机制及调节60

五、内分泌调节62

六、机械因素66

七、免疫因素68

八、分娩发动的炎症理论70

第二节 早产的发生机制73

一、母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73

二、绒毛膜蜕膜炎74

三、子宫病理性扩张75

五、孕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与早产76

四、蜕膜出血76

第三节 早产动物模型78

一、动物模型的特点78

二、感染性早产动物模型79

三、抗早产药物评价模型84

第5章 早产与生殖道感染86

第一节 生殖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86

一、生殖道感染概述86

二、生殖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89

第二节 早产与性传播疾病92

一、梅毒92

二、淋病94

三、衣原体感染96

四、生殖器疱疹97

五、尖锐湿疣99

六、HIV感染/艾滋病99

七、沙眼衣原体感染与早产102

八、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早产106

九、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与早产110

第三节 妊娠合并阴道病115

一、细菌性阴道病与早产115

二、B族链球菌感染与早产118

三、外阴阴道念珠病与早产120

四、滴虫性阴道炎与早产122

第四节 早产与TORCH感染124

一、弓形体124

二、风疹病毒125

三、巨细胞病毒127

四、单纯疱疹病毒128

五、梅毒130

六、TORCH与早产的关系132

第6章 早产的预测134

第一节 早产的临床指标134

一、高危评分系统134

二、抗分娩指数评分138

三、评分与早产相关性及意义139

第二节 早产预测的生化指标139

一、内分泌激素140

二、细胞黏附分子151

三、胎儿DNA预测早产154

四、其他生化指标156

第三节 感染免疫指标159

一、细胞因子概述160

二、与早产有关的各种细胞因子163

三、其他指标172

第四节 生物物理指标175

一、宫颈评价175

二、胎儿呼吸运动(FBM)179

三、宫缩监测180

第五节 基因多态性预测早产182

一、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早产183

二、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早产184

三、细胞色素P450187

四、其他187

第7章 早产的监护190

第一节 胎儿监护190

一、胎儿心电监护190

二、多普勒超声脐血流监测196

三、胎动197

四、远程监护199

五、胎儿成熟度的评估200

第二节 母亲的监护203

一、HCG的动态检测203

二、唾液雌激素的变化204

三、宫颈长度的监测205

四、羊水生化指标(包括宫内感染的监测指标)207

五、宫缩监测210

六、孕妇的自我监护211

一、诊断标准213

第8章 早产的诊断与治疗213

第一节 早产的诊断213

二、早产分期216

三、早产的鉴别诊断216

第二节 早产的治疗217

一、不同类型早产的治疗原则217

二、早产治疗前的评估221

第三节 早产治疗措施的循证评价226

一、早产的一般治疗226

二、早产的宫缩抑制药治疗226

三、早产的辅助治疗243

四、早产的引产和分娩249

五、中医中药与早产251

第9章 早产的麻醉256

第一节 保胎药物对麻醉的影响256

一、胎盘及其功能256

二、麻醉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256

三、早产的治疗药物及其对麻醉的影响257

第二节 早产麻醉及对早产儿的影响262

一、麻醉药物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早产儿的影响262

二、早产儿的复苏262

第10章 早产合并妇产科疾病及处理265

第一节 早产合并产科疾病265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65

二、HELLP综合征271

三、多胎妊娠276

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84

五、前置胎盘288

六、胎盘早剥290

七、臀先露292

八、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295

九、胎儿生长受限297

十、胎膜早破303

十一、羊水过多308

十二、羊水过少311

十三、瘢痕子宫312

十四、腹腔妊娠313

第二节 早产合并妇科疾病315

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15

二、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17

三、妊娠合并子宫颈癌320

四、妊娠合并子宫畸形322

第11章 早产合并内外科疾病及处理325

第一节 外科疾病325

一、早产与急性阑尾炎325

二、早产与急性胰腺炎329

三、早产与急性胆道疾患335

四、消化道穿孔338

五、外伤339

第二节 内科疾病344

一、早产合并心衰344

二、早产与哮喘348

三、甲状腺疾病及甲亢危象与早产353

四、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360

五、妊娠合并糖尿病365

六、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与早产369

第三节 早产与其他疾病374

一、早产与口腔疾病374

二、早产与癫痫380

三、早产与精神疾病384

四、早产与肺结核385

第四节 免疫性疾病与早产388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389

二、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390

三、干燥综合征391

四、系统性硬皮病391

五、类风湿关节炎391

一、健康教育394

第一节 早产高危人群的管理394

第12章 早产的预防394

二、高危因素的预防396

三、妊娠与计划生育管理401

四、预防早产的药物治疗405

第二节 孕妇的自我保健412

一、建立自我意识412

二、自我保健417

三、自我诊断及自我预防420

第三节 特殊医疗干预后早产的预防422

一、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与早产422

二、外科疾病手术后早产的预防424

三、宫腔侵入性操作后早产预防427

四、微创手术后早产的预防431

五、器官移植后早产预防434

第13章 早产儿441

第一节 概述441

下篇 早产儿441

第二节 早产儿特征446

一、早产儿外观特点及体格发育446

二、早产儿生理特点449

第三节 早产儿管理451

一、体温管理451

二、早产儿营养管理454

三、早产儿液体疗法458

一、窒息及复苏461

第14章 早产儿疾病46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461

二、呼吸暂停465

三、呼吸窘迫综合征467

四、早产儿肺炎470

五、肺出血473

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76

七、急性呼吸衰竭478

第二节 高胆红素血症481

一、胆红素代谢概论482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482

三、新生儿黄疸的分类483

四、治疗485

第三节 血液系统疾病486

一、出血486

二、贫血488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92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495

一、胃食管反流495

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97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02

一、颅内出血502

二、缺氧缺血性脑病504

第六节 感染性疾病507

一、败血症507

二、化脓性脑膜炎509

第七节 营养代谢性疾病513

一、低血糖症513

二、高血糖515

三、低钠血症516

四、先天性佝偻病518

第八节 其他521

一、休克521

二、硬肿症524

三、视网膜病527

第15章 早产卫生经济学评价531

第一节 先兆早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531

第二节 早产儿监护的卫生经济学评价532

第三节 早产儿远期影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533

第16章 早产及早产相关的法律与伦理535

第一节 早产儿的地位535

第二节 医师的责任和义务535

中文索引5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