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守望社会 电视暗访的边界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守望社会 电视暗访的边界线](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530981.jpg)
- 郭镇之,展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5001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电视节目-采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守望社会 电视暗访的边界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程宏 1
前言1
第一部分 导论 传媒监督与隐性采访3
一、“暗访”、“秘拍”案例分析3
(一)国内案例4
1.“3·15”晚会曝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4
2.《每周质量报告》曝光食品卫生监督中发现的问题8
3.《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与暗访秘拍12
(二)国外案例18
1.BBC揭露英国移民部门人员的非法行为18
2.印度电视台揭露腐败交易事件20
3.BBC揭露国际申奥活动中的金钱交易23
4.《60分钟》的历史经验27
5.ABC调查食狮公司的诉讼31
二、大众传媒的新闻监督与隐性采访34
(一)国外的调查报道35
1.美国的经验35
2.英国的经验39
(二)中国的媒介监督44
1.舆论监督“兴盛”的中国环境44
2.中国“舆论监督”的几个特点47
3.电视暗访的中国环境50
三、对“暗访”和“秘拍”的概念辨析54
(一)暗访秘拍观点分歧55
(二)概念繁复谈“暗访”58
1.隐性采访的概念含义58
2.消极方式和积极方式60
3.暗访与秘拍62
(三)形形色色话“偷拍”63
1.泛化的“偷拍”64
2.有争议的“偷拍”68
(四)暗访秘拍与人权保护73
1.对“侵入”、“闯入”的法律规定74
2.对暗访和秘拍的传媒政策75
(一)暗访在新闻采访中的地位77
四、新闻采访与法规政策77
(二)关于新闻暗访的伦理和政策79
第二部分 观点 对隐性采访的伦理思考85
一、康德的“绝对命令”85
(一)“从义务出发”、甚至是“为义务而义务”的道义论伦理85
1.幸福是对德性的意识,是须完成的责任85
2.责任不是个经验概念,本身就是一个自明的普遍观念85
3.责任以毫无利己之心的先天的道德规律为基础85
4.判断一种行为之是否道德,应看它是否出自无功利的义务感86
5.“绝对命令”是无条件的86
6.普遍法则86
(二)借用康德的眼睛看隐性采访87
(三)康德的彻底的道义论在隐性采访领域失灵88
二、各种功利主义理论89
(一)致力于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89
1.行为的功利性效果是决定行为善恶特性的唯一标准89
2.从善的总量增减来谈社会正义90
3.消除了利己的快乐主义那种强烈的个人性和主观性90
4.斯马特的行动功利主义与布兰特的准则功利主义90
(二)斯马特与布兰特如何看隐性采访91
(三)功利主义的窘境92
三、隐性采访的伦理选择95
一、暗访与正义——记者的视角100
第三部分 访谈 观点的“广场” 思想的碰撞100
李文学:中国市场的监督与规范需要隐性采访101
曲长缨:隐性采访可用,但不能滥用106
陈响园:隐性采访——重在实现正义109
石野:纸媒体记者暗访更具危险性114
二、秘拍与自律——记者的反思119
张洁:新闻记者要审慎使用偷拍120
王壮:暗访不能作为节目的生命线124
何抒玟:暗访——并非必然手段127
李大同:隐性采访——不能说不需要132
三、道义与动机——学者的审慎137
龚群:暗访——不等于手段恶劣138
周孝正:记者是人民的眼睛145
喻国明:暗访——只是采访手段147
周汉华:要一分为二看待隐性采访163
周泽:隐性采访——在法律和道德之间167
四、尺度与范畴——学者的考量172
崔卫平:隐性采访要有底线173
王东成:在法律和正义的名义下178
徐友渔:偷拍的制度监督和程序监督至关重要182
陈卫星:隐性采访与社会秩序的冲突185
魏永征:偷拍暗访——权利的冲突与“退缩”190
五、近期与长远——学者的警示197
何怀宏:隐性采访——义务的冲突198
毛寿龙:偷拍须慎行202
贺卫方:隐性采访——“毒树之果”205
徐迅:获取新闻素材的手段同样需要真实210
孙立平:媒体新生态的作用——为弱势群体争取利益220
第四部分 附录225
附录一 隐性采访:法律意识与行为规范研究课题演示会225
附录二 印度记者偷拍政坛腐败所引发的争论254
附录三 美国调查性新闻记者和编辑协会支持美国广播公司上诉食狮案件的申诉书(摘要)266
附录四 “英国广播公司(BBC)2005年编辑指南”中有关隐私权的规定276
主要参考资料288
后记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