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年鉴 2000-200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俊,许宝健,赵阳主编;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年鉴编辑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0953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69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1161页
- 主题词:县-地区经济-中国-2005-年鉴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年鉴 2000-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3
河北省3
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思路和做法3
河北省(2000-2004)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5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6
2003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10
2004年河北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先进县市名单13
内蒙古自治区13
关于加快发展旗县经济的研究报告13
吉林省19
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思考19
黑龙江省23
关于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23
黑龙江省“十强县”、“十弱县”县域经济监测情况32
黑龙江省“十强县”、“十弱县”经济基本状况34
江苏省38
百舸争流 竞相争先——解读江苏县域经济38
浙江省43
浙江是如何发展县域经济的43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45
安徽省56
关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56
安徽省县域经济渐入佳境考核评价排出座次59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值得重视59
江西省62
解读江西县域经济——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62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调研报告68
2004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和2005年工作重点71
山东省71
江西省委省政府表彰的30个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名单71
河南省75
200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概述75
湖北省81
关于全省200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81
积极创新财政管理制度 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85
湖北县域经济取得长足进步 工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87
广东省92
广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92
广东拉长县域经济“短板” 三大区域和谐律动93
广西壮族自治区95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95
云南省100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首批试点县名单100
2004年广西经济发展10佳县名单100
广西经济发展10佳县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100
2003年广西经济发展10佳县名单100
陕西省101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101
甘肃省106
甘肃县域经济发展情况106
宁夏回族自治区110
关于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10
壮大宁夏县域经济研究115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先进县市名单119
青海省119
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119
天津市129
总结提高 改革创新 开创区县经济工作新局面——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区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9
第二部分 省市领导讲话129
区县经济应该也必须有更大作为——天津市副市长孙海麟在区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33
河北省138
以“三化”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138
——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38
培育后发优势 奋力后来居上——河北省省长季允石在河北省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座谈会上的讲话138
发展县域经济 增强全省实力——河北省省长季允石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141
充分发挥优势 实现跨越发展 奋力后来居上 跻身先进行列——河北省省长季允石在河北省30强县(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144
辽宁省146
确立四位一体 推进县域经济振兴——辽宁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市委书记张行湘146
吉林省148
实施县域突破 解决“三农”问题——吉林省省委书记王云坤2005年7月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的讲话148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吉林省省长王珉在吉林市调研时的讲话150
黑龙江省150
开创县域经济工作新局面——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51
让弱县尽快强起来——黑龙江省副省长申立国在全省十弱县经济加快发展座谈会暨省农科院与十弱县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上的讲话156
福建省159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在加快发展福建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季谈会上的讲话159
安徽省162
推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安徽省省委书记王太华在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162
促进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167
山东省173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山东省省委书记张高丽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73
河南省183
壮大县域经济 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省委书记李克强关于县域经济的讲话183
解放思想 优化环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全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85
湖北省185
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暨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85
推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湖北省省委副书记、湖北省省长罗清泉在全省县城经济暨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0
加快发展 率先发展 协调发展——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
广东省198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
提高认识 明确目标 加强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在全区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
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在2004年全区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5
云南省21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在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212
努力实现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在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217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统筹县域城乡经济发展——中共云南省省委副书记王学仁219
掀起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云南省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22
陕西省223
以农民和财政增收为目标 发展县域经济——陕西省省长贾治邦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23
甘肃省228
加大支持力度 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甘肃省省委书记苏荣在甘肃省委十届八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28
培育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经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甘肃省省长陆浩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29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发展县域经济观摩交流会上的讲话234
宁夏回族自治区234
缩小差距 迎头赶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全区县域经济观摩会上的讲话239
努力形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县域经济观摩会上的讲话243
第三部分 专题文章251
要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思危251
县域经济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陈俊生253
发展县域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陈锡文254
当前县域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思路——邱晓华256
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要点:发展三种经济 突破两个体制——唐仁健257
县域经济要有一个大发展——许宝健259
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柯美录263
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戎承法 张正河267
新型工业化与县域经济——闫恩虎270
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思考——冯春彦276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个问题——郭铁民277
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龚唯平280
进一步认识县域经济概念——曾业松282
乡金融、乡镇企业增长与县域经济所面临的困境——陈剑波284
调整完善相关战略与措施 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宋洪远290
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陈栋生290
发展县域经济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周金堂292
县域经济有关基本理论问题探析——高焕喜294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八个重大问题——邱志忠297
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叶青299
第四部分 政策措施303
天津市303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区县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我市区县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303
河北省306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306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示范县(市)区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10
辽宁省310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14
吉林省316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316
黑龙江省316
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316
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十强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323
安徽省328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328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28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331
《关于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意见的通知》331
《关于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的意见》331
《关于继续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3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334
福建省336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36
江西省341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41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意见的通知》346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局面的意见》(摘要)347
山东省348
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扶持经济强区县发展的政策措施》348
河南省350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350
湖北省357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57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2003-200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的决定》361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补充意见》362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全省县域经济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363
湖南省364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364
广东省367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的意见》367
广西壮族自治区369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369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369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广西经济发展10佳县(市、区)的决定》374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西经济发展10佳县(市、区)评比表彰工作的补充通知》375
云南省375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375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375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扶持措施和试点县财政包干考核奖励办法》380
《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意见》381
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381
《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384
陕西省386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386
第五部分 典型经验393
河北省霸州市393
打造和谐霸州 构筑小康平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393
河北省藁城市395
发挥优势 突出重点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395
河北省黄骅市398
全力建设现代化滨海中等城市398
河北省乐亭县401
实施“一产立县、二产强县、三产兴县”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401
打基础 见长效 蓄后劲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404
河北省栾城县404
河北省辛集市406
抓项目壮特色做大工业经济 强龙头建基地发展八大产业406
山西省襄汾县408
“产业延伸”与“机制创新” 使襄汾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408
山西省安泽县410
突出生态优势 加快经济发展410
辽宁省海城412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全力打造海城经济发展的新优势412
黑龙江省富裕县414
富裕:努力培植县域经济优势财源414
黑龙江省阿城市415
以稳健协调的步伐向全国百强县迈进415
江苏省江阴市417
机遇·开放·创新·统筹·民本417
拓展“昆山之路” 推进“两个率先”424
江苏省昆山市424
创新思维求真务实 科学统筹城乡发展427
江苏省张家港市427
江苏省常熟市430
确立城乡一体理念 加快实现统筹发展430
江苏省宜兴市433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433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435
强化规划主导作用 引导城乡协调发展435
江苏省扬中市437
坚持统筹发展 加速“两个率先”437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439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萧山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439
浙江省绍兴县441
城乡统筹凸现“柯桥模式”441
为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文明县城”争先到位445
江西省南昌县445
江西省贵溪市447
再创新优势 实现快崛起447
山东省莒南县448
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448
山东省陵县450
重点突破 超常跨越 尽快改变欠发达面貌450
山东省龙口市452
做大强项 拉长短腿 用好外力452
山东省荣成市454
力争跻身全国前十强454
山东省荣成市457
坚定不移走集群强市之路457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458
湖北省竹溪县458
陕西省城固县460
西部欠发达县强县之路怎样走?460
陕西省神木县465
紧紧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465
陕西省泾阳县467
实施项目带动 扩大招商引资 努力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467
甘肃省临泽县470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47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473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473
甘肃省静宁县476
着力城乡统筹发展 实现结构战略调整476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479
甘肃省临洮县479
第六部分 县市调查485
传统农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485
南海经济发展模式与制度变迁研究506
永康经验和调查523
第七部分 专题讨论527
县乡财政527
加入WTO对县级财政的影响及对策——尤明立 王广才527
求解乡镇财政困境——孙长杰 赵全厚528
化解县乡财政困难 确保工资发放难点问题研究——朱祥林 姚绍学 杨慧卿533
当前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分析——翟俊芳 李亚堂536
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中长期考虑与建议——贾康 阎坤537
提高县级财政管理效率的三条途径——顾江541
县级财政工作必须树立三种思想——胡志华543
对县级财政扶贫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兰林545
加快乡镇财政解困的对策与建议——唐军549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新思路——张绍光550
加快县乡财政改革的思考——明子夫553
浅析乡镇财政建设亟待完善的问题——田德付554
困局中的乡镇财政——赵树凯556
乡镇财政走出困境之路——胡伟献558
县乡财政困难的表现形式及成因——黄正中559
县乡财政困难如何化解——李琪 胡尚元561
关于构建县级公共财政的几点看法——白景明562
乡镇机构改革563
乡镇政府:“小政府”、“穷政府”和“消政府”?——湘竹563
撤销乡镇不现实——杨兴俊565
撤销乡镇,为时尚早——付悦建566
撤销乡镇政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田野566
乡镇改革,不可轻言并村——欧阳中球567
撤销乡镇如何?——岚山568
乡镇改革与乡镇干部的出路——李昌平569
市管县的利与弊570
对市管县体制的新思考——黄仁宗570
地级市将被撤销 中国“市管县”体制面临大手术——李兆清573
构建省直接管理县市的公共行政体制——一项关于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证研究——孙学玉 伍开昌575
冲出市管县体制藩篱——杜钢建582
不要错怪“市管县”——武文杰 李香桂583
“强县扩权”的体制突破意义——李丹阳584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完善市领导县体制——张津梁585
“市管县”有悖宪法——罗义586
市管县:弊端渐现——仲伟志587
“强市”的五大理由——涂玉国588
“市管县”弊病多多——国原589
省直管县可否化解市、县权利之争——张运彬590
“市管县”要区别对待——何玉 运兵590
市领导县体制591
市领导县体制检讨——兼论行政区划体制创新及构建跨行政区协调合作机制——浦善新591
第八部分 怎样当好县(市)委书记617
论县委书记如何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617
县委书记要练好基本功619
情商——县委书记不可忽视的个体素质621
浅谈“一把手”的决策素养623
论县委书记的经济学思维能力626
浅谈怎样当好民族地区的县委书记628
做新时期合格的县委书记之我见630
团场党委书记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632
县域经济怎样发展——县(市)委书记访谈札记之一634
县级财政如何做大——县(市)委书记访谈札记之二636
解决矛盾的出路何在——县(市)委书记访谈札记之三637
为官价值在哪里——县(市)委书记访谈札记之四638
第九部分 县市领导论坛643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推动区域经济提档进位 中共河北省泊头市市委书记 张兴华643
加快卢龙经济发展 共创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共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县委书记 高文涛 河北省卢龙县人民政府县长 冯志永646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中共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县委书记 牛祯贵647
抢抓机遇 借势发展 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强县 河北省唐海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晓谦651
实施“四大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河北省深泽县人民政府县长 朱献军653
努力实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 中共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赵文广655
提高领导发展能力 加速壮大县域经济 河北省乐亭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敬东657
找准切入点 选好突破口——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河北省永年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明朝660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中共河北廊坊市安次区区委书记 李波663
打造四张城市名片 建设实力、活力、魅力、诚信新藁城 河北省藁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普增665
树立科学发展观 开创发展新局面 中共内蒙古达拉特旗委员会书记 苏建荣 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民政府旗长 额尔敦仓668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莫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旗长 艳东671
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八点思考 中共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旗委书记 段志强673
大都市圈中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共辽宁灯塔市市委书记 韩春军675
狠抓项目投入 发展临港工业 辽宁省东港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力威677
弘扬民族文化 发展民族经济 中共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董伟679
美丽的乾安 发展的乾安 中共吉林省乾安县县委书记 赵洪奇 吉林省乾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谷志和68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努力加快弱县脱贫步伐 黑龙江省明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徐新文683
发挥北安比较优势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中共黑龙江省北安市市委书记 宁云福686
发挥比较优势 实施“五个打造” 中共黑龙江省尚志市市委书记 杨靖武690
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方正县人民政府县长 佟宝刚692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文明城市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顾强生695
构建“三新型”城区 建设“三好型”社会 中共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区委书记 寿永年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徐立毅698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安徽省颍上县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辉700
推进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中共福建泉州市洛江区区委书记 陈家富703
抢抓机遇谋发展 创新实干争一流 江西省新干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贤清705
努力发展县域经济 着力实施七个推进 江西省南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耀波709
实施开放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 江西省瑞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郑羡银712
统筹城乡 全面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寿光 中共山东省寿光市市委书记 徐振溪714
关于加快莒南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丁善余716
做好优势文章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久军719
全力打造产业隆起带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市委书记 刘德成 诸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邹庆忠721
工业化主导 城镇化支撑 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明智723
营造六种环境 打造发展绿洲728
河南省正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代毅君728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中共河南省宁陵县县委书记 刘玉杰730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湖北省秭归县人民政府县长 罗平烺733
构建银政合作新模式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湖北省宜都市市长 庄光明737
推进“一主三化” 壮大市域经济 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市委书记 杨天然 利川市人民政府市长 孔祥恩739
正确的思路是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尚云741
让州府吉首“走起来跑起来飞起来” 中共湖南省湘西州委常委、吉首市市委书记 徐克勤744
立足资源大县 建设经济强县 中共湖南省桑植县县委书记 何其雄745
实施“五大战略” 做大县域经济 湖南省溆浦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辉747
以融入两个经济圈之机发展县域经济 广西区兴业县人民政府县长 禤甲军750
四轮驱动 发展县域经济 广西平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覃志清753
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中共广西兴业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黎德胜755
发挥资源优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中共重庆市秀山县县委书记 向涛759
丘陵大县如何在加快发展中增强执政能力 中共四川省岳池县县委书记 明亮762
定位三条工业发展思路 培育榕江后续支柱财源 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姜永能765
关于寻甸县域经济战略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云南省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县长 孔贵华766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镇雄经济跨越发展 中共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县委书记 田勇770
依托资源优势 壮大县域经济 中共云南省会泽县县委书记 罗志明772
抢抓机遇 理清思路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中共西藏自治区康马县县委书记 魏玉峰 康马县人民政府县长 洛桑775
第十部分 发展战略781
河北省泊头市781
实施“四市”战略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781
孟村回族自治县近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784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784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785
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785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786
实施“一港两带三区多点”发展战略786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786
打好“三张牌”,主攻“三个重点”786
吉林省乾安县787
向中心城市迈进787
吉林省扶余县789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789
黑龙江省尚志市790
发挥比较优势 实施“五个打造”790
明水县2005年经济发展思路792
黑龙江省明水县792
黑龙江省方正县794
方正县2005~2015年发展战略794
山东省诸城市794
诸城市发展思路794
河南省偃师市797
偃师市小康发展规划797
湖北省宜都市798
构建银政合作新模式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798
湖北省秭归县800
秭归县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800
湖南省醴陵市803
瞄准跻身三强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803
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805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8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807
发挥比较优势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807
陕西省泾阳县809
推进“五大战略” 狠抓“一招四化”809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霍城县812
突出三项重点 推进四个转变812
第十一部分 重要会议819
首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将举行819
首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筹备就绪819
把发展县域经济摆上重要日程819
首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举行 姜春云发贺信821
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召开822
东西南北中 县域经济大发展——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县市领导经验交流摘要823
2003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的县市分布825
相聚横店谋新篇——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侧记826
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的县市分布831
第十二部分 统计资料831
2003年粮食产量达到50万吨的县市分布838
2004年全国百强县名单840
第十三部分 有关县域经济的参考书目847
有关县域经济的参考书目847
第十四部分 有关网站853
有关网站(41家)853
第十五部分 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857
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857
附录1 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综合排名)865
附录2 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分省区排名)924
安徽省924
北京市925
福建省926
甘肃省928
广东省930
广西壮族自治区932
贵州省935
海南省937
河北省937
河南省941
黑龙江省945
湖北省947
湖南省949
吉林省951
江西省954
辽宁省957
内蒙古自治区958
青海省961
宁夏回族自治区961
山东省962
山西省965
陕西省968
四川省971
天津市975
西藏自治区975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977
云南省980
浙江省983
重庆市985
第十六部分 附录989
附录一 全国县市名录989
丘陵县名单1019
附录二 全国主要类型区域县(市)名单1019
山区县名单1023
平原县名单1028
老区县名单1033
民族县名单1035
陆地边境县名单1039
牧区、半牧区县名单1041
九大农区县名单1043
沿海开放县(市)名单1056
粮食生产大县名单1057
棉花生产大县名单1061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县名单1063
环渤海经济区县名单1063
南部沿海经济区县名单1064
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名单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