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5/30525348.jpg)
- 王炜,邓卫,杨琪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7778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道路网-公路规划;道路网-交通运输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一体化基础理论3
第1章 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一体化系统设计3
1.1 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及发展状况3
1.2 我国公路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6
1.3 公路网络规划、建设及管理一体化系统框架设计7
1.3.1 引言7
1 3.2 一体化系统的结构7
1.3.3 一体化系统各模块(子系统)功能设计8
1.3.4 一体化系统的实施15
第2章 公路网络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17
2.1 区域社会经济信息采集与分析17
2.1.1 交通区的划分17
2.1.2 区域社会经济信息的采集17
2.1.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19
2.2 交通运输系统信息采集23
2.3 公路网络结构信息采集24
2.4.2 公路网络交通流时间分布特性分析25
2.4.1 交通运输信息的采集25
2.4 交通运输信息采集与分析25
2.4.3 公路网络交通流空间分布特性分析28
2.4.4 公路机动车出行O-D调查31
2.4.5 O-D调查统计分析33
2.5 公路网络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34
2.5.1 概述34
2.5.2 公路网络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调用35
3.1 引言36
第3章 公路交通出行信息(O-D矩阵)推算技术36
3.2 O-D出行矩阵推算模型37
3.2.1 问题的描述37
3.2.2 极大熵模型38
3.2.3 广义最小二乘模型39
3.2.4 最小信息量模型41
3.2.5 最大似然模型42
3.2.6 多目标规划模型43
3.2.7 贝叶斯(Bayes)模型45
3.2.8 参数估计模型47
3.3.1 方法概述48
3.3 O-D出行矩阵的容量限制推算方法48
3.3.2 容量限制-增量加载法49
3.3.3 容量限制-迭代平衡法50
3.3.4 方法特点50
3.4 容量限制法推算O-D出行矩阵示例51
3.4.1 基本信息51
3.4.2 增量加载法推算O-D出行矩阵53
3.4.3 结果分析53
3.5.1 最大可能相对误差54
3.5 O-D出行矩阵推算精度54
3.5.2 修正最大可能相对误差56
3.5.3 相对误差56
3.5.4 均方平均误差57
3.5.5 范数平均相对误差57
3.5.6 RLL检验57
3.5.7 相关系数58
3.6 用于O-D出行矩阵推算的交通量观测点设置58
3.6.1 交通量观测点定位规则58
3.6.2 定位规则的探讨60
4.1 引言62
第4章 公路网络交通需求预测方法62
4.2 区域经济预测63
4.2.1 区域经济预测的目的、意义63
4.2.2 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及步骤63
4.2.3 经济预测方法分类比较及常用模型64
4.2.4 区域人口预测69
4.3 区域交通发生、吸引预测70
4.4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78
4.5.1 增长系数法80
4.5 交通分布预测80
4.5.2 重力模型法82
4.5.3 介入机会模型法84
4.5.4 熵模型84
4.6 交通需求组合预测85
4.6.1 交通组合需求预测模型概述85
4.6.2 投入产出货运生成-分布组合预测模型87
第5章 公路通行能力及车速-流量模型90
5.1 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90
5.1.1 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90
5.1.2 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92
5.2 公路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93
5.2.1 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94
5.2.2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95
5.2.3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96
5.2.4 立体交叉口通行能力96
5.3 公路交通流车速-流量模型96
5.3.1 公路交通流车速-流量理论模型96
5.3.2 公路交通流车速-流量实测模型97
5.3.3 公路交通流超负荷时车速-流量关系模型100
5.3.4 公路交通流车速-流量关系建议模型102
5.4 公路服务水平105
5.5 公路交通阻抗分析106
5.5.1 路阻函数107
5.5.2 收费对路阻函数的影响分析107
第6章 公路交通网络交通分配方法109
6.1 概述109
6.2 公路网络计算机表示方法109
6.2.1 公路网络节点的表示109
6.2.3 公路网络邻接关系的表示111
6.2.2 公路网络路段的表示111
6.2.4 公路网络路权的表示112
6.3 公路交通分配常用方法113
6.3.1 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113
6.3.2 容量限制-增量加载交通分配方法113
6.3.3 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115
6.3.4 多路径-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方法123
6.4 平衡算法在公路网络交通分配中的应用123
7.1 引言127
第7章 公路交通网络评价技术127
7.2 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分类及流程128
7.2.1 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分类128
7.2.2 综合评价工作流程129
7.3 公路交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131
7.4 公路交通网络技术评价131
7.4.1 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131
7.4.2 评价指标及其数学模型133
7.5 公路交通网络经济评价137
7.5.1 经济评价的原则138
7.5.2 经济评价的内容与程序139
7.5.3 经济评价中的费用与效益的计算140
7.5.4 经济评价指标145
7.5.5 经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147
7.6 公路交通网络综合评价148
7.6.1 价值分析法149
7.6.2 单纯矩阵法149
7.6.3 层次分析法152
7.6.4 层次-关联分析法154
8.1.1 公路网络规划的目的与要求159
8.1.3 公路网络规划的系统框架159
8.1.2 公路网络规划的任务159
下篇 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技术及其应用159
8.1 公路网络规划的目的与任务159
第8章 公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法159
8.2 公路网络规划的总体设计161
8.2.1 规划任务的落实及组织机构的建立161
8.2.2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的确定161
8.2.4 公路网络规划的规划范围及期限163
8.2.3 规划目标及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163
8.3 交通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164
8.3.1 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及分析164
8.3.2 公路网O-D调查及统计分析165
8.3.3 交通与交通设施调查及分析166
8.4 公路网络交通需求发展预测166
8.4.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66
8.4.2 交通需求发展预测167
8.5.1 基年O-D矩阵的确定168
8.5 公路网络布局方案设计与优化168
8.5.2 公路网络合理建设规模确定169
8.5.3 公路网络布局方案设计170
8.5.4 公路网络布局方案优化172
8.6 公路网络方案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175
8.6.1 公路网络方案效益评价的分类175
8.6.2 公路网络方案效益评价的原则176
8.6.3 公路网络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177
8.7 公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设计178
8.7.1 公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设计框图178
8.7.2 建设项目划分179
8.7.3 公路网络建设项目优先排序180
8.8 公路网络规划的调整与滚动设计183
8.8.1 跟踪调查183
8.8.2 调整与滚动原则183
8.8.3 调整与滚动方法184
第9章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185
9.1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系统框架设计185
9.2 项目影响区的分类与确定187
9.2.1 项目影响区的分类187
9.2.2 项目影响区的确定188
9.3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所需基础资料的获取188
9.4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交通需求预测190
9.4.1 公路远景年交通量构成191
9.4.2 远景年各组成交通量预测方法191
9.5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经济评价200
10.1.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203
10.1.2 后评价的特点203
第10章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203
10.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特点、内容、方法203
10.1.3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204
10.1.4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207
10.2 后评价的资料调查209
10.2.1 资料信息的收集209
10.2.2 社会经济调查210
10.2.3 社会经济分析212
10.2.4 社会经济预测212
10.3.1 交通调查的目的、原则和内容214
10.3 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214
10.3.2 交通需求分析217
10.3.3 交通量预测218
10.4 汽车运输成本模型的建立218
10.4.1 汽车运输成本构成的特点219
10.4.2 汽车燃油消耗模型219
10.4.3 汽车运输成本模型222
10.5 环境影响评价224
10.5.1 评价的指标和限制标准224
10.5.2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225
10.5.3 公路交通噪声评价228
10.5.4 公路大气污染评价232
第11章 公路网络常规管理技术234
11.1 公路网络常规管理系统框架设计234
11.2 公路网络静态交通信息管理系统235
11.3 网络交通负荷预报方法236
11.3.1 公路交通负荷预报方法236
11.3.2 特殊情况下的交通负荷预报241
11.3.3 软件系统简介242
11.4 公路网络常规交通质量管理243
11.5 高等级公路交通阻塞的判别244
11.5.1 交通阻塞及其判别原理244
11.5.2 交通阻塞的类型及其相应的管理措施246
11.5.3 两种交通阻塞类型的判别算法247
11.5.4 实测数据的判别248
第12章 公路交通网络交通分析系统软件简介250
12.1 交通网络系统分析基础软件TranStar系统特点250
12.1.1 学术权威性250
12.1.2 实践适应性252
12.1.3 使用高效性253
12.2 公路网络交通系统分析软件的功能及系统结构254
12.3 公路交通网络信息数据库的建立255
12.3.1 公路交通网络结构数据库的建立255
12.3.2 节点、路段统计范围确认信息数据库的建立256
12.3.3 交通需求分析基础数据库的建立256
12.4 公路交通需求分析及预测256
12.4.1 区域综合交通需求及公路交通需求发生预测与分析256
12.4.2 公路交通分布预测258
12.5 公路交通网络交通分析及评价259
12.4.3 公路交通O-D矩阵分析259
12.5.1 参数确认260
12.5.2 系统集成运行261
12.5.3 系统模块单个运行263
12.6 公路交通网络图形分析系统265
12.6.1 公路交通网络系统信息图形分析265
12.6.2 用于检查基础数据输入文件267
12.6.3 交通网络系统信息图形的输出267
12.7 TranStar的安装、运行自备软件及帮助系统269
12.7.1 TrannStar的安装269
12.6.4 交通网络系统信息图形的个性化设计269
12.7.2 自备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270
12.7.3 帮助系统270
12.7.4 “交运之星—TranStar”网站270
第13章 山东省(省域)公路网络规划简介271
13.1 背景概述271
13.1.1 规划背景271
13.1.2 规划目标与任务271
13.1.3 控制指标272
13.2 社会经济及路网交通现状分析273
13.2.1 社会经济现状分析273
13.2.2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现状分析273
13.2.3 公路运输系统现状分析276
13.3 交通需求发展预测279
13.3.1 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79
13.3.2 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输需求总量预测280
13.3.3 山东省公路交通需求预测283
13.3.4 山东省公路交通分布预测284
13.4.1 近期(2000年)公路网布局规划286
13.4 公路网络布局规划286
13.4.2 中期(2010年)公路网布局规划289
13.4.3 远期(2020年)公路网布局规划291
13.4.4 总结293
13.5 实施方案293
13.5.1 项目评估的基本参数293
13.5.2 项目费用294
13.5.4 公路网建设项目排序及实施计划295
13.5.5 资金需求与资金筹措295
13.5.3 公路建设项目评估295
13.6 方案评价296
13.6.1 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方法296
13.6.2 山东省公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方案评价297
第14章 苏州市域公路网规划简介298
14.1 苏州市域公路网的规划背景与规划内容298
14.1.1 规划背景298
14.1.2 规划原则与依据298
14.1.3 规划目标与内容298
14.2.1 社会经济总体状况299
14.2 社会经济与公路现状调查与评价299
14.1.5 主要规划成果299
14.1.4 规划年限和范围299
14.2.2 苏州市交通区位300
14.2.3 区域综合运输状况300
14.2.4 公路网及公路运输状况300
14.2.5 区域公路运输特征分析301
14.2.6 苏州市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301
14.2.7 O-D调查及其数据处理302
14.2.8 公路交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302
14.3.1 交通需求预测总体思路303
14.3 交通需求预测303
14.3.2 交通区的划分304
14.3.3 苏州市客货综合运输量预测304
14.3.4 苏州市综合运输结构预测305
14.3.5 交通分布预测306
14.4 苏州市公路网布局规划与方案优化307
14.4.1 规划的设计原则和目标307
14.4.2 规划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307
14.4.3 公路网建设规划方案产生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依据307
14.4.4 远景规划目标308
14.4.6 规划公路网层次分析309
14.4.5 苏州市域公路网规划方案设计309
14.4.7 高等级公路与城市的连接形式311
14.5 路网分析与规划评价312
14.5.1 公路网络计算机模型的建立312
14.5.2 交通分配预测312
14.5.3 技术评价313
14.5.4 环境影响评价313
14.6.1 建设项目排序314
14.5.5 社会效益评价314
14.6 项目排序与实施保障314
14.6.2 规划实施保障315
14.7 苏州市公路建设发展战略研究315
14.7.1 苏州市公路建设发展战略315
14.7.2 苏州市公路网建设的ITS战略316
14.7.3 苏州市公路网发展中的景观建设317
参考文献318
作者简介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