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刑法上的责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刑法上的责任](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0052251.jpg)
- 王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2773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刑法上的责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1
第一节 责任的概念1
一 责任的内涵1
二 责任的外延2
第二节 刑法中责任的发展3
一 结果责任4
二 主观责任的萌芽4
三 主观责任的发展6
四 教会法时期的责任7
五 启蒙时期的责任思想9
第三节 责任在现代刑法中的地位:责任主义11
一 责任主义的基本要求11
二 责任主义的地位13
三 责任主义的立场17
第二章 责任的道义基础22
第一节 关于责任根据的学说争论22
一 责任根据论诸说22
二 对上述诸说的评价24
第二节 道义责任论的理论梳理25
一 “道义责任”的意蕴25
二 康德的道义责任论27
三 黑格尔的道义责任论31
四 对道义责任论的内容之概括36
第三节 意志自由问题38
一 决定论:意志不自由38
二 “形而上”的意志自由的价值39
三 学科分界基础上的“意志自由”:假设的必要性40
第四节 意志自由未必产生报应刑法42
一 否定自由意志从而否定责任的报应性的观点42
二 自由意志未必产生报应刑法43
第五节 社会伦理是责任非难的根本标准44
一 刑法学中关于伦理与责任关系的学说45
二 社会伦理是责任非难的根本标准47
第三章 责任要素的确定:学说史及其评价51
第一节 心理责任论51
一 贝林—李斯特体系的责任论51
二 心理责任论的评价52
第二节 规范论的发展、规范责任论的证成54
一 规范论的创立和发展54
二 规范责任论的证成56
三 规范责任论的哲学基础62
第三节 规范责任论的责任要素64
一 传统的规范责任论的基本要素64
二 传统的规范责任论的不足66
三 目的论的规范责任论和复合的规范责任论68
四 本书的立场71
第四节 规范责任论仍然存在的问题72
一 对行为人主观判断标准的问题72
二 意志自由的问题73
三 从规范论论证责任的逻辑缺陷75
四 “可谴责性”概念的变动性76
第五节 功能主义责任论76
一 罗克辛的功能主义责任论:综合的预防责任论77
二 雅各布斯的机能责任论:激进的预防责任论80
三 对二者观点的评价85
四 本书对预防必要性要素的立场86
第四章 责任要素的体系与位置:独立而系统地评价责任89
第一节 概述89
第二节 建立体系化的“责任”范畴的必要性90
一 体系化方法的意义90
二 传统的“刑事责任”理论体系不能满足理论功能的要求91
三 引入“责任”概念建立责任要素体系94
第三节 “责任”独立于“不法”是百年来刑法学说史发展的成果94
一 大陆法系的学说史94
二 国内学者的论述及评价96
第四节 体系化地独立评价责任是贯彻综合性预防责任主义的要求98
一 体系化地独立评价责任是实现责任功能的需要98
二 体系化地独立评价责任是确认责任的规范内容的需要99
三 体系化地独立评价责任是确立预防性要素的需要100
四 体系化地独立评价责任是处遇个别化的需要102
五 体系化地独立评价责任是量刑精确化的需要102
第五节 责任评价的要素系统102
第五章 责任的事实要素:责任心理和责任能力106
第一节 传统刑法中的故意和过失106
一 犯罪故意106
二 犯罪过失108
第二节 责任能力的本质108
一 犯罪能力说109
二 受刑能力说109
三 有责的行为能力说110
四 社会行为能力说111
五 主体性特征说111
六 本书的观点:责任能力的本质是主体适格性112
第三节 辨认控制能力115
一 各国辨认控制能力立法的差别115
二 认识的层次116
第四节 责任能力的判断:无责任能力和限制责任能力118
一 影响责任能力的因素118
二 成文法体系中责任能力判断标准的立法方式119
三 英美法中责任能力判断标准的判例法体系120
四 排除责任能力原因的类型、精神病的类型122
第五节 责任年龄、喑哑、盲127
一 年龄对责任能力的影响127
二 喑哑、盲对责任能力的影响129
第六节 原因自由行为131
一 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131
二 原因自由行为的分类132
三 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例和判例法133
四 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根据136
第七节 原因不自由行为142
一 概述142
二 立法例143
三 原因不自由行为的类型145
四 原因不自由行为的体系地位:否定行为还是否定责任?145
第六章 责任的规范要素:违法性认识可能性148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的地位148
一 违法性认识不要说148
二 违法性认识必要说151
三 责任说156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中的“违法性”161
一 违法性认识之“违法性”的含义161
二 我国的形式违法说和实质违法说162
第三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164
一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定义164
二 违法性错误的分类标准165
三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类型167
第四节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判断171
一 立法例171
二 违法性错误不可避免性的判断173
第七章 责任的减免事由:预防性刑事惩罚必要性的欠缺177
第一节 概述177
一 责任减免事由的概念177
二 责任减免事由与阻却违法事由的关系178
三 责任减免事由的类型178
四 免责事由的免责根据179
五 责任减免事由与量刑情节180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181
一 意义181
二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185
第三节 法定的责任减免事由190
一 刑法分则中的责任减免事由190
二 刑法总则中的责任减免事由191
第四节 超法规的预防性刑事惩罚的不必要197
一 意义197
二 许霆案:技术上的预防性刑事惩罚不必要198
第八章 我国刑法中责任主义的贯彻204
第一节 我国刑法中责任主义的体现与悖反204
一 刑法中责任主义的体现204
二 刑法对责任主义的悖反一:量刑根据问题205
三 刑法对责任主义的悖反二:法定刑的过度客观化207
第二节 严格责任的问题209
一 严格责任的概念209
二 严格责任的合理性和限制212
三 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严格责任214
第三节 责任主义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217
一 刑法适用中应该贯彻规范责任的评价意识217
二 对结果加重犯的解释应该遵循责任主义219
三 对交通肇罪中“事后逃逸”与“自首”的解释立场问题221
参考文献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