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 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 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506578.jpg)
- 陆梅主编;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750664340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00页
- 主题词:电气工业-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国际标准;电子工业-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国际标准;汽车工业-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国际标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市场准入与认证制度研究 中国电气及汽车产品出口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欧盟(EU)及欧共体(EC)法律概述3
1.1.1 法律法规体系3
第一篇 电气产品3
第一章 欧洲地区市场准入要求与认证制度3
第1节 欧盟市场准入/认证制度3
1.1.2 欧盟指令4
1.1.3 电气和机械产品的指令6
1.1.4 有关欧盟指令的最新信息11
1.2.1 欧盟指令的合格评定模式18
1.2 欧盟电气产品市场准入制度18
1.2.2 技术文件19
1.2.4 CE标志20
1.2.3 EC合格声明20
1.3.1 欧洲标准22
1.3 欧洲标准体系22
1.2.5 市场监督22
1.3.2 欧洲协调标准23
1.4.2 欧洲认证制度及标志24
1.4.1 欧洲认证组织24
1.4 欧洲电工产品安全认证24
1.5.1 德国27
1.5 欧洲国家认证机构27
1.4.3 北欧四国认证互认体系27
1.5.2 英国34
1.5.3 瑞典36
1.5.4 匈牙利37
1.5.5 波兰38
附件1 欧盟新方法指令(CE)指令目录40
附件2 依据《新方法》或《全球方法》原则制定、但未对CE标志作出规定的指令目录41
附件3 新方法指令涉及的协调标准有关的欧洲标准化组织43
附件4 欧洲各国认证机构名称及其认证标志一览表44
2.1.1 俄罗斯强制认证体系47
2.1 法律法规体系47
第2节 俄罗斯市场准入/认证制度47
2.2 市场准入要求(GOST R认证和卫生、防火证书)48
2.1.2 相关法律法规48
2.2.1 GOST R认证49
2.2.2 卫生认证体系和卫生证明证书52
2.2.3 防火认证体系和防火证书54
2.2.4 通信产品认证55
2.2.5 进口产品确定产品适用的认证类别流程56
2.3.1 概述57
2.3 认证制度57
2.2.6 符合性声明与豁免证明57
2.2.7 标准体系57
2.3.4 认证流程58
2.3.3 俄罗斯测试及认证中心58
2.3.2 认证/检测机构58
附件1 GOST 强制性安全认证的电气产品目录61
2.4 国际互认情况61
3.1.1 概述62
3.1 法规体系62
第3节 土耳其市场准入/认证制度62
3.1.3 外贸技术法规和标准化法令63
3.1.2 土耳其进口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63
3.1.4 外贸技术法规和标准化体系65
3.2.2 批准程序66
3.2.1 适用范围66
3.2 市场准入要求66
3.2.4 主管机构67
3.2.3 CE标志的使用67
3.3.1 认证/检测机构68
3.3 认证制度68
3.2.5 标准体系68
3.3.2 认证流程69
3.3.4 认证标准71
3.3.3 认证标志71
1.1.1 美国技术法规体系72
1.1 法律法规体系72
第二章 美洲地区市场准入要求与认证制度72
第1节 北美地区市场准入/认证制度72
1.1.2 加拿大技术法规体系74
1.2.1 美国的市场准入要求76
1.2 市场准入要求76
1.2.2 加拿大的市场准入要求85
1.3.2 美国/加拿大的安全认证90
1.3.1 概述90
1.3 认证制度90
1.4.4 加拿大CSA加入国际组织IECEE情况97
1.4.3 美国加入国际IECEE组织情况97
1.4 国际互认情况97
1.4.1 美国与加拿大的互认97
1.4.2 IECEE体系成员国的互认97
2.2 市场准入要求98
2.1 法律法规体系98
第2节 巴西市场准入/认证制度98
2.3 认证制度99
2.2.5 标准体系99
2.2.1 适用范围99
2.2.2 批准程序99
2.2.3 标识/标志99
2.2.4 主管机构99
2.3.4 采用标准100
2.3.3 认证标志100
2.3.1 认证/检测机构100
2.3.2 认证流程100
3.2.1 强制性产品分阶段实施情况101
3.2 市场准入要求101
2.4 国际互认情况101
第3节 阿根廷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01
3.1 法律法规体系101
3.2.3 批准程序102
3.2.2 适用范围102
3.3.2 认证流程103
3.3.1 认证/检测机构103
3.2.4 标识/标志103
3.3 认证制度103
3.3.3 IRAM认证标志104
4.2 市场准入要求105
4.1 法律法规体系105
3.3.4 采用标准105
3.4 国际互认情况105
第4节 墨西哥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05
4.2.5 标准体系106
4.2.4 主管机构106
4.2.1 适用范围106
4.2.2 批准程序106
4.2.3 标识/标志106
4.3.3 认证流程107
4.3.2 认证/检测机构107
4.3 认证制度107
4.3.1 概述107
4.3.5 采用标准110
4.3.4 认证标志110
5.2.4 标识/标志111
5.2.3 标准体系111
第5节 智利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11
5.1 法律法规体系111
5.2 市场准入要求111
5.2.1 适用范围111
5.2.2 主管机构111
5.4 国际互认情况112
5.3.3 采用标准112
5.3 认证制度112
5.3.1 认证/检测机构112
5.3.2 认证流程112
1.1.2 《电气设备和材料安全法》内容115
1.1.1 《电气设备和材料安全法》概述115
第三章 亚太地区市场准入要求与认证制度115
第1节 日本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15
1.1 法律法规体系115
1.2.3 标识/标志116
1.2.2 批准程序116
1.2 市场准入要求116
1.2.1 适用范围116
1.2.4 申请PSE菱形标志认证程序117
1.2.5 标准体系118
1.3.4 自愿认证制度120
1.3.3 强制性认证制度120
1.3 认证制度120
1.3.1 概述120
1.3.2 主管机构120
1.3.5 认证机构123
附件1 PSE标志A类产品目录(112种产品)125
1.4 国际互认情况125
附件2 PSE标志B类产品目录(340种产品)127
2.1.1 韩国《电气产品安全控制法》概述132
2.1 法律法规体系132
第2节 韩国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32
2.2 市场准入要求133
2.1.2 《电气产品安全控制法》新法主要内容133
2.2.1 适用范围134
2.2.2 批准程序135
2.2.4 主管机构136
2.2.3 标识/标志136
2.3.2 认证批准程序137
2.3.1 产品安全认证137
2.2.5 标准体系137
2.3 认证制度137
2.3.3 EMC电磁兼容认证/批准程序138
2.3.4 韩国电信产品/设备认证141
2.3.5 韩国认证机构142
2.4 国际互认情况143
3.2.2 批准程序144
3.2.1 适用范围144
第3节 新加坡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44
3.1 法律法规体系144
3.2 市场准入要求144
3.2.3 标识/标志147
3.2.4 主管机构148
3.2.5 标准体系151
3.4 国际互认情况152
3.3.3 认证标志152
3.3 认证制度152
3.3.1 认证/检测机构152
3.3.2 认证程序152
附件2 新加坡消费品保护(安全要求)注册清单153
附件1 专有名词解释153
4.1.2 《电气产品(安全)规例》主要内容156
4.1.1 法规概述156
第4节 中国香港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56
4.1 法律法规体系156
4.2.1 适用范围160
4.2 市场准入要求160
4.2.3 批准程序161
4.2.2 主管机构161
4.3.1 香港安全标志计划162
4.3 认证制度162
4.3.2 认证/检测机构163
4.4 国际互认情况165
4.3.4 产品安全认证范围165
4.3.3 认证标志165
附件2 非订明产品及标准目录166
附件1 订明产品目录及特定安全标准166
附件3 符合标准声明171
5.2.3 适用范围172
5.2.2 电磁兼容(EMC)法规要求172
第5节 中国台湾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72
5.1 法律法规体系172
5.1.1 “《商品检验法》”172
5.1.2 “《日用品EMC法规》”172
5.2 市场准入要求172
5.2.1 电器电子产品验证制度172
5.2.4 批准程序173
5.2.5 主管机构175
5.2.7 标识/标志176
5.2.6 标准体系176
5.3.3 ETC的主要业务范围178
5.3.2 相关业务部门178
5.3 认证/检验机构178
5.3.1 财团法人台湾电子检验中心ETC简介178
6.1 法律法规体系179
第6节 马来西亚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79
6.2.4 标签/标志及使用要求180
6.2.3 批准程序180
6.2 市场准入要求180
6.2.1 适用范围180
6.2.2 合格评定模式180
6.3.1 认证/检测机构181
6.3 认证制度181
6.2.5 主管机构181
6.2.6 标准体系181
6.3.2 认证流程182
6.4 国际互认情况183
6.3.4 采用标准183
6.3.3 认证标志183
附件1 强制性认证产品及标准目录184
7.2.3 强制性认证标志190
7.2.2 批准程序190
第7节 泰国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90
7.1 法律法规体系190
7.2 市场准入要求190
7.2.1 适用范围190
7.3.2 认证流程191
7.3.1 认证/检测机构191
7.2.4 主管机构191
7.2.5 标准体系191
7.3 认证制度191
7.3.4 采用标准193
7.3.3 认证标志193
8.2.2 批准程序194
8.2.1 适用范围194
7.4 国际互认情况194
第8节 菲律宾市场准入/认证制度194
8.1 法律法规体系194
8.2 市场准入要求194
8.3 认证制度195
8.2.4 主管机构195
8.2.3 标识/标志195
8.3.2 认证流程196
8.3.1 认证/检测机构196
8.3.3 采用标准197
附件1 菲律宾强制性电气产品认证标准目录198
8.4 国际互认情况198
附件2 菲律宾产品标准局(BPS)认可的机电产品检测实验室201
9.1 法律法规体系204
第9节 印度市场准入/认证制度204
9.2.2 主管机构205
9.2.1 适用范围205
9.2 市场准入要求205
9.3.3 其他认证制度206
9.3.2 STQC-S安全标志认证206
9.2.3 批准程序206
9.2.4 ISI标准标志206
9.2.5 标准体系206
9.3 认证制度206
9.3.1 ISI标准标志认证206
9.3.7 ISI标志认证申请/批准程序207
9.3.6 认证的产品范围207
9.3.4 认证程序207
9.3.5 认证标志207
9.3.9 认证机构209
9.3.8 S标志认证申请程序209
附件2 S标志认证产品范围(产品目录)211
附件1 印度BIS强制认证电气产品名录211
9.4 国际互认情况211
第10节 澳洲地区市场准入/认证制度212
10.2.1 适用范围213
10.2 市场准入要求213
10.1 法律法规体系213
10.1.1 澳大利亚技术法律法规体系213
10.1.2 新西兰技术法律法规体系213
10.2.2 批准程序214
10.2.3 标识/标志216
10.2.6 电磁兼容准入要求218
10.2.5 标准体系218
10.2.4 主管机构218
10.2.7 新西兰电磁兼容的准入要求222
10.3.1 澳大利亚标准局国际有限公司(SAI)226
10.3 认证制度226
10.3.2 澳大利亚检测和认证(TCA)227
10.4.1 澳大利亚国际互认情况228
10.4 国际互认情况228
附件1 公告产品目录229
10.4.2 新西兰国际互认情况229
附件2 新西兰的公告产品范围(最新的通告)231
附件3 澳大利亚/新西兰电磁兼容EMC法规232
附件4 使用(受监管的)法规性符合性标志的供方声明233
附件5 使用RCM标志的意向注册申请书234
附件6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电网参数和插头插座形式236
1.1.4 《标准化法》237
1.1.3 《消费者保护法》237
第四章 中东地区市场准入要求与认证制度237
第1节 以色列市场准入/认证制度237
1.1 法律法规体系237
1.1.1 《自由进口法令》237
1.1.2 《海关法》237
1.2.2 批准程序238
1.2.1 适用范围238
1.2 市场准入要求238
1.2.3 标识/标志239
1.2.5 标准体系240
1.2.4 主管机构240
1.3.2 认证标志241
1.3.1 认证/检测机构241
1.3 认证制度241
1.3.4 采用标准242
1.3.3 认证流程242
1.5 其他认可协议243
1.4 国际互认情况243
附件1 以色列强制标准清单244
附件2 需要强制加贴“标准标志”产品清单249
2.2 市场准入要求251
2.1 法律法规体系251
第2节 沙特阿拉伯市场准入/认证制度251
2.2.2 批准程序(获得CoC证书的程序)252
2.2.1 适用范围252
2.2.3 标识256
2.2.4 主管机构256
2.2.6 检测、认证发证机构257
2.2.5 监督机构257
2.2.7 标准体系258
2.2.8 准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60
2.2.9 其他国家推出的类似ICCP计划的市场准入制度261
2.4 国际互认情况262
2.3 认证制度262
1.2 市场准入要求263
1.1 法律法规体系263
第五章 非洲地区市场准入要求与认证制度263
第1节 南非市场准入/认证制度263
1.2.3 批准程序264
1.2.2 主管机构264
1.2.1 适用范围264
1.3.1 认证标志266
1.3 认证制度266
1.2.4 标志/标识266
1.2.5 标准体系266
2.1.1 适用范围267
2.1 市场准入要求267
1.3.2 认证/检测机构267
1.4 国际互认情况267
第2节 尼日利亚市场准入/认证制度267
2.2.2 认证流程271
2.2.1 认证/检测机构271
2.1.2 标识/标志271
2.1.3 主管机构271
2.1.4 标准体系271
2.2 认证制度271
2.2.5 采用标准273
2.2.4 认证标志273
2.2.3 收费标准273
3.2.1 适用范围274
3.2 市场准入要求274
2.3 国际互认情况274
第3节 肯尼亚市场准入/认证制度274
3.1 法律法规体系274
3.3.2 认证流程275
3.3.1 认证/检测机构275
3.2.2 标识/标志275
3.2.3 主管机构275
3.2.4 标准体系275
3.3 认证制度275
3.3.3 收费标准276
3.3.5 采用标准277
3.3.4 认证标志277
3.4 国际互认情况278
附录1 电气产品国际市场准入/认证制度概况一览表279
附录2 世界各国电压,插头规格一览表283
第一章 能耗与有毒有害物质限制要求289
第二篇 能源289
1.2 欧盟废弃物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290
1.1 概述290
第1节 欧盟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体系290
1.3.1 指令制定的依据和目的291
1.3 WEEE和RoHS指令291
1.3.3 欧盟各成员国对WEEE和RoHS指令的转化情况292
1.3.2 指令的实施时间表292
1.3.5 与WEEE和RoHS指令相关的其他指令293
1.3.4 WEEE及RoHS指令覆盖的电子电气产品类别293
1.3.6 WEEE与RoHS指令的最新进展295
1.4.1 RoHS限制使用物质检测标准研究现状297
1.4 RoHS指令的实施及应对297
1.4.2 RoHS认证299
1.4.3 企业符合RoHS指令的实施方案304
1.5.1 如何进行注册306
1.5 WEEE指令的应对措施306
1.5.2 如何满足WEEE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率、回收率的要求308
1.5.4 如何承担收集处理责任及相关费用309
1.5.3 如何提供信息及粘贴标识309
2.2 美国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体系311
2.1 中国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体系311
第2节 其他国家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体系311
2.3.1 日本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法律体系312
2.3 日本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体系312
2.3.2 应对欧盟RoHS指令,日本方面所采取的措施314
第3节 从各国实施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获得的启示318
2.3.3 日本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治效果318
第二章 能耗要求320
1.2 能源效率法规323
1.1 概述323
第1节 美国——能源之星323
1.4 主要产品目录324
1.3 能源之星标识324
1.5 能源之星标识申请流程325
1.7 能源之星对计算机及外设产品的能耗要求326
1.6 能源之星国际合作概况326
2.1.2 法律法规327
2.1.1 概述327
第2节 欧洲327
2.1 欧盟——能效标识327
2.1.4 能效标识329
2.1.3 欧盟能效标识的实施模式329
2.2.1 概述330
2.2 欧盟——生态标识330
2.1.5 能源效率标识要求330
2.2.4 生态标识标准的制定程序331
2.2.3 标识介绍331
2.2.2 法律和社会依据331
2.2.6 欧盟生态产品标识申请步骤332
2.2.5 生态标识覆盖的产品范围332
2.3.3 目前取得的成果333
2.3.2 Energy+的规范要点333
2.3 欧盟——Energy+333
2.3.1 概述333
2.4.1 概述334
2.4 德国——蓝天使334
2.3.4 协调机构334
2.4.5 蓝天使标识申请流程335
2.4.4 标识评审机构335
2.4.2 标识描述335
2.4.3 法律法规335
2.4.7 费用336
2.4.6 涉及能耗的主要用电产品类别336
2.5.2 法律法规337
2.5.1 概述337
2.5 瑞典——TCO认证337
2.5.3 TCO'99、TCO'03、TCO'05在能效和环境方面的对比339
2.5.4 典型的TCO认证测试项目报告340
2.5.6 费用341
2.5.5 TCO标识申请流程341
2.6 欧美地区主要能效标识比较343
3.2 法律法规344
3.1 概述344
第3节 澳大利亚能效等级标识344
3.3 能效标识345
3.4.1 能效标识申请程序346
3.4 能效标识申请程序和产品星等级评价标准要求346
3.5.1 空调347
3.5 星级定额和星级定额指数计算(以空调和电冰箱为例做说明)347
3.4.2 产品星等级评价技术要求347
3.6.1 电冰箱MEPS标准和要求348
3.6 最低能效性能标准及要求348
3.5.2 电冰箱348
3.6.2 空调器的最低能效比(EER)要求349
4.1.1 概述352
4.1 中国352
第4节 亚洲352
4.1.3 节能环保产品认证353
4.1.2 法律法规353
4.1.4 能效标识356
4.2.1 概述360
4.2 日本——领跑者计划360
4.2.4 产品目标能效标准值要求361
4.2.3 领跑者计划JIS节能标识361
4.2.2 相关能源效率法规361
4.2.5 领跑者计划申报流程363
4.3.4 能源效率等级标识申请流程364
4.3.3 能源效率等级标识364
4.3 韩国——能效等级标识364
4.3.1 概述364
4.3.2 法律法规364
4.3.5 办公设备节能认证365
4.4.2 自愿参与的能源效益标识计划366
4.4.1 概述366
4.4 中国香港366
4.4.3 建议实施强制性能源效益标识计划370
4.5.1 概述371
4.5 泰国——电冰箱和空调自愿标识371
4.5.5 评估效果372
4.5.4 等级评定372
4.5.2 能源政策框架372
4.5.3 设备标志372
附件1 美国能源之星对计算机及外设产品的能耗要求373
附件2 欧盟能效标识要求376
附件3 德国蓝天使涉及能耗的主要用电产品类别381
附件4 韩国能效等级标识主要产品目录386
附件5 韩国办公设备节能认证部分技术要求392
附件6 泰国主要节能产品及相应标准394
1.1.2 在《1958年协定书》的框架下制定并实施ECE汽车技术法规397
1.1.1 ECE法规的出台397
第三篇 汽车产品397
第一章 欧洲地区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397
第1节 欧洲地区车辆法规体系397
1.1 《欧洲经济委员会规章》(ECE Regulations)397
1.1.4 WP29组织及基本工作情况402
1.1.3 《1958年协定书》的发展402
1.2.1 欧盟指令(EU Directives)简介403
1.2 欧盟指令(EU Directives)403
1.2.2 欧盟指令与ECE法规的关系404
2.1 简介408
第2节 欧洲地区车辆产品的型式认证批准408
2.3 技术服务机构409
2.2.3 产品的安全和车辆的召回409
2.2 主管部门及其职责409
2.2.1 制定法律法规409
2.2.2 对认证工作及机构进行监管409
2.4 认证流程410
2.6 ECE汽车技术法规与EC汽车技术指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11
2.5.2 EC指令标志411
2.5 认证标志411
2.5.1 ECE认证标志411
3.1 汽车排放412
第3节 欧洲车辆排放要求412
3.3 汽车排放限值413
3.2 排放标准413
附件1 《1958年协定书》414
附件2 70/156/EEC理事会指令420
附件3 2002/24/EC理事会指令429
1.1.1 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437
1.1 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437
第二章 美国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437
第1节 美国车辆法规体系437
1.1.2 与FMVSS配套的管理性汽车技术法规439
1.1.3 美国汽车产品安全召回法规440
1.2 美国汽车环保技术法规441
1.1.5 美国修改安全法规情况441
1.1.4 《美国联邦机动运载车安全法规》(FMCSRs)441
1.2.1 美国对新车排放的控制和管理442
1.2.2 美国对在用车排放的控制和管理443
1.3 美国汽车节能技术法规445
2.1.1 主管部门446
2.1 车辆安全认证(DOT认证)446
1.4 美国汽车防盗技术法规446
第2节 美国的车辆认证446
2.1.2 DOT认证制度447
2.1.5 DOT认证的特点448
2.1.4 DOT认证程序448
2.1.3 DOT认证范围448
2.2.1 主管部门449
2.2 环保认证(EPA认证)449
2.2.4 EPA认证程序450
2.2.3 EPA认证范围450
2.2.2 EPA认证制度450
3.4 被召回的制造商的职责451
3.3 政府监控方式451
第3节 汽车召回制度451
3.1 概述451
3.2 主管机构职责451
1.2.1 法律结构453
1.2 日本车辆相关法规453
第三章 日本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453
第1节 日本车辆法规体系453
1.1 标准概况453
1.2.2 日本车辆相关法规454
1.4 日本的环境(公害)相关法规455
1.3.2 安全法规项目的概要、特征455
1.3 安全相关法规的概要和动向455
1.3.1 法规构成455
1.4.1 环境相关法规的概要和动向456
1.5.1 政府部门457
1.5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及责任457
2.1 日本的型式指定制度458
第2节 车辆型式认证458
1.5.2 试验机关458
2.2.2 申请及试验内容460
2.2.1 程序及认证时间460
2.2 型式认证程序460
第3节 汽车召回制度461
2.3 型式批准制度的合理化与特别管理的相互认可461
第4节 日本与欧洲型式认证制度的比较462
5.2.1 低油耗、低排放车的普及制度463
5.2 低油耗、低排放车认定制度463
第5节 环保节能要求463
5.1 日本机动车辆节能环保要求463
5.2.2 针对低油耗车等实行的普及促进税制465
附件1 日本标准法规467
本篇参考文献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