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明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个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文明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个案
  • 殷亚平,(日)伊东俊太郎,(日)梅桌忠夫,(日)江上波夫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5419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比较文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文明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个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编3

总论:比较文明学学术范式的构筑&神川正彦3

前言:生活在全球化·地域化的时代3

19世纪近代学术范式的影响依然存在5

比较文明学学术范式的构筑8

本卷的论文构成12

Ⅰ 思想——修正的坐标轴18

第1章 古代希腊的哲学优越地位与对历史的蔑视——重新审视希罗多德&东千寻18

历史的诞生18

科学历史的创始者希罗多德20

古希腊哲学的优越地位及对历史的蔑视21

希罗多德的历史观23

亚里士多德的历史见解26

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27

重新审视希罗多德28

第2章 伊斯兰世界与差异性&黑田寿郎31

虚妄之言31

差异性的根据36

差异性的传统40

第3章 欧洲近代危机意识的深化(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西欧文明观&高桥诚一郎46

西欧文明的接纳47

对西欧文明的反感——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49

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的西欧——《冬天里的夏日印象》(1863)51

对西欧文明的批判性考察——《地下室手记》(1864)和《罪与罚》(1866)53

第4章 欧洲近代危机意识的深化(2)——尼采与福柯&中川久嗣59

斯宾格勒与《西方的没落》59

尼采主唱的欧洲近代文明的价值转换60

福柯主唱的文明批判理论66

文明力量的总体表现——朝向文明学的一个可能性69

Ⅱ 理论——批判的展开74

第5章 围绕汤因比文艺复兴论的再探讨——中国的文艺复兴和西欧的“古代·近代论争”&三宅正树74

汤因比的文明论和文艺复兴论74

中国儒教的文艺复兴77

关于中国文艺复兴论的汤因比的自我碰撞79

“古代·近代论争”与文艺复兴的克服82

学问上的泛博与精专86

第6章 世界体系论与比较文明学——沃勒斯坦与布罗代尔&汤浅赳男89

世界体系论的新拓展89

《评论》杂志上世界体系论者之间的争论90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概念与文明94

布罗代尔的世界=经济论和文明概念97

世界体系论与“文明的冲突”100

第7章 比较文明学的理论可能性(1)——从中国的视角谈起&朱捷103

最早批判西方近代文明的中国人103

文明之危机与自身之问题105

文明存续的基盘在于伦理108

中国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自由民主110

比较文明与中国文明的近代化113

第8章 比较文明学的理论可能性(2)——从对美国的现状展望入手&川窪启资118

前言——美国与比较文明学118

索罗金119

库罗巴、巴格比、奎格利、麦克尼尔、麦鲁克120

亨廷顿123

本章的结论130

Ⅲ 方法——新知性的形成134

第9章 概念结构的框架——从文明与文化的统合谈起&柴田隆行134

文明·文化概念的历史意味134

比较文明学的视角139

作为关系论的比较文明学142

结论144

第10章 从社会学到“比较·文明”学——打破学术现状之我见&园田茂人146

前言146

社会学为何不曾真正地讨论过文明论146

作为认识近代的学问的社会学147

比较社会学这一名称的突破151

从差异向普遍——从社会学向“比较·文明”学的跳跃155

结语——通向“比较·文明”学的彼岸156

第11章 比较文明学的基本学问性格——知性的重组(神川正彦)159

前言——科学的现状159

超学域的学问161

作为“具体的普遍学”165

使命志向科学168

后记172

后编177

刊行词177

总论 比较文明视域下的历史与地区&米山俊直178

作为人类进化史的课题178

作为比较单位的地区文明179

如何划分时代184

地球文明与诸文明的相克186

总论 比较文明中的历史与地区189

Ⅰ 单个文明的结构分析从事例研究法出发192

第1章 欧洲文明&吉泽五郎192

“欧洲联盟”的实践192

西欧文明的诞生问题194

“罗马·日耳曼社会”的形成198

作为近东宗教的基督教200

文明的转变与伊斯兰202

欧洲文明史的展望205

第2章 文明的伊斯兰&片仓元子211

连续性与革命性211

一神论概念与伊斯兰的都市性213

伊斯兰文明圈的扩大与网状分布216

“地区”的“伊斯兰化”还是“伊斯兰”的“地区化”217

人属价值观时代与伊斯兰文明218

第3章 中国文明&小林多加士222

中国文明与东亚世界222

从东亚“世界—经济”体看中国文明224

中国文明与商业革命226

中国文明的曲折与展开230

第4章 作为文明的日本&滨口惠俊234

前言234

全球性文明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234

日本型“社会体系”的特征237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238

日本型“社会体系”普遍存在的可能性243

Ⅱ 两个文明的比较分析文明比较的原型248

第5章 泛印度文明论概说——印度的文明融合与新文明形成的动态分析&保坂俊司248

前言248

比较文明与佛教文明248

何谓佛教文明250

文明变迁的把握250

泛印度文明及其构成251

旁遮普地区的两个融合文明253

大乘佛教文明这个视角的形成254

大乘佛教文明思想中体现出的融合性256

“空”的思想与大乘佛教文明257

作为佛教世俗革命的大乘佛教258

文明融合的象征形态——佛像的出现259

印度、伊斯兰融合思想及其文明261

纳纳克的融合思想262

阿库巴尔的文明融合思想263

结语264

第6章 新文明模式的日本——从俄罗斯改革的视角出发&木村汎267

俄罗斯眼中的日本文明267

日本模式的特征269

日本模式的意义273

日本模式的有效性277

Ⅲ 文明的多项比较分析复杂的观点284

第7章 东欧地区的文明——以巴尔干的穆斯林为中心&柴宜弘284

前言284

波斯尼亚的穆斯林286

作为民族的穆斯林289

科索沃的历史性背景291

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293

代结论295

第8章 非洲地域文明&米山俊直299

津巴布韦之谜299

黑暗的350年304

围绕“部族”的问题307

探索新进展308

第9章 拉丁美洲地区的文明&松本亮三311

从比较文明学出发观察拉丁美洲311

前哥伦布时期的拉丁美洲固有文明314

文明的相克:从殖民地时代到现代320

第10章 印度尼西亚文明的多层构造&染谷臣道325

潘查希拉的诞生326

蒙乔巴托328

蒙乔巴托与印度文明331

蒙乔巴托与佛教文明333

蒙乔巴托与伊斯兰文明334

蒙乔巴托与相对主义幸福观337

后记340

译者的话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