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应用
  • 刘丑生,李丽丽,张胜利,陈绍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2239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乳牛-养牛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我国奶业发展概况1

2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概况2

2.1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和种公牛站建设2

2.2 品种登记3

2.3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4

2.3.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概念4

2.3.2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4

2.4 奶牛遗传评定6

2.4.1 选择指数法的估计6

2.4.2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7

2.4.3 总性能系谱指数(TPPI)7

2.4.4 中国奶牛性能指数(CPI)8

2.4.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9

2.4.6 基因组选择技术10

2.5 奶牛体型线性鉴定12

2.6 高产奶牛核心群选育及MOET育种体系的实施13

2.6.1 高产奶牛核心群选育13

2.6.2 MOET育种体系的实施13

2.7 公牛后裔测定13

2.7.1 青年公牛后裔测定13

2.7.2 目前我国后裔测定体系建设14

3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概况18

3.1 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发展现状18

3.1.1 主要国家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情况18

3.1.2 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组织体系19

3.1.3 国外牛奶样品采集与牛群基础资料收集情况20

3.1.4 DHI认证体系22

3.1.5 国外DHI实验室的测定项目与功能扩展23

3.1.6 新技术研发及应用24

3.1.7 国外DHI的几点启示24

3.2 国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发展现状25

3.2.1 发展历程25

3.2.2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26

3.2.3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的覆盖范围28

3.2.4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审核与认可28

3.2.5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开展的主要工作29

3.2.6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主要成效29

3.2.7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主要经验30

4奶牛场生产性能测定管理与运行31

4.1 参测奶牛场的基本要求31

4.1.1 选择DHI参测奶牛场的基本要求31

4.1.2 参测牛场的加入流程31

4.1.3 参测奶牛场的人员配置32

4.2 参测奶牛场的工作内容32

4.2.1 DHI参测奶牛场的信息收集32

4.2.2 测定奶量计的安装与调试34

4.2.3 参测牛场常见的问题37

4.2.4 DHI参测奶牛场的考核体系40

5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设计与建设41

5.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的建设41

5.1.1 选址原则41

5.1.2 设计指导思想42

5.1.3 功能设置与工艺流程42

5.1.4 平面布局与土建工程设计44

5.2 仪器设备配置49

5.2.1 仪器设备配置49

6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技术操作58

6.1 样品采集与运输58

6.1.1 采样前准备58

6.1.2 采样58

6.1.3 样品的保存与运输58

6.2 实验室检测58

6.2.1 奶样检查58

6.2.2 测定前准备59

6.2.3 样品检测60

6.2.4 未知样检查及仪器校准(定标)操作72

6.2.5 仪器性能核查79

6.2.6 仪器维护管理82

6.3 仪器常见故障及排除(FOSS)85

6.3.1 Accumulator normal timeout(成分)85

6.3.2 DC Valve out of limit85

6.3.3 Int.RS empty86

6.3.4 Low/High concentrate waste container full86

6.3.5 在线过滤器有奶垢86

6.3.6 在测样过程中报警样品瓶空87

6.4 DHI实验室质量控制102

6.4.1 DHI测定采用的方法102

6.4.2 DHI分析样品的特殊要求(依据ICAR)103

6.4.3 DHI实验室的质量控制103

7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处理107

7.1 基础数据采集107

7.1.1 DHI基础数据准备107

7.1.2 数据处理方式及过程117

7.2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未知样及校准数据处理118

7.2.1 信息登记118

7.2.2 未知样测定值上传118

7.2.3 标准值查阅118

7.2.4 数据分析118

7.2.5 图表分析119

7.2.6 图表比较120

7.2.7 分析报告与绩效评价121

8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解读与应用122

8.1 DHI报告常用名词及算法122

8.1.1 牛号122

8.1.2 出生日期122

8.1.3 产犊日期122

8.1.4 产犊间隔122

8.1.5 分组号122

8.1.6 采样日期122

8.1.7 测定头数122

8.1.8 泌乳天数122

8.1.9 平均泌乳天数123

8.1.10 平均胎次123

8.1.11 日奶量123

8.1.12 同期校正123

8.1.13 乳脂率123

8.1.14 乳蛋白率123

8.1.15 脂蛋比123

8.1.16 体细胞数123

8.1.17 体细胞分123

8.1.18 奶损失124

8.1.19 奶款差124

8.1.20 经济损失124

8.1.21 校正奶(个体)124

8.1.22 校正奶(群体)125

8.1.23 高峰奶125

8.1.24 高峰日125

8.1.25 持续力125

8.1.26 牛奶尿素氮(MUN)125

8.1.27 WHI125

8.1.28 前奶量126

8.1.29 前体细胞数126

8.1.30 前体细胞分126

8.1.31 总奶量126

8.1.32 总乳脂126

8.1.33 总蛋白126

8.1.34 平均乳脂率、平均蛋白率127

8.1.35 305天奶量127

8.1.36 305天估计产奶量127

8.1.37 305天乳脂量、305天蛋白量127

8.1.38 成年当量127

8.1.39 首次体细胞128

8.1.40 干奶天数128

8.1.41 总泌乳日128

8.1.42 泌乳月128

8.1.43 胎次比例失调奶损失128

8.1.44 高峰日丢失奶损失128

8.1.45 泌乳期过长奶损失129

8.1.46 胎次间隔过长奶损失129

8.1.47 干奶比例失衡奶损失129

8.1.48 体细胞带来的年奶损失129

8.1.49 淘汰牛年龄过小奶损失129

8.2 DHI报告解读129

8.2.1 月平均指标跟踪129

8.2.2 关键参数变化预警133

8.2.3 牛群管理报告135

8.2.4 综合测定结果表137

8.2.5 牛群分布报告139

8.2.6 乳房炎感染分类统计表140

8.2.7 牛群中305天奶量排名前后25%的牛只分析141

8.2.8 尿素氮分析142

8.2.9 体细胞引起的牛只奶损失明细143

8.2.10 产奶量下降5千克以上的牛只明细143

8.2.11 产奶量低的牛只明细143

8.2.12 脂蛋比低的牛只明细144

8.2.13 产犊间隔明细144

8.2.14 完成305天产奶牛只明细145

8.3 DHI报告与奶牛饲养146

8.3.1 DHI报告与奶牛营养146

8.3.2 体细胞数的解读与应用152

8.3.3 DHI报告与牛群结构157

8.4 DHI应用与繁殖管理技术160

8.4.1 牧场的繁殖管理160

8.4.2 DHI数据评估牛场繁殖水平161

8.4.3 如何改进牧场的繁殖水平162

8.4.4 科学目标设定与有效的绩效方案164

8.4.5 常见奶牛发情监测辅助手段165

8.5 尿素氮指标及其应用166

8.5.1 尿素氮的产生及其生物学意义166

8.5.2 影响牛奶尿素氮含量的因素167

8.5.3 MUN检测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169

8.5.4 国内外牛奶尿素氮参考标准研究进展172

8.5.5 使用原料奶配制尿素氮校准用标准样品175

9DHI实验室的扩展功能176

9.1 ELISA检测176

9.1.1 ELISA检测技术176

9.1.2 早孕检测技术应用177

9.1.3 ELISA检测技术在传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178

9.2 病原微生物检测179

9.2.1 微生物检测的意义179

9.2.2 常见的疫病类型及其主要症状180

9.2.3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180

9.3 生乳质量安全检测181

9.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81

9.3.2 农业部生乳质量安全监测182

9.3.3 牛奶兽药残留183

9.4 饲料检测技术184

9.4.1 饲料检测技术的意义184

9.4.2 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185

9.4.3 饲料检测技术的应用187

9.5 PCR检测188

9.5.1 PCR检测奶牛乳房炎189

9.5.2 牛遗传缺陷基因检测190

9.5.3 牛个体识别及亲子鉴定194

10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审核与认可196

10.1 国外DHI审核体系概况196

10.2 国内DHI审核体系概况196

10.2.1 申请197

10.2.2 评审197

10.2.3 评审材料报送198

11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与奶牛疾病203

11.1 DHI测定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203

11.1.1 DHI测定与隐性乳房炎203

11.1.2 DHI测定与临床型乳房炎206

11.2 DHI测定与奶牛代谢性疾病的防治208

11.2.1 奶牛亚临床酮病208

11.2.2 奶牛瘤胃酸中毒210

11.3 DHI测定与奶牛繁殖疾病的防治211

11.3.1 卵巢囊肿212

11.3.2 子宫内膜炎213

11.4 DHI测定与奶牛蹄病的防治215

11.4.1 蹄叶炎215

11.4.2 腐蹄病217

附录一 中国荷斯坦母牛品种登记实施方案220

附录二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公牛后裔测定225

附录三 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规程229

附录四 美国现场DHI数据收集程序244

附录五 美国DHI实验室认证体系(QCS)及审核程序251

参考文献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