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梦之中国道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梦之中国道路
  • 宋俭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5577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梦之中国道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辛探索14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终结15

(一)传统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5

(二)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21

(三)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24

(四)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2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和胜利34

(一)“走俄国人的路”35

(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2

(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6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49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55

(一)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到向社会主义过渡56

(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历史经验59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63

(一)“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63

(二)“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65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与严重失误66

(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果与宝贵经验71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7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75

(一)实现伟大转折,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76

(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0

(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严峻考验83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5

(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8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89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93

(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9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102

(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0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08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11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111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11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5

(三)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123

(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历史发展12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13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13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141

(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2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14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5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50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55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1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6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6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65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67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169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9

(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72

(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78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18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8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8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20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222

(一)小康社会目标与“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22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224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新要求227

(四)经济发展新常态与经济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调整231

三、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39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40

(二)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245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53

(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61

(五)推进“四化”同步发展266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72

一、高举人民民主旗帜273

(一)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73

(二)人民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民主283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91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91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94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99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04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04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3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20

(四)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25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30

(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331

(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336

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41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42

(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347

六、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353

(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53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358

(三)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363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69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7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370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73

(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76

(四)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79

(五)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384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86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87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90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394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97

(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97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01

(三)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403

(四)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405

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407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408

(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410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13

(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416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布局41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423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423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24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428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430

(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432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436

二、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38

(一)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438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42

(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45

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447

(一)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449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455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6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460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46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466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466

(一)生态文明理念反映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观467

(二)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470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472

(一)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472

(二)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475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77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478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路径482

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89

(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490

(二)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490

(三)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491

(四)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92

(五)完善经济政策,推行市场化机制494

(六)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494

第九章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497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497

(一)改革开放前对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498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形成501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拓展504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507

(一)科学发展507

(二)自主发展508

(三)和平的发展509

(四)开放的发展511

(五)合作的发展513

(六)共赢的发展514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516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16

(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518

(三)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519

(四)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521

(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525

(六)建构新型大国关系527

后记5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