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名茶区说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名茶区说茶](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0471800.jpg)
- 刘怀廉主编;胡玉成,刘军甫,张继敬,程国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642514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名茶区说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阳茶叶的概况1
第一节 信阳毛尖的光辉历程1
第二节 信阳茶的神话与传说2
一、信阳茶的神话2
二、信阳茶的传说4
第三节 名人与信阳茶6
一、信阳茶救了“神农氏”的命6
二、三国神医华佗常饮信阳茶6
三、信阳茶治好了武则天的肠胃病6
四、唐玄宗的杨贵妃喝了信阳茶,病体痊愈7
五、古代“茶圣”陆羽考察信阳茶区7
六、宋代文豪苏东坡高度赞扬信阳茶7
七、宋代“天波杨府”杨八姐与灵山茶8
八、明代皇帝朱元璋与灵山茶8
九、信阳车云山的“口噙茶”9
十、信阳苏仙黄尖茶10
十一、中国茶叶专家于杰惊叹信阳毛尖10
十二、中国茶叶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骆少君说信阳毛尖是王牌11
十三、中国茶叶专家陈积霞品饮信阳毛尖11
十四、日本著名茶叶专家西贞子赞扬信阳毛尖11
十五、信阳车云山给毛主席寄“贡茶”11
第四节 信阳茶文化12
一、茶道内容“和、美、清、敬、雅”12
二、信阳毛尖十道茶14
三、信阳茶与佛教16
四、信阳茶与诗歌16
第五节 信阳茶叶的历史18
一、茶的传入18
二、茶的发展18
三、茶叶区划21
第六节 信阳毛尖的起源与发展22
第七节 信阳茶区的自然条件24
一、地形地貌24
二、土壤质量24
三、气候条件24
第八节 信阳毛尖茶品质形成的生态条件25
一、温度条件25
二、水分条件25
三、光照条件26
第九节 信阳名茶与名山27
一、信阳名山27
二、信阳名茶28
第十节 信阳茶叶的现状30
一、茶叶种植面积30
二、茶叶产量31
三、茶叶单产31
四、茶区分布32
五、茶叶机械化32
第十一节 信阳茶叶与国内外比较33
一、万人平均茶园面积33
二、人均茶叶产量34
三、茶叶单位面积产量35
第十二节 信阳毛尖的振兴之路36
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增强名牌茶叶竞争力36
二、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提高单产,扩大总产,增加优质品率37
三、组建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来支撑茶叶的发展37
四、产茶县区要建立较大加工厂38
五、整顿销售市场38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信阳毛尖品牌形象38
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39
八、加大信阳毛尖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39
第十三节 信阳毛尖深加工的方向39
一、信阳毛尖深加工的战略意义39
二、信阳毛尖深加工的基本方向40
三、信阳毛尖深加工的主要措施43
第十四节 信阳茶叶发展前景45
第十五节 中国信阳茶叶节46
一、茶节概述46
二、组织机构54
三、茶节成果54
第十六节 信阳市部分名茶获奖情况55
第十七节 信阳市县区茶叶情况56
浉河区:茶叶简况56
商城县:茶叶历史及发展设想58
罗山县:茶叶发展概况60
潢川县:正在演绎兴茶恋61
光山县:奏响名茶新乐章64
固始县:灵山灵气育名茶66
新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展望68
第二章 中国茶叶的概况71
第一节 中国茶史71
一、茶的起源71
二、中国茶叶的发展简史72
第二节 中国茶叶的现状74
一、种植面积74
二、茶叶产量74
三、茶叶单产75
四、各类茶的产量、分布与发展趋势76
五、茶叶的国内销售80
六、茶叶内销市场的主要特征82
七、茶叶的出口83
八、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84
第三节 中国茶叶的种类85
一、中国茶的基本种类85
二、六种茶的品质特征88
三、其他茶类89
第四节 中国的名茶与名山90
一、名山出名茶90
二、全国十大名茶与名山90
第五节 名茶与名水93
一、古人论名茶与名水93
二、名泉、名水泡好茶93
第六节 我国茶业水平与国外比较94
一、单位面积产量低94
二、良种率低96
三、劳动生产率低96
四、经营管理水平低97
第七节 中国茶叶振兴之路97
一、加速实现无性系的良种化98
二、努力实现产品优质化98
三、大力推广采制机械化98
四、推动服务社会化98
五、新建茶园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99
六、新建茶厂要注意环境保护,老茶厂要进行环境改造99
七、茶业振兴,科技先行99
八、振兴茶业教育,人才是保证100
第八节 中国茶叶大事记100
第三章 世界茶叶的概况107
第一节 世界茶叶的发展历史107
一、亚洲107
二、欧洲108
三、美洲108
四、非洲108
五、澳洲109
六、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引种茶时间109
第二节 世界茶叶的发展现状109
一、茶叶收获面积110
二、茶叶产量110
三、茶叶单产111
四、茶叶人均产量112
五、茶叶的品种112
六、茶叶质量等级113
七、世界茶叶出口情况113
八、世界茶叶的价格115
九、世界茶叶的消费115
十、茶叶人均消费量117
第三节 上世纪茶叶的科技创新之路117
一、无性系的应用118
二、短穗扦插技术的推广118
三、缺素症的诊断118
四、茶饼病测报技术的推广118
五、害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成功和推广119
六、采茶机的应用与推广119
七、红茶萎凋槽和CTC工艺的发展119
八、袋泡茶和速溶茶技术的发展120
九、罐装茶饮料的兴起120
十、生物技术的移植成功121
十一、绿茶加工机械的创新121
十二、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人体生理调节功能的研究使得茶叶从一种饮品进而成为保健品122
第四节 新世纪对茶叶科技创新之冀求122
一、种植业122
二、加工业124
三、茶的深度应用125
四、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孕育着茶叶科技创新的新突破126
第四章 茶文化127
第一节 茶文化的概念127
一、什么是茶文化127
二、茶文化的特性127
第二节 茶文化的萌芽129
一、茶的发现和开始利用129
二、茶树原产地129
三、巴蜀是茶文化的摇篮130
第三节 茶文化的形成131
一、茶区的形成131
二、《茶经》的问世132
三、以团茶为主的茶叶产品132
四、五茶归一133
五、茶道的提出与发展133
六、茶政的形成133
第四节 茶文化的兴起136
一、茶区扩大和南移136
二、蒸青散茶出现136
三、饮茶方法的变化136
第五节 茶类品种多样化137
一、绿茶的出现137
二、黄茶的出现137
三、黑茶的出现138
四、红茶的出现138
五、青茶(乌龙茶)的出现138
六、白茶的出现139
第六节 茶文化的发展趋势139
一、变喝茶为吃茶139
二、变热饮为冷饮140
三、变饮茶为欣赏141
第七节 茶文化节简介141
第八节 举办茶文化节的重要意义143
一、可以充分展示茶叶商品143
二、茶艺表演引人注目144
三、名茶评比,促进茶业发展144
四、茶文化旅游使人得到享受144
五、茶文化研讨促进茶业的发展145
六、茶文化节是当地对中外交往、交流,扩大招商引资的好形式145
第五章 茶道与茶艺147
第一节 茶道的内涵147
一、什么是茶道147
二、什么是茶艺148
三、茶道与茶艺的关系149
第二节 中国茶道与茶艺150
一、北方的大碗茶150
二、广东的早茶151
三、江南水乡的“阿婆茶”151
四、四川的盖碗茶152
五、云南的九道茶152
六、回族的刮碗茶152
七、蒙古族的咸奶茶152
八、藏族的酥油茶153
九、维尔族的砖茶153
十、傣族的竹筒香茶153
十一、布朗族的青竹茶153
十二、侗族的打油茶154
十三、中国民族饮茶方法和爱好154
十四、茶俗156
十五、茶礼157
第三节 世界茶道158
一、日本茶道158
二、韩国茶道158
三、英国茶道159
四、美国的冰茶159
五、印度的饮茶方式159
六、阿根廷的马蒂茶160
七、土耳其的薄荷茶160
八、阿拉拍的嚼茶160
九、马来西亚的拉茶160
十、埃及的甜茶161
十一、新加坡的肉骨茶161
十二、泰国的腌茶161
十三、澳大利亚的多味茶161
十四、北欧普兰人的合碗茶161
十五、摩洛哥饭后三道茶162
十六、伊斯兰教以茶代酒162
第四节 茶的冲泡162
一、泡茶用水163
二、茶水比例164
三、冲泡时间165
四、冲泡次数165
五、泡茶水温166
第五节 茶具166
第六节 茶馆168
第七节 科学饮茶169
一、针对季节饮不同茶169
二、不同人饮茶不同170
三、饮茶八忌170
四、饮茶歌诀171
第八节 茶的选择与保管171
一、茶叶的选择171
二、茶叶的保管172
第六章 名人与茶173
第一节 中国近代名人与茶173
毛泽东主席先饮茶后起床173
周恩来总理把茶当做国事礼品174
江泽民总书记赠茶给老师174
朱镕基总理观看茶艺表演175
陈毅元帅为峨眉山茶起名——竹叶青175
孙中山视茶为一种需要品176
郭沫若喜爱名茶176
鲁迅与茶为伴176
吴觉民被誉为当代“茶圣”177
第二节 外国近代名人与茶177
英国第一位茶皇后177
英国首相格拉德斯对茶有研究178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作饮茶试验178
第三节 中国古代名人与茶179
神农氏发现茶叶179
周武王因茶得天下179
周平王喝茶强身180
三国诸葛亮插杖为茶180
吴王孙皓赐茶代酒181
隋文帝杨坚饮茶治头痛181
唐代陆羽著《茶经》182
唐玄宗与信阳贡茶182
唐代诗人白居易堪称“茶痴”183
唐代诗人卢仝被称为“茶亚圣”184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精于烹茶184
宋代诗人欧阳修被贬到茶区185
宋代茶诗状元陆游186
朱元璋因茶法斩驸马186
明代“宁献王”朱权论茶功187
清朝皇帝康熙喜欢举行茶宴187
清乾隆皇帝嗜好品茶鉴水188
清代慈禧有茶瘾188
清代画家郑板桥以茶为题作画189
第七章 茶闻趣事190
第一节 茶史趣事190
吃茶第一人190
人工种茶第一人191
著茶书第一人191
花茶的起源192
乌龙茶的产生192
红茶的流行193
茶从药用到饮用193
饼茶与团茶194
蒸青与炒青195
散茶的影响195
第二节 名茶趣事196
唐玄宗赞赏信阳茶196
康熙为碧螺春起名197
乾隆封龙井茶树为“御茶”198
“铁观音”的来历198
六安神茶的传说199
君山银针的得名199
蒙顶山上的仙茶200
大红袍的故事201
第三节 茶文化趣事201
茶与歌201
茶与舞202
茶与戏曲203
茶与画203
茶与佛门204
茶与道教205
茶壶与和尚206
茶与德206
茶与廉207
茶与寿星207
茶与官207
第八章 茶诗精选209
第一节 中国近代茶诗选209
毛泽东茶诗选209
郭沫若茶诗选209
赵朴初茶诗选210
第二节 外国近代茶诗选211
前英国首相格拉德斯茶诗选211
英国牧师勃莱迪茶诗选211
英国诗人EWALLER茶诗选211
法国文学家茶诗选211
日本荣西禅师茶诗选212
第三节 中国古代茶诗选212
唐代茶诗选212
宋代茶诗选215
元代茶诗选218
明代茶诗选219
清代茶诗选221
第四节 茶谚语选224
第五节 茶歌选225
第九章 茶与健康226
第一节 茶叶的主要成分227
第二节 茶叶主要成分的功效228
一、茶多酚的功效228
二、氨基酸的功效228
三、生物碱的功效229
四、有机酸的功效229
五、皂甙类物质的功效229
六、维生素的功效229
七、矿物质的功效230
八、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的功效230
九、茶叶中的香气成分231
第三节 古代茶的药用价值231
第四节 现代茶与健康232
一、饮茶能提神醒脑233
二、饮茶能醒酒234
三、饮茶能减肥234
四、饮茶能帮助消化236
五、饮茶能消热利尿236
六、饮茶能治咳去痰236
七、饮茶能消炎灭菌236
八、饮茶能降血糖237
九、饮茶能降血压238
十、饮茶能坚齿防龋238
十一、饮茶能防衰老239
十二、饮茶能防辐射伤害239
十三、饮茶能防坏血病240
十四、饮茶能防血管硬化240
十五、饮茶能防癌240
十六、饮绿茶防癌有效241
十七、饮绿茶可防卵巢癌243
十八、饮绿茶可防皮肤癌243
十九、饮茶对癌症也有治疗作用244
二十、饮红茶也可以防癌244
第五节 茶疗三十方245
第六节 茶叶妙用三十例248
附表:252
一、中国名茶国外获奖情况252
二、中国各地区历史传统名茶录254
三、中国历代名茶数量及分布地区255
四、全国十大名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56
五、全国主要产茶区的名茶与名山258
六、中国部分绿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61
七、中国部分红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66
八、中国部分乌龙茶(即青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67
九、中国部分黄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68
十、中国部分白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68
十一、中国部分黑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69
十二、中国部分紧压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70
十三、中国部分花茶产地与主要特征271
十四、信阳市历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统计表272
十五、1997—2003年我国茶叶产量及2004年预测产量274
十六、世界各国茶叶产量275
十七、世界主要产茶国(地区)总产量、单产、人均产量、收获面积277
十八、世界茶叶进口情况279
十九、世界茶叶出口情况280
二十、中国历史朝代简表281
二十一、古代历史有关主要人物表283
专载:信阳茶区旅游简介284
云中公园——鸡公山285
佛教圣地——灵山287
人间胜景——金牛山288
豫南明珠——南湾湖289
疗养圣地——汤泉池291
革命圣地——新县293
附图:295
1、信阳名山、名水、名寺295
2、信阳土特名产296
3、信阳茶园297
4、中国茶园298
5、世界茶园302
6、信阳茶区分布304
7、中国茶区分布304
8、世界茶区分布305
9、中国茶叶品种306
10、中国茶叶代表品种306
后记307
主要参考文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