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黄海千里岩岛 灵山岛地质特征与油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黄海千里岩岛 灵山岛地质特征与油气](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0467366.jpg)
- 许红,周瑶琪,韩宗珠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0050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黄海-石油天然气地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黄海千里岩岛 灵山岛地质特征与油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灵山岛地质3
第1章 灵山岛地质概况3
1.1 地层格架4
1.2 地质时代厘定8
1.2.1 样品描述8
1.2.2 分析方法8
1.2.3 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9
1.2.4 锆石微区微量元素特征15
第2章 野外露头剖面地质特征21
2.1 钓鱼台剖面21
2.2 灯塔剖面24
2.3 千层崖剖面27
2.4 船厂剖面28
2.5 老虎嘴剖面29
2.6 洋礁洞剖面30
第3章 典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36
3.1 液化角砾岩36
3.2 液化底辟38
3.3 液化砂岩脉39
3.4 粒序断层40
3.4.1 船厂剖面粒序断层40
3.4.2 老虎嘴剖面粒序断层42
3.5 软布丁构造44
3.6 环形层46
3.7 软双重构造47
3.8 地裂缝48
3.9 房顶砂49
3.10 负载构造、球枕构造50
3.10.1 负载构造50
3.10.2 球枕构造56
3.10.3 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形成机制61
3.10.4 负载构造、球枕构造触发机制探讨62
3.11 水下非构造裂缝63
3.11.1 水下非构造裂缝形态分类描述64
3.11.2 水下非构造裂缝形成机制69
3.12 滑塌褶皱70
3.12.1 灯塔剖面滑塌褶皱70
3.12.2 薄纹层滑塌褶皱71
3.12.3 负载-滑塌褶皱72
3.12.4 挤压褶皱75
3.12.5 洋礁洞剖面滑积岩76
中篇 千里岩岛地质81
第4章 南黄海千里岩岛地质特征与露头剖面调查81
4.1 千里岩岛地质概况及研究意义81
4.1.1 千里岩岛概况81
4.1.2 千里岩岛地质特征与榴辉岩82
4.2 千里岩岛地质露头核心区剖面调查与榴辉岩发现83
第5章 千里岩岛榴辉岩特征与成因机制90
5.1 榴辉岩岩相学特征90
5.1.1 金红石榴辉岩岩相学90
5.1.2 蚀变榴辉岩岩相学96
5.2 榴辉岩矿物地球化学特征105
5.2.1 矿物化学特征105
5.2.2 矿物红外光谱特征113
5.3 榴辉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16
5.3.1 主量元素特征116
5.3.2 微量元素特征121
5.3.3 稀土元素特征128
5.3.4 同位素特征132
第6章 千里岩岛构造属性、榴辉岩特征与成因机制135
6.1 千里岩岛构造属性135
6.1.1 榴辉岩是否经历了退变质过程135
6.1.2 榴辉岩的物质来源136
6.1.3 榴辉岩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36
6.1.4 千里岩岛构造属性136
6.1.5 千里岩岛榴辉岩形成机制136
6.2 苏鲁地区榴辉岩系列锆石SHRIMP U-Pb定年与分布特征137
6.3 千里岩岛榴辉岩系列锆石SHRIMP U-Pb定年与成因机制142
6.4 陆陆碰撞动力学机制与盆山耦合关系146
6.4.1 陆陆碰撞动力学模式146
6.4.2 变质PTt轨迹估算148
6.4.3 俯冲折返模式的假设149
下篇 南黄海盆地油气地质153
第7章 下扬子两个地质剖面烃源岩特征及对于南黄海盆地的意义153
7.1 下扬子陆区古生界露头地质剖面调查153
7.2 地质调查剖面构造背景特征与意义154
7.2.1 南京幕府山寒武系剖面的特征155
7.2.2 巢湖平顶山南二叠系剖面的特征155
7.3 样品系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及分析157
7.3.1 有机质类型157
7.3.2 有机质丰度158
7.3.3 有机质成熟度161
7.3.4 岩石物性161
7.3.5 结论161
第8章 南黄海盆地钻井地质特征163
8.1 南黄海盆地分阶段油气探井的特征164
8.1.1 自营普查勘探阶段(1961~1979年)钻井7口165
8.1.2 中外合作勘探阶段(1980~1998年)钻井9口166
8.1.3 新一轮油气资源补充调查阶段(1999年至今)钻井5口167
8.2 结论168
第9章 南黄海盆地白垩系172
9.1 南黄海白垩纪盆地研究意义172
9.2 南黄海盆地钻井岩心白垩系的特征和油气显示173
9.3 灵山岛白垩系地层岩石剖面特征和地质时代173
9.3.1 灵山岛白垩系地层剖面的特征分析173
9.3.2 南黄海盆地白垩系井-震资料分析和解释176
9.3.3 灵山岛深灰黑色泥页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178
9.4 胶莱盆地早白垩世陆相地层及向南黄海海域延伸179
第10章 南黄海盆地侏罗系的地质特征180
10.1 区域地质概况180
10.2 南黄海周边区域侏罗系分布及特征181
10.3 南黄海钻井侏罗系地层特征182
10.4 南黄海侏罗纪石油地质特征182
10.4.1 中生界烃源岩特征182
10.4.2 侏罗系生储盖组合特征183
10.4.3 侏罗纪油气勘探前景183
10.5 侏罗纪地层在南黄海盆地的分布与构造意义183
10.5.1 侏罗纪地层分布183
10.5.2 侏罗纪地层发现的构造意义185
10.5.3 中生代陆相盆地演化探讨185
10.6 结论186
第11章 南黄海盆地前陆盆地分析187
11.1 区域地质背景187
11.2 前陆盆地系统及概念189
11.3 南黄海前陆盆地系统及特征189
11.3.1 楔顶沉积带190
11.3.2 前渊沉积带191
11.3.3 前隆沉积带192
11.3.4 隆后沉积带193
11.4 南黄海盆地前陆褶皱冲断带及其构造样式特征193
11.4.1 大型逆冲断裂体系构造样式194
11.4.2 不对称对冲构造样式196
11.4.3 “凹中隆”构造样式197
11.4.4 “上凸下凹”构造样式197
11.5 结论197
第12章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分析及勘探198
12.1 研究背景198
12.2 新生界198
12.3 陆相中生界199
12.4 海相中古生界199
12.5 海区的新生代盆地是陆上苏北盆地的延伸201
12.6 海区的陆相中生界主要分布于北部201
12.7 海相中古生界已有很确定的钻井地震发现201
12.7.1 南黄海盆地上古生界202
12.7.2 南黄海盆地下古生界202
12.7.3 海相中古生界二次生烃与晚期成藏204
12.7.4 南黄海盆地中生界前陆盆地体系沉积相和沉积体系204
12.8 结论206
12.8.1 钻探参数井206
12.8.2 大力增加其他非地震勘探方法207
12.8.3 加强综合研究207
第13章 上扬子区震旦系大气田发现突破对于南黄海盆地的意义208
13.1 磨溪-龙王庙大气田发现历程及特征208
13.1.1 基本情况208
13.1.2 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发现209
13.1.3 绵阳-长宁拉张槽分布的位置特征211
13.1.4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边界特征211
13.1.5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生烃特征212
13.1.6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储层体系特征212
13.1.7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形成演化特征212
13.2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构造背景特征213
13.2.1 晚元古代震旦系发育期古隆起的构造特征213
13.2.2 寒武系—志留系沉积期古隆起构造特征214
13.3 储集层地质特征及分布215
13.3.1 震旦系储层体系215
13.3.2 寒武系储层体系216
13.3.3 对比分析216
13.4 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及其演化216
13.4.1 烃源岩分布216
13.4.2 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气源对比218
13.5 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特征218
13.5.1 生储广泛接触,多期不整合面和断裂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有效通道219
13.5.2 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219
13.5.3 多期构造调整与油气演化造就多类型气藏群大面积分布特大型气田221
13.6 油气系统与富集规律221
13.7 上扬子区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发现对于南黄海盆地的意义222
主要参考文献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