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康德到马克思 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俞吾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0993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2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康德,I.(1724-1804)-哲学思想-研究;黑格尔,G.W.F.(1770-1831)-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康德到马克思 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前言 究竟什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1
一、“德国古典哲学”范围的界定2
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6
三、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17
四、重新理解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意义36
第一篇 康德哲学研究41
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起点和形成过程41
一、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起点42
二、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53
三、海德格尔评论康德批判哲学的启示64
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69
一、“两种实践”的由来和含义70
二、被遮蔽了的“道德地实践的”维度76
三、“康德问题”的当代复兴83
四、康德实践概念的启示86
康德:自然辩证法概念的创制者90
一、问题的提出90
二、作为自然界辩证运动的自然辩证法92
三、作为理性自然倾向的自然辩证法99
四、简短的结论104
康德的两种因果性概念106
一、康德对“休谟提示”的回应107
二、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的含义113
三、黑格尔和叔本华对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的解读121
四、马克思对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的破译127
实践观和自由观:康德vs.马克思133
一、一个被遮蔽了的问题134
二、被误解了的实践概念和自由概念138
三、康德对实践概念和自由概念的理解142
四、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自由概念146
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150
一、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贡献和局限151
二、实践活动对“心”的直观的扬弃156
三、“社会关系”对“自在之物”概念的扬弃159
四、“否定性的辩证法”对“先验幻象”的扬弃164
第二篇 黑格尔哲学研究169
黑格尔哲学史叙事中的三个神话169
一、单线性神话171
二、客观性神话181
三、内在逻辑神话198
黑格尔哲学史方法:系统方法探要210
一、问题的提出211
二、黑格尔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则214
三、黑格尔系统方法的地位和作用219
作为哲学史纲要和最终归宿的《小逻辑》224
一、作为哲学史纲要的《小逻辑》226
二、作为哲学史最终归宿的《小逻辑》233
三、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历史命运238
青年黑格尔对现代性的反思245
一、对“实证的宗教”的反思246
二、对“劳动的机械性”的反思249
三、对“启蒙的另一面”的反思252
走向黑格尔的马克思256
一、问题的提出256
二、答案的选择293
三、比喻的退场303
四、阐释的更新317
重思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331
一、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阐释路径332
二、马克思手稿、遗著和笔记中蕴含的阐释路径337
三、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认识343
四、黑格尔:一个再批判357
第三篇 马克思哲学研究401
马克思本体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401
一、形而上学,还是知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401
二、本体论,还是世界观405
三、存在,还是存在者407
四、“自在之物”,还是“为我之物”409
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差异412
一、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出发414
二、从本体论维度理解实践,还是从认识论维度理解实践420
三、从人的问题着眼,还是从纯粹思想的问题着眼425
马克思从何时何处开始批判“抽象的人”的学说431
一、问题的提出431
二、事实的澄清433
三、我们的看法436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439
一、两种不同的实践概念440
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真含义444
三、被误解了的马克思的实践概念448
四、马克思实践概念与人文关怀的内在联系455
为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理论正名460
一、“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460
二、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464
三、理想状态中的全面发展和现实状态中的片面发展466
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特征470
一、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历史性471
二、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实践性476
三、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人文性480
四、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辩证性485
作为全面生产理论的马克思哲学488
一、概念含义的澄清489
二、全面生产的主要内容493
三、全面生产的结构分析498
四、对马克思哲学的新阐释502
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及其当代意义506
一、马克思权力诠释学的理论基础507
二、马克思权力诠释学的基本内容511
三、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的当代意义516
后现代视野中的马克思519
一、肯定性的叙事与否定性的叙事521
二、权力化的话语与反权力化的话语526
三、确定性的偶像化与对偶像化的确定性的消解531
附录一 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535
附录二 飞出“主奴关系”的“捕蝇瓶”564
附录三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570
附录四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573
索引601
参考文献610
后记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