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安医学流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3454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中医流派-研究-徽州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安医学流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天下名医出新安1
一、儒医辈出,名不虚传1
二、医著宏富,资源宝藏3
三、学说纷呈,花团锦簇4
四、发明众多,不胜枚举7
五、学术交流,引领时尚8
六、传播海外,影响深远9
第一章 概述11
第一节 地域文明背景11
一、天地自然的造化12
二、人文历史的变迁15
三、上层建筑的引导18
四、儒家风范的熏陶21
五、徽商经济的支持27
第二节 新安医学源流30
一、肇启于晋唐30
二、形成于宋元30
三、鼎盛于明清34
四、流传至今方兴未艾40
第三节 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41
一、博古通今与继承创新41
二、学术争鸣与融通并蓄42
三、家族相授与学术传承43
四、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44
五、地理新安与学术新安46
六、医学科学与徽学文化49
第四节 新安医学的科学内涵50
一、不信邪不泥古51
二、发明信而有征52
三、科学创立新说55
四、融会引申贯通57
五、理性构建新知59
六、承扬格致精神60
附:20世纪以来的新安医学研究62
一、20世纪文献整理奠定基础62
二、21世纪医教研全面推进64
第二章 新安医学名家67
第一节 十大新安医家67
一、汪机67
二、徐春甫69
三、孙一奎71
四、吴崐72
五、汪昂73
六、程钟龄75
七、叶天士75
八、吴谦77
九、郑梅涧78
十、程杏轩79
第二节 百位代表性新安医家80
一、宋代80
二、元代81
三、明代81
四、明末清初83
五、清代85
六、近现代88
第三节 新安医家考据新证91
一、元代吴瑞籍贯考91
二、明代王琠事实补遗92
三、明代徐春甫生卒年考证及事迹梳理93
四、明代孙一奎生卒年考证及生平梳理93
五、明代新安御医新发现94
六、程敬通与程正通并非一人96
七、程应旄里籍考证97
附:新安太医与徽州秘方医家97
一、新安太医良相良医大手笔98
二、徽州秘方医家悬壶民间显效捷101
第三章 新安医学名著103
第一节 十大新安医著103
一、《名医类案》104
二、《古今医统大全》105
三、《赤水玄珠》106
四、《伤寒论条辨》107
五、《医方考》108
六、《本草备要》109
七、《医学心悟》110
八、《不居集》111
九、《医宗金鉴》112
十、《医述》113
第二节 百部代表性新安医籍114
一、医经和学术理论类115
二、伤寒类117
三、临床综合类118
四、临床专科类119
五、诊法类121
六、本草方书类121
七、针灸类123
八、医案医话类123
九、养生类125
十、丛书类书类126
第三节 新安医籍的新发现127
一、新发现若干新安医籍127
二、发现《医说》有两个版本系统128
三、发现《医学捷径六书》有两个版本系统128
四、发现清康熙刊本《医读》129
五、发现《本草备要》康熙二十二年初刻本131
附:新安医籍刻本131
一、雕版精美131
二、笔墨精良132
三、私刻为主133
四、新安医籍的现代影印出版137
第四章 新安医学的学术贡献139
第一节 新安医学十大学说139
一、营卫一气说140
二、动气命门说142
三、错简重订说144
四、元阴元阳说146
五、暑必兼湿说148
六、卫气营血辨证说150
七、八纲八法说152
八、外损致虚说154
九、养阴清肺说156
十、燥湿为纲说157
第二节 对《黄帝内经》的继承创新160
一、主要著作160
二、主要学术成就163
三、《黄帝内经》研究成就突出的原因167
第三节 对伤寒学说的继承创新168
一、创新研究方法168
二、首倡错简重订170
三、明辨正类伤寒171
四、阐发六经实质172
五、厘定太阳病机173
六、临证活用经方174
七、提出辨治新说175
第四节 对金元四大家的继承创新181
一、对刘河间、张子和学术的继承与发展181
二、对李东垣学术的继承与发展182
三、对朱丹溪学术的继承与发展185
第五节 对温病学说的贡献186
一、明清新安医家对温病学的阐发186
二、程门雪对温病学的研究与贡献189
三、王乐匋对温病学的研究与贡献191
第五章 新安医学临床特色196
第一节 诊法发明196
一、发明“望诊十法”197
二、诊断“必验于舌”198
三、四诊尤重脉诊200
四、温补独重脉诊203
第二节 治法创新209
一、调理脾胃法209
二、健脾化湿法214
三、固本培元法218
四、养阴清润法222
五、“杂病准《伤寒》”与“温病不废《伤寒》”224
第三节 用药风格227
一、平正轻简227
二、轻清灵巧228
三、稳准狠猛230
第六章 新安医学各科成就233
第一节 新安内科233
一、学术特色233
二、临床经验236
三、临证举隅239
第二节 新安妇科242
一、学术特色242
二、临床经验247
三、临证举隅251
第三节 新安儿科255
一、学术特色256
二、临床经验258
三、临证举隅262
第四节 新安外科265
一、学术特色265
二、临床经验266
三、临证举隅270
第五节 新安骨伤科273
一、学术特色273
二、临床经验274
三、特色治法举隅277
第六节 新安五官科278
一、学术特色278
二、临床经验280
三、临证举隅282
第七章 新安医学针灸方药发挥289
第一节 新安针灸289
一、阐发经义290
二、提出新说291
三、学派纷呈292
四、辨证方法新颖293
五、治疗手段丰富293
六、灸治特色鲜明295
第二节 新安本草296
一、道地药材296
二、本草著作297
三、本草发明298
四、药性阐发302
第三节 新安方剂308
一、方剂运用308
二、“方论”会通312
三、新安十大名方314
附:新安本草方书体系321
一、归纳分类,走在本草方药知识的前列321
二、明体辨用,开创本草方书编撰体例之先河323
三、普及医药知识,蔚然形成启蒙学派325
第八章 新安医案医话329
第一节 新安医案329
一、医案风格329
二、代表性医案著作选介330
三、代表性医案选介335
第二节 新安医论医话346
一、观点鲜明的深说博论347
二、独具匠心的特色治疗体系348
三、开拓思维的临床总结350
四、代表性医论医话选读351
第三节 国医大师李济仁践行新安医学治验359
一、承继“张一帖”稳准狠之心机360
二、活用新安医学“暑必兼湿”说361
三、创用新安医学“培补肾元”学术362
四、继承新安医学重视脾胃的传统363
五、创新新安医学“用方用药”法364
第九章 新安医学的学术传承367
第一节 分支学派的学术历程367
一、固本培元派367
二、养阴清润派370
三、心传心悟派372
四、校注重订派375
五、垂范立法派378
第二节 新安世医传承链380
一、歙县张氏医学380
二、新安“保和堂”陆氏医药世家381
三、歙县黄氏妇科381
四、歙西余氏医学世家381
五、歙西澄塘吴氏医家382
六、歙南定潭“张一帖”内科383
七、歙西郑氏喉科383
八、绩溪龙川胡氏医学384
九、黟县碧山李氏内科384
十、歙县黄源村一吴山铺程氏伤科385
十一、新安王氏内科385
十二、歙县蜀口曹氏外科387
第三节 代表性世医链的学术成就387
一、歙西槐塘程氏儒医群体387
二、歙西郑氏喉科396
三、新安王氏内科404
四、其他六家世医链411
第十章 独树一帜的固本培元治法414
第一节 固本培元派的形成与发展414
一、汪机及其弟子门生415
二、两位再传弟子的发扬光大417
三、明代后续的发展418
四、清代的进一步壮大420
五、历史传承脉络422
第二节 代表性医家学术思想424
一、汪机开启固本培元新法424
二、徐春甫以培脾胃元气为根本432
三、孙一奎以温补下元为特色441
第三节 学术影响451
一、固本培元派与江南温补派451
二、固本培元派与扶阳学派452
三、固本培元派与养阴清润派456
第十一章 新安医学数据挖掘研究459
第一节 新安医籍数据库建设459
一、数据库结构与流程设计460
二、多学科内涵的挖掘461
三、数字化障碍分析462
四、数字化策略探索463
第二节 基于数据技术的新安医学临床研究465
一、“固本培元”治法研究465
二、中风病防治的信息化研究468
三、肝胃不和型胃脘痛辨治规律474
第三节 新安王氏内科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476
一、《王仲奇医案》用药规律477
二、王任之中风医案用药规律482
第十二章 新安医学的文化品质490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490
一、特定区域的认同性490
二、突出的文化表现形式492
三、不断创新的传统知识体系493
第二节 时空分布规律494
一、医生群体的时代分布494
二、医生群体的地理分布495
三、医生群体的姓氏分布497
四、医生群体的活动区域497
第三节 由儒入医499
一、尊奉理学499
二、知医孝亲499
三、经世致用500
第四节 医德医风501
一、仁心仁术501
二、诚信为本503
三、视疾若己503
四、淡泊名利504
结语 新安医学的当代作为506
一、院校师承结合,共育特色英才506
二、完善平台建设,支撑传承创新507
三、加强文献整理,展现资源优势508
四、深化学术研究,昭示特异之见509
五、立足临床实践,提升诊疗水平509
六、传承文化基因,塑造全新形象510
主要参考文献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