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规划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规划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0456406.jpg)
- 李文涛,张海燕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756591522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规划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单元 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1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1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2
三、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3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4
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与任务4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5
第二章 院前急救7
第一节 概述7
一、院前急救的内涵7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8
三、院前急救模式与管理9
四、院前急救的原则10
第二节 院前急救护理11
一、院前护理评估11
二、现场救护13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15
第三章 灾难救护18
第一节 概述18
一、灾难的分类18
二、灾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9
三、灾难救护的特点19
第二节 灾难医疗救援准备20
一、灾难救援应急预案20
二、应对灾难的准备21
第三节 灾难医疗救援的应对22
一、伤病员的检伤分类22
二、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护23
三、批量伤病员的转送24
第四节 灾难心理干预24
一、灾难的心理应激性损伤24
二、灾难伤病员的心理干预25
三、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27
第四章 急诊科救护29
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布局与设置29
一、急诊科的任务29
二、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30
第二节 急诊科管理32
一、急诊科(室)人员编制与管理32
二、急诊绿色通道32
三、急诊护理工作预案34
四、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34
五、急诊科感染控制与管理35
第三节 急诊接诊与分诊36
一、接诊与分诊的作用36
二、对分诊护士的要求36
三、急诊分诊原则与方法36
第四节 急诊护理评估38
一、初级评估38
二、次级评估38
第五章 重症监护41
第一节 ICU的设置与布局41
一、医疗环境41
二、护理人员数量与资质42
三、设备配备42
第二节 ICU的管理43
一、ICU的收治范围43
二、ICU工作制度43
三、ICU感染管理44
第二单元 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与护理47
第六章 心搏骤停47
第一节 概述47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47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49
三、心搏骤停的判断49
第二节 基础生命支持50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51
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54
三、新生儿基础生命支持55
第三节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59
一、气道管理和辅助通气59
二、复苏期间的监测60
三、心搏骤停与心律失常的处理61
四、体外心肺复苏64
第四节 心搏骤停后续治疗65
一、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65
二、维持呼吸65
三、脑复苏65
四、其他措施66
第七章 急性疼痛68
第一节 急性疼痛评估68
一、疼痛评估的原则69
二、疼痛评估的内容69
第二节 急危重症患者镇痛72
一、药物镇痛72
二、非药物镇痛75
三、常用镇痛模式76
四、疼痛管理原则77
第三节 镇痛治疗相关监测78
一、呼吸功能监测78
二、循环功能监测78
三、神经肌肉功能监测78
四、消化功能监测79
五、代谢功能监测79
六、肾功能监测79
七、凝血功能监测79
八、免疫功能监测79
九、患者健康教育79
第八章 严重创伤81
第一节 创伤评估81
一、产生原因评估82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83
三、严重程度评估83
第二节 创伤急救护理85
一、救治程序85
二、院前急救护理86
三、院内急救护理87
四、创伤心理反应和干预88
第九章 急性呼吸困难91
第一节 呼吸困难的评估91
一、产生原因评估92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93
三、严重程度评估95
第二节 呼吸困难的急救护理97
一、院前急救护理97
二、院内急救护理98
第十章 突发性意识障碍107
第一节 意识障碍的评估107
一、产生原因评估107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09
三、严重程度评估110
第二节 意识障碍的急救护理111
一、院前急救护理111
二、院内急救护理112
第十一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15
第一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评估115
一、产生原因评估115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16
三、严重程度评估117
第二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119
一、院前急救护理119
二、院内急救护理120
第十二章 中暑122
第一节 中暑的评估122
一、产生原因评估122
二、病情及严重程度评估123
第二节 中暑的急救护理124
一、院前急救护理124
二、院内救治与护理124
第十三章 淹溺127
第一节 淹溺的评估127
一、产生原因评估127
二、病情及严重程度评估128
第二节 淹溺的急救护理129
一、院前急救护理129
二、院内急救护理130
第十四章 电击伤133
第一节 电击伤的评估133
一、产生原因评估133
二、病情及严重程度评估134
第二节 电击伤的急救护理135
一、院前急救护理135
二、院内急救护理135
第十五章 急性中毒138
第一节 急性中毒概述138
一、中毒原因138
二、毒物的吸收、代谢与排泄139
三、中毒机制139
四、中毒的临床表现139
五、中毒的辅助检查141
六、急性中毒的救治与护理141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143
一、产生原因评估143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43
三、救治与护理144
第三节 百草枯中毒146
一、产生原因评估146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47
三、救治与护理147
第四节 灭鼠剂中毒148
一、产生原因评估149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49
三、救治与护理150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151
一、产生原因评估152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52
三、救治与护理153
第六节 一氧化碳中毒154
一、产生原因评估155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55
三、救治与护理156
第七节 急性酒精中毒156
一、产生原因评估157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57
三、救治与护理158
第八节 强酸与强碱中毒159
一、产生原因评估159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160
三、救治与护理160
第十六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63
第一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脓毒症的救治与护理16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64
二、病情评估165
三、急救与护理166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救治与护理16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68
二、病情评估168
三、急救与护理171
第十七章 危重症患者的感染174
第一节 概述174
一、感染的原因175
二、感染的分类176
第二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177
一、感染评估与诊断177
二、预防与护理178
第三节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178
一、感染评估与诊断178
二、预防与护理180
第四节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180
一、感染评估与诊断180
二、预防与护理181
第十八章 危重症患者的代谢失调183
第一节 概述183
一、代谢失调的原因183
二、代谢失调的表现184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与需求评估185
一、营养状态评估185
二、能量与营养素需要量的评估187
第三节 营养支持与护理188
一、肠内营养188
二、肠外营养190
第三单元 常用急危重症治疗与护理技术192
第十九章 重症患者的系统监测192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192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193
二、心电图监测195
第二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197
一、呼吸运动监测197
二、呼吸容量监测198
三、呼吸力学监测198
四、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200
五、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201
第三节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202
一、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监测202
二、颅内压监测203
三、脑电图监测204
四、脑血流监测205
第四节 泌尿系统功能监测206
一、尿液监测206
二、血生化监测207
第五节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208
一、肝功能监测208
二、胃肠黏膜内pH值监测209
第六节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210
一、水、电解质平衡监测210
二、酸碱平衡监测214
第二十章 呼吸道通畅与人工气道建立218
第一节 徒手呼吸道异物清除218
一、成人海姆立克法218
二、婴幼儿海姆立克法219
第二节 人工气道建立219
一、口咽通气管置入219
二、鼻咽通气管置入220
三、环甲膜穿刺置管221
四、喉罩置入222
五、经口、鼻气管插管223
六、气管切开置管224
第三节 人工气道护理225
一、护理目的225
二、护理措施225
第二十一章 机械通气228
第一节 概述228
一、机械通气的目的228
二、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29
三、机械通气的分类229
第二节 气囊-面罩通气230
一、应用范围230
二、原理230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230
第三节 无创人工呼吸机的应用231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31
二、使用前准备231
三、常用参数设置与调节232
四、护理232
第四节 有创人工呼吸机的应用233
一、基本结构与通气原理233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234
三、使用前准备234
四、常用参数设置与调节235
五、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236
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39
七、护理240
八、呼吸机撤离241
第二十二章 动静脉穿刺置管244
第一节 动脉穿刺置管244
一、目的与适应证244
二、操作准备245
三、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246
四、置管后护理247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247
一、目的与适应证247
二、操作准备248
三、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249
四、置管后护理250
第三节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251
一、目的与适应证251
二、操作准备251
三、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252
四、置管后护理254
第二十三章 心脏电除颤256
第一节 人工手动除颤256
一、目的与适应证256
二、操作准备257
三、操作步骤258
四、注意事项259
第二节 全自动体外除颤259
一、目的与适应证259
二、操作准备260
三、操作步骤260
四、注意事项260
第二十四章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262
第一节 概述262
一、临时心脏起搏的原理262
二、临时心脏起搏的分类262
第二节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263
一、目的与适应证263
二、操作准备263
三、操作步骤264
四、注意事项264
第三节 体外无创心脏临时起搏265
一、目的与适应证265
二、操作准备265
三、操作步骤266
四、注意事项266
第二十五章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267
第一节 概述267
一、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原理267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267
第二节 IABP导管置入与术后护理268
一、操作准备268
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268
三、术后护理269
四、撤机271
第二十六章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272
第一节 概述272
一、常见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272
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272
三、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特点273
四、CBP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73
第二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实施274
一、实施前准备274
二、操作过程274
三、监测与护理275
第三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275
一、技术性并发症275
二、临床并发症276
第二十七章 创伤急救技术277
第一节 止血277
一、目的与适应证277
二、操作准备277
三、操作步骤278
四、注意事项282
第二节 包扎282
一、目的与适应证282
二、操作准备282
三、操作步骤283
四、注意事项289
第三节 骨折的固定290
一、目的与适应证290
二、操作准备290
三、操作步骤291
四、注意事项292
第四节 搬运292
一、目的与适应证292
二、操作准备292
三、操作步骤293
四、注意事项295
附录1 中英文专业名词对照索引297
附录2 常用抢救药物的剂量与用法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