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 马汉儒等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14620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艾思奇在昆明、南京、日本、上海时期的哲学思想研究4

第一章 早期革命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4

一 艾思奇生长的时代和革命家庭的影响4

二 中学时代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到初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9

三 日本留学时期的革命活动和世界观的转变14

四 上海时期的革命活动和初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8

五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及其特点30

第二章 上海时期的哲学研究和宣传活动32

一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32

二 对黑格尔、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的研究47

三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的研究53

四 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研究63

第三章 上海时期三部哲学著作的主要贡献68

一 《大众哲学》等三部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68

二 《大众哲学》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70

三 《思想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93

四 《哲学与生活》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103

第四章 上海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112

一 对叶青哲学思想的批判112

二 对反进化论哲学思想的批判124

三 对中庸哲学思想的批判128

第二编 艾思奇在延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哲学思想研究139

第五章 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学术交往139

一 延安时期的工作139

二 与毛泽东的结识和哲学交往145

三 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活动的影响和评价155

四 从毛泽东那里受到的启示和教育160

第六章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贡献168

一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中的贡献168

二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和阐释173

三 艾思奇与《实践论》《矛盾论》181

第七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贡献188

一 对中国革命任务的哲学思考188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理论论述195

三 对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探索202

第八章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213

一 对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深入研究213

二 对近现代中国文化问题的重点阐发223

三 整顿学风与反对主观主义232

第九章 延安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240

一 捍卫辩证法唯物论240

二 对几种反动哲学思想的批判249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哲学研究及其成果261

一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理论阐释261

二 批判经验主义269

三 对社会发展史的宣传和研究277

第三编 艾思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哲学思想研究293

第十一章 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教学活动293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宣传和普及293

二 新中国成立后对宣传毛泽东三篇哲学著作的贡献301

第十二章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313

一 关于人民政权的重要职能的认识313

二 批判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观主义,强调从实际出发和重视调查研究317

三 对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规律的研究324

四 对生产发展规律性的有益探索327

五 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335

第十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三部哲学著作的理论贡献342

一 《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的理论贡献342

二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的理论贡献349

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358

四 三部著作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366

第十四章 关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371

一 对学习哲学方法的阐述371

二 对工农群众学哲学经验的总结382

三 对哲学研究方法的阐述386

四 与青年理论工作者谈哲学理论工作394

第十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397

一 对胡适实用主义哲学的批判398

二 对梁漱溟哲学思想的批判413

第十六章 三次哲学争论中的主要观点419

一 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的争论419

二 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423

三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430

结束语436

主要参考文献444

后记447

学术年表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