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时空效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时空效应
  • 张清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4586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5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70页
  • 主题词:地方工业-能源工业-能源效率-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时空效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推进能源领域的“四个革命”要求中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

1.1.2 中国能源转型战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2

1.1.3 环境污染压力倒逼能源效率的提高3

1.2 研究意义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7

1.3.1 能源效率的定义和测算8

1.3.2 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15

1.4 本书研究内容19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21

1.5.1 技术路线21

1.5.2 研究方法21

1.6 本书创新点23

第2章 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的相关理论基础25

2.1 相关理论基础25

2.1.1 经济增长理论25

2.1.2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31

2.1.3 经济收敛理论32

2.1.4 环境经济学理论33

2.1.5 空间经济学理论34

2.2 基于场景理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理论分析框架37

2.2.1 场景理论的基本思想37

2.2.2 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场景理论的构建39

2.2.3 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场景理论的学术价值41

2.3 本章小结42

第3章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与评价43

3.1 能源效率测度模型44

3.1.1 环境技术集44

3.1.2 SBM-DEA模型46

3.2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50

3.2.1 投入产出指标说明及数据处理50

3.2.2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结果53

3.3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评价60

3.3.1 两种测度结果的对比分析60

3.3.2 两种测度结果的聚类分析62

3.4 中国区域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64

3.4.1 节能减排模型64

3.4.2 区域工业节能潜力评价65

3.4.3 区域工业减排潜力评价69

3.5 本章小结72

第4章 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空间差异收敛性分析75

4.1 收敛性分析方法76

4.1.1 σ收敛76

4.1.2 绝对β收敛76

4.1.3 条件β收敛77

4.1.4 俱乐部收敛78

4.2 工业能源效率收敛模型构建78

4.2.1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σ收敛模型79

4.2.2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绝对β收敛模型79

4.2.3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条件β收敛模型80

4.2.4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俱乐部收敛模型81

4.3 区域差异收敛性分析81

4.3.1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σ收敛分析82

4.3.2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绝对β收敛分析84

4.3.3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条件β收敛分析85

4.3.4 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俱乐部收敛分析86

4.4 本章小结86

第5章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空间效应分析89

5.1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90

5.1.1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90

5.1.2 影响因素指标的数据来源与说明94

5.2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95

5.2.1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检验95

5.2.2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99

5.3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102

5.3.1 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103

5.3.2 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基准水平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态势103

5.3.3 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出口额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105

5.3.4 产业结构调整、人均GDP、贸易进口额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106

5.3.5 城市化率、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显著107

5.4 本章小结108

第6章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时间效应分析109

6.1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面板VAR模型构建109

6.2 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因素贡献率分析110

6.2.1 能源价格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2

6.2.2 产业结构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2

6.2.3 能源消费结构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3

6.2.4 人均工业产值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3

6.2.5 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4

6.2.6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4

6.2.7 城市化率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4

6.2.8 技术进步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5

6.2.9 贸易进口额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5

6.2.10 贸易出口额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冲击效应贡献率分析116

6.3 影响因素变动对区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冲击效应分析116

6.4 本章小结127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29

7.1 主要结论129

7.1.1 构建了基于场景理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理论框架129

7.1.2 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的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130

7.1.3 基于收敛分析模型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分析131

7.1.4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31

7.1.5 运用面板VAR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变动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冲击效应132

7.2 政策和建议133

7.2.1 深化能源市场改革,合理构建公平的能源价格体系133

7.2.2 不断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适度采取因地制宜政策134

7.2.3 深入加强技术研发与专利申报,加快专利成果转化应用135

7.2.4 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转移升级,减少资源环境压力135

7.2.5 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准入门槛136

7.2.6 实施区域差异化的能源效率政策,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136

7.2.7 有效布局财政的区域分布,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137

7.2.8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战略137

7.3 展望138

参考文献1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