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的历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的历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449635.jpg)
- (美)弗兰克·梯利著;陈正谟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ISBN:97875104631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哲学史-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的历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序论3
第一编 希腊哲学史13
第一篇 自然哲学(Philosophy of Nature)13
第一章 初期希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3
第一节 希腊哲学史13
第二节 环境14
第三节 政治14
第四节 文学15
第五节 宗教16
第六节 哲学17
第七节 希腊哲学概观18
第二章 辩士派以前的哲学的发展22
第三章 实体之问题24
第一节 闼里斯24
第二节 安纳西曼德25
第三节 安纳西门尼斯26
第四章 教之问题27
第一节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27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的数论29
第三节 天文学30
第五章 变化之问题31
第一节 永恒与变化31
第二节 相反之结合32
第三节 理性之法则34
第四节 心理学与伦理学34
第五节 伊里亚学派35
第六节 神学36
第七节 本体论37
第八节 辩证法39
第六章 变之说明40
第一节 解谜40
第二节 安纳萨哥拉斯43
第三节 原子论者46
第二篇 知识及行为之问题50
第一章 辩士派之时期50
第一节 思想之进步50
第二节 希腊之启明时期52
第三节 辩士派54
第四节 辩士派之价值57
第二章 苏格拉底59
第一节 苏格拉底之生平59
第二节 真理之问题61
第三节 苏格拉底的方法62
第四节 伦理学67
第五节 苏格拉底之弟子69
第三篇 改造时期71
第一章 柏拉图(Plato)71
第一节 柏拉图与他的问题71
第二节 辩证法74
第三节 观念论76
第四节 自然哲学78
第五节 心理学80
第六节 伦理学81
第七节 政治学83
第八节 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地位85
第九节 柏拉图学派86
第二章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87
第一节 亚里斯多德的问题87
第二节 哲学与科学90
第三节 逻辑91
第四节 玄学93
第五节 物理学97
第六节 生物学98
第七节 心理学99
第八节 伦理学100
第九节 政治学103
第十节 亚里斯多德学派(Peripatetic School)104
第四篇 伦理的运动105
第一章 伦理的运动之大观105
第二章 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108
第一节 伊壁鸠鲁与他的问题108
第二节 逻辑109
第三节 玄学110
第四节 心理学111
第五节 伦理学112
第六节 政治学113
第三章 斯托亚主义(Stoicism)114
第一节 芝诺及其学派114
第二节 逻辑117
第三节 玄学119
第四节 宇宙论121
第五节 心理学122
第六节 伦理学122
第七节 政治学124
第八节 宗教125
第九节 希腊伦理学之撮要126
第四章 怀疑主义与折中主义127
第一节 怀疑学派127
第二节 怀疑论派之理论128
第三节 后期的怀疑论者130
第四节 折中论130
第五篇 宗教运动132
第一章 犹太希腊哲学132
第一节 哲学与宗教132
第二节 犹太希腊哲学之发端133
第三节 斐诺135
第二章 新柏拉图主义137
第一节 新毕达哥拉斯主义137
第二节 新柏拉图主义138
第三节 本源之三阶段140
第四节 人类的灵魂142
第五节 神秘主义143
第六节 雅典学校之倒闭144
第二编 中古哲学第一篇基督教神学之兴起147
第一章 基督教之开端147
第一节 宗教之复兴147
第二节 基督教147
第三节 基督教与古典文明148
第四节 经院哲学150
第二章 基督教神学之发展152
第一节 早期的神学152
第二节 基督教初期的宗教哲学家152
第三节 护教者153
第四节 护教者之学说154
第五节 “逻各斯”教义156
第六节 自由意志与原始罪恶158
第三章 奥古斯丁之宇宙观160
第一节 奥古斯丁160
第二节 知识论160
第三节 神学161
第四节 心理学163
第五节 伦理学164
第六节 意志之自由166
第二篇 经院哲学之开端168
第一章 黑暗时期168
第一节 新民族168
第二节 学问之开端170
第二章 中古世纪之精神与基督教哲学171
第一节 教权171
第二节 经院哲学之问题172
第三节 经院哲学之特质174
第四节 经院哲学之阶段174
第三章 约翰·斯科塔斯·伊烈基那176
第一节 伊烈基那略传176
第二节 信仰与知识176
第三节 泛神论176
第四节 神秘论178
第四章 共相的问题——实在论与虚名论178
第一节 初期的经院学者178
第二节 洛塞林之虚名论179
第三节 实在论之意义180
第三篇 经院哲学的实在论之发展181
第一章 坎特布里之安瑟伦181
第一节 安瑟伦之哲学181
第二节 安瑟伦之同曹183
第二章 阿柏拉德与十二世纪之经院哲学家184
第一节 阿柏拉德之学说184
第二节 沙脱尔学派186
第三节 集句派186
第四节 索尔兹巴立之约翰187
第三章 神秘论与泛神论187
第一节 神秘论187
第二节 泛神论189
第四章 不安之征候190
第一节 经院哲学之反对论190
第二节 学问之组织191
第三节 亚里斯多德之发现192
第四篇 经院哲学之隆盛时期193
第一章 阿拉伯哲学193
第一节 希腊原料193
第二节 各种学派194
第三节 理性论196
第四节 东方哲学之衰落197
第五节 西班牙学派198
第六节 犹太哲学199
第二章 亚里斯多德之盛行200
第一节 经院哲学与亚里斯多德200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神学201
第三节 阿尔伯特(Albert)201
第三章 托马斯·阿奎那202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略传202
第二节 哲学与神学203
第三节 认识论204
第四节 玄学205
第五节 神学206
第六节 心理学207
第七节 伦理学209
第八节 政治学212
第四章 反经院哲学之思潮:神秘论、泛神论与自然科学213
第一节 神秘论213
第二节 逻辑214
第三节 自然科学214
第四节 异端216
第五节 雷门·勒利(Raymond Lully)217
第五篇 经院哲学者之衰落218
第一章 约翰·邓·斯科塔斯218
第一节 邓·斯科塔斯之略传218
第二节 对托马斯之进攻219
第三节 信仰与知识219
第四节 共相论220
第五节 神学221
第六节 心理学222
第七节 神与道德律223
第二章 虚名论224
第一节 合理的神学与共相224
第二节 奥坎威廉225
第三节 虚名论与实在论之对抗226
第三章 神秘论227
第一节 正统派与异端的神秘论227
第二节 厄克哈228
第四章 自由思想之进步230
第一节 中世纪的理性论230
第二节 国家主义之兴起231
第三节 异教的思潮233
第四节 自由研究之精神233
第六篇 文艺复兴时期之哲学236
第一章 新启蒙时期236
第一节 理性与教权236
第二节 人本主义(Humanism)或古典主义238
第二章 新哲学239
第一节 柏拉图主义239
第二节 库萨之尼哥拉斯240
第三节 科学与哲学之改革242
第四节 逻辑之改造242
第三章 自然哲学及自然科学243
第一节 玄秘论(Occultism)243
第二节 自然哲学245
第三节 科学运动246
第四章 白鲁诺与康帕内拉248
第一节 白鲁诺248
第二节 康帕内拉249
第五章 新国家论、宗教哲学及怀疑主义250
第一节 经院哲学的国家论250
第二节 马基雅弗利251
第三节 新政治学252
第四节 近世国家之进化253
第五节 新宗教哲学254
第六节 怀疑论254
第六章 宗教改革255
第一节 宗教改革之精神255
第二节 新教的经院哲学256
第三节 雅各·柏麦之神秘论257
第三编 近世哲学近世哲学的精神261
第一节 近世哲学的特征261
第二节 经验论派与理性论派264
第一篇 英国经院论266
第一章 培根267
第一节 学问之改革267
第二节 归纳法269
第三节 哲学的纲领272
第四节 人之哲学272
第五节 玄学与神学273
第六节 经验论者的培根275
第二章 霍布斯275
第一节 目的与方法275
第二节 知识论276
第三节 玄学278
第四节 心理学279
第五节 政治学280
第二篇 大陆理性派284
第一章 笛卡尔284
第一节 问题284
第二节 科学之分类286
第三节 知识之标准及方法287
第四节 神之存在之论证289
第五节 真理与错误290
第六节 外界291
第七节 精神与物体293
第八节 情绪295
第九节 生来的观念297
第二章 笛卡尔的继起者298
第一节 问题298
第二节 机会论(偶然论)300
第三节 格林克斯300
第四节 麦尔伯兰基之唯心论301
第五节 巴斯噶之神秘论302
第三章 斯宾罗撒303
第一节 理性论303
第二节 方法306
第三节 普遍的实体307
第四节 神之属性308
第五节 状态说310
第六节 人类的心理312
第七节 知识论313
第八节 理智与意志314
第九节 伦理学与政治学316
第十节 神之概念318
第三篇 经验论之发达319
第一章 洛克319
第一节 问题319
第二节 知识论之起源321
第三节 知识之本性与确度324
第四节 知识之限度326
第五节 玄学329
第六节 伦理学333
第七节 自由意志335
第八节 政治学336
第九节 教育338
第二章 洛克之继起者339
第一节 洛克之影响339
第二节 自然神教340
第三节 心理学340
第四节 伦理学342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344
第三章 柏克勒345
第一节 问题345
第二节 知识之对象347
第三节 物体界348
第四节 精神界349
第五节 对反对论之解答350
第六节 观念心灵及关系之知识352
第七节 二元论、无神论、怀疑论之驳义353
第四章 休谟355
第一节 问题355
第二节 人性学357
第三节 知识之起源358
第四节 知识之确度363
第五节 外界之知识364
第六节 心灵之实体365
第七节 自由与必然366
第八节 神367
第九节 反主知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370
第五章 英国之理性论的反动371
第一节 剑桥学派371
第二节 苏格兰之常识学派373
第四篇 德国理性论之发达375
第一章 莱布尼兹375
第一节 德国文化之兴起375
第二节 问题376
第三节 力之概念378
第四节 单子说(Doctrine of Monad)379
第五节 神学384
第六节 伦理学385
第七节 逻辑与认识论386
第二章 莱布尼兹之承继者390
第一节 常识哲学390
第二节 神秘论392
第五篇 启蒙哲学393
第一章 启蒙之进步393
第一节 十八世纪393
第二节 福耳特尔395
第三节 英国的启蒙运动396
第四节 德国的启蒙运动396
第五节 唯物论与进化论397
第六节 科学399
第七节 卢梭400
第六篇 康德之批评哲学403
第一章 康德403
第一节 近世哲学的进步403
第二节 神秘主义404
第三节 康德的问题405
第四节 知识问题409
第五节 感觉的知觉说411
第六节 悟性论413
第七节 判断的确实性415
第八节 物自体的认识417
第九节 玄学之不可能419
第十节 玄学在经验中之用处426
第十一节 神学在自然中之用处428
第十二节 理性及道德的神学之实际的用处429
第十三节 伦理学431
第二章 康德的继承者434
第一节 问题434
第二节 观念论与物自体435
第三节 新哲学的批评436
第七篇 德国之唯心论439
第一章 斐西特439
第一节 康德后之哲学439
第二节 斐西特的原理441
第三节 认识论之方法与目的444
第四节 自我之知识446
第五节 外界448
第六节 客观的唯心论449
第七节 道德哲学453
第二章 谢零455
第一节 新唯心论与浪漫主义455
第二节 自然哲学458
第三节 精神哲学461
第四节 逻辑与直觉462
第三章 诗莱尔马哈464
第一节 宗教哲学464
第二节 知识与信仰465
第三节 神世界及个人466
第四章 黑格尔468
第一节 黑格尔及其前辈468
第二节 哲学问题471
第三节 辩证法473
第四节 思想与实在475
第五节 逻辑与玄学477
第六节 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478
第七节 权利哲学479
第八节 美术、宗教及哲学481
第九节 黑格尔学派482
第八篇 黑格尔以后之德国哲学484
第一章 赫尔巴特之实在论484
第一节 对黑格尔主义之进攻484
第二节 哲学之实在论的理想485
第三节 玄学486
第四节 心理学488
第五节 价值之科学490
第二章 意志哲学叔本华与哈特曼491
第一节 叔本华491
第二节 如同有意志与观念之世界493
第三节 自然及人之意志493
第四节 慈悲的道德495
第五节 哈特曼之无意识之哲学496
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498
第一节 思辨哲学之反动498
第二节 批评主义之复兴499
第三节 内在哲学500
第四章 新唯心论(新观念论)501
第一节 玄学及自然科学501
第二节 陆宰502
第三节 机械论与目的论503
第四节 泛神论504
第五节 费希奈尔505
第六节 冯德506
第七节 价值哲学507
第六节 倭伊铿509
第九篇 英法哲学512
第一章 法国之实证主义及其著名代表512
第一节 感觉主义之反动512
第二节 圣西蒙513
第三节 孔德514
第四节 社会及学问之改革515
第五节 知识之演进516
第六节 学问之分类517
第七节 社会科学518
第八节 伦理学与人道教519
第九节 唯心论对于实证主义之反抗520
第二章 苏格兰之理性论的哲学522
第一节 威廉·回维尔522
第二节 哈密尔顿523
第三章 穆勒之经验主义526
第一节 经验主义与实验主义526
第二节 科学与社会改良528
第三节 逻辑529
第四节 归纳的推论529
第五节 归纳法之保证530
第六节 因果法则531
第七节 先存的真理534
第八节 外界及自我534
第九节 精神的与道德的科学536
第十节 性格论537
第十一节 社会科学538
第十二节 伦理学540
第四章 斯宾塞之进化论542
第一节 知识之理想542
第二节 知识之相对性545
第三节 力之恒常547
第四节 精神与物质548
第五节 进化之法则549
第六节 生物学550
第七节 心理学551
第八节 外界552
第九节 伦理学553
第十节 政治学554
第五章 英美之新唯心论556
第一节 德国唯心论之影响556
第二节 格林之玄学557
第三节 人在自然界中之位置559
第四节 伦理学560
第五节 卜拉德赉玄学562
第六节 直接的感情与思想564
第七节 绝对564
第八节 罗益世566
第十篇 现代对于理性论及唯心论之反动新思潮569
第一章 新实证论的知识论571
第一节 马赫571
第二节 阿泛那利阿斯573
第二章 实验主义574
第一节 詹姆斯574
第二节 杜威578
第三节 尼采581
第三章 柏格森之直觉主义584
第一节 理智与直觉584
第二节 玄学586
第四章 对唯心论而起之反动的实在论588
第一节 新实在论588
第五章 理性论及其反对论590
第一节 反主知论之功绩590
第二节 理性591
第三节 理智及实在591
第四节 哲学之目的593
第五节 死宇宙594
第六节 理智与直觉595
第七节 结论596
编后记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