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讯心理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讯心理学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43128.jpg)
- 吴克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1859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审理-司法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讯心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审讯心理学的概念1
第二节 审讯学与心理学的关系1
第三节 审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2
第四节 职务犯罪侦查讯问的科学发展3
第二章 审讯人员的心理基础10
第一节 审讯人员的心理准备10
第二节 审讯人员心理的“攻击”状态12
第三节 审讯人员对犯罪目标紧追深挖的侦查意识13
第四节 审讯人员的坚强意志和应变能力14
第五节 审讯人员如何使用自己的眼睛18
第六节 审讯人员如何使用自己的耳朵28
第七节 审讯人员的思维导向45
第八节 审讯人员自我形象的树立69
第九节 审讯人员消极心理的克服73
第十节 刑讯逼供的心理基础及矫正84
第三章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89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89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94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抗拒心理形成的原因96
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特质100
第五节 个案特征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影响103
第六节 个体特征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影响108
第七节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事实”与“客观事实”110
第八节 犯罪嫌疑人“心理证据”的转换111
第九节 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基本特点113
第十节 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心理特征115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支点”与“退路”构筑的抗审心理体系118
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抗审的三大心理因素124
第一节 对抗利益关系的心理冲突与平衡124
第二节 抗审的对抗条件的得失127
第三节 人格特征反映的抗审行为129
第五章 审讯的方法和技巧131
第一节 审讯前的准备工作131
第二节 审讯过程中初始阶段的任务和审讯方法138
第三节 审讯过程中对抗相持阶段的任务和审讯方法161
第四节 审讯过程中反复动摇阶段的任务和审讯方法175
第五节 审讯过程中供述交罪阶段的任务和审讯方法183
第六章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下的侦查讯问攻略208
第一节 树立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的人权保障理念208
第二节 人权保障规则下的侦查讯问攻略215
第三节 “阳光”监督条件下的讯问语用行为技巧221
第七章 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六大基本规律226
第一节 犯罪事实暴露的心理误区226
第二节 解脱心理限制的困境228
第三节 趋利避害的交换条件229
第四节 意识经验的习惯反应229
第五节 “人格”道德系数的满足230
第六节 “需要”的基本属性231
第八章 犯罪嫌疑人谎言抗审的把握与讯问方法的运用232
第一节 谎言抗审的行为表现232
第二节 谎言的识别233
第三节 谎言的捕捉239
第四节 谎言的对策242
第九章 沉默对抗行为的把握与讯问方法的运用255
第一节 “沉默”的心理行为基础255
第二节 “沉默”的心理行为表现256
第三节 “沉默”行为的讯问方法257
第十章 认知误区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262
第一节 错觉讯问法262
第二节 结果讯问法269
第三节 动机讯问法271
第四节 假设讯问法272
第五节 离间讯问法274
第六节 借助讯问法275
第七节 模拟情景讯问法275
第八节 概率讯问法280
第九节 间隔讯问法282
第十节 “造势”讯问法283
第十一章 心理限制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285
第一节 矛盾讯问法285
第二节 导谎法288
第三节 测谎(心理测试)的配合291
第四节 定向“攻击”法292
第五节 特情证明法292
第十二章 心理置换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296
第一节 心理置换的理论基础296
第二节 亲情置换法305
第三节 求生置换法307
第四节 利弊置换法307
第五节 教育置换法309
第六节 观念置换法310
第七节 疏通置换法310
第八节 “十二轮置换讯问法”的运用312
第十三章 意识经验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320
第一节 经验规律320
第二节 惯性规律322
第三节 粘连规律323
第四节 分解经验324
第五节 记忆经验326
第六节 空间经验327
第七节 联想经验327
第八节 阻止经验329
第十四章 人格倾向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331
第一节 人格倾向讯问法332
第二节 结构倾向讯问法333
第三节 性别特征讯问法337
第四节 身份特征讯问法341
第五节 信念纠治讯问法344
第十五章 “需要”理论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347
第一节 协调理论讯问法347
第二节 反向挤兑讯问法348
第三节 审托比对讯问法349
第四节 调整品质讯问法349
第五节 心理脱敏讯问法350
第六节 心理弱点讯问法351
第七节 情感需要讯问法351
第八节 激发需要讯问法359
第九节 条件需要讯问法360
第十节 利益需要讯问法361
第十一节 沟通讯问法363
第十六章 证人的心理特征及询问方法365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特征365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形成366
第三节 证人拒绝作证的心态表现373
第四节 询问证人的方法375
第十七章 被害人的心理特征及询问方法378
第一节 被害人控告心理的形成378
第二节 影响被害人对事实陈述的因素379
第三节 诬告、错告、不告的心理状态388
第四节 询问被害人的方法389
第十八章 讯问活动中的语用行为特点与技巧391
第一节 讯问语言的三大基本特征391
第二节 审讯语言的信息基础393
第三节 认知条件下的语用行为技巧396
第四节 心理限制的语用行为403
第五节 意识经验的语用行为405
第六节 趋利避害的语用行为433
第七节 需要属性的语用行为436
第八节 人格特征的语用行为468
附:我的审讯日志488
因玩忽职守导致嫌疑人坠楼死亡案件的审讯实例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