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起信论 宪法文定集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起信论 宪法文定集成](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045999.jpg)
- 陈云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882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257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宪法-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起信论 宪法文定集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论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1
一 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在宪法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1
二 加强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是现代宪制发展的基本趋势3
三 新宪法对我国监督宪法实施机关的新调整及其意义11
四 大力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对宪法实施的监督16
第二篇 权利相对论——权利和(或)义务价值模式的历史建构及现代选择22
一 对权利和(或)义务的价值态度及模式的形成22
二 权利和(或)义务价值模式的历史建构24
三 当代西方法哲学关于权利和(或)义务价值的多元评价及选择49
四 评价和启迪56
第三篇 关于反腐败的几点思考74
一 反腐败面临的严峻形势74
二 应当更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政治性78
三 反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81
第四篇 当前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态势及未来展望85
一 导言85
二 当前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态势86
三 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发展的未来展望90
第五篇 被告人的权利和反酷刑96
上篇:被告人的权利96
一 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为反对一切形式的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行为和现象而斗争97
二 加强国内立法,强调保护人权和禁止酷刑97
三 加强执法监督,查处了一大批有关酷刑的案件102
四 加强社会公众特别是社会舆论的监督103
下篇:反酷刑103
一 应当首先实现在酷刑概念上的观念转变104
二 正确认识中国反酷刑斗争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7
三 加大反酷刑斗争的力度109
四 加强对国家司法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110
第六篇 “宪法人类学”的创意与构想114
一 对宪法和宪政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哲学基础的反思114
二 “宪法人类学”创立的必要性119
三 “宪法人类学”创立的可能性124
四 关于“宪法人类学”的学科构想135
第七篇 大赦研究——重识一项被遗忘60年的宪政制度140
引言140
一 “大赦”的概念与性质141
二 “大赦”的价值与功能152
三 当代续存或重构“大赦”制度的现实基础156
四 将“大赦”形塑为宪政更始的机制167
第八篇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170
一 文化之于民族的意义170
二 民族文化自治的历史命运转折173
三 “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179
四 民族文化自治在中国的引进及其构想196
第九篇 法律监督的价值与功能204
前言204
一 现时法律监督理论研究中方法论检视及相应分析205
二 现时法律监督理论研究中学科基点的审视与反思210
三 价值哲学和作为方法论的价值方法212
四 功能的意义和作为方法论的功能方法218
五 法律监督的积极价值221
六 法律监督的积极功能(职能)229
七 在检察学中引进和建构价值——功能方法论240
八 法律监督的价值预期和功能实现242
第十篇 宪法为什么是重要的——基于西方“二元政治”的立宪主义原理的解读246
一 西方传统的和现代的政府理念247
二 “二元政治”体制的设计249
三 “二元政治”的司法保障机制253
第十一篇 再论宪法为什么是重要的——基于从高级法到宪法至上的知识背景和历史经验的解读256
一 从“先有罗马法,后有宪法”说起256
二 宪法的高级法知识背景和成长经验259
三 宪法至上地位的实体确认264
四 反思性体悟265
第十二篇 中国宪法价值目标的阶段性转变与终极价值目标的确定——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宪法的历史性进步267
一 宪法作为多价值的文件载体267
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宪法的阶段性价值目标和终极价值目标269
三 实现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必须重视利用宪法手段和宪政安排276
第十三篇 反宪法规则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之由来:理论与实践278
一 西方宪政、宪治发达国家创造出来的成熟的宪法发展机制278
二 新兴国家宪政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的、社会环境的局限性280
三 政治权力限制与反限制的悖论283
四 强国论和决策论影响下的政治权力运作284
五 理性的政治决策也会导致“反宪法规则的决定”288
六 心理上非理性导致宪政行为中的“反宪法规则决定”290
七 结论291
第十四篇 宪法文化的启蒙、自觉与超越——感怀现行宪法颁行三十周年述作294
一 宪法文化的启蒙295
二 宪法文化的自觉301
三 东西方宪法文化的超越318
第十五篇 宪法、法治理论与实践324
一 检察理论应当重视吸纳宪法理论和宪政学说的学养元素324
二 农业行政执法问题研究355
三 宪法和宪政视阈下的诉讼监督——试析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决定》381
四 回归司法理性,稳妥推进改革——地方检察调研报告393
第十六篇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创意与构想414
一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价值预估415
二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哲理意义上的“场域”题设及其意义分析420
三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学科、学理优势425
四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研究的彰往及其过往经验总结427
五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场域”的察来路线图和现实路经选择433
第十七篇 民族区域自治的远古史影及其价值蕴含——基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探源研究438
一 探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439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远古史影及其意义分析442
三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加强民族理论研究,坚持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76
第十八篇 宪法学“时空转向”与“时空宪法学”的建构期待481
一 宪法学“时空转向”的理论背景482
二 现实的社会科学的“时空转向”的一般趋势和成就488
三 宪法学“时空转向”的学理意义和科学价值498
四 宪法学具体的“时间转向”和“空间转向”511
五 “时空宪法学”的建构期待518
编后感言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