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
  • 郭娟娟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03268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制-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发展1

第一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深刻动因1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营造了环境基础2

二、无产阶级争取经济权益的斗争为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4

三、马克思恩格斯分工合作、共同钻研为土地产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主观条件6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形成的渊源基础8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对土地所有权实现形式问题分析和探讨9

二、空想社会主义重视公有产权研究中对私有产权的批判11

三、无政府主义者对传统私有产权的反思14

第三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发展的逻辑理路15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萌芽16

二、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初步形成19

三、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发展完善22

第二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26

第一节 土地产权权能理论27

一、土地所有权是其他权能的前提和基础27

二、衍生权能是土地所有权的具体体现30

第二节 土地产权权能结合与分离理论34

一、原始公社制度初期,土地产权结合为统一整体的运行模式35

二、私有制结构下,土地所有权与其他权能分离的运行模式36

三、公有制结构下,土地所有权与其他权能分离的运行模式38

第三节 土地产权交易商品化和配置市场化理论40

一、土地产权是可用于交换的特殊商品40

二、市场是实现土地产权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42

第四节 土地所有权重要的实现形式——地租理论45

一、地租是土地所有权与土地其他权能分离运行中产生的46

二、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是一种超额利润47

三、地租资本化形成土地价格48

第五节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产权理论49

一、土地集体所有制理论49

二、土地国有化思想51

第三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55

第一节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式56

一、富农经营与土地产权关系56

二、地主经营及土地产权关系57

三、新式垦殖公司经营及土地产权关系59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演进59

一、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探索:“授田分地,推行耕者有田”60

二、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经营”73

三、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创新:“稳定承包关系、鼓励土地流转”78

第四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82

第一节 毛泽东土地产权思想82

一、“耕者有其田”的产权思想83

二、土地集体所有产权思想98

三、土地国有化产权思想10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产权理论109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110

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理论119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126

四、“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组织理论的探索实践140

第五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价值意蕴143

第一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破解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难题143

一、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革命中心问题,催生、凝聚革命力量144

二、“土地集体所有、集中统一经营”为工业化推进奠定坚实基础147

三、改革率先从农村起步,积累的经验为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150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引导群众迈上小康富裕道路153

一、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离运行,农民温饱问题得而解决153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有序转移中,百姓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155

三、放活土地经营权、唤醒农村“沉睡”资产,群众迈上富裕路158

第三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奠定了新中国发展进步基础160

一、土地产权合理调整,农民群众生产热情明显提高160

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得到优化重组162

三、土地产权有序运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164

第六章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经验借鉴168

第一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168

一、既坚持“老祖宗”,又敢于“讲新话”,继承与创新相结合168

二、既精于经典文本,又直面社会现实,“理论”与“问题”相结合170

三、既依靠集体智慧,又尊重群众创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172

四、既审视历史,又面向未来,“反思”与“先导”相结合173

第二节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的启示借鉴174

一、深入推进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75

二、深入推进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177

三、深入推进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中国化必须直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178

结语181

参考文献1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