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变迁,规律与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变迁,规律与改革](https://www.shukui.net/cover/9/35098977.jpg)
- 董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2034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 变迁,规律与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国际金本位制确立之前的近代国际货币制度(1800—1870)1
1.1 复本位制的概念与特点2
1.1.1 复本位制的概念与形式2
1.1.2 复本位制的特点3
1.2 复本位制的运行——以法国、美国为例4
1.2.1 复本位制的运行法则——格雷欣定律4
1.2.2 19世纪法国复本位制的运行5
1.2.3 拉丁货币同盟7
1.2.4 美国复本位制的建立及运行9
1.2.5 美国的白银与黄金之争11
1.3 复本位制的衰落12
1.3.1 直接原因12
1.3.2 根本原因13
1.4 对复本位制的评价16
1.5 英国金本位制的建立16
1.5.1 英国的铸币体系及铸币贬值17
1.5.2 铸币体系的恢复及铸币改革20
1.5.3 金块论战22
1.5.4 金块论战的持续24
1.5.5 金块论战的影响26
1.6 对英国金本位制的评价28
第2章 国际金本位制(1871—1914)29
2.1 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29
2.1.1 英国经济的迅速崛起29
2.1.2 自由贸易政策的广泛推行32
2.1.3 金本位制的国际扩散33
2.2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34
2.2.1 黄金充当国际本位货币35
2.2.2 限于黄金输送点内的固定汇率35
2.2.3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36
2.3 国际金本位制时期的英格兰银行42
2.3.1 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与发展42
2.3.2 英格兰银行对国际金本位制的主导作用43
2.3.3 国际金本位制与最后贷款人角色的矛盾44
2.4 国际金本位制的“中心—外围”格局45
2.4.1 中心国的国际合作46
2.4.2 外围国的不稳定性48
2.5 国际金本位制的积极作用49
2.6 国际金本位制稳定运行的条件及其缺陷50
2.6.1 国际金本位制稳定运行的条件50
2.6.2 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51
2.7 对国际金本位制的评价53
第3章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919—1939)55
3.1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55
3.1.1 古典国际金本位制的解体55
3.1.2 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56
3.1.3 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58
3.2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61
3.2.1 黄金与外汇同是本位货币62
3.2.2 与黄金保持间接联系的固定汇率制63
3.2.3 不平等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64
3.3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的国际收支65
3.3.1 德国战争赔款及国际资本流动总趋势65
3.3.2 基准货币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67
3.4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的国际货币合作70
3.5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积极作用72
3.6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及其缺陷73
3.7 对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评价75
第4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77
4.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77
4.1.1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77
4.1.2 “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79
4.1.3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共识体现83
4.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84
4.2.1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4
4.2.2 黄金—美元本位制86
4.2.3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88
4.2.4 废除外汇管制89
4.2.5 非对称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89
4.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91
4.3.1 布雷顿森林体系平稳运行阶段(1944—1959)91
4.3.2 布雷顿森林体系动荡运行阶段(1960—1968)94
4.3.3 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阶段(1969—1973)97
4.4 特别提款权的设立99
4.4.1 特别提款权设立的背景100
4.4.2 特别提款权的诞生101
4.4.3 特别提款权的作用102
4.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外围”格局104
4.6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104
4.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105
4.7.1 无法克服的“特里芬难题”105
4.7.2 僵硬汇率制度下各国权利与义务的非对称106
4.7.3 不健全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107
4.8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108
第5章 牙买加体系(1973年至今)111
5.1 牙买加体系的建立111
5.1.1 牙买加体系建立的背景111
5.1.2 “二十国委员会”及牙买加协定114
5.2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118
5.2.1 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118
5.2.2 以浮动汇率为主体的混合汇率体制121
5.2.3 灵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122
5.3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124
5.3.1 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蛇形浮动”124
5.3.2 20世纪80年代美元的升值与贬值125
5.3.3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危机129
5.3.4 欧元的诞生与国际货币竞争131
5.4 牙买加体系与国际金融危机134
5.4.1 拉美债务危机135
5.4.2 亚洲金融危机136
5.4.3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138
5.5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141
5.6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141
5.7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142
第6章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若干改革设想145
6.1 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理论解释145
6.1.1 霸权稳定论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145
6.1.2 网络外部性理论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158
6.1.3 复杂系统演进理论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168
6.2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概括174
6.2.1 政府因素从边缘走到中心174
6.2.2 国际合作重要性日趋加强175
6.2.3 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长期存在177
6.2.4 货币霸权因素无法避免178
6.2.5 与国际经济环境适应协动180
6.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设想181
6.3.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181
6.3.2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184
6.3.3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187
6.3.4 对上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总结191
6.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实条件与发展趋势192
第7章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实践与前瞻197
7.1 中国货币制度的简单历史回顾197
7.1.1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197
7.1.2 中国近代货币制度199
7.1.3 中国现代货币制度203
7.2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基础条件207
7.2.1 强大的国民经济207
7.2.2 巨额的外汇储备210
7.2.3 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份额211
7.2.4 人民币自发实现区域性流通213
7.2.5 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213
7.2.6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214
7.2.7 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215
7.3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利益诉求216
7.3.1 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和职能216
7.3.2 促进国际货币合作217
7.3.3 制定公平的国际准则和措施217
7.3.4 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217
7.4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阻滞因素218
7.4.1 国际政治势力的博弈阻碍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219
7.4.2 霸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难以改变219
7.4.3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可以继续运行220
7.4.4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20
7.5 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策略220
参考文献225
索引234
致谢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