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章次公医术经验集 增补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章次公医术经验集 增补版
  • 朱良春主编;缪正来,朱步先,何绍奇副主编;朱又春,朱步先,朱良春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795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章次公医术经验集 增补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医论篇3

一、论中国医学的形式与内容——从张仲景与叶天士的学说到中国医学的形式与内容3

二、张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7

三、中医病历的发明13

四、从太炎先生“论中医与五行说”谈起17

五、《何氏八百年医学》序20

六、叶天士温病学说之渊源21

七、陆九芝论《临证指南·温热门》席姓七案书后22

八、湿温证治26

辨湿温之蜕变第一26

辨湿温经、时方派异同第二27

辨湿温非长夏独有第三28

辨湿温非少阳、阳明、太阴经所该第四29

辨湿温与其它热病病形之异第五29

辨湿温病形证治第六30

辨湿温并发、遗留证病形证治第七41

辨湿温之舌脉第八42

辨湿温用药第九44

当代湿温论著第十47

识湿温方案第十一49

湿温证治自序第十二55

附录一:章次公先生拟湿温证之诊断、鉴别与治则、方药57

附录二:湿温证治危重病案一例62

结语70

弟子冯超人跋70

弟子汪慎之后记71

弟子朱良春谨志71

九、张岱《陶庵肘后方序》书后72

十、李富荪《名医轶事记》书后74

十一、卢之颐生平及其著作76

十二、《郭氏牡丹不易方》考释77

十三、雷子纯与六神丸81

十四、外治法之重要(《诊余抄》之一)83

十五、朱约斋华佗庙联84

十六、《道少集》例选85

十七、《伤寒论》的思想性和方法论(提纲)88

十八、读书随记89

十九、与章太炎先生论王朴庄古方两数书90

二十、我对《内经》的看法91

二十一、医林隽语92

二十二、《伤寒质难》序93

二十三、验方歌括(选录)96

医案篇105

一、内科(29个门类)105

感冒105

春温、风温111

暑湿、湿温113

秋温、冬温122

温热124

温疫126

咳喘128

肺痨136

血证141

胸痹148

头痛149

气病152

中风154

肝阳、肝风156

痹证160

痿证165

腰酸、腰痛166

脚气168

胃病169

泄泻187

痢疾191

疟疾201

便秘204

黄疸206

肿胀209

失眠215

虚劳217

淋浊224

其他226

二、妇科(7个门类)230

月经不调230

倒经240

痛经241

崩漏242

带下248

胎前251

产后253

三、儿科(12个门类)256

温病256

惊厥257

肺炎258

麻疹260

泄痢262

咳嗽268

百日咳270

丹痧271

乳蛾272

伤食273

虫积274

痄腮274

四、外科(8个门类)276

瘰疬276

流注278

湿疹278

阑尾炎、腹膜炎279

附睾炎279

败血症280

横痃280

其他281

药物篇285

桂枝285

芍药285

甘草(缓和剂)286

人参(强壮剂)287

生姜、干姜287

大黄287

麻黄288

大枣290

葛根290

厚朴290

杏仁290

附子291

石膏293

知母293

粳米293

柴胡294

半夏294

黄连295

桔梗295

贝母295

白术、苍术296

茯苓296

芒硝296

吴茱萸297

地黄(附熟地炭)297

豆豉、大豆黄卷298

栀子298

饴糖298

枳实298

细辛299

桃仁299

黄芩299

甘遂、芫花、大戟300

常山300

龙骨、龙齿301

牡蛎301

阿胶301

当归302

旋覆花302

茵陈蒿302

黄柏302

瓜蒂302

赤小豆303

人尿(附人血、乱发)303

鸡卵(附鸡膍胵、鸡屎白)304

滑石304

赤石脂304

黄耆304

防己305

芎305

牡丹皮305

升麻306

薏苡仁306

山药306

何首乌306

石钟乳307

菊花307

防风307

犀角307

蟾酥308

麝香308

茴香308

皂荚308

远志308

莱菔308

沙参309

玄参309

苦参310

白头翁310

槟榔310

延胡索310

甘松310

菖蒲310

艾311

大蓟、小蓟311

荆芥312

羚羊角312

石斛312

红花312

鹿茸(附鹿角胶、鹿角霜)313

郁金313

党参313

昆布313

白芷314

天麻314

天南星314

威灵仙314

乌药314

姜黄314

金铃子314

芥子315

石榴皮315

西瓜315

龙胆草316

鹧鸪菜316

木瓜316

桑白皮316

车前草316

牛膝317

杜仲317

肉苁蓉317

胡麻317

大小麦317

蓖麻子317

缅怀继承篇321

一、章次公小传&刘笃公321

二、章次公先生的生平&谢仲墨322

三、我的父亲章次公&章鸿慈324

四、《章次公医案》序&姜春华328

五、百年回味章次公——纪念章次公先生百年诞辰&诸国本330

六、章次公先生治林伯渠术后呃逆&诸国本332

七、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章次公先生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朱良春334

八、章次公的学术经验及其“医案”&缪正来339

九、外狂内谨的章次公(节录)&何时希345

十、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并怀诸师(节录)&何任350

十一、次公先生逸事小记——章鸿远答记者问&章鸿远351

十二、缅怀章次公先生&张镜人354

十三、技高德昭的一代宗师——怀念先师章次公先生&钱伯文355

十四、忆章次公大师&柳曾符357

十五、缅怀章次公老师&谢海洲359

十六、坚定中医学的自我学科主体意识——铭记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大师的教诲:自信一自立一自强&陆广莘360

十七、次公导师永远是楷模&张云鹏 口述 陈理书 整理363

十八、忆章次公老师&刘沈秋365

十九、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纪念章次公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孙砚孚 口述 沈桂祥 整理366

二十、章次公谈用虫类药的两封信&孙砚孚367

二十一、高山仰止 教泽长存&姚守诚 口述 郑世俊 整理368

二十二、缅怀章师母爱国、治家的崇高精神&朱良春371

二十三、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获得韩国同道高度评价&周康374

二十四、缅怀章次公老师诞辰一百周年&吴景贤376

二十五、纪念章次公先生感言&何绍奇377

二十六、百岁诞辰缅怀乡先贤章次公先生&镇江市中医院378

二十七、论章次公先生学术思想的现实意义&黄煌380

二十八、章次公学术思想探析&朱步先383

二十九、《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王少华388

三十、国学大师与中医学——从章次公先生一篇手札谈起&李鼎404

三十一、治学之大道 实践之师范——《章次公医术经验集》读后感&姜兴俊408

三十二、缅怀业绩读华篇——《章次公医案》“儿科惊厥五案”读后&孙浩413

三十三、忆我的老师章次公先生&孙砚孚 口述 孙固 笔录415

三十四、章次公先生医事轶闻&江一平417

三十五、展诵遗篇仰宗师——缅怀章次公先生&朱步先420

三十六、章次公学术经验管窥&何绍奇426

三十七、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章次公&李仁众431

三十八、章次公运用艾叶心法浅窥&朱步先435

三十九、博采众方、责求实效的章次公&金芷君438

四十、略论章次公对中风学说的贡献&屈传平440

四十一、治咳保肺组新方——章次公先生治咳经验探析&马继松 朱华 韩刚441

四十二、融会新知通为用——章次公先生治胃新路&朱建华446

四十三、清温为本分八法——章次公先生治痢经验&马继松 韩刚449

四十四、辨治湿温有所发——浅论章次公先生对湿温病的辨治&吴华强 马继松453

四十五、胆识久远挽危急——章次公先生治小儿急性热病之一斑&汪玉兰 马继松457

四十六、章次公先生《乡居治验录》简析&沈桂祥460

四十七、继承章次公先生的医德医术,发扬中医药学&彭益胜462

四十八、章次公治学的求实精神&曹向平465

四十九、章次公诊治热病重视维护心力的学术思想&俞淦琪4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