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https://www.shukui.net/cover/6/35087998.jpg)
- 马超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9996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遥感技术-应用-地裂缝-数值模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遥感边值约束的深大断裂数值模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1.1 SAR差分干涉测量用于地震形变研究现状1
1.1.1 InSAR技术回顾1
1.1.2 InSAR技术在地震形变监测中的应用2
1.1.3小结4
1.2 Okada模型及基于弹性线性位错理论的震源参数研究现状4
1.2.1位错理论引入地震研究4
1.2.2国内外应用状况5
1.2.3 InSAR技术与RNGCHN数值模拟程序6
1.3地震地球物理学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的进展7
1.3.1地震地球物理学问题的数值模拟应用7
1.3.2 POLY 3D边界元计算程序9
1.4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10
1.5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2
1.5.1研究内容12
1.5.2技术路线14
第二章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的构造背景16
2.1东昆仑断裂带的构造背景16
2.2东昆仑断裂带的地震活动18
2.3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震源机制及野外考察状况19
2.3.1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震源机制19
2.3.2昆仑山口西Ms 8.1级地震的大地测量数据21
2.3.3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野外考察状况22
2.4遥感地质构造解译24
2.4.1构造形迹的遥感影像特征24
2.4.2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典型破断遥感解译25
第三章InSAR遥感边界条件的获取35
3.1雷达遥感干涉测量35
3.1.1重复轨道干涉测量原理35
3.1.2差分干涉测量原理37
3.2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地表同震形变场41
3.2.1差分干涉测量实验数据的选取41
3.2.2 SAR强度图像44
3.2.3 InSAR相干性图像44
3.2.4 D-InSAR干涉图像及视线向形变量的提取45
3.2.5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分段的InSAR干涉图像的局部特征与分析48
3.3差分干涉测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51
3.3.1 InSAR退相干规律研究51
3.3.2 D-InSAR图像后处理与镶嵌技术61
3.3.3 D-InSAR视线向形变量的分解研究65
第四章 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模型的震源参数正演72
4.1 Okada弹性线性半空间位错模型的理论基础72
4.2 RNGCHN程序与算法流程74
4.2.1 RNGCHN程序与O)kada模型74
4.2.2卫星视线向与模拟形变场的转换76
4.2.3多震源前向模拟算法流程77
4.3多震源前向模拟的参数提取及初步模拟78
4.3.1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地理位置的表达78
4.3.2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分段研究81
4.3.3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走滑分量的提取85
4.3.4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垂直位错提取87
4.3.5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分段张性分量88
4.3.6依据综合观测数据的破裂带初步划分89
4.3.7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主破裂带分段长度与走向的获取90
4.3.8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分析91
4.4 Okada线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的改进算法及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多震源正演96
4.4.1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同震形变场的非线性弹性位错分布特征96
4.4.2弹性位错模型算法的改进97
4.4.3本章所述工作的几点意义104
第五章 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地下位移场分析106
5.1 POLY 3D的理论基础106
5.1.1角位错106
5.1.2多边形单元的建立107
5.1.3应力影响系数108
5.2 POLY 3D边界元建模109
5.2.1 POLY 3D的对象、单元和顶4的建立109
5.2.2 POLY 3D的坐标系统110
5.2.3输入文件格式110
5.3 POLY 3D的算法流程设计与模型设计115
5.3.1 POLY 3D的算法流程115
5.3.2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建模设计117
5.4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位移分析130
5.4.1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地表位移场特征分析130
5.4.2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地下位移场特征分析132
5.4.3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宏观震中位移分析140
5.4.4模拟InSAR视线向(LOS)干涉形变场141
5.4.5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位移运动趋势分析143
5.5关于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数值模拟的总结146
5.5.1昆仑山口西Ms 8.1地震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146
5.5.2特色与主要成果148
第六章 最新研究进展——阿拉伯半岛板缘构造古位移、应力场边界元数值模拟151
6.1阿拉伯板块板缘构造151
6.1.1阿拉伯半岛与中东各国行政区划151
6.1.2阿拉伯板块成因与构造地质演化152
6.1.3阿拉伯板块边界155
6.2阿拉伯板块板内构造遥感解译164
6.2.1阿拉伯板块地势164
6.2.2 B区块遥感解译与阿拉伯板块内部构造概况172
6.3阿拉伯板缘构造古位移、应力场边界元数值模拟176
6.3.1全局坐标系与断层坐标系176
6.3.2局部构造参数计算178
6.3.3位移场数值模拟179
6.3.4应力场数值模拟187
6.3.5应变场数值模拟193
附录 图版Ⅰ~图版Ⅲ200
致谢211
参考文献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