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著作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瑞军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18345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6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74页
- 主题词:环形交叉-交通通过能力-分析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著作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 环形交叉口的发展历史1
1.1.2 现代环形交叉口的基本特征2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
1.2.1 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4
1.2.2 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5
1.2.3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进展6
1.2.4 方法综述及对比分析7
2 环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研究10
2.1 调查对象及方法概述10
2.1.1 调查对象10
2.1.2 调查及数据处理方法12
2.2 环行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13
2.2.1 各种分布模型简介13
2.2.2 M3分布的拟合及检验17
2.3 车流运行行为特性19
2.3.1 概述19
2.3.2 合流车与环道车的速度分布20
2.3.3 合流行为的速度及车头时距分布21
2.3.4 车道变更的分布规律22
2.3.5 结论24
3 环形交叉口的间隙接受理论25
3.1 概述25
3.1.1 间隙接受的基本过程25
3.1.2 间隙接受的影响因素26
3.2 临界间隙及其计算模型27
3.2.1 研究综述27
3.2.2 临界间隙的计算模型29
3.2.3 临界间隙及相关参数30
3.2.4 间隙接受的基本假设31
3.3 临界间隙的推导32
3.3.1 假设条件32
3.3.2 变量的定义32
3.3.3 第一种情况33
3.3.4 第二种情况33
3.4 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的分布35
3.4.1 基本理论35
3.4.2 临界间隙的计算公式37
3.5 特定分布条件下的间隙接受理论38
3.5.1 分布函数的各参数分析38
3.5.2 各概率函数特性40
3.5.3 取临界间隙时各概率函数值的确定43
3.6 间隙接受理论模型的验证44
3.6.1 数据调查44
3.6.2 数码广场临界间隙的计算45
3.6.3 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的计算51
3.6.4 指数型时拒绝比例函数的验证53
4 有限优先权理论及其例证57
4.1 有限优先权理论概述57
4.2 数据调查及统计59
4.3 有限优先权理论的例证61
5 环形交叉口的入口通行能力研究66
5.1 概述66
5.1.1 理论基础66
5.1.2 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的公式68
5.2 通行能力模型的推导71
5.2.1 模型推导的思路71
5.2.2 进车数为连续函数时71
5.2.3 进车数为分段函数时72
5.2.4 环行车流为有限优先权时74
5.2.5 几种通行能力的对比分析74
5.3 数据调查及分析76
5.3.1 各交通参数的调查及计算76
5.3.2 通行能力计算及对比分析77
5.4 交通仿真及计算81
5.4.1 仿真过程及M3分布的检验81
5.4.2 临界间隙的计算及对比分析83
5.4.3 各通行能力的仿真计算85
5.4.4 分段函数通行能力的仿真及对比分析88
6 典型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95
6.1 双车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95
6.1.1 计算模型概述95
6.1.2 模型的改进96
6.1.3 各公式的对比分析97
6.1.4 通行能力方法的应用98
6.1.5 小结102
6.2 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103
6.2.1 计算模型103
6.2.2 实例分析104
6.2.3 小结105
6.3 环形交叉口的总通行能力106
6.3.1 引言106
6.3.2 迭代思想及方法106
6.3.3 相关参数的确定107
6.3.4 计算实例108
6.3.5 小结110
6.4 环形交叉口的储备通行能力111
6.4.1 方法概述111
6.4.2 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的线性回归模型111
6.4.3 环形交叉口流量的矩阵形式112
6.4.4 环形交叉口储备通行能力的推导112
6.4.5 计算实例114
6.4.6 小结115
6.5 基于Erlang分布的通行能力推导116
6.6 基于均匀分布的通行能力推导117
6.6.1 基本公式117
6.6.2 模型分析及改进118
6.6.3 参数确定方法120
7 环形交叉口的延误122
7.1 延误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122
7.2 延误数据调查方法123
7.2.1 牌照法123
7.2.2 驶入驶出法123
7.2.3 点样本法124
7.3 环形交叉口的进口延误模型124
7.4 交通调查及延误计算125
7.4.1 数据调查及统计125
7.4.2 相关参数计算126
7.4.3 理论延误计算126
7.5 理论延误与实测延误的对比分析126
7.5.1 各进口延误的对比分析126
7.5.2 总延误对比分析及服务水平127
7.5.3 小结127
8 结论及展望129
参考文献134
附录140
A 富民广场环行车流车头时距调查140
B 富民广场环行车流车头时距调查(有入口车辆时)143
C 锻压厂环形交叉口环流车头时距调查(有入口车辆时)144
D 姚家广场双车道环行车流车头时距调查表148
E 数码广场交织段车流调查表151
F 数码广场三环形车道的车头时距调查表154
G 代号含义160
后记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