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理想与社会稳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理想与社会稳定](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5079251.jpg)
- 祁志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5214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社会学-研究;社会稳定-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理想与社会稳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社会理想的历史巡礼3
导论3
第一章 “天下为公”: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学说7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历史划分8
一 上古公天下社会8
二 夏商周封建社会9
三 由秦至清的皇帝集权社会11
第二节 东周时期社会理想学说12
一《礼记》:“大同”社会12
二 孟子:“仁政”理想14
三 老子:“小国寡民”15
四 庄子:“至德之世”17
五《尉缭子》:“天下一家”、“共寒共饥”18
六《吕氏春秋》:“至公”理想20
七《太公六韬》:“天下与共”、“同利同乐”23
第三节 两汉时期社会理想学说25
一 陆贾:“至德”之世25
二《淮南子》:“修伏牺氏之迹,反五帝之道”27
三《文子》:“至人之治”30
四 何休: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太平世”33
五《太平经》:“太平”天下37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理想学说39
一 阮籍:“无君无臣”的“太初”社会40
二 嵇康:“天下为公”的“至德之世”41
三 《列子》:“华胥氏之国”与“终北国”44
四 鲍敬言:“无君”之世46
五 陶渊明:“世外桃源”48
六 佛经:西方净土佛国50
第五节 唐宋元明清社会理想学说54
一 无能子:人虫不分、和合共处的“太古”社会54
二 谭峭:“均食”、“俭化”的“大和”社会56
三 王禹偁:“海人国”59
四 康与之:“西京山聚落”60
五 邓牧:上古公天下的“至德之世”61
六 《水浒传》:“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梁山泊”64
七 何心隐:“聚和堂”65
八 李贽:“得心遂欲”的“至人之治”66
九 王夫之:“人欲之各得,天理之大同”68
十 戴震:“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70
第二章 财产共有:西方历史上的社会理想学说73
第一节 西方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73
第二节 柏拉图:“共妻”、“共子”、“共产”的“理想国”74
第三节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76
一 莫尔:“乌托邦”76
二 康帕内拉:“太阳城”77
第四节 第二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79
一 温斯坦莱:“土地公有”79
二 摩莱里:“平等共享”81
三 马布利:“平等共产的共和国”82
四 巴贝夫:“平等共和国”83
第五节 第三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84
一 圣西门:“实业制度”84
二 傅立叶:“和谐制度”85
三 欧文:“公社制度”87
第六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88
一 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88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学说的得失评估94
第七节 克鲁泡特金:“无政府共产主义”96
第三章 中西合璧: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理想学说及实践98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社会理想学说及实践98
一 洪秀全:太平天国98
二 康有为:“大同世界”100
三 孙中山:“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天下为公”103
第二节 中国现代的社会理想学说及实践104
一 刘师复:“无政府共产主义”105
二恽代英:“新村”设计和实验108
三 王光祈:“工读互助团”110
第四章 当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113
第一节“和谐社会”目标与“中国梦”蓝图113
一“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113
二“和谐社会”的具体内涵114
三“中国梦”的理想蓝图115
第二节 历史上各种社会理想学说与实践对维护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的启示117
一 普遍的合理诉求必须得到尊重117
二 不切实际的空想教训值得记取118
三 追求完美而不奢望完美119
下编 社会稳定的基本理念123
导论123
第五章 社会管理的根本依据:二重人性论126
第一节 人性的二重性126
一 是否存在“人的本质”126
二“人的本性”的两种误解128
三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129
第二节 人的基本属性——动物属性剖析133
一 人的“自我保存”本能:食欲134
二 人的“自我繁衍”本能:色欲141
三 没有约束的欲望必然导致罪恶144
四 人的欲望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及应对态度147
第三节 人的意识特性及其与其他特性的关系151
一 人的根本特性——“意识”属性剖析151
二 人的道德特性及其与意识特性的关系157
三 人的社会特性及其与意识特性的关系161
四 人的劳动特性及其与意识特性的关系165
五 人的文化特性及其与意识特性的关系168
六 人的理智特性在社会管理中的高贵地位及其因应态度171
第四节 人的情感本质及其应对态度175
一 情感的本质与种类175
二 情感的基本形态与取向182
三 快乐的两种分类及其关系184
四 情感的应对态度187
第五节 差等人性、共同人性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不同意义191
一 西方、印度、中国古代的“性三品”论192
二“阶级人性”论195
三 差等人性论的致命缺陷196
四 “天生烝民,其性一也”200
五 承认“共同人性”的积极意义203
第六章 社会稳定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205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205
一“人本”不是“国本”:“国以人为本”205
二“人本”不是“君本”:“民贵君轻”208
三“人本”不是“官本”:“为吏者,人役也”210
四“人本”不是“神本”:“夫民,神之主也”211
五“人本”不是“天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213
六“人本”不是“物本”:“爱人”高于“爱物”216
第二节 西方的“人本主义”218
一 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218
二 费尔巴哈的“人本”研究及其影响220
第三节 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新发展223
第七章 社会稳定的危机意识:“革命”反思226
第一节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革命”学说226
一 “革命”的出处和特点226
二 “革命”的法理和逻辑229
第二节 西方宪政之下的“革命”思想活动232
一 宪法赋予人民“革命权”232
二 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实践233
第八章 社会稳定的体制保障:“民主”与“仁政”236
第一节 源自西方的现代“民主”236
一 现代“民主”的实质、原则、形态及异化236
二 “民主”应是“公民自主”而不是“人民自主”241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民主”资源243
一“君者民主”、为民做主244
二“民之父母”、“养民教民”24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仁政”资源250
一“仁政”是“爱人”、“恤民”之政250
二“仁政”是“克己”、“修德”之政254
三“贵民生”与“厚民生”256
四 尊重民意,顺应民心259
五 中国古代的“仁政”历程266
第九章 社会稳定的大政方针:“德治”与“法治”273
第一节 德治:为政以德、以德化民273
一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273
二 西方传统“德治”思想278
第二节 法治:以法自律、以法治人289
一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289
二 西方“法治”思想的历史演变294
第十章 社会稳定的层级管理:“任能”与“吏治”299
第一节“任能”与“尚贤”299
一“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299
二 人才的考察和培养301
三 怎样尊重人才303
四 如何使用人才305
五 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政治实践311
六 选用人才重在“三有”316
第二节“吏治”与“反腐”318
一“吏治”文化的历程与“反腐”问题的迫切性318
二 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320
第十一章 社会稳定的价值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公正324
第一节“人权”与“民权”324
一从“人权”到“民权”324
二“人权”、“民权”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326
第二节“自由”与“宽容”329
一“自由”的表层涵义:独立自主、不被奴役329
二“自由”的深层涵义:自律与宽容331
三 政治自由、经济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332
四“自由”在中国的命运336
第三节“个性”与“独立”340
一“个人主义”的涵义与起源340
二“个人主义”对中国古代“奴隶道德”的批判341
三“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曲解与打压345
四“个人利益”、“独立精神”重见天日346
第四节“公平”与“正义”349
一 人间正道是“平等”350
二“人性平等”、“人格平等”353
三“人权平等”之一:“机会平等”、“市场公平”354
四“人权平等”之二:“结果公平”、“社会公平”357
五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建公平正义359
跋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