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省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素质 中学 2013最新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江省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素质 中学 2013最新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9/35071406.jpg)
- 中公教育浙江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5796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教师素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浙江省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素质 中学 2013最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职业理念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 考点1
第一节 教育观1
考点聚焦1
考点梳理2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
(一)教育观2
(二)素质教育观2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4
(四)中学素质教育4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5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5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6
三、素质教育观的运用6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6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7
第二节 学生观9
考点聚焦9
考点梳理9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9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9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9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0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10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1
(三)中学生的发展特点13
(四)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14
三、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15
(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15
(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15
四、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潜能差异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16
(一)分阶段教育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16
(二)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17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18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功能18
(二)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18
(三)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19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9
第三节 教师观20
考点聚焦20
考点梳理20
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20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20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21
(三)中学教师的专业化23
(四)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23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26
(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26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27
(三)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28
三、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与信念30
(一)中学教师职业价值30
(二)中学教师职业责任30
(三)中学教师职业信念30
强化训练31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3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3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33
考点聚焦33
考点梳理33
一、教育法律法规概念33
(一)教育法律33
(二)教育法规34
(三)教育政策34
二、法制条件下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34
(一)教育关系34
(二)教育法律关系34
(三)教育法律责任35
三、中学教育中的法律关系35
第二节 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35
考点聚焦35
考点梳理36
一、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6
(一)《教育法》的性质与地位36
(二)《教育法》的基本结构与内容36
二、教育单行法4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7
(三)《未成年人保护法》51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2
三、教育法规与政策53
(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53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5
第三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57
考点聚焦57
考点梳理58
一、教师的权利58
(一)教师权利的涵义58
(二)确立教师权利的法律依据58
(三)教师的基本权利解读59
二、教师的义务61
(一)教师义务的涵义61
(二)确立教师义务的法律依据61
(三)教师的基本义务解读62
第四节 学生的权利保护64
考点聚焦64
考点梳理64
一、法律法规关系中的学生64
(一)学生的法律地位64
(二)中学教育活动中学生权利保护的意义65
二、学生的权利与保护66
(一)学生的权利66
(二)学生权利的保护67
强化训练72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7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74
第一节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74
考点聚焦74
考点梳理74
一、教师职业道德74
(一)教师职业道德74
(二)教师职业道德品质75
(三)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75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76
(一)制定背景76
(二)具体内容76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76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78
(一)制定背景78
(二)具体内容与解读78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79
考点聚焦79
考点梳理79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79
(一)教师思想行为规范79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80
(三)教师人际行为规范80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81
(五)教师语言行为规范81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82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82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84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84
(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85
强化训练85
第四章 文化素养8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88
第一节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88
考点聚焦88
考点梳理88
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88
(一)原始社会88
(二)农业社会89
(三)工业文明95
(四)现代文明96
二、世界历史重要事件98
(一)人类的起源98
(二)古代史99
(三)近现代史101
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106
(一)天文历法106
(二)古代称谓108
(三)传统思想文化109
(四)古代地理110
(五)传统科技文化111
(六)传统艺术111
(七)科举制度112
(八)传统习俗113
(九)物质文化遗产114
第二节 教师的科学素养115
考点聚焦115
考点梳理115
一、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115
二、西方科学家的杰出代表116
三、更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118
第三节 教师的文学素养122
考点聚焦122
考点梳理122
一、外国文学122
(一)古典文学122
(二)近代文学125
(三)现代文学128
(四)其他外国文学名著131
二、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132
(一)诗歌132
(二)戏曲134
(三)中国古代散文134
(四)中国古代小说135
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著136
(一)中国现代诗歌136
(二)中国现代小说举要137
(三)中国现代散文举要137
(四)中国现代戏剧举要137
第四节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139
考点聚焦139
考点梳理139
一、艺术鉴赏概述139
二、艺术鉴赏活动展开的基本条件139
三、艺术鉴赏的意义139
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140
五、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140
(一)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140
(二)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140
六、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40
(一)注意140
(二)感知140
(三)联想141
(四)想象141
(五)情感141
(六)理解141
七、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142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142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142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142
八、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142
(一)充分揣摩作品内涵142
(二)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143
(三)为受教育者提供理性指导143
(四)自主探究,实现教育功能143
九、中外古代艺术成就143
(一)绘画143
(二)文字和书法145
(三)雕塑145
(四)手工艺146
(五)建筑146
(六)园林艺术147
(七)音乐147
(八)中国戏曲149
(九)中国电影150
强化训练152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15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55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156
考点聚焦156
考点梳理156
一、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156
(一)信息素养156
(二)中学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156
二、信息检索能力156
(一)信息检索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156
(二)工具书检索信息能力157
(三)网络检索信息能力158
三、网络信息交流能力159
(一)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159
(二)网络信息交流方式159
(三)中学教师在网络信息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160
四、信息处理能力160
(一)信息处理的定义160
(二)信息处理的任务160
(三)信息处理的功能160
(四)信息处理的逻辑方法160
五、教育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160
(一)数据类型160
(二)数据描述161
(三)数据分析162
六、课件设计与制作163
(一)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163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163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164
考点聚焦164
考点梳理165
一、中学教育活动与教师的逻辑思维素养165
(一)逻辑思维活动是中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65
(二)思维的正确性是对中学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165
(三)逻辑知识是中学教师实现思维正确性的重要保证165
二、中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掌握的逻辑知识166
(一)概念166
(二)命题168
(三)推理171
(四)论证186
三、中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守逻辑思维规律190
(一)同一律与中学教师的思维190
(二)矛盾律与中学教师的思维191
(三)排中律与中学教师的思维192
(四)充足理由律与中学教师的思维192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194
考点聚焦194
考点梳理194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194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94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95
(三)技巧点拨196
二、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199
(一)图表信息的筛选与整合199
(二)视频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202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03
(一)结构和思路203
(二)技巧分析204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06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206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207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7
(一)作者的观点态度207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207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209
六、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209
(一)推断的界定209
(二)技巧分析210
第四节 写作能力217
考点聚焦217
考点梳理217
一、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217
(一)记叙类文体218
(二)议论类文体224
(三)说明类文体——科学小品文227
(四)应用类文体228
二、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229
(一)材料来源229
(二)组织、剪裁材料230
三、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233
(一)拟写标题233
(二)记叙文写作规范235
(三)议论文写作规范241
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244
强化训练252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面授辅导课程258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面授辅导课程260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