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诏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诏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35063383.jpg)
- 梁晓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360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92页
- 文件大小:272MB
- 文件页数:710页
- 主题词:南诏-民族历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诏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南诏历史研究的意义与特点1
二 南诏史料的流变情况与分析2
三 南诏历史研究的历史状况和现状5
第一章 南中地区古代地理交通和民族10
第一节 南中地区山川地理概貌10
一 南诏疆域的地貌特征10
二 南中地理环境与民族分布特征12
三 顺着地势阶梯分布的民族族群14
第二节 南中地区古代交通状况17
一 五尺道、南夷道的修筑18
二 通往内地的重要道路20
三 通往海外的重要道路22
第三节 汉晋时期南中民族族群源流23
一 百越系统族群24
二 夷人系统族群28
三 南中地区各族群分布形成的历史原因31
第二章 唐代云南民族分布与六诏形成33
第一节 唐代云南民族的分布33
一 滇东、滇中地区的民族分布34
二 滇西、川南地区的民族分布36
第二节 洱海区域部族分布与构成39
一 洱海区域部族的分布39
二 洱海地区部族的构成40
第三节 六诏的来源、族属与割据情况43
一 六诏的来源及族属43
二 六诏的关系与割据地域45
第三章 唐对云南全面统治的恢复47
第一节 隋朝对云南的招抚与征讨47
一 六朝对南中政策的演变47
二 隋朝对云南的招抚与征讨49
第二节 唐初对爨区的招抚与局限52
一 利用爨氏招徕爨区52
二 建立南宁州都督府53
第三节 唐朝对滇西的招谕与征讨55
一 唐初对洱海地区的招谕55
二 梁建方征松外蛮56
三 赵孝祖征白水蛮57
第四节 唐对云南统治的全面恢复58
一 李唐皇朝的民族平等政策58
二 云南羁縻州县的设置59
三 姚州都督府的设置61
第四章 吐蕃的兴盛与势力扩张64
第一节 雅隆部的崛起与统一吐蕃64
一 雅隆部的崛起64
二 吐蕃统一的过程66
三 吐蕃王朝的建立70
第二节 吐蕃在滇西的势力扩张73
一 吐蕃吞并吐谷浑73
二 吐蕃势力进入滇西地区74
第三节 唐朝与吐蕃在滇西的争夺76
一 咸亨滇西叛乱与平叛过程76
二 姚州都督府的废置与恢复78
三 吐蕃与唐朝争夺滇西82
第五章 南诏崛起及统一洱海地区85
第一节 南诏初期与吞并白子国85
一 南诏来源之哀牢性质分析85
二 南诏王室的族属问题解剖95
三 南诏的崛起与吞并白子国100
第二节 南诏对哀牢故地的经略106
一 南诏巩固与唐朝的关系106
二 盛逻皮对哀牢故地的经略108
三 盛逻皮奠定南诏崛起的基础111
第三节 唐朝的扶持与南诏崛起112
一 唐朝对南诏的扶持113
二 唐军对吐蕃进行反攻115
三 南诏吞并蒙巂诏117
第四节 南诏统一洱海地区的过程118
一 南诏征服河蛮地区119
二 蒙归义受封云南王121
三 南诏击破三浪诏123
四 南诏迁都太和城127
第六章 对爨地的争夺与天宝战争130
第一节 唐与南诏矛盾冲突缘起131
一 爨部分裂及与唐的冲突131
二 杨国忠集团挟制南诏134
第二节 爨氏内讧及南诏兼并爨区136
一 爨氏内讧与南诏伐爨136
二 南诏经略爨区与乌蛮崛起138
三 姚州都督逼反云南王141
第三节 南诏与唐的天宝战争143
一 鲜于仲通征南诏之泸南战役143
二 南诏与吐蕃结盟联合抗唐147
三 李宓征南诏之西洱河战役150
第四节 南诏对云南统治的确立155
一 与吐蕃联合继续进犯巂州155
二 开拓边疆巩固统治基础158
三 建立政权机构以加强统治162
第七章 南诏与唐、吐蕃的战事及转折169
第一节 联合攻唐失败后的反思169
一 南诏联合吐蕃进犯蜀中169
二 吐蕃赞普抑制南诏172
三 大唐、南诏寻求出路176
第二节 南诏归唐与苍山会盟179
一 韦皋争取南诏的策略与行动179
二 异牟寻秘密联系唐朝182
三 大唐与南诏点苍山会盟184
第三节 唐与南诏对吐蕃的反击186
一 南诏突袭吐蕃及移民186
二 大唐册封南诏及设置云南安抚司189
三 大唐、南诏联合夹击吐蕃193
第四节 滇东三十七部的形成199
一 南诏对内统治的强化199
二 滇东三十七部的形成201
三 对滇东三十七部的判别205
四 滇东三十七部的分布与族属207
第八章 南诏后期对外扩张及衰落216
第一节 王位替代与对外政策变化216
一 寻阁劝即位与作为216
二 劝龙晟、劝利晟兄弟的继立220
三 大唐失政与周边诸夷的寇唐223
第二节 南诏对成都的掠夺226
一 劝丰祐即位与杜元颖镇蜀226
二 王嵯巅入寇成都228
三 王嵯巅谢罪及李德裕镇蜀232
四 南诏掀起建设高潮235
第三节 接连发动的南方战争238
一 劝丰祐对南方的攻掠238
二 世隆即位与南诏寇陷安南242
三 南诏入寇邕州与大唐收复安南248
第四节 南诏倾国进犯大唐252
一 南诏寇西川与唐懿宗罢兵言和252
二 世隆进犯与大唐保卫成都之战254
三 蒙世隆晚期继续进犯大唐260
第五节 内部危机及调整对唐关系264
一 南诏蒙世隆与大唐媾和264
二 隆舜即位与向大唐求亲266
第九章 南诏的灭亡及其历史原因273
第一节 南诏的衰落与灭亡273
一 隆舜主导和平的政治措施273
二 隆舜祖孙被弑与南诏的灭亡276
第二节 南诏后继诸王国的替代279
一 郑氏大长和国的兴亡279
二 赵氏、杨氏的替代286
三 段氏大理国的建立292
第三节 南诏贵族政治的形成296
一 南诏贵族政治形成的社会基础297
二 南诏少年天子与所谓权臣秉政301
三 南诏世袭贵族的具体构成304
第四节 唐诏相继覆亡的内在联系308
一 南诏、大唐灭亡的基本原因308
二 导致大唐衰败的开元政改317
三 南诏、大唐相继覆亡的内在联系321
第十章 南诏与周邻地区、国家的关系325
第一节 南诏与周邻内地部落的关系325
一 南诏与北部巂州部落的关系325
二 南诏与东部黔州部落的关系329
三 南诏与东南部安南部落的关系332
第二节 南诏与骠国及其属国的关系336
一 南诏与骠国的关系336
二 南诏与骠国属国的关系339
三 南诏与南方各国的经济交往343
第三节 南诏与其他国家的关系346
一 南诏与中南半岛其他国家关系346
二 南诏与印度相关国家关系348
三 南诏与邻近各国的文化交往351
第十一章 南诏的社会经济355
第一节 南诏土地制度与社会性质356
一 南诏的社会性质356
二 南诏的土地制度与社会分工361
第二节 南诏的农业与畜牧业368
一 南诏走在世界前列的农业368
二 南诏的畜牧业和养殖业374
第三节 南诏的纺织业与手工业380
一 南诏的纺织业380
二 南诏的金属开采与冶金铸造387
三 南诏非金属矿的开采与手工业396
第四节 南诏的城市建设与建筑业399
一 南诏的城市与宫殿建设399
二 南诏重要城市的废存情况406
三 南诏的建筑业与相关技术409
第五节 南诏的商业贸易与货币418
一 南诏的商业贸易418
二 南诏的货币及对后世的影响424
第十二章 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438
第一节 南诏政治体制的确立438
一 大唐治下的南诏438
二 南诏皇权政治的确立441
三 南诏疆域与政区划分449
第二节 南诏职官制度的改革457
一 南诏地方职官的设置与职权457
二 南诏职官制度的变革464
第三节 南诏军队的军制与构成475
一 南诏的人口与军队数量475
二 南诏的军制477
三 南诏军队的兵种与编制482
第四节 南诏军队的阶级与指挥485
一 南诏军的统帅与监军485
二 南诏军的大军将、军将487
三 南诏军队的指挥系统489
第五节 南诏军队的训练与装备490
一 南诏军队的训练490
二 南诏军作战与奖惩492
三 南诏军队的装备与兵器制造495
第十三章 南诏的文化艺术504
第一节 南诏的语言和文学504
一 南诏文化的形成504
二 南诏的语言文字507
三 南诏的文学与史学514
第二节 南诏的艺术成就522
一 南诏的音乐舞蹈522
二 南诏的雕塑绘画534
三 南诏的建筑艺术551
第三节 南诏的生活习俗564
一 南诏的服饰饮食564
二 南诏的婚丧习俗575
三 南诏的民间风俗587
第十四章 南诏的宗教传承601
第一节 南诏道教的兴盛与中衰601
一 唐朝初期云南社会中的道教601
二 道教信仰的产物——南诏铁柱(天尊柱)604
三 南诏政权支持下的道教及其盛况609
第二节 南诏佛教的传入与普及616
一 南诏佛教的传入616
二 南诏佛教的兴盛625
三 南诏佛教的普及与世俗化632
第三节 南诏传统宗教的传承与影响637
一 南诏王室创造土主崇拜637
二 土主崇拜的演变和流传643
三 南诏各种宗教的传承649
附录653
南诏史大事记658
参考文献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