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20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近海-海洋调查-研究报告-上海市;近海-海洋资源-综合评价-研究报告-上海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3
1顶目背景与目的意义3
2专顶方案设计5
2.1调查区域5
2.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5
2.1.2调查区概况5
2.2专项任务6
2.3专项任务单元调查与内容7
2.3.1综合调查7
2.3.2综合评价18
2.3.3“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建设(第一阶段)27
2.4项目完成工作量28
3组织实施情况33
3.1组织管理机构33
3.1.1“上海市908专项”工作小组34
3.1.2“上海市908专项”工作小组办公室34
3.1.3技术专家组34
3.1.4质量监督组34
3.1.5档案管理组34
3.1.6仪器管理组34
3.1.7项目承担单位34
3.2管理制度与实施模式34
3.3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36
3.3.1建立质量监督机构36
3.3.2实施科学、精细质量管理36
3.3.3进行全面过程质量监督37
3.3.4质量评估结果38
3.3.5取得成效38
4主要结论与成果39
4.1主要结论39
4.2取得成果40
4.3成果应用41
4.4专项管理体会42
4.4.1重视项目管理保障,顺利开展专项工作43
4.4.2整合涉海院校和科研院所,提升项目社会影响43
4.4.3设置上海特色任务,服务上海海洋事业43
4.4.4加强项目管理,引入竞争机制43
第二篇 综合调查47
5近海水体环境47
5.1水文气象47
5.1.1海洋气象47
5.1.2海洋水文48
5.2海洋化学53
5.2.1海水化学53
5.2.2沉积物化学69
5.2.3大气化学71
5.2.4海洋生物质量78
5.3海洋生物生态79
5.3.1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79
5.3.2微生物80
5.3.3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84
5.3.4大、中型浮游生物86
5.3.5鱼类浮游生物89
5.3.6底栖生物90
5.3.7游泳动物94
5.3.8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98
5.4小结100
6海岛102
6.1概况102
6.2气候106
6.2.1气候要素变化特征106
6.2.2灾害性天气111
6.3地质地貌114
6.3.1地质114
6.3.2第四纪地质116
6.3.3地貌116
6.4植被119
6.4.1种类组成119
6.4.2植被类型及分布120
6.4.3植物资源121
6.5湿地122
6.6潮间带123
6.6.1潮间带底质123
6.6.2潮间带沉积化学128
6.6.3潮间带底栖生物135
6.7小结138
7海岸带140
7.1地质地貌140
7.1.1地质140
7.1.2第四纪地质142
7.1.3地貌143
7.2岸滩冲淤演变分析146
7.2.1宝山区岸滩冲淤分析146
7.2.2浦东新区(南港河道)岸滩冲淤分析146
7.2.3南汇区岸滩冲淤分析147
7.2.4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分析149
7.3表层沉积物类型151
7.3.1宝山区海岸带沉积物151
7.3.2浦东新区、南汇区海岸带沉积物151
7.3.3奉贤、金山区海岸带沉积物152
7.4植被153
7.4.1种类组成153
7.4.2植被类型及分布153
7.4.3植物资源155
7.5湿地156
7.5.1自然湿地156
7.5.2人工湿地159
7.6潮间带160
7.6.1潮间带沉积物化学160
7.6.2底栖生物162
7.7小结166
8海洋灾害167
8.1气象与水文灾害167
8.1.1风暴潮167
8.1.2海浪172
8.1.3咸潮入侵178
8.2生物灾害186
8.2.1赤潮186
8.2.2外来生物193
8.3海洋地质灾害194
8.3.1海水入侵194
8.3.2土壤盐渍化200
8.4小结206
9海域使用208
9.1海域使用现状208
9.1.1渔业用海210
9.1.2交通运输用海211
9.1.3工业用海215
9.1.4旅游娱乐用海216
9.1.5海底工程用海217
9.1.6排污倾倒用海218
9.1.7围海造地用海221
9.1.8特殊用海223
9.1.9重点功能区海域的使用现状调查225
9.2岸线的现状与利用228
9.2.1岸线现状228
9.2.2岸线利用231
9.3小结236
10海洋经济237
10.1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37
10.1.1人口与就业237
10.1.2城乡居民生活238
10.1.3教育与科技239
10.1.4上海市经济发展概况240
10.1.5沿海区县经济状况241
10.2海洋经济状况244
10.2.1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情况244
10.2.2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246
10.2.3主要海洋产业247
10.2.4其他海洋产业257
10.3小结259
第三篇 综合评价263
11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263
11.1长江口流场变化分析263
11.1.1长江口水文状况263
11.1.2长江口流场变化264
11.2上海水域海洋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分析265
11.2.1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变化265
11.2.2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267
11.2.3主要污染物趋势变化269
11.3重大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分析271
11.3.1环境影响因子271
11.3.2重大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状况272
11.4海岛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生态效应279
11.4.1开发活动类型及其现状279
11.4.2生态效应评价284
11.5小结289
1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291
12.1滩涂围垦及冲淤变化分析291
12.1.1围垦历史和现状291
12.1.2围垦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292
12.1.3长江流域重大工程对岸滩冲淤的影响分析294
12.2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298
12.2.1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蓄积量298
12.2.2可利用性分析301
12.2.3风能区选划303
12.3滨海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区选划304
12.3.1旅游资源分布及产品构成304
12.3.2上海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307
12.3.3上海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308
12.4小结310
13海洋工程的影响及其抗灾能力评估311
13.1重大工程的影响分析311
13.1.1数学模型311
13.1.2工程影响分析312
13.2工程建筑物抗自然灾害能力评估316
13.2.1工程建筑物现状316
13.2.2抗灾能力分析方法318
13.2.3抗灾害能力安全性评估318
13.3小结323
第四篇 “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第一阶段)建设327
14建设框架327
14.1设计思路328
14.2技术路线328
14.3关键技术330
15主要建设内容331
15.1系统基本软硬件及网络平台建设331
15.2数据中心建设332
15.2.1数据库建设332
15.2.2数据库管理平台软件开发333
15.3 GIS平台建设334
15.3.1基础GIS平台设计335
15.3.2业务应用GIS服务平台设计336
15.3.3 3D GIS建模与可视化及海洋空间信息共享与地图服务设计336
15.3.4海洋空间数据收集及GIS专题信息产品制作设计336
15.4应用系统建设336
15.4.1海洋监测保护类系统开发338
15.4.2海洋预报减灾类系统开发338
15.4.3海域综合管理类系统开发339
15.4.4海洋执法类系统开发339
15.4.5海洋科技类系统开发340
15.5系统集成340
15.5.1数据集成341
15.5.2应用集成341
15.5.3服务集成341
15.6标准建设342
15.6.1构建建设所需标准体系表342
15.6.2补充制定建设所需标准343
15.7小结343
16成果与示范应用344
16.1主要建设成果344
16.1.1系统软硬件及网络平台建设成果344
16.1.2数据中心建设成果344
16.1.3 GIS平台建设成果346
16.1.4应用系统建设成果346
16.1.5系统集成成果347
16.1.6标准建设成果347
16.2示范应用349
16.2.1海洋监测保护类系统示范应用情况349
16.2.2海洋预报减灾类系统示范应用情况353
16.2.3海域综合管理类系统示范应用情况353
16.2.4海洋执法类系统示范应用情况355
16.2.5海洋科技类系统示范应用情况355
16.3小结356
第五篇 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若干对策与建议359
17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359
17.1现状与问题359
17.1.1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359
17.1.2海洋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360
17.1.3科技力量的整合有待提高360
17.1.4海洋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严峻361
17.2措施与建议361
17.2.1优化海洋产业结构361
17.2.2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363
17.2.3健全海洋经济相关的法律和制度364
17.2.4整合海洋科技力量,落实科技兴海纲要365
17.2.5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366
18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368
18.1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68
18.1.1环境质量持续恶化,海域富营养化严重368
18.1.2长江来水来沙急骤变化,深刻影响河口生态系统369
18.1.3污染与藻华风险共存,原水储备尚显不足369
18.1.4监测网布局系统性不强,多部门数据共享困难370
18.1.5环境管理目标不同,评价方法结果各异371
18.2对策与建议372
18.2.1加快整治流域污染,积极开展生态修复372
18.2.2选划潜在水源地,确保城市水安全375
18.2.3完善监测网络,实现数据共享376
18.2.4研究监测评价技术,服务河口环境管理377
18.2.5开展资源常态化调查,保障海洋经济持续发展378
19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保障蓝色经济发展380
19.1上海海洋灾害现状与问题380
19.1.1风暴潮380
19.1.2咸潮入侵380
19.1.3赤潮与海产贝类毒素381
19.1.4外来藻382
19.1.5水华382
19.1.6突发环境事件383
19.2对策与建议383
19.2.1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383
19.2.2完善海洋灾害监测观测体系,增强灾害预警预报能力384
19.2.3引入海产贝类市场准入机制,提升贝类毒素快速检测能力385
19.2.4加强相关基础研究,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385
20合理保护滨海湿地,适度开展滩涂围垦387
20.1现状与问题387
20.1.1长江来沙大幅下降,滩涂淤积速率减缓387
20.1.2滩涂资源总量持平,高滩资源减少明显388
20.2措施与建议389
20.2.1多种生态建设并举,保护陆沿滩涂资源389
20.2.2开发与保护兼顾,合理利用海岛滩涂资源389
20.2.3创新围填海模式,开展人工岛建设391
20.2.4加强泥沙和重点岸段监测,掌握滩涂冲淤变化趋势392
21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推进用海新模式393
21.1海域使用现状及问题393
21.2对策与建议394
21.2.1加强海洋使用管理,建设海域管理制度394
21.2.2树立集约用海理念,合理利用海洋资源395
21.2.3推行海域市场化管理,建立科学用海模式396
22有序开发海洋风能资源,促进滨海旅游产业发展398
22.1现状与问题398
22.1.1海洋清洁能源亟待开发,能源产业用海矛盾突出398
22.1.2旅游资源布局分散,滨海旅游产业欠缺整体形象400
22.2措施与建议400
22.2.1合理规划风能开发布局,促进海洋绿色能源产业发展400
22.2.2整合旅游单体资源,打造上海特色滨海旅游产业401
附录405
附录1上海市海洋生物物种名录405
1-1微型浮游生物405
1-2小型浮游生物409
1-3浮游动物412
1-4鱼类浮游生物419
1-5大型底栖生物421
1-6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425
附录2上海市海岛名录429
附录3上海市滨海湿地分类431
附录4“上海市908专顶”任务人员表432
参考文献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