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5048991.jpg)
- 胡元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2366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高原-湖泊-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一 选题背景1
二 研究意义6
第二节 高原湖泊流域概况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诊断7
一 高原湖泊流域概况7
二 影响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主要创新点12
一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
二 研究内容13
三 创新点15
第二章 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综述16
第一节 国内外湖泊—流域管理研究综述16
一 国外湖泊—流域管理研究综述16
二 国内湖泊—流域管理研究综述18
三 简要评述21
第二节 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22
一 国外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22
二 国内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23
三 简要评述26
第三节 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综述27
一 国外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综述27
二 国内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综述29
三 简要评述30
第四节 本章小结31
第三章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评价框架研究3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32
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32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35
三 可持续发展实现条件分析36
第二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7
一 高原湖泊流域的基本特征38
二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41
第三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平衡机理研究44
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理念及平衡关系44
二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演化49
第四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52
一 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2
二 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高原湖泊流域发展的最优选择55
三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形式56
第五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框架研究58
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概述58
二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61
第六节 本章小结64
第四章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65
第一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度评价65
一 可持续性、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5
二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68
三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度研究73
四 高原湖泊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77
五 水资源承载压力度与可持续度的关系78
第二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协调发展度评价79
一 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9
二 协调发展度的研究现状80
三 高原湖泊流域协调发展度的模型设计84
第三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公平度评价89
一 公平性原则及其研究现状89
二 系统公平度的现有评价模型研究91
三 高原湖泊流域公平度的计量模型93
第四节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总体评价94
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度的计量模式94
二 可持续发展度的评判条件与分析95
三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97
第五节 本章小结100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抚仙湖流域为例102
第一节 抚仙湖概况及其流域环境问题诊断102
一 自然环境概况102
二 社会经济概况104
三 流域生态现状与主要问题诊断105
第二节 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110
一 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度评价110
二 抚仙湖流域协调发展度评价116
三 抚仙湖流域公平度评价124
四 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评价126
第三节 促进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127
一 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127
二 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内在机理研究130
三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整体模式的设计135
四 提高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研究140
第四节 本章小结153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155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155
第二节 展望157
参考文献159
后记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