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谦斋医学文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谦斋医学文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5043668.jpg)
- 秦伯未著;孙其新,孙丽那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681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中医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谦斋医学文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辨证论治1
第一节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点1
一、引言1
二、人身的小宇宙观2
三、阴阳应用于基本科目3
四、阴阳中更有阴阳5
五、从矛盾中寻求统6
六、阴阳在临床上的实际作用7
七、处理一般疾病的又一例子8
八、总结10
第二节 浅谈辨证论治12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诊疗规律12
二、辨证的方法14
三、四诊的配合16
四、如何论治17
五、处方与用药19
六、张仲景的“病脉证治”21
七、结论21
第三节 辨证论治23
一、辨证论治的意义23
二、辨病因病位24
三、辨主证兼证25
四、病因病位定治则,结合证状定治法26
五、辨证须要层层鉴别26
第四节 辨证论治浅说28
一、辨证论治的意义29
二、辨证格式30
三、辨证步骤30
四、抓主证31
五、病例举隅33
六、辨发热37
七、论治步骤40
八、处方原则41
九、练好基本功44
十、《临证指南医案》选录45
十一、证必须辨,治必须论49
第五节 十四纲要辨证50
一、风52
二、寒56
三、暑60
四、湿63
五、燥67
六、火69
七、疫76
八、痰80
九、食84
十、虫87
十一、精89
十二、神92
十三、气94
十四、血99
第六节 命门的初步探讨104
一、命门的生理与各脏腑的关系104
二、命门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109
三、结语114
第七节 谈肝胃不和115
一、肝病发病机制115
二、肝胃不和分型论治117
三、注意事项120
四、思考题121
第二章 临床经验124
第八节 阴虚病之治疗律124
一、忌用引火归元124
二、忌用理中温补125
三、忌用参芪助火125
四、忌用苦寒泻火125
五、忌用二陈消痰126
六、忌用辛剂发散126
七、宜补肾水126
八、宜培脾土127
第九节 虚劳病128
一、分类128
二、阳气虚129
三、阴血虚130
四、阴阳并虚130
第十节 治疗咳嗽的经验136
一、实证咳嗽137
二、虚证咳嗽141
三、体会143
第十一节 治疗胃脘痛的经验144
一、胃气痛144
二、胃寒痛145
三、胃虚痛147
第十二节 治疗泄泻的经验148
一、实证148
二、虚证151
三、体会155
第十三节 高血压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刍议156
一、中医对高血压病的一般认识156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依据157
三、关键在于高血压病的后果158
四、前人临床经验的一斑160
五、有待商定的处方问题162
六、结论164
第十四节 十六种退热法165
一、发汗退热法166
二、调和营卫退热法168
三、清气退热法169
四、通便退热法170
五、催吐退热法170
六、和解退热法171
七、表里双解退热法172
八、清化湿热法173
九、清营解毒退热法174
十、舒郁退热法175
十一、去瘀退热法176
十二、消导退热法177
十三、截疟退热法178
十四、辟疫退热法179
十五、温经退热法180
十六、滋阴退热法180
十七、小结182
第十五节 痰饮病的治法184
一、健脾温化法186
二、温肾纳气法188
三、降气消痰法189
四、温肺蠲饮法190
五、清涤痰火法191
六、悬饮、支饮、溢饮新方192
第十六节 治疗肝硬化的体会195
一、肝硬化用药法则195
二、舒肝196
三、和络198
四、消癥198
五、退黄200
六、利尿201
七、泻水202
八、扶正204
九、结论206
第十七节 心绞痛诊治一得207
一、基本认识207
二、病因病机208
三、诊断方法210
四、治疗原则212
五、基本方药215
六、临证经验217
第十八节 外感咳嗽220
一、病因病机220
二、辨证221
三、治疗221
四、临床体会224
第十九节 谈谈痹证225
一、病因病机225
二、辨证225
三、治疗226
四、临床体会228
第二十节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体会229
一、医案230
二、病因病机235
三、辨主证236
四、辨兼证237
五、治法238
第二十一节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得240
一、中医理论240
二、辨贫血242
三、辨出血243
四、辨脉象244
五、论治244
六、医案250
第二十二节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治疗253
一、贫血254
二、出血258
三、发热与感染264
第二十三节 中医肝病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269
一、医案270
二、讨论278
三、小结285
第二十四节 简述糖尿病的证治285
一、症状286
二、病因病机287
三、分型论治289
四、综合加减法291
五、将息法及预后292
六、医案293
七、小结297
第三章 治法膏方299
第二十五节 回阳法的几点体会299
一、回阳法适应证299
二、逐寒、回阳、扶阳法的关系299
三、五脏皆有阳300
四、回阳救逆法300
五、心脏回阳方300
六、复脉汤、当归四逆汤的思考301
第二十六节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302
一、首乌延寿丹的组成及其制法303
二、陆九芝对于首乌延寿丹的评价305
三、我在治疗上使用首乌延寿丹的一些体会307
四、首乌延寿丹的适应证和剂型310
第二十七节 膏方通论312
一、膏方之俗称312
二、膏方之意义313
三、膏方之效力313
四、膏方之原则314
五、膏方之组织314
六、膏方之剂量315
七、膏方之煎熬315
八、膏方之时期316
九、膏方之禁忌316
十、膏方之方剂317
十一、选方324
第二十八节 认真总结中医疗效337
一、总结中医疗效的意义337
二、总结疗效的方法338
三、无效及死亡病例也要总结341
四、双重诊断,一套治疗343
五、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西医的诊断作参考344
第二十九节 中医对于病员的膳食问题346
一、古代的营养认识346
二、病中的膳食概况347
三、忌口的范围和意义349
四、食物疗法介绍352
第四章 读书笔记354
第三十节 关于暑证——读书笔记之一354
一、暑证概念354
二、暑证轻重之别354
三、暑证感受途径355
四、暑证症状355
五、暑证脉象356
六、暑证治法356
七、暑证方剂357
八、暑证犯脑治法358
九、暑证挟风挟湿治法358
十、暑证脉虚治法359
十一、阳暑阴暑鉴别359
十二、温中方剂与暑证无涉361
第三十一节 曹颖甫先生的医学思想——读书笔记之一362
一、曹师是经方派362
二、研究中医应从源寻流363
三、《金匮发微》实话实说363
四、爱国殉难364
第五章 生平传略366
第三十二节 秦伯未366
一、生平逸事366
二、治病必求于本368
三、名闻中外368
四、下笔如神369
五、“秦内经”之美誉370
六、双重诊断,一套治疗371
第三十三节 忆秦伯未老师的治学精神374
一、刻苦深钻,一丝不苟375
二、兼收并蓄,融以己见377
三、临床辨证,周密完整379
四、总结规律,勇于创新382
五、精于思巧,知常达变383
六、艺术陶冶,功力益精384
第三十四节 秦伯未老师谈治学385
一、学好中医,必当热爱这个专业386
二、学习·钻研·积累·探索387
三、医籍的选读和读法388
四、处方勿泥于大经大法,要学习前贤独特的医疗经验390
五、如何学写中医著述,正确对待师门所学391
第三十五节 一代宗师 学验传世——纪念秦伯未先生诞辰100周年393
一、生平业绩393
二、著作等身395
三、博采众家397
四、弟子千人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