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洋现代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洋现代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5042511.jpg)
- Robert O.Paxton著;陈美如,陈美君译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社
- ISBN:986713870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45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洋现代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二章 人民阵线年代:1934至1939年393
从「阶级对抗」到人民阵线394
共产党的策略「阶级对抗」:1928至1934年395
共产国际策略的逆转:1934年398
自由主义者的反动399
社会主义者的反动400
法国的人民阵线401
布卢姆政府的成立402
法国的新政404
西班牙:民主、革命与内战409
第二共和的产物409
共和政府的政治阶段410
内战413
欧洲知识份子与人民阵线415
人民阵线之后的欧洲左派417
第十三章 巴黎和约之毁:侵略主义与姑息主义,1933至1939年421
希特勒的初始行动421
在奥地利的挫败422
第一次违反凡尔赛和约424
莱茵河地区的军备重整:1936年3月424
义大利的转变428
占领衣索匹亚428
与西方国家的决裂429
联盟的模式430
希特勒的东欧计画431
优秀种族的生存空间432
经济考量433
德奥合并:纳粹目标初试434
捷克斯洛伐克与姑息政策:1938年436
捷克斯洛伐克的不稳定局势436
姑息政策437
捷克斯洛伐克日增的危机441
慕尼黑协定442
选择战争445
波兰危机:陷入战争,1939年446
姑息政策的捐弃447
纳粹——苏维埃条约44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450
第十四章 希特勒的欧洲:占领、合作、反抗,1939至1942年453
1939年冲突的本质453
东线战争:1939至1940年456
波兰的闪电战456
俄罗斯在东欧的斩获:1939至1940年457
西线战争:1940年458
法国沦陷459
不列颠战役461
东线战争:1941至1942年463
巴尔干半岛的闪电战464
攻击苏联465
希特勒的「新秩序」467
纳粹的战争经济468
占领区的政策470
党卫军472
屠杀犹太人472
合作475
意识形态的合作475
为民族与经济利益而合作477
消极的默认478
反抗480
德国境外的反抗活动481
德国境内的反抗运动484
反抗运动对军事行动的影响486
反抗运动对知识份子的影响487
第十五章 从热战到冷战:1942至1949年491
西方的美国霸权491
策划第二战场492
开辟第二战场:北非与义大利495
「攻击开始日」与突击德国497
东方的苏联霸权500
苏联的幸存500
苏联的西进504
三巨头与欧洲的未来504
汇集政治议题505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506
苏联在巴尔干的行动508
雅尔达会议:1945年2月508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512
冷战之源起515
苏联的和平目标515
美国的和平目标517
对立的起因519
冷战的首要战场522
波兰522
德国524
分裂为两大阵营的世界:1947至1949年528
第十六章 毁坏与重建:1945至1953年535
重建工作538
新领袖与新政党538
经济恢复与社会改变541
英国的工党政府:1945至1951年544
贝弗里奇报告书:「充分就业」544
不列颠福利国546
经济失调546
法兰西的第四共和548
寻找领导者549
国有化与计画551
战后的义大利552
政治权力之争552
重建554
两个德国555
分裂的国家555
西德的「经济奇迹」557
苏联的重建与正统558
第十七章 从史达林到赫鲁雪夫的苏联集团561
苏联:从经济萧条到去史达林化561
1945至1953年的东欧:成为苏维埃附庸的继任国563
民族阵线政权:1945至1947年564
苏联的控制程度567
苏联在东欧的镇压行动569
人民民主国571
强制集体化571
苏联的权力斗争:1953至1957年572
「去史达林化」与「解冻时期」:1956至1964年573
东欧:解冻时期与叛乱:1953至1956年577
赫鲁雪夫的垮台:1964年580
第十八章 冷战中的欧洲:处於超级强国之间,1947至1961年583
蕈状云下的欧洲584
西欧:国内外的冷战政治585
共产党的孤立585
欧洲左派的分裂588
中间派与保守派政府589
殖民战争591
西欧:整合运动594
欧洲整合的推手596
欧洲整合的压力597
防御性整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598
欧洲整合难题598
政治整合的尝试:欧洲理事会601
经济整合:欧洲煤钢共同体与共同市场602
苏联在东欧的还击605
第十九章 「新欧洲」:西方的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1953至1973年609
消费社会611
财富分配613
社会流动615
消费社会的政治:1953至1968年618
「意识形态的终结」618
共识政治619
「新欧洲」的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619
大众文化622
艺术623
宗教复兴626
科学成就627
消费社会中的不满:1968年与1968年之后629
学生的不满629
工人的不满632
新男女平等主义与妇女解放运动634
落入恐怖主义634
第二十章 冷战缓和:独立的萌芽,1962至1975年637
冷战:从解冻到缓和638
共产主义世界里的多元中心主义641
中苏决裂641
东欧的民族共产主义642
戴高乐主义与西方的「第三势力」644
共同市场的转向648
美国与欧洲的经济竞争651
竞争对手对缓和的看法655
第二十一章 布里兹涅夫时代的苏联集团663
苏维埃的问题664
混乱的东欧:从捷克斯洛伐克的春天到布里兹涅夫的政策,1968至1985年667
东欧的不满667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春天668
波兰:动荡与团结工联671
匈牙利:科达尔的「菜炖牛肉共产主义」674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力量与无所不在的警察674
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暴政与民族主义675
布里兹涅夫的遗产:不景气与导弹676
第二十二章 西欧:后工业化的社会与「停滞膨胀」,1973至1989年681
沈重的经济压力:石油、工作、贸易682
「后工业化」社会?684
移民与新右派685
压力下的福利国家688
北欧:保守主义复兴689
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欧洲:左派掌权但是进行改革693
经济衰退时的欧洲共同体702
必然面对的知识份子与精神挑战704
世纪之末:稳健与降低期待707
第二十三章 1989年的革命及以后709
戈巴契夫的实验:至1991年709
倒塌的骨牌:1989年的东欧712
德国重新统一,冷战结束715
苏联的垮台717
那天早晨以后720
处於困境中的俄国720
创造民主,创造中东欧的市场726
新德国729
南斯拉夫的内战730
西欧对1989年革命的反应736
欧洲联盟:深耕与扩展之间736
西欧:极右派与「新中产阶级」741
结语 911事件之后的欧洲与美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