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乔羽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乔羽论
  • 魏德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作家出版社
  • ISBN:750633579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乔羽-传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乔羽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歌词与代表性作家乔羽1

一、研究乔羽,给词坛的进步安一个助推器1

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2

三、学习乔羽,期盼新的经典产生2

四、一家之言,抛砖引玉3

第一章 乔羽歌词创作变化发展的三个阶段5

第一节 歌颂与配合时期5

一、遵循艺术规律,作品传之久远11

二、时代局限,不可避免14

第二节 困惑与反思时期16

一、践踏心灵的“文革”17

二、崇拜与困惑交织19

三、大歌也要艺术性20

四、痛悼周总理22

第三节 转型与多彩时期23

一、反思突围的三年24

二、转变观念,实践并推动着当代歌词现代化25

1、树立现代意识,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7

2、树立现代的创作价值观,走向观念现代化33

3、实践并推动歌词语言的现代化38

4、不断探索歌词体式的现代化41

5、从“歌德派”到“蝴蝶之恋”,创作思想与时俱进42

三、体味生命意蕴,走向人生的艺术化44

1、体味宇宙中的生命意蕴45

2、体味社会生活中的生命意蕴47

3、体味物质器具中的生命意蕴48

4、做回“闲人”,以“闲心”、“闲情”玩味人生50

5、“欣慨交心”是人精神生活丰富的一种表现52

6、本色的生活是至性深情的流露,是艺术化的生活54

四、静观港台歌曲影响,感受电视传播利弊55

1、正确看待台港抒情歌曲的影响55

2、风靡一时的台港歌曲57

3、传播媒介推进歌词的演变与发展58

4、歌词受电视晚会制约,社会浮泛现象带来负面影响59

第二章 乔羽歌词创作的思想含量60

第一节 乔羽歌词思想的主线60

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匹夫之情,一往情深60

二、热情赞美普通劳动者,坚持“人民自古是英雄”的英雄观63

三、满怀深情地歌唱革命领袖、革命者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66

第二节 乔羽歌词创作的人生价值取向69

一、天真率直,一生以“童心”为美为乐69

二、以幽远的情趣、旷达的胸怀辩证地观照人生71

三、温馨的人文关怀,浓浓的亲情友情76

四、在“逗你一乐”中针贬时弊,给人启迪82

五、在大自然中发现人格力量、哲理内涵,丰富自身84

第三章 乔羽歌词创作的艺术意蕴与手法86

第一节 乔羽歌词创作的艺术意蕴86

一、首首写精神,篇篇有意蕴88

二、摄取题材的灵魂,提炼集中于一点93

第二节 乔羽歌词创作的艺术手法95

一、相题开掘,依势而发95

二、比兴与刹那直观,两种诗思方式结合97

三、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100

四、《诗经》的影子,复沓的运用103

第四章 乔羽歌词创作的艺术风格106

第一节 自然、睿智的语言风格106

第二节 刚柔相济的美学形态110

一、社会外因112

二、文学内因114

三、作者个性的原因115

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116

一、以“五寓”达到雅俗共赏116

二、称道梅兰芳等几位雅俗共赏的艺术家123

第五章 乔羽歌词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125

第一节 真诚的品格,乐观的性情,旷达的胸怀126

一、坦诚率真,襟怀坦白126

二、生性乐观,处世旷达127

三、潜心沉思,静默观照129

第二节 深厚的文化功底,广博的艺术修养130

一、小时候受到三种截然不同的学校教育131

二、爱看杂书,说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133

三、听说书,听渔鼓,接纳民间文艺营养134

四、吸取多门艺术营养,培养广博而纯正的审美趣味135

第三节 丰富的人生阅历,扎实的生活积累137

一、深入农村生活,听村妇拌嘴学习新鲜词汇138

二、聊天也是尽揽天下风情的方式139

三、放下架子,摆平心态,感受最基本的生活140

四、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独具个性的情感140

五、经历“文革”洗礼,加深了解人生百态141

第四节 自称“慢手”,精益求精142

一、反复修改,精益求精142

二、坦然面对无奈——好词难保流行,流行难保好词143

第六章 乔羽在歌词创作理论上的建树145

第一节 揭示当代歌词的历史功绩,指出当代歌词的发展之路145

一、当代歌词使新诗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146

二、歌词跟群众的关系最密切、最好,群众最需要147

三、科学概括当代歌词艺术发展史147

四、应促进歌词成为大文学149

五、歌词应处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151

第二节 指出歌词别有天地,“别”在“五寓”152

一、歌词不是纸上之物,人凭听觉感受它的力量152

二、歌词是语言艺术,它的魅力来自语言153

三、提倡运用活在群众口头上的语言154

四、寻求自己的路,义无反顾,披荆斩棘155

第三节 提出歌词创作的艺术主张156

一、主张创作从生活实感入手,概念化、公式化应该打倒156

二、倡导歌词的雅俗共赏,适应视听时代歌曲的生存环境157

三、主张营造歌词大景观,用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158

第四节 重视歌词作者素养的提高160

一、有了成熟的作者,才有成熟的作品160

二、歌词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160

三、词作者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161

四、文化素养是点滴积累成的,不能速成163

五、“眼真高,手不会低”165

第五节 提出“歌词产业化”命题,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165

第七章 力促成立学会、研究所,推动歌词事业发展168

第一节 成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168

第二节 推动歌词理论研究,促进队伍素养提高170

一、倡导在《词刊》建立歌词理论批评论坛171

二、鼓励编辑出版《中国歌海词丛》、《中国词海论丛》171

三、亲自筹建音乐文学研究所,组织撰写歌词创作美学、当代歌词史以及作家论173

四、支持召开多位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174

第三节 凝聚当代词坛众望所归的核心176

第八章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为了歌词事业高峰的到来179

第一节 歌词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完成的崇高事业180

一、任何大事业的发展、大作家的产生都要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180

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有时不平衡,文学发展有它相对的独立性182

三、新中国政治急剧变革,经济迅猛发展,文艺发展却缺少积累,准备不足183

四、“五四”以来新的白话语言还不够成熟187

第二节 中国诗歌新的高潮可能从歌词上突破,大诗人可能是歌词家188

一、大多数人需要的东西就会发展起来189

二、歌词界已经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歌词本身也是生机勃发190

三、构建歌词大景观,呼唤歌词大作家191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195

附录二 乔羽生平简介(乔羽手书)197

跋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