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通志7 第一典历代文化沿革 宋辽夏金元文化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化通志7 第一典历代文化沿革 宋辽夏金元文化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5034208.jpg)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903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通志7 第一典历代文化沿革 宋辽夏金元文化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编 两宋(960—1279年)9
第一章 转换开新的宋代文化9
第一节 风物昌熙的物质文化9
一、传统农业的时代变化9
二、工艺科技事业的兴盛14
三、商品贸易与市场经济的勃兴17
第二节 继往开来的制度文化21
一、区域结构演变的文化意义21
二、经济制度转换的文化作用27
三、政治结构变化的文化影响31
第三节 人文毓秀的精神文化34
一、文化普及与雅而俗化趋向34
二、集大成意识与反传统精神38
三、三教演化与理学兴起41
第二章 工艺成就与科技文明45
第一节 三大发明的文化贡献45
一、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45
二、印刷管理与版权保护54
三、火药应用与兵器进步59
四、航海指南与造船技术66
第二节 工艺技术及其文化价值71
一、织染技艺与艺术创意72
二、建筑技术与艺术风格74
三、瓷器制作与艺术特色77
四、金银漆器与艺术效果81
五、纸墨笔砚与文化发展83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光辉成就86
一、观天文,究地理87
二、明数理,辨物性89
三、精医药,昌农学92
第三章 礼俗与社会文化97
第一节 礼俗文化的发展97
一、服饰器物的流变97
二、婚丧礼仪的发展101
三、岁时信仰的时尚107
第二节 饮食文化的特色111
一、茶文化111
二、酒文化117
三、食文化122
第三节 体育竞技的兴盛129
一、球类运动129
二、竞技表演135
三、棋艺掷技141
第四章 学校与书院148
第一节 京师学校的复兴148
一、国家最高之学148
二、专科技艺之学155
三、特设专门之学159
第二节 地方教育的发达163
一、地方官学的发展163
二、州县之学的管理168
三、乡塾私学的普及171
第三节 书院文化的高扬181
一、书院的传承与发展181
二、著名书院与教育特征189
三、书院文化与学术繁荣200
第五章 文学与艺术208
第一节 辉耀千秋的宋词208
一、宋词的艺术创意208
二、北宋词人的佳作210
三、南宋词人的成就214
第二节 留芳后世的宋代诗文219
一、宋诗未必“味同嚼蜡”220
二、宋诗的艺术成就222
三、宋文的艺术风格230
第三节 匠心别具的宋代艺术235
一、书法与金石学235
二、绘画艺术239
三、舞乐与曲艺242
第六章 文献整理与史学成就246
第一节 文献整理与文化重建246
一、馆阁制度与四部大书246
二、官修当代之史251
三、前代正史的重修255
第二节 私家撰史与体裁创新260
一、历史巨著《资治通鉴》260
二、史书新体裁264
三、私修当代之史267
第三节 目录学、音韵学与政书273
一、目录学的时代发展274
二、音韵学的主要成就277
三、政书的体例与价值279
第七章 宗教演化与儒学发展(上)286
第一节 宋代的佛教286
一、宋代皇帝与佛教发展286
二、佛教诸宗的演化292
三、禅宗的兴盛与流变298
第二节 宋代的道教及其他宗教301
一、道教的狂热与赓续301
二、道教的门派与名道307
三、其他宗教311
第三节 儒士与释道314
一、儒、释、道之融合314
二、士人与释道318
三、援释道入儒学323
第八章 宗教演化与儒学发展(下)329
第一节 宋代儒学发展329
一、宋学之兴329
二、“宋初三先生”与李觏336
三、王安石的“新学”339
第二节 北宋理学347
一、“濂学”与“象数学”347
二、“关学”与“洛学”352
第三节 理心之间与浙东之学360
一、“朱子学”361
二、“心学”与“朱陆异同”370
三、浙东事功之学377
下编 辽夏金元(916—1368年)389
第九章 南北交流的辽代文化389
第一节 因俗而治389
一、辽朝的建立和发展389
二、北、南面官制393
三、斡鲁朵与捺钵396
第二节 礼仪风俗399
一、契丹诸仪与汉礼399
二、婚姻与丧葬402
三、社会风俗406
第三节 文字、教育、科举和宗教410
一、契丹文字410
二、教育和科举412
三、宗教415
第四节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418
一、文学艺术418
二、科学技术421
第十章 蕃汉兼备的西夏文化425
第一节 建国立制425
一、西夏王朝的建立425
二、政治制度的发展428
第二节 礼仪风俗的演变432
一、礼仪制度432
二、社会风俗435
第三节 西夏文、蕃汉学和宗教信仰439
一、广泛流传的西夏文字439
二、蕃学和汉学442
三、以佛教为主的宗教信仰444
第四节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448
一、文学艺术448
二、科学技术450
第十一章 趋向融合的金代文化453
第一节 金朝统治制度的确立和演变453
一、完颜部联盟的成长与金朝的建立453
二、勃极烈制与猛安谋克制457
三、从“用本国制度”到“兼采辽、宋”461
第二节 礼仪风俗464
一、“诸事草创”与“详定礼仪”464
二、婚姻与丧葬466
三、女真之俗与汉风470
第三节 文字、教育、科举与儒学474
一、女真文字和教育474
二、科举477
三、儒家学说的广泛传播480
第四节 文学艺术与宗教信仰483
一、文学艺术483
二、宗教信仰487
第五节 科学技术492
一、天文历法与制作技术492
二、医学494
第十二章 元朝:“采行汉法”的轨迹497
第一节 蒙古部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497
一、蒙古部的强盛与漠北的统一497
二、蒙古国的建立与征服战争500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502
第二节 政治制度和礼仪风俗506
一、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506
二、礼仪制度的采用508
三、社会风俗510
第三节 文字、教育和科举513
一、蒙古文字513
二、学校和书院515
三、科举制度517
第四节 哲学思想519
一、理学的继承与传播519
二、理学流派520
三、“异端”思想与无神论思想522
第十三章 元朝:交流中的复兴525
第一节 宗教的发展525
一、佛教525
二、道教528
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传布530
第二节 文学艺术532
一、戏曲532
二、诗词534
三、绘画与书法536
第三节 史学537
一、辽、金、宋“三史”的纂修537
二、私家史学著作539
三、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541
第四节 科学技术542
一、农学542
二、医药学与营养学544
三、天文历数545
四、地理学547
五、工程与制作技术549
第十四章 中外文化交流552
第一节 与高丽的交流552
一、儒学教育与取士553
二、汉籍的流传与刊刻559
三、文学艺术与佛教561
四、科学技术的引入564
第二节 与日本的交流568
一、儒学的传入与发展568
二、佛教交流与演化571
三、科技与文化575
第三节 与越南的交流581
一、儒学思想581
二、文学艺术与史学587
三、科学技术590
第四节 与东南亚和南亚的交流593
一、东南亚593
二、缅甸与尼泊尔596
三、印度598
第五节 与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的交流601
一、阿拉伯世界601
二、欧洲605
参考文献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