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
  • 瞿林东,邹兆辰,张剑平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1400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题记1

上编 总论1

第一章 中国史学家对唯物史观的认识1

第一节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1

第二节 中国史学家对唯物史观的信仰和阐释13

第三节 创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21

一 认真探讨中国历史的实际21

二 坚守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品格25

三 创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28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34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34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34

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发展40

第二节 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史学的主要成就54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流地位的确立54

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成就60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特点63

一 历史的转折63

二 理论的深入64

三 史学方法的多元化68

四 史学交流的广泛和史家视野的开阔69

五 多种著作的创新和面世70

第三章 唯物史观与20世纪关于中国历史诸多重大问题的论争及其意义73

第一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73

一 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的背景和缘起73

二 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概述76

三 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与唯物史观的进一步传播78

四 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的反思与评价82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领域重大问题的论争95

一 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的讨论95

二 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101

三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109

四 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问题的讨论116

五 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122

第三节 关于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论争127

一 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的论争127

二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131

三 关于历史创造者的讨论140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自省与学术批评143

中编 分论一147

第四章 唯物史观和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147

第一节 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因和规律147

一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147

二 关于阶级斗争理论和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153

第二节 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阶段性特点157

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探索157

二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规律160

三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165

第三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69

一 关于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169

二 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72

第五章 唯物史观和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177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177

一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初步建立177

二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182

第二节 唯物史观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道路的认识185

一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认识185

二 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道路的认识190

第三节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96

一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认识196

二 关于近代社会史研究和近代文化史研究200

三 关于“现代化”问题的探讨204

第四节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现代史研究208

一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开展中国现代史研究208

二 关于毛泽东的历史评价210

三 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212

第六章 唯物史观和世界历史研究的新面貌216

第一节 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216

一 世界史学科的建立216

二 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221

第二节 关于世界史体系的新探索231

一 对原有的世界史体系的分析231

二 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新体系的探索233

第三节 唯物史观指导下世界史研究的新发展239

一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外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39

二 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240

三 关于苏联历史研究的进展245

四 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248

第七章 唯物史观与历史人物研究252

第一节 历史人物研究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252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人物评价252

二 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下的历史人物研究254

第二节 历史人物研究的方法论261

一 历史人物与社会背景261

二 历史人物与阶级地位264

三 历史人物的个人因素267

四 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269

五 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275

下编 分论二278

第八章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理论建设278

第一节 唯物史观和历史理论278

一 唯物史观和历史理论的变革278

二 唯物史观和历史学家281

第二节 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和历史发展规律286

一 在社会史研究领域中的探索286

二 在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探索293

第三节 唯物史观和中国历史研究相结合295

一 摒弃“貌似”追求“神似”295

二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298

第四节 关于历史理论体系的探索303

一 历史理论体系框架的提出303

二 在实际研究中进一步提升历史理论304

三 论证、反思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307

第九章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理论建设313

第一节 历史学学科的体系313

一 关于历史学学科体系313

二 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316

第二节 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关系319

一 历史观指导下的史学方法论319

二 历史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22

第三节 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326

一 史学遗产的重要性326

二 史家修养的新境界329

三 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335

第十章 唯物史观指导下史学方法的进步339

第一节 对唯物史观方法论特性认识的变化339

一 认识唯物史观方法论特性是时代的需要339

二 克服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认识的误区342

三 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特性34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基本方法运用的新成果347

一 以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探索中国古史347

二 以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探索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352

第三节 对传统的治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355

第四节 借鉴西方史学方法扩展史学方法论的内容360

一 积极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启示360

二 对年鉴学派史学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借鉴362

三 比较研究方法成为当今中国史学流行的方法364

第五节 向跨学科研究方向迈进366

结语372

一 坚持唯物史观是坚持科学的历史观372

二 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是艰苦的科学工作374

主要参考文献377

后记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