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044773.jpg)
- 上海市哲学学会编;高惠珠执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51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与意义1
(一)从历史深处走来2
(二)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5
(三)民族复兴的旗帜9
二、唯物史观新视野中的“中国梦”11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的拓展11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14
(三)“中国梦”和理想三要素18
三、“中国梦”和“三自信”21
(一)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21
(二)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26
(三)理论自信是“三自信”的核心32
第一章 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梦”35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维视角及其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35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维视角及体系35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诠释及启示48
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52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性质53
(二)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条件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实57
(三)中国社会发展路径的不可超越性与可超越性62
三、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正确定位和实现“中国梦”的主旨65
(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66
(二)“中国梦”的主旨就是探寻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68
(三)“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人类社会创造现代化的新模式70
第二章 历史选择理论和“中国梦”74
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历史选择74
(一)选择是人类实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74
(二)历史选择的主体与客体78
(三)历史选择的可能性空间80
二、历史选择与“中国梦”的实现之路84
(一)主体的认知理性和“中国梦”的选择84
(二)主体的价值理性和“中国梦”的选择88
(三)选择主体的历史意识和“中国梦”的选择91
三、历史选择的限度和“中国梦”93
(一)选择客体的限度93
(二)选择主体的限度94
(三)选择情势造成的限度95
第三章 文化创新理论和“中国梦”97
一、“中国梦”与中华文化的历史关系97
(一)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97
(二)近代中国厄运的文化因素100
二、“中国梦”需要文化创新的支撑105
(一)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105
(二)中国道路的文化创新意义110
三、“中国梦”促进世界的文化创新115
(一)世界的发展亟须文化创新115
(二)“中国梦”对世界发展走向的文化创新意义118
第四章 核心价值理论和“中国梦”122
一、核心价值观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122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溯源12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逻辑125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唯物史观意义129
二、“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的价值基础132
(一)“美国梦”、“欧洲梦”的价值基础132
(二)“中国梦”的价值基础135
(三)“中国梦”承载世界梦的终极价值目标138
(四)“中国梦”与他国梦的价值比较138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14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统一性14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密切相关性143
(三)“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与展现147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展“中国梦”践行之时空147
第五章 人民主体理论和“中国梦”151
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151
(一)“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151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153
(三)“中国梦”内蕴深刻的人民性156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论是唯物史观的根本与核心159
(一)马克思人民主体论的理论逻辑159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171
(三)“中国梦”与马克思人民主体论的内在一致性172
三、“中国梦”体现了个体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183
(一)“中国梦”内蕴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183
(二)“中国梦”内蕴个体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185
第六章 国家治理理论和“中国梦”189
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篇章189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提出与发展190
(二)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贡献及局限191
(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193
二、“中国梦”的国家制度保障194
(一)国家治理的提出:统治—管理—治理195
(二)国家治理:正确和效率198
(三)国家治理:科学和规范199
三、“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201
(一)核心问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201
(二)关键问题:国家机构履职的能力202
(三)基础问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206
第七章 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梦”209
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梦”209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解读209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213
(三)全球化中的“中国梦”215
二、全球化现代性意境中的“中国梦”218
(一)世人眼中的“中国梦”218
(二)全球化和现代性220
(三)现代性意境中的“中国梦”222
三、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梦”与世界梦226
(一)同一个地球,共同的梦想226
(二)“中国梦”是世界梦的希望之光228
(三)“中国梦”在全球化中的世界意义230
第八章 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国梦”235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23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235
(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240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244
二、“中国梦”展示全方位社会文明形态249
(一)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视角249
(二)“中国梦”开辟人类文明转型的新视野251
(三)“中国梦”展现社会主义全面文明观254
三、实现“中国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257
(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257
(二)“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之路262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67
后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