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上官丕亮,陆永胜,朱中一著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20616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宪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法学院学生为什么要学好宪法1
第一篇 宪法总论3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概念3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本质3
一、宪法的定义3
二、宪法的特征6
三、宪法本质论8
第二节 宪法与宪政10
一、宪政的概念10
二、宪政的基本要素11
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2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形式与结构14
一、宪法的分类14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18
三、成文宪法典的结构20
第四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22
一、宪法的制定22
二、宪法的解释26
三、宪法的修改29
第五节 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34
一、宪法规范34
二、宪法关系37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42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2
一、近代西方宪法生成的历史条件42
二、世界主要国家宪法的产生及特点43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46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8
一、清末的立宪活动48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49
三、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52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54
一、《共同纲领》54
二、1954年宪法54
三、1975年宪法55
四、1978年宪法56
五、1982年宪法56
第四节 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57
一、1988年的宪法修正57
二、1993年的宪法修正58
三、1999年的宪法修正59
四、2004年的宪法修正60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64
第一节 宪法基本原则概述64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64
二、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指导思想、宪法原理65
三、宪法基本原则的分类及相互关系66
第二节 基本人权原则67
一、人权理论的提出67
二、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68
三、人权与主权的国际冲突69
第三节 人民主权原则71
一、西方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来源71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72
三、人民主权原则的演化73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75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渊源75
二、权力制约原则在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体现76
三、权力制约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78
第五节 法治原则80
一、近代法治理论的产生80
二、法治原则在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体现81
三、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82
四、宪政理念下的法治实现83
第四章 宪法的效力与作用85
第一节 宪法的效力85
一、宪法效力的表现85
二、宪法判例的效力91
三、宪法惯例的效力92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93
一、宪法作用的含义与特点93
二、宪法的主要作用95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99
第二篇 基本权利105
第五章 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105
第一节 基本权利与人权105
一、基本权利的概念105
二、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关系105
三、基本权利的特征106
第二节 基本权利的主体107
一、公民108
二、外国人109
三、特定主体110
第三节 基本权利的分类112
一、自由权与社会权112
二、个人权利、政治权利与社会权利112
三、基本自由、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与权利救济权113
第四节 基本权利的性质114
一、自由权的积极权利属性115
二、社会权的消极权利属性115
三、基本权利具有双重性质116
第五节 基本权利的原则117
一、人的尊严原则117
二、普遍原则119
三、平等原则120
四、人权保障原则124
五、必要限制原则126
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128
第六章 基本自由133
第一节 生命权134
一、生命权的概念134
二、生命权的内容134
三、生命权的保障136
四、生命权的限制136
第二节 人身自由138
一、人身自由的含义138
二、人身自由的保障139
三、人身自由的限制140
第三节 人格尊严141
一、人格尊严的含义141
二、人格尊严与人的尊严142
三、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144
第四节 住宅自由146
一、住宅自由的含义与保障146
二、住宅自由的限制147
第五节 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148
一、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性质148
二、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障148
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限制149
第六节 宗教信仰自由149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性质与地位149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151
三、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152
四、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153
第七节 表达自由154
一、表达自由的性质155
二、言论自由156
三、出版自由157
四、结社自由158
五、集会、游行、示威自由160
第七章 参政权、社会权与救济权162
第一节 参政权162
一、选举权163
二、监督权166
第二节 社会权168
一、私有财产权与继承权169
二、劳动权与休息权172
三、社会保障权175
四、受教育权177
五、文化权180
第三节 救济权182
一、申诉权与控告权182
二、国家赔偿请求权184
第三篇 国家机构189
第八章 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189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与分类189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征189
二、各国国家机构的基本分类190
第二节 政体的概念与种类197
一、政体的概念197
二、政体的种类197
第三节 我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发展201
一、《共同纲领》时期201
二、“五四宪法”时期203
三、“七五宪法”时期207
四、“七八宪法”时期209
五、“八二宪法”时期212
第四节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1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21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213
三、责任制原则213
四、为人民服务原则214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215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15
一、性质和地位215
二、产生和任期217
三、职权218
四、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223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24
一、性质和地位224
二、组成和任期224
三、组织机构226
四、职权226
五、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230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33
一、性质和地位233
二、组成和任期234
三、组织机构235
四、职权236
五、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239
第四节 专门委员会与调查委员会243
一、性质和地位243
二、组成243
三、职权244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47
一、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概述247
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250
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义务253
第十章 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与国务院25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54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254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258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261
第二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262
一、性质和地位262
二、组成和任期263
三、领导体制263
四、职权264
第三节 国务院264
一、性质和地位264
二、组成和任期265
三、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266
四、职权267
第四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70
一、性质和地位270
二、组成和任期271
三、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271
四、职权和职责272
第十一章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274
第一节 人民法院275
一、性质和地位275
二、组织275
三、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278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279
五、职权280
六、法官281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284
一、性质和地位284
二、组织284
三、基本原则286
四、职权287
五、检察官288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291
一、分工负责291
二、互相配合291
三、互相制约291
第十二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93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293
一、国家结构形式293
二、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294
三、行政区划295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97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7
二、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的组成299
四、自治权的内容299
五、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301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303
一、“一国两制”理论303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304
三、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304
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307
第四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14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特征314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设置的原则和范围316
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组成和任期317
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任务318
第四篇 宪法实施323
第十三章 宪法实施的一般原理323
第一节 宪法实施的概念323
一、宪法文本中的宪法实施323
二、宪法实施的含义323
第二节 宪法实施的方式325
一、宪法遵守325
二、宪法执行326
三、宪法解释328
四、宪法修改329
五、宪法监督329
第三节 法律适用中的宪法实施330
一、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方式与特点330
二、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意义332
三、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正当性334
四、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合法性336
五、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可行性339
第十四章 宪法实施的保障344
第一节 违宪审查的概念344
一、违宪审查的含义344
二、相关概念辨析345
第二节 违宪审查的历史发展347
一、违宪审查制度的产生347
二、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349
第三节 违宪审查的模式350
一、四种主要模式350
二、两种法院审查模式的比较354
第四节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358
一、违宪审查制度的现行规定358
二、现行违宪审查制度的不足361
三、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362
附录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3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93
主要参考书目396
后记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