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盛济川,施国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203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6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农地制度-土地产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1
1.2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3
1.2.1 传统要素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3
1.2.2 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4
1.2.3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5
1.2.4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经济增长8
1.2.5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9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11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13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13
第2章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15
2.1 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15
2.1.1 制度与产权15
2.1.2 产权、交易费用与资源配置效率16
2.1.3 制度变迁分析与路径依赖17
2.1.4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18
2.2 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二:奥地利学派的制度变迁思想20
2.2.1 门格尔的制度生成思想20
2.2.2 哈耶克的规则变迁思想21
2.2.3 拉赫曼的制度方向点论22
2.2.4 O'Driscoll和Rizzo的模式协调思想23
2.3 规范分析的工具:超边际分析方法24
2.3.1 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4
2.3.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特征26
2.3.3 分工与分工经济29
2.4 实证分析的工具:随机边界分析31
2.4.1 随机边界分析的基本模型31
2.4.2 时间趋势模型33
2.4.3 带有z变量的时间趋势模型33
2.5 本章小结34
第3章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35
3.1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与效率评价方法概述35
3.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概述35
3.1.2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效率评价方法36
3.2 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到“耕者有其田”的私有私用农地产权制度37
3.2.1 制度变迁过程37
3.2.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39
3.3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私有共用农地产权制度41
3.3.1 制度变迁过程41
3.3.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43
3.4 合作化运动后期和人民公社时期的共有共用农地产权制度45
3.4.1 制度变迁过程45
3.4.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48
3.5 共有私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
3.5.1 制度变迁过程51
3.5.2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54
3.6 本章小结57
第4章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58
4.1 农业经济增长源泉的分解58
4.1.1 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58
4.1.2 农地产权制度与技术效率61
4.2 随机边界生产函数计量模型的建立63
4.2.1 随机边界分析模型的类型63
4.2.2 模型的设定64
4.3 实证分析65
4.3.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65
4.3.2 计量结果67
4.3.3 计量结果的分析71
4.4 本章小结77
第5章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78
5.1 产权与专业化生产78
5.1.1 奥地利学派的产权观78
5.1.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启示79
5.2 农地产权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的两难80
5.2.1 基础模型80
5.2.2 模型的解释82
5.3 有效率的农地产权制度模糊程度及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83
5.3.1 最优产权模糊程度与最优潜在农地供给者数量83
5.3.2 区域性市场均衡规模84
5.3.3 比较静态分析85
5.3.4 对于模型的补充说明88
5.4 应用与证据:中国和越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比较91
5.4.1 越南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概述91
5.4.2 中国和越南在农地产权制度上的比较93
5.4.3 农地产权制度上的差异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94
5.5 本章小结97
第6章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及演进机理98
6.1 制度试验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98
6.1.1 奥地利学派的自发秩序思想与制度试验98
6.1.2 知识在农地产权制度试验中的作用99
6.2 农民的动态决策和农业分工结构知识的演进100
6.2.1 农民在初始阶段的动态规划问题101
6.2.2 农民在初始阶段的最优动态决策103
6.3 农地产权制度试验与制度变迁的发生104
6.3.1 农民在各阶段的最优动态决策104
6.3.2 瓦尔拉斯序贯均衡的超边际比较动态分析106
6.4 应用与证据: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解释108
6.4.1 1949~1952年的私有私用农地产权制度108
6.4.2 1953~1955年的私有共用农地产权制度109
6.4.3 1956~1978年的共有共用农地产权制度110
6.4.4 1978年以后的共有私用农地产权制度111
6.5 本章小结113
第7章 中国农业经济长期增长中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114
7.1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114
7.1.1 对市场经济的规律的违背115
7.1.2 导致了畸形的城市化116
7.1.3 中国人力资本比较优势难以发挥117
7.1.4 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117
7.1.5 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118
7.2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的比较分析119
7.2.1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与主张119
7.2.2 农地产权稳定性视角下的方案比较121
7.2.3 农地产权流动性视角下的方案比较121
7.2.4 不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22
7.2.5 不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影响123
7.3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123
7.3.1 农地产权制度选择的主要依据123
7.3.2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比较126
7.3.3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127
7.4 本章小结129
第8章 结论与启示130
8.1 本书结论130
8.2 政策启示131
8.3 研究展望133
参考文献134
附录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