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车辆防抱死制动控制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634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汽车-制动装置,防抱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车辆防抱死制动控制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
1.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3
1.3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5
1.4操纵稳定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5
1.4.1四轮转向技术5
1.4.2横摆力矩控制7
1.4.3汽车ABS技术与操纵稳定性控制的结合8
1.4.4电子制动系统的研制开发8
第2章 车辆动力学建模11
2.1概述11
2.2车辆系统模型17
2.2.1一般车辆动力学模型17
2.2.2四轮车辆模型19
2.2.3双轮车辆模型20
2.2.4单轮车辆模型21
2.3车轮轮胎模型22
2.3.1理论模型22
2.3.2魔术公式25
2.4制动系统模型28
2.4.1气动系统28
2.4.2制动执行机构动态建模33
2.4.3液压制动系统的建模37
2.4.4制动器建模39
2.5驱动系统模型40
2.5.1载重车驱动系统模型40
2.5.2轿车驱动系统模型42
第3章 车辆防抱死控制基础46
3.1防抱死控制基本理论分析46
3.1.1车辆的制动过程描述46
3.1.2车轮制动模型48
3.2基本防抱死逻辑51
3.2.1防抱死控制的基本控制策略51
3.2.2防抱死控制特征值分析52
3.3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60
3.3.1概述60
3.3.2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62
3.3.3控制系统用单轮车辆模型63
3.4 PID控制方法67
3.5最优控制方法72
3.6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76
3.7模糊控制方法81
3.7.1基于车轮滑移率的模糊控制系统82
3.7.2基于车轮加、减速度的模糊控制系统87
3.8不同控制方法的比较89
3.8.1车辆动力学及制动系统建模简介90
3.8.2控制系统设计90
3.8.3计算结果及分析93
第4章 基于T—S模型汽车防抱死制动模糊控制系统99
4.1概述99
4.2防抱死制动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99
4.2.1防抱制动系统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99
4.2.2防抱制动模糊控制器规则的确定100
4.2.3输入变量的模糊化处理102
4.2.4模糊推理及解模糊方法102
4.3模糊控制器状态方程模型的建立103
4.3.1模糊状态方程103
4.3.2前、后轮模型参数的确定105
4.4模糊控制系统的PDC设计106
4.5基于LMI的防抱制动控制稳定性分析与设计107
4.6防抱制动模糊控制器仿真108
4.6.1利用模糊推理系统工具箱设计模糊控制器109
4.6.2采用Simulink模块构建控制系统框图109
4.6.3仿真结果与分析109
第5章 双车轮制动安全控制试验台设计116
5.1制动安全控制试验台的分类116
5.2防抱死制动试验台的设计方案117
5.3试验台的主要功能119
5.4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设计120
5.4.1轮胎侧向力、转速检测结构的设计120
5.4.2轮胎负荷及纵向制动力检测结构的设计121
5.4.3试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121
5.4.4信号采集与传输122
5.4.5软件系统123
第6章 先进的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124
6.1模糊与PID复合控制器124
6.1.1 PID控制器124
6.1.2模糊控制器125
6.1.3模糊推理125
6.1.4模糊判决126
6.2鲁棒控制方法127
6.2.1鲁棒控制原理127
6.2.2 ABS鲁棒控制器的设计129
6.2.3计算及分析133
6.3鲁棒自适应控制理论135
6.3.1参数不确定性及自适应功能135
6.3.2自适应控制器137
6.4鲁棒自适应控制系统144
6.4.1电动车制动动力学模型144
6.4.2自适应鲁棒控制器145
6.5电动车ABS试验结果分析147
第7章 电动车转向制动控制仿真研究150
7.1电动车整体控制系统方案150
7.2电动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立152
7.2.1电动车整车动力学模型152
7.2.2轮胎与整车运动关系的分析154
7.2.3轮胎纵滑率、侧滑率的相关计算155
7.2.4转向系统的力学特性156
7.3交流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158
7.3.1交流异步电动机在两相(M-T)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158
7.3.2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的基本方程160
7.3.3电动机模型与车辆运动模型的协同161
7.4神经网络与PID复合控制器设计162
7.4.1小脑模型连接控制网络162
7.4.2 CMAC神经控制的结构方案164
7.4.3 CMAC+PID复合控制算法165
7.4.4学习规则的选择167
7.4.5车辆控制系统总体框图168
7.4.6权值表的优化168
7.5系统Matlab仿真分析170
7.5.1双质汽车模型仿真的建立170
7.5.2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的建立175
7.5.3整个仿真系统的结构176
7.5.4系统的Simulink仿真结果177
第8章ABS及试验技术187
8.1典型ABS简介187
8.1.1典型液压制动ABS187
8.1.2典型气制动ABS188
8.2 ABS的基本布置形式189
8.3 ABS的道路试验方法193
8.4 ABS制动道路试验的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198
8.4.1 ABS制动道路试验的测试198
8.4.2数据的采集199
8.4.3数据处理系统200
8.5 ABS试验结果的分析202
参考文献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