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977453.jpg)
- 姚国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580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应用-紧急事件-公共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信息通信技术概述2
1.1.1 信息通信技术的概念2
1.1.2 ICT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使命5
1.2 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概述6
1.2.1 对“突发事件”的理解6
1.2.2 对“应急管理”的认识12
1.2.3 “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13
1.3 信息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概述15
1.3.1 应急管理中所应用的主要的信息通信技术15
1.3.2 国际电信联盟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的倡议17
1.4 案例 印度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19
1.4.1 案例背景19
1.4.2 印度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及其政府的应对措施19
1.4.3 印度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20
1.4.4 印度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建设23
1.5 案例评析25
第2章 应急平台体系建设26
2.1 “应急平台”概述26
2.1.1 我国对应急平台建设的相关规定26
2.1.2 对“应急平台”概念的理解27
2.1.3 加快应急平台建设的迫切性27
2.2 应急平台体系的组成与建设要求28
2.2.1 应急平台体系的组成28
2.2.2 应急平台的建设要求28
2.3 应急平台的建设30
2.3.1 应急平台的建设框架30
2.3.2 应急平台的建设原则31
2.3.3 应急平台的建设内容32
2.4 促进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35
2.4.1 制定应急平台发展规划35
2.4.2 编制应急平台总体设计方案35
2.4.3 完善应急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35
2.4.4 摒弃“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发展倾向35
2.4.5 把提高应急平台使用主体的整体水平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36
2.4.6 切实发挥应急平台的作用,促进应急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36
2.5 我国应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举例36
2.5.1 北京市应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37
2.5.2 深圳市应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39
2.6 案例 ISDR减少灾害风险国家平台建设指南41
2.6.1 案例背景41
2.6.2 国家平台的含义与建设价值42
2.6.3 国家平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43
2.6.4 国家平台建设应坚持的原则44
2.6.5 国家平台的组成、功能及其主要活动44
2.7 案例评析45
第3章 应急管理的通信保障47
3.1 通信与应急管理通信概述47
3.1.1 “通信”基础47
3.1.2 对“应急通信”和“应急管理通信”的理解49
3.2 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不同阶段的应用52
3.2.1 通信技术在防灾减灾阶段的应用53
3.2.2 通信技术在灾害准备阶段的应用53
3.2.3 通信技术在灾害应急中的应用54
3.2.4 通信技术在灾后恢复中的应用55
3.3 重大灾难事件中的通信系统运行状况56
3.3.1 “9·11”事件中的通信系统运行状况56
3.3.2 伦敦大爆炸事件中的通信系统运行状况57
3.3.3 日本两大地震事件中的通信系统运行状况58
3.3.4 汶川大地震中的通信系统运行状况59
3.4 提升应急管理通信保障能力的对策措施60
3.4.1 政府提升应急管理通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60
3.4.2 通信运营商提升应急管理通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62
3.5 案例 卡特里娜飓风事件中的通信教训65
3.5.1 案例背景65
3.5.2 飓风造成的通信困境68
3.5.3 政府应急管理通信响应过程69
3.5.4 应急管理通信的主要经验71
3.5.5 主要教训74
3.6 案例评析77
第4章 移动通信与应急管理78
4.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78
4.1.1 移动通信的概念78
4.1.2 移动通信的特点79
4.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80
4.1.4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80
4.1.5 移动通信新技术84
4.2 移动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88
4.2.1 短信服务功能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88
4.2.2 GPS功能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89
4.2.3 通信功能保障应急管理的通信需要89
4.2.4 交互功能促进应急管理科学决策的形成90
4.3 案例 印度洋海啸中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90
4.3.1 海啸之后的移动通信困境90
4.3.2 海啸应急过程中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91
4.4 案例评析92
第5章 卫星通信与应急管理93
5.1 卫星通信概述93
5.1.1 对卫星通信的基本认识93
5.1.2 国际、国内卫星通信的发展96
5.1.3 我国卫星通信的两类业务97
5.2 卫星通信在应急管理中所发挥的支撑作用98
5.2.1 陆基通信所面临的困境99
5.2.2 卫星通信在应急管理中所担当的使命99
5.3 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简述100
5.3.1 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100
5.3.2 Inrn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00
5.3.3 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102
5.3.4 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终端104
5.3.5 Inmarsat的BGAN服务106
5.3.6 Inmarsat业务在中国的发展108
5.4 VSAT卫星通信系统概述109
5.4.1 VSAT的发展与主要特点110
5.4.2 VSAT的系统的组成110
5.4.3 VAST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111
5.4.4 我国VAST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112
5.5 卫星通信系统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113
5.5.1 支持应急服务的卫星通信网络113
5.5.2 卫星通信应急服务运行体系113
5.5.3 卫星通信应急服务的通信方式114
5.6 案例 汶川大地震中的卫星通信应用117
5.6.1 案例背景117
5.6.2 卫星通信的使用状况118
5.7 案例评析120
第6章 互联网与应急管理122
6.1 互联网发展概述122
6.1.1 互联网发展历程122
6.1.2 互联网的功能价值123
6.2 互联网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124
6.2.1 互联网在减灾中的应用125
6.2.2 互联网在备灾中的应用126
6.2.3 互联网在应急中的应用126
6.2.4 互联网在灾后恢复中的应用127
6.3 重大灾害事件中互联网的角色129
6.3.1 阪神大地震中互联网的角色129
6.3.2 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互联网的角色131
6.3.3 SARS事件中互联网的角色132
6.3.4 汶川大地震事件中互联网的角色133
6.4 应急服务网站的设计136
6.4.1 应急服务网站设计应考虑到的问题136
6.4.2 改善应急服务网站设计的措施136
6.5 案例1 “9·11”事件中的互联网137
6.5.1 案例背景138
6.5.2 基于互联网的恐怖活动139
6.5.3 互联网在袭击发生之后所担当的角色139
6.5.4 互联网在灾后恢复中所发挥的作用141
6.5.5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针对互联网的行动142
6.5.6 案例评析143
6.6 案例2 澳大利亚灾害信息网络(AusDIN)144
6.6.1 案例背景144
6.6.2 系统建设目标145
6.6.3 系统架构145
6.6.4 系统功能147
6.6.5 AusDIN的发展途径151
6.6.6 AusDIN的未来151
6.7 案例评析152
第7章 应急知识管理系统建设153
7.1 对知识的基本认识153
7.1.1 知识的概念153
7.1.2 知识的不同分类154
7.1.3 知识的转化模式156
7.1.4 应急知识在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作用158
7.1.5 应急知识战略的制定159
7.2 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160
7.2.1 知识管理的概念160
7.2.2 知识管理的目标162
7.2.3 知识管理的步骤163
7.2.4 知识管理的策略165
7.2.5 知识管理实现技术166
7.2.6 知识管理系统168
7.3 应急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169
7.3.1 应急知识管理系统简述169
7.3.2 应急知识管理系统的流程169
7.3.3 应急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170
7.3.4 应急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步骤171
7.4 应急知识的共享与应急知识社群的构建172
7.4.1 应急知识共享的实现173
7.4.2 应急知识社群的构建175
7.5 应急知识管理的发展对策178
7.5.1 推动应急知识管理成功的主要因素178
7.5.2 应予避免的失败因素180
7.6 案例1 美国“灾害帮助网”知识管理案例181
7.6.1 案例背景181
7.6.2 入口站点182
7.6.3 应用成效184
7.6.4 经验借鉴184
7.7 案例2 印度灾害知识管理的发展184
7.7.1 发展背景185
7.7.2 印度灾害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185
7.7.3 印度实现灾害知识管理的主要做法186
7.7.4 印度灾害知识管理的经验借鉴189
第8章 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191
8.1 GIS概述191
8.1.1 GIS的含义和功能191
8.1.2 GIS在国际上的发展196
8.1.3 GIS在中国的发展199
8.2 GIS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201
8.2.1 GIS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202
8.2.2 基于GIS的应急管理过程集成207
8.3 应急管理GIS门户建设207
8.3.1 GIS门户的概念207
8.3.2 GIS门户实例——美国GIS门户209
8.4 案例 美国地方政府应急管理GIS应用案例212
8.4.1 芝加哥市ACE系统的开发与应用213
8.4.2 丹佛市与县“DenverGIS”的开发与应用216
8.4.3 迈阿密-戴德县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219
8.5 案例评析223
第9章 美国国土安全信息网发展案例224
9.1 HSIN的发展背景224
9.2 HSIN的发展历程225
9.3 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26
9.4 系统架构227
9.4.1 系统组成227
9.4.2 门户网站228
9.5 系统功能229
9.5.1 协同功能229
9.5.2 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功能230
9.5.3 协调和管理功能230
9.6 HSIN作业平台231
9.6.1 平台的技术保障231
9.6.2 DHS通用作业图像232
9.6.3 HSIN的集成作业233
9.7 HSIN应用举例234
9.7.1 执法人员社区234
9.7.2 州门户235
9.7.3 地理信息共享和地图的编绘236
9.7.4 一般性协作236
9.7.5 应用范围237
9.8 HSIN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238
9.8.1 HSIN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8
9.8.2 改进HSIN的措施241
9.9 案例评析241
第10章 Sahana灾害管理系统案例解析243
10.1 案例背景243
10.2 系统概述244
10.2.1 Sahana开发目标244
10.2.2 Sahana系统建设部署244
10.2.3 Sahana系统组件架构245
10.2.4 Sahana用户界面247
10.2.5 采用FOSS进行Sahana开发的原因248
10.2.6 系统特点249
10.3 主要功能模块249
10.3.1 失踪人员登记250
10.3.2 组织登记模块253
10.3.3 需求管理模块255
10.3.4 营地登记模块256
10.3.5 物资库存管理模块257
10.3.6 其他的功能模块258
10.3.7 灾害事件图示259
10.3.8 数据同步模块260
10.4 Sahana的应用状况及面临的挑战260
10.4.1 Sahana系统在重大灾害事件中的部署260
10.4.2 Sahana存在的主要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261
10.5 案例评析262
第11章 日本核应急信息共享案例264
11.1 日本核电发展现状264
11.1.1 日本的核电厂分布265
11.1.2 日本的核循环设施分布266
11.1.3 日本的核研究与试验反应堆266
11.2 日本核事故应急实例267
11.2.1 核事故发生概况267
11.2.2 核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暴露的问题268
11.3 日本核事故应急信息共享的促进269
11.3.1 核事故应急法律的完善269
11.3.2 核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270
11.3.3 核应急信息共享基础设施的建设271
11.3.4 ECHO系统277
11.4 案例评析284
第12章 WISECOM应急通信案例285
12.1 案例背景285
12.2 应急通信业务需求分析286
12.2.1 WISECOM对灾害应急阶段的划分287
12.2.2 WISECOM对灾情的分类287
12.2.3 应急管理不同阶段的通信需求287
12.3 项目部署288
12.3.1 发展目标288
12.3.2 工作任务289
12.4 WISECOM的架构290
12.4.1 WISECOM的功能结构290
12.4.2 WISECOM的终端需求291
12.4.3 WISECOM接入终端292
12.4.4 WAT本地接入域功能293
12.4.5 WISECOM服务器295
12.5 WISECOM系统的应用296
12.5.1 基于位置的服务297
12.5.2 图像通信298
12.6 WISECOM系统的实现298
12.6.1 WISECOM的卫星+GSM架构299
12.6.2 WISECOM的卫星+WiFi架构301
12.6.3 WISECOM的卫星+UMTS架构302
12.6.4 WISECOM的卫星+WIMAX+WiFi架构302
12.6.5 WISECOM的卫星+TETRA架构305
12.7 WISECOM的挑战307
12.8 案例评析309
参考文献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