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区建设大全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区建设大全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973309.jpg)
- 于燕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5525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35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11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区建设大全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第一篇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有关社区建设的讲话3
江泽民同志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强调 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开拓进取 把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3
李鹏同志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 加强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5
朱镕基同志在辽宁考察工作时强调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保证国家长治久安6
胡锦涛同志在杭州考察社区党建工作时强调 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10
李岚清同志在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 社区要成为老龄工作的重要依托12
姜春云同志考察吉林、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建设时指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社区建设的行动指南13
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在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15
第二篇 部委领导与专家学者论我国社区建设2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多吉才让23
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和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李学举34
城市社区建设需要注意八大问题&李宝库37
加大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力度&胡振民43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彭玉47
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胡春华50
把城市妇女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沈淑济53
关于社区建设的形式与任务&张明亮58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汤晋苏70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十五”展望&王时浩77
中国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运行机制和其他&夏学銮84
健康社区与社区体育&苗大培91
社区建设中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于燕燕109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服务&夏建中119
社区文化建设初探&明惠128
对社区建设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钱国亮147
新的社区建设工作模式的思考&梁万富151
环境伦理与社区环境&赵志强161
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基层组织的若干思考&芮杰明166
第三篇 社区建设总论173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建设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类型173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要素和类型173
一、社区的渊源及内涵173
二、社区的特征176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178
四、中国城市社区的划分181
五、社区的类型184
第二节 社区建设的概念、特征与原则187
一、社区建设兴起的历史背景188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及特征193
三、社区建设的原则197
第二章 社区建设的内涵与外延202
第一节 社区建设的内涵202
一、健全社区管理体制202
二、社区服务207
三、社区治安213
四、社区环境217
五、社区文化219
六、社区卫生223
第二节 社区建设的外延224
一、社区建设与社区党建225
二、社区建设与政府职能228
三、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235
第三章 社区建设的方法与途径237
第一节 社区调查的工作方法237
一、社区调查的程序237
二、社区调查的方法240
三、整理调查资料244
四、撰写调查报告246
第二节 社区规划251
一、社区规划的概念和特点251
二、社区规划的内容253
第四章 社区建设的基本法规255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产生255
一、《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社区建设的法律源泉256
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精神——民主自治260
三、《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原则262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社区居委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266
一、立法的宗旨、依据267
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城市政府之间的关系268
三、居民委员会的社区服务及财产管理271
四、居民会议的组成273
五、居民委员会的职权274
六、居民委员会的机构设置276
七、居民委员会与辖区单位的关系277
八、居民委员会与政府的关系及《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适用范围278
第四篇 社区组织与队伍建设283
第一章 社区党组织建设283
第一节 社区党建的必要性283
一、社区党建的概念283
二、社区党建的时代性284
三、社区党建的任务284
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社区党建工作285
第二节 社区党建工作286
一、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现状286
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287
三、社区党组织的责任289
四、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294
第三节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299
一、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99
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301
三、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与方法302
四、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05
第二章 社区自治组织建设309
第一节 社区民主自治309
一、社区民主的内涵309
二、实现社区民主的基本条件310
三、社区民主建设310
第二节 社区自治组织建设311
一、明确社区定位312
二、社区自治组织体系312
三、居民委员会改制是实现民主自治的切入点313
四、居民委员会选举原则315
五、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途径315
第三章 社区中介组织317
第一节 社区中介组织的性质、地位和功能317
一、中介组织的涵义317
二、中介组织的性质、特征318
三、中介组织的类型320
四、中介组织的功能322
五、中介组织的行为方式323
第二节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措施324
一、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324
二、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对策与措施329
第三节 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对策335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体制规范335
二、社会中介组织的分类规范337
三、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规范339
四、社会中介组织的政策规范342
五、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规范343
第四节 基层执法类中介组织发展对策344
一、基层执法类中介组织形成的原因344
二、基层执法类中介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46
三、基层执法类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346
四、基层执法类中介组织的发展趋向及改革的对策348
第五节 中外中介组织比较研究351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352
二、社会中介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原因353
三、美国社会中介组织的类型和活动方式355
四、德国社会中介组织的类型和活动方式359
五、美国与德国社会中介组织模式比较363
六、对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的启示365
第四章 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366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366
一、社会工作的起源366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374
三、我国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381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性质与任务391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391
二、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398
三、社会工作的对象与范围402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工作者407
一、社会工作的功能407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427
三、社会工作者的素质449
第五篇 社区服务457
第一章 社区服务概述457
第一节 社区服务的概念457
一、社区服务的由来457
二、我国的社区服务459
三、社区服务的特点与原则463
四、社区服务的功能468
第二节 社区服务的基本要素与组织形式469
一、社区服务工作的要素469
二、社区服务的组织与职责472
第三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区照顾475
一、社区照顾的发展历程475
二、社区照顾的特点477
第四节 国外社区服务的模式477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478
二、美国的社区服务482
第二章 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486
第一节 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486
一、社区福利服务486
二、便民利民服务490
三、为辖区单位服务492
四、社区就业服务492
五、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493
第二节 社区服务与相关范畴493
一、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493
二、社区服务与街道工作494
三、社区服务与社区街道经济和税源经济495
四、社区服务与民政工作495
第三节 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496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496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497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501
四、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501
第三章 社区服务的实现途径509
第一节 社区服务的实现途径509
一、我国社区服务实现的途径509
二、国外社区服务实现的途径514
第二节 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方法518
一、社区服务工作的原则与工作程序519
二、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方法520
附:“九五”期间北京市社区服务事业发展规划521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服务现状调查530
北京市西城区社会资源开放现状和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分析报告535
社区资源调查表544
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服务中心实行聘用合同制实施办法(草案)548
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服务中心年度考核办法549
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考核评分表557
三、社区服务的实施步骤及手段566
附:居安社区服务标准模式573
第四章 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603
第一节 社区服务的相关法规603
一、立法机关对社区服务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603
二、地方政府颁布的与社区服务内容相关的政策法规609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相关法规617
一、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沿革617
二、与社区服务及社会保障有关的法规、政策621
第五章 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631
第一节 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经验与不足631
一、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631
二、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经验652
三、城市社区服务发展中的不足655
第二节 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659
一、拓展服务659
二、贴近生活660
三、实现社会化660
四、规范化运作661
五、产业化与非产业化并重662
六、实现专业化663
七、实现服务管理的制度化664
八、培育社区中介组织664
第六篇 社区治安667
第一章 社区治安概述667
第一节 社区治安的概念、特征与指导原则668
一、社区治安的概念与特征668
二、依法治理社区的原则675
三、群防群治原则676
四、专群结合原则679
五、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680
六、属地管理原则682
第二节 社区治安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和作用683
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性683
二、社区治安在维护社会稳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684
第三节 社区治安面临的形势686
一、社会犯罪总量及阶段性变化686
二、现阶段刑事发案及特点688
三、社会大环境对社区的影响689
四、维护社区治安稳定的思路698
第二章 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700
第一节 社区治安基本任务概述700
一、社区治安任务及实施700
二、社区治安基本任务的内容与目标要求701
三、社区治安政策法律的贯彻与实施702
第二节 社区治安案件的处置704
一、治安案件概述705
二、社区治安案件的受理与立案708
三、社区治安案件的侦破与处理711
四、社区治安案件的行政调解与民事损害赔偿713
第三节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预防和处置715
一、社区群体性治安事件概述715
二、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社区预防718
第四节 社区犯罪及其处理723
一、社区打击与防范犯罪的责任与刑法的任务723
二、犯罪及其构成要件725
三、社区犯罪的处理726
第五节 社区矛盾及其化解730
一、社区矛盾的现状731
二、转型期社区矛盾的理论分析733
三、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社区解决736
四、化解社区矛盾的工作机制737
五、人民调解的历史发展与法律地位740
第三章 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742
第一节 社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地位743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743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743
三、社区在综合治理中的地位745
第二节 综合治理在社区治安中的运作746
一、社区领导力量的“综合”746
二、社区群众力量的“综合”748
三、社区治理手段的“综合”749
第三节 社区实施综合治理的载体754
一、安全创建活动754
二、治安联防机制755
三、治安巡逻活动758
四、社区综合治理网络系统761
第四节 完善社区安全和综合治理体制763
一、社区综合治理的机构763
二、社区综合治理责任制度765
三、综合治理的奖惩766
第四章 社区治安的保障机制769
第一节 社区治安的组织机构769
一、公安派出所在社区治安中的地位与作用769
二、街道办事处的性质及其在社区治安中的作用776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治安中的地位与作用779
第二节 社区治安的保障782
一、街道办事处的物质保障782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源保障783
第三节 社区治安与社区民主自治784
一、社区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及特点784
二、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的任务和特点785
三、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788
四、社区治安的政治基础789
第五章 社区治安的法律适用及理性思考794
第一节 社区治安的法律适用794
一、社区治安中法的适用方式794
二、社区治安中法的适用特点与要求796
三、社区治安中常用的法律、法规797
第二节 社区治安发展趋向及相关经验800
一、社区治安发展趋向800
二、社区治安的自治发展目标及理论依据802
三、社区治安相关经验805
第七篇 社区环境建设815
第一章 绿色社区建设815
第一节 绿色社区的涵义与认证815
一、绿色社区的涵义815
二、绿色社区的认证816
第二节 社区环保机制及功能816
一、社区公众参与机制816
二、社区环保与政府环保的整合817
三、绿色社区领导和执行机构818
四、绿色社区建设的宣传动员819
五、社区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819
第三节 社区环保队伍820
一、社区绿色志愿者队伍的建立820
二、绿色社区公民行为规范的制定821
三、绿色社区奖励、批评机制821
第四节 绿色社区的宣传行动822
一、社区环保宣传教育822
二、组织社区绿色行动823
三、评选绿色家庭和绿色社区建设贡献奖824
第二章 环境污染及管理825
第一节 污染物及危害825
一、城市大气污染物及危害825
二、城市水体污染物及危害830
三、城市土壤污染物及危害832
四、城市固体废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及危害833
五、城市噪声污染及危害835
第二节 城市环境污染源836
一、工业污染源836
二、交通运输污染源839
三、农业污染源841
四、生活污染源842
第三节 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843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发展过程843
二、全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845
三、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847
第四节 生态环境管理851
一、社区生态环境管理的发展851
二、社区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方法852
三、社区生态环境管理措施855
第五节 社区生态环境规划857
一、社区生态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857
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和内容858
三、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方法860
第六节 社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调控861
一、社区生态环境系统调控的基本原理861
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调控目标865
三、城市生态调控的手段和方法——生态系统工程866
第七节 社区生态调控决策支持系统868
一、城市生态调控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868
二、系统设计与软件实现868
三、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人机交互式模拟870
第三章 美化环境 享受绿色生活873
第一节 环境自护873
一、食用绿色食品873
二、穿着天然织物874
三、居室污染防治874
四、绿色装修876
五、选购环保家具876
六、家庭噪声污染防治877
七、家庭绿色消毒法877
第二节 让垃圾变废为宝878
一、垃圾分类回收878
二、少用一次性制品879
三、回收塑料制品880
四、回收废电池880
第三节 使空气更洁净881
一、关注空气污染指数881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882
三、禁烧枯草、树叶、垃圾、秸杆883
四、黄土不露天884
五、使用无氟电器884
第四节 节约用水885
一、使用节水型器具885
二、杜绝跑冒滴漏886
三、洗漱随手关龙头886
四、一水多用887
五、使用绿色洗涤剂887
第五节 减少噪声887
一、维护安宁环境887
二、控制汽车噪声污染888
三、不燃放烟花爆竹889
四、音响电视小声点889
五、装修想想四邻890
第六节 重视生态环境890
一、珍惜纸张890
二、使用再生纸891
三、植树造林891
四、爱护动植物892
五、不买野生宠物892
六、观鸟不关鸟893
七、绿色旅游893
八、不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894
九、认识珍稀动植物894
十、野草不用拔除895
第七节 珍惜资源能源895
一、节约用电895
二、推广绿色照明896
三、促进旧物交流896
第八节 建设环境,付诸行动897
一、绿色消费897
二、做绿色志愿者898
三、参与环保宣传教育898
四、支持环保捐助900
第八篇 社区文化建设903
第一章 社区文化903
第一节 社区文化的含义及特征903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903
二、社区文化的构成904
三、社区文化的特征904
四、社区文化对居民的影响905
第二节 社区文化的几个概念905
一、文化特质906
二、文化丛906
三、文化圈907
四、文化模式907
五、文化区908
六、文化区域908
七、文化中心908
八、文化边际909
九、文化类型909
第三节 社区文化的内容909
一、都市文化特色910
二、乡村文化特色911
第四节 社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912
一、社区文化的冲突912
二、社区文化的融合914
第五节 社区的价值体系与文化体系916
一、价值体系与文化体系的含义916
二、价值体系与文化体系的关系917
三、社区价值体系的性质917
四、社区文化体系的性质918
第六节 社区文化的发展与建设919
第二章 社区体育922
第一节 社区体育的性质、要素及作用922
一、社区体育的性质922
二、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923
三、社区体育的主要特点924
四、社区体育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925
五、社区体育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927
六、社区体育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928
七、社区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929
八、社区体育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930
九、社区体育对体育社会化的作用931
十、社区体育对体育生活化的意义932
十一、开展社区体育对社区文化的促进作用933
十二、开展社区体育对完善社区服务的作用934
十三、社区体育对加强居民凝聚力的作用935
十四、社区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936
第二节 社区体育的组织与开展938
一、社区体育组织的特点938
二、社区体育组织的类型939
三、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原则940
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基本要素941
五、社区体育组织的实体化943
六、社区体育组织网络的建立944
七、社区体育组织与其他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945
八、社区体育组织的对外交流947
九、社区体育组织与行政机构948
十、社区体育组织发展的必然949
十一、社区体育的活动特点950
十二、提高社区体育活动的参加率950
十三、吸引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方法951
十四、社区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952
十五、社区体育活动要有地方特色953
十六、为少年儿童提供体育服务954
十七、为老年居民提供体育服务955
十八、为在职居民提供体育服务956
十九、社区体育设施的布局957
二十、社区内体育设施的利用959
二十一、社区内商业体育设施的支持与限制960
二十二、体育场馆向居民开放961
第三节 社区体育骨干的职责及作用962
一、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职责962
二、社区体育指导员与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区别962
三、社区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964
四、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特点965
五、社区体育教师和专家的作用966
六、社区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的作用967
七、社区体育活动骨干的培养968
八、社区体育人才网络的建立969
九、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知识结构970
十、社区体育指导站的主要工作971
十一、社区体育指导计划的制定972
第三章 社区教育974
第一节 社区教育的内涵与实质974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974
二、社区教育的实质976
第二节 社区教育的历史沿革977
一、旧中国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探索977
二、中国共产党在教育与社会结合上的实践984
三、我国社区教育的产生991
第三节 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995
一、制导性特征996
二、区域性特征999
三、整体性特征1003
四、开放性特征1006
第四节 社区教育的理论与教育方针政策依据1010
一、社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1010
二、社区教育与教育社会学1016
三、社区教育与我国现行教育方针政策1020
第五节 社区教育的模式1024
一、行政地域型模式1025
二、企业厂区型模式1030
三、学校中心型模式1032
下卷1039
第九篇 社区医疗卫生建设1039
第一章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1039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1039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1039
二、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特点1042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1043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046
五、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1048
第二节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概况1050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1050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1054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1055
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1058
第三节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1060
一、主要工作1060
二、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063
第四节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1065
一、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网络1065
二、切实可行的四级服务网络1066
三、明确的运作机制1067
四、规范的服务内容1068
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渠道1069
六、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规划1069
七、相辅相成的科研和社区卫生服务1070
第二章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1071
第一节 社区预防1071
一、社区预防概述1071
二、社区预防的工作重点1073
三、环境卫生指导1074
第二节 社区医疗1076
一、社区医疗概述1076
二、社区医疗的工作重点1078
三、缓和医疗1081
第三节 社区保健1084
一、社区保健概述1084
二、基本原则与要求1086
三、重点人群保健1086
四、社区精神卫生保健1089
第四节 社区康复1091
一、社区康复概述1091
二、目标与原则1094
第五节 社区护理1095
一、社区护理概述1095
二、家庭病床1098
第六节 社区健康教育1099
一、社区健康教育概述1099
二、社区健康教育原则1101
第七节 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103
一、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概述1103
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本原则1104
第八节 社区家庭卫生服务1105
一、家庭卫生服务概述1105
二、家庭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1107
第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1109
第一节 组织形式1109
一、组织管理体系1109
二、卫生服务体系1111
第二节 服务方式1114
一、团队合作方式1114
二、“三个面向”1117
三、注重健康和需求1119
四、提供综合连续的服务1121
五、提供经济方便有效服务1123
第三节 工作方法1125
一、社区动员1125
二、社区诊断1127
三、社区卫生工作计划1129
第四节 几项常用措施1132
一、健康档案1132
二、社区健康教育基本措施1134
三、社区康复模式1136
四、健身运动1140
第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法规1142
第一节 卫生法规概述1142
第二节 与社区卫生关系紧密的法规1144
一、与重点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法规1144
二、与卫生服务内容关系密切的法规1147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法规1150
一、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150
二、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151
三、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1152
四、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152
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1153
六、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155
七、关于实行患者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1155
八、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1155
九、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1157
十、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1158
第五章 国外社区卫生服务1160
第一节 英国社区卫生服务1160
一、英国社区卫生服务简介1160
二、英国社区医学与社区保健1163
三、英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1165
四、英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状况1166
第二节 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1167
一、科学化、现代化的社区卫生服务1167
二、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疗1169
三、澳大利亚老年医疗保障体系1170
第十篇 社区物流服务1175
第一章 社区物流服务的特点1175
第一节 物流的含义与分类1175
一、物流的含义1175
二、物流的分类1178
三、当代流通中的“三流分立”1179
四、“综合物流”——物流观念的一次革命1181
第二节 物流的特征1182
一、广泛性1183
二、媒介性1183
三、生产性1183
四、服务性1184
五、系统性1184
第三节 社区物流的职能、地位和作用1185
一、社区物流的职能1185
二、社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1186
第二章 社区物流的配送1188
第一节 配送的含义和特点1188
一、配送的含义1188
二、配送的特点1193
三、配送与送货的区别1194
四、社区配送的意义1195
第二节 社区物流配送的网络布局与设计1198
一、社区物流配送的网络布局原则1198
二、社区物流配送中心网络布局的模式1199
第三节 社区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及经济效益途径1201
一、社区物流信息的种类和构成1201
二、社区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202
三、社区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建设1203
四、社区配送中心经济效益的途径1204
第三章 社区物流服务的管理1206
第一节 社区物流服务管理1206
一、社区物流服务的概念与意义1206
二、社区物流服务管理的目的与原则1210
三、社区物流服务战略的设定1213
第二节 社区物流系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1217
一、社区现代物流系统与物流系统化管理1217
二、社区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1218
第三节 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1220
一、电子物流的涵义1220
二、电子物流是前端服务与后端服务的集成1221
三、电子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1224
四、传统物流服务与电子物流服务的区别1224
五、电子物流带来的外部资源力量1225
六、电子物流市场的参与者1226
第十一篇 社区网络建设与服务1231
第一章 社区网络服务的特点与功能1231
第一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概念、宗旨、目标1231
一、社区网络服务的概念1231
二、社区网络服务的宗旨1231
三、社区网络服务的目标1232
第二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特点1232
一、现代居家生活的趋势1232
二、信息化呼叫服务网络的纽带1233
三、多元化公共服务网络的依托1233
四、完善的监督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质量保障的屏障1233
五、一体化联网运营的优势1234
第三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背景和起源1234
一、社区网络服务的背景1234
二、社区网络服务的起源1235
第四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特征1236
一、品牌形象和资源优势1236
二、开放型资源整合和规模化网络发展1236
三、实现了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1236
四、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完善可靠的服务保障1237
五、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内容1237
六、显著的推广优势1237
七、明显的公益特征1237
第五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功能1238
一、信息化呼叫服务网络功能1238
二、多元化公共服务网络功能1239
三、智能化监督管理功能1239
四、社会化服务质量保障功能1240
第二章 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1242
第一节 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设计1242
一、落地式网络服务呼叫系统1242
二、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原则1243
第二节 社区网络服务系统功能1245
第三节 社区网络服务系统实施1247
一、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创办思路1247
二、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优势1248
三、社区网络服务系统规模和配置建设1249
附:社区网络服务方案1250
第四节 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规划1267
一、建设规划1267
二、设备供应商工作规划1269
第三章 社区网络用户的发展与管理1270
第一节 社区网络用户的发展1270
一、业务员必备工具及技能1270
二、社区网络用户发展操作三步曲1272
三、社区网络服务业务员礼仪1276
第二节 社区网络用户的管理1278
一、社区网络用户的界定1278
二、社区网络用户的管理原则1279
三、社区网络用户的管理内容1279
四、分销商管理1279
第三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组织与管理1280
一、社区网络服务的组织1280
二、社区网络服务的管理1282
三、社区服务资源一览表1283
第四章 社区网络服务运营、管理与监督1284
第一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运营1284
一、社区网络服务的推广原则1284
二、社区网络服务的推广方式1285
三、社区网络服务的运营方式1286
四、社区网络服务的社会效益1286
第二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品质管理1288
一、从了解社区网络服务到成为用户阶段的管理1288
二、社区网络的服务管理1290
三、品质管理小组成员对工作环节的监督程序1293
第三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监督1294
一、社区网络服务单位职责1294
二、投诉服务站1295
第五章 社区网络服务品牌1298
第一节 社区网络服务的CIS构成1298
第二节 社区网络服务DM单的设计1301
一、促进家庭生活现代化1301
二、提供省心、贴心、安心的服务1302
第十二篇 全国社区建设实验模式1307
全面推进社区发展的北京西城模式1307
天津河西区的养老为老服务模式1314
奔向“十个一”目标的天津和平模式1321
创新社区体制的石家庄长安模式1328
以转变政府职能拉动社区体制改革的沈阳和平模式1335
以自治为先导的沈阳沈河模式1341
筑造社会稳定工程的本溪模式1347
实现“三个跨越”的长春朝阳模式1356
务实创新的哈尔滨道里模式1363
引名企进社区的哈尔滨南岗模式1369
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社工队伍的上海卢湾模式1375
作为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南京鼓楼模式1380
优化社区功能的南京玄武模式1388
“四力合一”的杭州下城模式1394
“三步走”的合肥西市模式1399
强化社区自治主体的厦门开元模式1404
服从于需求的济南历下模式1410
着眼大服务的青岛市南模式1416
注重以人为本的青岛四方模式1424
实施“四个创新”的武汉江汉模式1430
以现代文明为龙头的广东佛山模式1438
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的海口振东模式1445
探索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庆江北模式1452
实践“三个代表”的西安新城模式1458
合理利用资源的新疆克拉玛依模式1465
第十三篇 来自社区建设一线的报告1475
北京市1475
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李建国1475
西城区地域功能初探&刘春城1478
天津市1482
构筑社区建设体系 推进社区建设发展1482
试行“三位一体” 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郭文卿1486
关于社区组织建设的思考&李金水1489
河北省1493
抓住机遇 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尹文儒1493
求实创新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陈建新1499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1504
对口帮扶使社区居委会面貌发生巨变&王荷丽1508
浅谈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刘福辰1510
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郭庆纯1516
山西省1518
着重抓好“五项工程”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毕怀恕 刘建成1518
大胆探索社区建设与强区富民战略的新路子&刘玉彩1522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建设&张宝珍 张晋忠1528
狠抓社区建设“载体”工程 探索“五动”运行机制&贾先凤 焦双林1533
内蒙古自治区1541
抓好社区党建 推动社区发展&吕慧卿 史文忠1541
加大社区建设力度 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刘程民1544
构筑群防群治社区治安防范体系&郭子刚 刘宝华1550
以服务为龙头 全力推进社区建设1554
辽宁省156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社区建设&杨军1560
争“四强”创“五好” 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胡继民1571
试论社区建设框架体系的构成要素&赵彬1576
如何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王开斌1586
构建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卢威1589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宋凤兰1594
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新模式&高会杰 鲁学文1599
发挥街道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李春盛1603
吉林省1609
突破重点 全面推进社区建设&赵景华1609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姜莹1612
深化改革 转换模式 努力实现社区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张贵生1616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张文祥1620
加强社区队伍之我见&谢廷先1624
切实搞好社区组织建设&王桂仁1626
黑龙江省1629
立足省情 加强社区建设&袁绍志 盛蕊1629
资源型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尹小平1639
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1647
因市制宜 推进社区建设&张志国 任建中1650
创新务实 抓好社区规划与建设&尹国祥 刘元德1657
加强社区建设 发挥龙头作用&朱振德 黄敬国1660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实施社区建设“四大工程”&孙伟1663
关于加强社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李长顺 张绘春1667
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吉广修1670
东安区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1673
上海市1681
整体推进社区服务功能的网络化、系列化、多样化&尹柏炎 朱银山1681
与时俱进 推动社区建设&李星华1685
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社区志愿服务&陆树青1690
以社区学校为载体 拓展社区功能1694
浦东新区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探索&马伊里 王小陵1699
江苏省1704
探索体制创新 不断开创社区建设的新局面&李顺典 钱国亮1704
深化服务 优化功能 打造社区建设新优势&郭民 伏虎1709
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尝试&唐善娥1713
关于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黄文玉1717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 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姜松春 施恩光1725
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刘善武1730
强化意识 理顺关系 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田春生 李夫贵1734
“三位一体”是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张仁才1739
整合资源配置 把社区建设推向新阶段1743
加快发展养老事业 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梅锦煊 张琴琴 瞿正华1747
浙江省1754
构筑城市基层管理新模式&周炳泉 陈平1754
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水平&陈志卫1763
规范运作 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马丽华1767
探索“四力合一” 深化社区建设&顾鑫森1772
义乌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做法1777
安徽省1786
加强领导 依靠群众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李宏塔1786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着力完善行政区划立法&陈文胜1790
构建城市社区发展新型动力机制&李学志等1794
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的不竭动力&檀赵银1801
福建省1807
转变职能 注重服务 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鄢一忠等1807
抓社区队伍建设 促进社区自治&薛钟寿1811
江西省1816
提高认识 明确任务 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钟健华1816
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城市社区建设新路子1823
山东省1830
履行职能 大胆创新 积极推动社区建设&亓凤海1830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1834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现代文明新社区1839
开展社区双拥 积极推进军民共建&岳英1847
推进县级市社区建设的建议&谢士银1851
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不断深化社区服务&冯传海1856
完善养老机构 加快福利社会化进程1859
抓住机遇 开拓进取 推进社区建设全面发展1864
论社区福利居家养老模式&孙兆军1868
实现“三个转变” 着力“两个创新”&张志玉1875
对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几个问题的探索&吕波1879
搭建广阔舞台 承载社区党建&刘祥达1885
认真履行职责 全面推进社区建设1889
略论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吴玉俊1893
河南省1898
积极探索中小城市社区建设之路&王延明1898
大胆创新社区建设管理模式&李永臻 冯全义1902
实行一把手工程 推进社区建设&包秀成 冯雪1908
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建设&王志敏1911
正阳县社区治安建设探索与实践&刘博1915
湖北省1920
创新管理体制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1920
社区建设关注小城镇 服务社会写就大文章&陶泽昌1925
探索政府与社区互动机制&王秀南1931
关于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思考&王秀南 熊承刚1940
社区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冯诗贵1945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谢豪斌 杨阳1948
湖南省1954
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新型社区&李定坤1954
全力推进社区建设 努力创建美好家园&李亿龙1958
围绕社区建设 抓好社区党建&刘光建1963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行某1966
广东省1969
着力抓好四个环节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王槐峰1969
与时俱进争创社区建设新业绩&刘家齐 阳必生1972
海南省1976
大力推进海南省社区建设&王亚保1976
重庆市1982
全力推进江北区社区建设1982
四川省1988
从六个方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配套改革1988
宜宾市社区规划与建设&黄国富1991
贵州省1997
浅论发展社区服务业&路斌1997
云南省2002
云南省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蒋昆生2002
西藏自治区2009
开创西藏社区建设的新局面&马泽碧2009
陕西省2013
从服务入手 积极开展社区建设&梁旭虹2013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不断深化社区建设&黄祥水2017
打造新型“IT社区”&薛建社 庾勇男2021
甘肃省2025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的有益尝试&黄续祖 张自力2025
社区建设应建立四大保障体系&梁贵仓2029
立足实际 发展县镇社区建设&贵天成2032
青海省2036
青海省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索南2036
宁夏回族自治区2043
银川市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孟宪笋204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49
试论民政部门牵头作用的落脚点&钟安军2049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田清生 赵红华2054
乌苏市社区规划与建设&刘建军 徐华银2064
第十四篇 社区建设文件选编2073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73
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2081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社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2087
中共焦作市解放区委员会街居两级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考评办法2098
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评估指标体系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