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舆论监督与新闻法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舆论监督与新闻法治
  • 于为民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1375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04页
  • 主题词:新闻工作-舆论-监督-研究;新闻工作-法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舆论监督与新闻法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1

第一章 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4

第一节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

第二节 舆论监督是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需要11

第三节 舆论监督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5

第四节 负面信息、负面报道与负面宣传辨析20

第二章 舆论监督的特征27

第一节 舆论监督的公开性27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广泛性32

第三节 舆论监督的及时性40

第四节 舆论监督的权威性44

第三章 舆论监督的原则51

第一节 坚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52

第二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56

第三节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61

第四节 坚持建设性的原则65

第四章 舆论监督的策略71

第一节 舆论监督要与人大、政协监督密切配合72

第二节 舆论监督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75

第三节 舆论监督要争取被监督者上级的支持80

第四节 舆论监督要争取执法执纪部门的配合82

第五节 舆论监督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86

第六节 舆论监督需要新闻媒体的合力88

第五章 舆论监督的类型92

第一节 新闻发布93

第二节 新闻调查95

第三节 新闻批评98

第四节 新闻综述100

第五节 追踪报道102

第六节 读者来信104

第七节 新闻评论106

第八节 新闻摄影与漫画108

第六章 舆论监督的状态与评价标准112

第一节 舆论监督的时态112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个性120

第三节 舆论监督的评价标准130

第七章 舆论监督的艺术136

第一节 用事实说话136

第二节 对比手法的运用142

第三节 “史家笔法”借鉴145

第四节 讽刺与幽默153

第八章 舆论监督的负面效应157

第一节 猎奇效应158

第二节 趋恶效应160

第三节 逆反效应164

第四节 灰色效应166

第五节 迷惑效应168

第六节 变异效应170

第七节 恐慌效应172

第八节 破坏效应174

第九章 几种特殊的舆论监督178

第一节 舆论监督与“公开调查”178

第二节 舆论监督与庭审直播186

第三节 亲历式采访与法律禁区194

第十章 突发事件的报道201

第一节 有关突发事件报道的法规203

第二节 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210

第三节 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217

第十一章 内参的作用和法律地位226

第一节 内参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226

第二节 因内参而引起的诉讼232

第三节 内参与内部刊物238

第四节 内参的法律地位242

第十二章 隐性采访的法律归属249

第一节 隐性采访的意义249

第二节 隐性采访的空间255

第三节 隐性采访中的道德困惑261

第四节 隐性采访的法律渊源264

第五节 隐性采访的禁区268

第十三章 舆论监督的障碍273

第一节 避而不见 装聋作哑275

第二节 聚众滋事 制造混乱277

第三节 封锁信息 一手遮天279

第四节 滥用权力 干扰采访281

第五节 殴打记者 暴力侵害283

第六节 金钱收买 暗设陷阱287

第七节 徇私枉法 处心积虑289

第八节 收缴报纸 掩人耳目290

第九节 倒打一耙 栽赃诬告293

第十节 闻过即查 打击报复294

第十一节 恶意诉讼 混淆视听295

第十四章 舆论监督的地域性298

第一节 舆论监督需要宽松的环境299

第二节 地方保护主义阻碍舆论监督304

第三节 法律与舆论监督的地理空间309

第四节 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利益冲突315

第十五章 “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320

第一节 舆论监督不是媒体审判321

第二节 法治建设需要舆论监督327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333

第四节 舆论监督与健全法治338

第十六章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343

第一节 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344

第二节 法律和新闻对事实的不同要求350

第三节 新闻失实的成因357

第四节 新闻失实的危害和法律责任362

第十七章 新闻自由与舆论监督368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产生与发展368

第二节 当代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37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381

第四节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388

第十八章 记者的权利和义务395

第一节 记者的人格权利396

第二节 记者的公民权利400

第三节 记者的职业权利407

第四节 记者的责任和义务414

第十九章 通讯员与舆论监督419

第一节 通讯员是群众办报的基础420

第二节 通讯员的任务和职责426

第三节 通讯员在舆论监督中的两难选择432

第四节 通讯员的权利和地位437

第二十章 网络传媒与新闻法治444

第一节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447

第二节 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453

第三节 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问题457

第四节 切实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463

第二十一章 新闻的自律与他律470

第一节 稿件送审制度470

第二节 新闻自律478

第三节 新闻评议与阅评484

第四节 纪律惩戒与法律制裁491

第二十二章 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498

第一节 新闻侵权的类型500

第二节 新闻侵权的责任构成509

第三节 新闻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514

第二十三章 新闻官司的预防和对策522

第一节 新闻官司的预防522

第二节 新闻侵权纠纷的处理530

第三节 新闻媒体的责任豁免537

第四节 用法律保障舆论监督的权利544

第二十四章 新闻法治的历史进程552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新闻立法553

第二节 新中国的新闻立法实践561

第三节 新闻立法势在必行569

后记578

主要参考书目581

研究探索新闻舆论监督的规律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司法部“舆论监督与新闻法治”课题评审会纪要5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