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与系统工程建设(安装调试)技术手册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与系统工程建设(安装调试)技术手册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4960195.jpg)
- 郭子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231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与系统工程建设(安装调试)技术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3
第一篇 计算机硬件开发篇3
第一章 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及其原理3
第一节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原理3
一、微处理器3
二、内存储器3
三、外存储器3
四、输入/输出设备3
第二节 计算机指令执行系统4
一、指令简介4
二、指令的执行4
三、指令寻址方式4
第三节 计算机性能评价指标7
一、CPU性能7
二、系统运行速度9
三、加速比11
四、性能/价格比13
第二章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结构及其选用技术15
第一节 CPU的主要技术参数15
一、主频15
二、前端总线(FSB)频率16
三、L1和L2 Cache的容量和频率16
四、支持的扩展指令集17
五、CPU内核工作电压18
第二节 中央处理器——CPU的发展历程18
一、CPU的发展历程18
二、市场上的主流CPU24
三、3D NOW!24
四、CPU内核工作电压24
第三节 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25
一、总线26
二、高速缓存26
三、逻辑门26
四、RAM(主存储器)26
五、寄存器26
六、运算器30
七、控制器30
八、ALU(算术逻辑单元)31
九、FPU(浮点运算单元)31
十、译码器31
十一、预取单元31
第四节 CPU的选购技巧32
一、精挑细选32
二、选件风标34
三、火眼金睛35
四、精品新品38
第三章 计算机内存储器一内存及其选用技巧39
第一节 计算机内存39
一、DRAM的接口类型39
二、技术参数40
三、内存的分类42
第二节 计算机主板43
一、主板的类型43
二、主板的插槽与接口44
三、芯片组44
第三节 计算机主板的选用技巧46
一、精挑细选46
二、选件风标50
三、防止掉入陷阱52
四、精品新品53
第四节 计算机内存的选用技巧54
一、精挑细选54
二、选件风标56
三、防止掉入陷阱60
四、精品新品62
第四章 计算机外存储器——外存开发及其维护63
第一节 硬盘工具软件的开发应用技巧63
一、硬盘克隆软件——Ghost63
二、系统维护软件——Norton 200068
三、硬盘分区管理软件——Partition Magic80
第二节 硬盘的选用92
一、精挑细选92
二、选件风标93
三、火眼金睛95
四、精品新品98
第三节 硬盘的优化与易盘/移动硬盘的使用98
一、合理分区优化硬盘99
二、常规整理优化硬盘99
三、压缩管理优化硬盘101
四、完全卸载优化硬盘103
五、整理碎片优化硬盘107
六、提速处理优化硬盘109
七、轻松应用移动硬盘109
第四节 硬盘数据保护与恢复技术117
一、数据丢失的原因及现象117
二、恢复数据常用的工具介绍118
三、数据恢复的一般方法119
第五节 硬盘的安装与分区格式化122
一、磁盘分区格式122
二、分区概念123
三、分区前的工作124
四、硬盘分区124
五、删除硬盘分区127
六、磁盘格式化128
第六节 硬盘的维护130
一、主板的维护130
二、硬盘的维护132
第五章 计算机输入/出设备及接口—I/O技术134
第一节 计算机显卡与显示器功能及选用134
一、显卡134
二、显示器136
第二节 计算机光驱与刻录机143
一、CD-ROM143
二、DVD-ROM144
三、刻录机(CD-RW)145
第三节 计算机声卡与音箱及其选用148
一、声卡148
二、音箱153
第四节 计算机键盘与鼠标156
一、键盘156
二、鼠标158
三、电源160
第五节 计算机机箱与电源161
一、机箱161
二、鼠标161
第六节 计算机I/O技术162
一、I/O信息的组成162
二、I/O接口的作用163
三、I/O端口的编址方法164
四、简单的I/O接口166
五、常见的I/O接口166
六、I/O传送方式168
第六章 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新技术179
第一节 装机技术179
第二节 开机检测193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设备及连接技术194
一、网卡194
二、集线器(HUB)和交换机(Switch)195
三、网线195
四、网络的连接196
第四节 系统维护技术202
一、微机的日常系统维护202
二、显示器的维护207
三、网络的维护207
四、其他维护项目208
第七章 计算机接口技术210
第一节 微机接口的内涵210
一、接口与接口技术210
二、接口的作用和功能210
三、接口交换信号212
四、CPU与接口之间传送信息的方式213
五、端口地址编址方式和端口地址译码电路214
第二节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215
一、串行通信协议215
二、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222
第三节 并行I/O接口技术230
一、8255A主要特性230
二、8255A的内部结构230
三、8255A的引脚信号和功能230
四、8255A的控制字和初始化编程232
五、8255A的工作方式234
第四节 计数器与定时器242
一、8253主要特性242
二、8253内部结构242
三、8253的引脚信号和功能243
四、8253控制字和初始化编程245
五、8253工作方式246
第五节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251
一、8259A的主要特性251
二、8259A内部结构251
三、8259A的引脚信号和功能253
四、8259A的控制命令字253
五、8259A的工作方式257
六、8259A的编程261
第六节 可编程DMA控制器265
一、8237A的主要特性265
二、8237A内部结构265
三、8237A的引脚信号和功能268
四、8237A的工作方式269
五、8237A的初始化编程272
第七节 LED显示接口技术279
一、LED状态显示器及其接口279
二、LED七段显示器及其接口279
三、LED点阵显示器及其接口283
第二篇 计算机软件开发篇289
第八章 软件工程产品与过程技术289
第一节 软件的特征与应用289
一、程序与软件289
二、软件的特征与类型290
三、常用软件292
第二节 软件工程技术293
一、过程、方法和工具294
二、软件工程的一般视图295
第三节 软件过程技术296
一、过程成熟度296
二、软件过程模型298
第九章 软件开发原则与方法299
第一节 软件开发流程299
一、需求299
二、分析301
三、设计304
四、实现307
五、测试309
第二节 倒置替换设计原则310
一、依赖倒置原则(DIP)310
二、层次化310
三、一个简单的例子312
四、熔炉示例313
五、结论315
六、Liskov替换原则(LSP)315
七、一个违反LSP的简单例子316
八、正方形和矩形,更微妙的违规317
九、一个实际的例子320
十、用提取公共部分的方法代替继承323
第三节 开放-封闭与接口隔离原则325
一、开放-封闭原则(OCP)326
二、描述326
三、关键是抽象326
四、接口隔离原则(ISP)332
第四节 并发开发模型与形式化方法模型340
一、并发开发模型340
二、基于构件的开发341
三、形式化方法模型342
第五节 基于构件的设计方法343
一、结构化程序设计343
二、设计符号的比较349
三、小结349
第十章 传统软件工程开发方法351
第一节 软件设计过程351
一、设计和软件质量351
二、软件设计的演化351
第二节 软件设计概念352
一、抽象352
二、求精353
三、模块化353
四、软件体系结构354
五、控制层次355
六、结构划分355
七、数据结构356
八、软件过程357
九、信息隐蔽357
第三节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358
一、结构化程序设计及其基本结构358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360
三、结构化程序设计举例364
四、软件开发方法367
第四节 用户界面设计方法368
一、黄金规则369
二、用户界面设计371
三、任务分析和建模372
四、界面设计活动375
五、实现工具376
六、设计评估376
七、小结377
第十一章 面向对象友好软件工程开发技术378
第一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导思想与方法378
第二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379
一、对象379
二、类380
三、封装380
四、类的定义380
第三节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381
一、面向对象系统的设计381
二、系统设计过程385
三、对象设计过程389
四、设计模式392
五、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93
六、小结394
第四节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394
一、面向对象的分析394
二、面向对象的设计396
第十二章 软件工程最新实用开发技术397
第一节 形式化方法开发软件技术397
一、基本概念397
二、数学预备知识401
三、应用数学符号描述形式规约404
四、形式规约语言405
五、用Z表示一个软件构件的例子406
六、形式化方法的十条戒律408
七、形式化方法——未来之路408
八、小结408
第二节 客户/服务器软件工程开发409
一、C/S系统的软件工程409
二、分析建模问题409
三、C/S系统的设计409
第三节 软件极限编程技术411
一、极限编程实践411
二、结论416
第四节 软件再工程开发技术416
一、软件维护417
二、软件再工程过程模型417
第五节 素数产生程序开发方法419
一、素数产生程序:一个简单的重构示例419
二、结论430
第六节 Web工程开发与应用技术430
一、基于Web的应用属性431
二、WebE过程433
三、WebE框架433
四、表示/分析基于Web的系统434
五、基于Web的应用的设计435
六、测试基于Web的应用439
第二卷441
第十三章 程序设计语言与算法441
第一节 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特征441
一、高级语言441
二、高级语言基本特征442
第二节 高级语言程序的编译与执行命令456
一、编译执行456
二、解释执行458
第三节 算法459
一、算法的特征459
二、算法的表示459
三、算法的复杂度461
四、常用算法463
五、数值计算468
第四节 软件建模语言473
一、软件语言和软件建模语言473
二、UML概述474
三、UML的基本内容474
第十四章 计算机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系统476
第一节 数据结构476
一、数据结构的概念476
二、抽象数据类型477
三、数据结构应用示例478
第二节 数据库体系结构478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478
二、数据库的体系结构479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480
第三节 数据模型481
一、E-R模型481
二、层次模型与网状模型482
三、关系模型483
第四节 关系模型485
一、关系数据结构485
二、关系操作487
三、关系完整性规则487
第五节 E-R建模与视图集成488
一、建立ER模型488
二、视图集成493
第六节 语义对象建模498
一、语义对象建模的过程498
二、数据分析与语义对象建模504
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511
第十五章 关系数据库系统及其模式规范化513
第一节 模式规范化的含义513
一、投影与连接513
二、函数依赖514
三、Armstrong公理系统515
四、闭包和投影516
第二节 关系代数517
第三节 模式规范化520
一、规范化的框架521
二、无损连接分解523
三、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525
第四节 范式与规范化方法525
一、关系模式的冗余和异常问题525
二、函数依赖527
三、范式和规范化方法528
第五节 规范化算法530
一、计算属性闭包530
二、计算投影531
三、求最小覆盖532
四、通用分解方法533
五、3NF分解535
六、BCNF分解536
第十六章 知识数据库与SQL语言程序设计538
第一节 DATALOG语言538
一、谓词538
二、规则和程序539
三、依赖图和递归539
四、安全性540
第二节 SQL语言540
一、SQL的特点540
二、SQL语言基本概念541
三、SQL的支持特性542
四、SQL的语句类型542
五、SQL表达式543
第三节 查询优化原理与算法546
一、查询优化原理及算法546
二、DATALOG的扩充550
第四节 SQL数据定义与查询551
一、SQL数据定义551
二、SQL数据查询555
第五节 SQL数据操纵与控制568
一、数据插入569
二、数据修改569
三、数据删除570
四、SQL数据控制570
第六节 知识数据库系统与语言571
一、Prolog+SQL572
二、DATALOG及其扩充572
三、扩充的DATALOG+过程语言573
四、与面向对象数据库相结合573
五、知识库系统的体系结构的演变574
第十七章 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设计575
第一节 数据库设计575
一、为什么要数据库设计575
二、数据库设计的工作578
三、数据库生命周期578
四、数据库设计方法579
第二节 关系数据库设计步骤580
一、需求分析阶段581
二、概念模型设计阶段581
三、逻辑模型设计阶段581
四、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582
五、数据库实施阶段582
六、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582
第三节 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582
一、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583
二、用户视图法585
第四节 客户/服务器式的设计方法585
一、存储过程与泛模式585
二、泛模式下的功能设计586
三、数据库设计587
四、公共数据库与私有数据库588
五、判断实体之间的关系588
六、列出所有表的关键字589
七、数据库图示化表示方法589
第十八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590
第一节 应用程序体系构成590
一、C/S体系结构590
二、分布式体系结构593
三、Web体系结构593
第二节 PL/SQL程序设计593
一、PL/SQL简介594
二、PL/SQL控制结构594
三、PL/SQL游标596
四、PL/SQL异常处理598
第三节 PB应用开发步骤599
第四节 OLAP应用开发599
一、ROILUP操作599
二、CUBE操作601
三、流行的OLAP工具603
第五节 PowerScript语言程序设计605
一、PowerScript基本概念605
二、常量、变量、函数和表达式606
三、PowerScript语句608
四、嵌入式SQL与动态SQL语句610
五、函数与事件的调用612
六、Oracle的存储过程和函数调用612
第六节 程序调试与发布613
一、调试应用程序613
二、编译应用程序614
三、发布应用程序615
第十九章 Web数据库与交互式网站创建技术616
第一节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616
一、CGI616
二、服务器API617
三、IDC617
四、ADC617
第二节 ASP+ADO模式与ASP.NET+ADO.NET模式618
一、ASP的运行环境618
三、ASP的优点618
三、ASP的优点618
四、数据操作对象ADO619
五、ASP.NET+ADO.NET模式620
第三节 JSP+JDBC模式与Oracle Web DB模式623
一、JSP的实现方式624
二、JSP的应用模型624
三、JSP的优点625
四、JDBC625
五、Oracle WebDB626
第四节 应用HTML在Web上显示信息技术627
一、Web站点的结构628
二、HTML简介628
三、深入了解HTML文档629
四、URL、锚标记和文档引用632
五、在HTML表格中显示信息633
第五节 应用ASP和JavaScript实现用户与服务器的交互技术635
一、动态Web站点的结构636
二、为用户输入设计HTML表单637
三、用ASP和JavaScript编写Web应用程序640
第六节 Web站点的设计、页面以及流程技术644
一、登录和顾客信息644
二、购物车、搜索以及选择商品645
三、付款和收据648
第二十章 数据库安全技术650
第一节 数据库的安全控制方法650
一、数据库的安全性650
二、数据库的完整性653
第二节 数据库的安全完整性与恢复技术656
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问题656
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评测标准657
三、数据库的安全威胁来源658
四、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659
五、数据库的完整性660
第三节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技术662
一、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含义662
二、事务662
三、并发控制的必要性662
四、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技术664
五、基于时间戳的并发控制技术666
第四节 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性666
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性667
二、数据库服务器的用户授权667
三、保护数据库对象668
第二十一章 Visual Basic NET(6.0)特性与安装技术670
第一节 Visual Basic新增功能670
一、版本增强670
二、集成开发环境670
三、ActiveX671
四、Internet功能671
五、新增控件和增强控件672
六、面向对象的功能672
七、语言的增强673
八、数据访问673
九、Internet673
第二节 Visual Basic.NET的新特性674
一、新的IDE特性674
二、语言和语法的新特性676
三、结构化错误处理能力684
四、公共语言运行时环境689
第三节 Visual Basic属性、事件与方法691
一、属性692
二、方法693
三、事件693
第四节 使用窗体与基本控件694
一、设计时和运行时都可设置的属性694
二、窗体方法和事件696
三、基本控件696
第五节 Visual Basic.NET中的数据访问功能700
一、ADO.NET的概念和体系结构700
二、使用ADO.NET访问数据701
三、在Visual Basic.NET中访问XML704
四、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发展演绎706
第六节 VB安装技术708
第二十二章 VB程序设计711
第一节 Visual Basic程序结构及工作方式技巧711
一、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结构711
二、事件驱动应用程序的工作方式711
三、开始编码之前应掌握的几个技巧712
第二节 变量、常数与数据类型713
一、变量713
二、变量的使用范围715
三、变量的使用技巧716
四、静态变量720
五、常数720
六、创建常数721
七、数据类型722
八、创建用户定义类型727
九、使用类创建新的数据类型728
十、数组729
第三节 程序调试技巧732
一、错误类型732
二、使用Debug.Assert方法733
三、使用调试工具栏733
四、使用【立即】窗口734
五、使用本地窗口736
六、使用调用堆栈跟踪程序流程737
七、特别的调试考虑738
第四节 运行中错误处理技巧741
一、Err对象741
二、未预见的错误743
三、错误处理样式744
第五节 VB程序中的文本处理749
一、使用Label控件749
二、显示状态文本754
三、显示提示信息文本759
第六节 面向用户的控件760
一、使用CheckBox控件实现复选选项760
二、使用OptionButton控件763
三、使用滚动条控件765
四、使用ComboBox控件768
第七节 图形技术771
一、使用Image控件771
二、使用对象的图形方法772
三、实现动画784
四、生成即时曲线792
第二十三章 VB程序设计案例797
第一节 教务管理系统797
一、创建底层数据库797
二、系统登录模块设计802
第二节 屏幕保护程序设计807
第三节 电子商务系统811
一、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811
二、电子商务系统网站设计815
三、创建自定义Web控件815
四、创建网站页面的分析823
五、电子商务的客户管理825
六、电子商务的Web服务826
第四节 MySaver应用程序设计829
一、MYSAVER.BAS831
二、MYSAVER.FRM833
第五节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841
一、创建收费系统数据库841
二、设计及实现系统登录界面844
三、收费站主界面开发854
第二十四章 Visual C++可视化程序设计872
第一节 Visual C++可视化编程872
一、Visual C++与MFC编程工具872
二、Windows与MFC编程特点875
三、MFC应用程序开发过程875
第二节 程序设计与编程876
一、概述876
二、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876
第三节 应用MFC类库编程与调试技巧882
一、输入接口设计882
二、屏幕输出方法885
三、文件处理888
四、MFC程序编写与调试888
第四节 程序开发过程893
一、开发循环894
二、设计目标895
三、设计步骤896
四、试验和分析902
五、测试903
六、软件维护904
七、效率904
第三卷905
第二十五章 Visual C++语言组件905
第一节 C++中的C905
一、运算符简介905
二、数据类型简介906
三、调试技巧914
第二节 类型与默认参数917
一、类型917
二、布尔量918
三、字符类型919
四、整数类型920
五、浮点类型920
六、默认参数921
七、选择重载还是默认参数922
八、小结925
第三节 指针、常量、类和组件926
一、指针926
二、常量928
三、类930
四、数组938
第四节 内联函数与函数声明940
一、内联函数940
二、函数声明946
第五节 引用与拷贝构造函数947
一、C++中的指针948
二、C++中的引用948
三、拷贝构造函数951
第六节 名字空间与异常控制960
一、名字空间960
二、C++中的静态成员966
三、异常967
第七节 运算符重载974
一、两个极端975
二、语法975
三、可重载的运算符976
四、转换运算符993
五、友元995
六、基本运算符999
七、下标1001
八、函数调用1002
九、间接1003
十、增量和减量1005
十一、一个字符串类1006
第八节 模板1010
一、引言1010
二、一个简单的String模板1011
三、函数模板1016
四、用模板参数描述策略1019
五、专门化1021
六、派生和模板1025
七、源代码组织1029
第二十六章 HE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031
第一节 汇编语言程序的元素构成1031
一、指令1031
二、伪指令1033
三、注释1033
第二节 命令行的使用方法1034
一、HEC汇编器实现1035
二、全局性元素1040
三、命令行选项和命令行参数的处理1042
第三节 算术运算与二进制位操作1048
一、算术运算1048
二、二进制位操作1050
第四节 编译器设计1054
一、复杂性管理1054
二、方法1057
第五节 程序流控制1059
一、跳转1060
二、选择1062
三、循环1066
第六节 运行时系统的创建1068
一、模仿与创造1068
二、项目管理——关键路径1069
三、运行时系统的关键路径1069
四、操作系统的关键路径1070
第二十七章 Delphi程序开发技术1073
第一节 构件编程方法1073
一、Delphi开发的程序种类1073
二、构件编程的方法1073
三、示例1074
第二节 窗体构件与Frame构件1075
一、窗体简介1075
二、窗体的特殊属性、方法和事件1076
三、窗体调用1078
四、MDI窗体1078
五、Frame构件1079
第三节 菜单构件的动态管理1081
一、下拉菜单TMainMenu1081
二、弹出菜单TPopupMenu1082
三、菜单项TMenuItem1082
四、菜单的动态管理1082
五、MDI菜单1083
第四节 动态使用构件1083
一、对象动态建立与释放1083
二、非可视对象的建立1083
三、可视构件的建立1084
四、窗体构件1084
五、利用Components访问动态建立的构件1084
第五节 绘图与图形打印1085
一、TFont,TPen和TBrush类1085
二、TCanvas构件1085
三、示例:屏幕保护程序1088
四、Printer对象1091
五、图形打印1093
六、TCanvas与Windows GDI1094
第六节 多线程技术1095
一、多线程技术1096
二、使用向导1097
三、TThread对象1098
四、协调线程1099
五、运行线程1101
六、示例1102
第七节 拖放与堆叠技术1105
一、拖动(Drag and Drop)1105
二、堆叠(Drag and Dock)1107
第八节 Action机制1111
一、Action机制1111
二、用ActionList管理Action1113
三、预定义的Action1114
四、用ActionManager管理Action1115
第九节 剪贴板的使用技巧1115
一、ClipBoard对象1115
二、如何使用剪贴板1116
第十节 NT服务程序1117
一、建立服务程序框架1117
二、TServer及其他对象1119
三、简单示例1120
第十一节 DDE服务器1122
一、什么是DLL1122
二、调用DLL1123
三、创建DLL1124
第十二节 Help制作技术1126
一、所需工具1126
二、高级特征的实现工具1126
三、创建Help文件的步骤1126
四、编辑帮助文件正文1127
五、创建帮助工程文件1129
六、创建帮助目录文件1130
七、编译运行1131
八、设置浏览顺序1132
九、Delphi程序调用帮助1133
第十三节 应用程序分发技巧1134
第十四节 CLX组件开发跨平台与网络应用程序1137
一、创建跨平台的应用程序1137
二、CLX和VCL的比较1138
三、CLX中没有的特性1139
四、Windows和Linux的不同1139
五、跨平台的数据库应用1140
六、跨平台的网络应用程序1141
第十五节 控制面板应用程序1141
第二十八章 Delphi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1143
第一节 Delphi数据库开发方法1143
一、Delphi数据库体系1143
二、基本概念1144
三、Delphi6.0数据库应用开发新功能1145
四、开发方法1146
五、支持数据库开发的工具1146
第二节 数据集1147
一、何谓数据集1148
二、打开或者关闭数据集1148
三、字段访问1148
四、数据导航1149
五、数据编辑1149
六、数据查找1151
七、数据过滤1151
八、数据集的事件1151
九、状态属性(States)1152
十、属性CanModify与Modified1153
十一、记录书签(Bookmark)1153
十二、与数据控制构件联系1154
十三、多用户控制1154
十四、TBDEClientDataSet构件简介1155
第三节 BDE的编程方法1155
一、连接方式1155
二、存储过程与TStoreProc1156
三、缓冲技术与TUpdateSQL1159
四、C/S应用程序1164
五、数据库TDatabase1168
第四节 ADO编程技巧1170
一、支持ADO技术的构件1170
二、向导方式连接数据库1173
三、ADO构件简例1174
第五节 dbExpress编程1174
一、单向数据集的类型1175
二、连接数据库服务器1175
三、建TSQLConnection1175
四、使用数据存取构件1178
五、读取数据1179
六、执行不返回结果集的命令1179
七、建立Master/Detail链接游标1181
八、访问元数据信息1181
九、调试dbExpress应用程序1185
第二十九章 Delphi网络与通信开发技术1187
第一节 Socket程序开发1187
一、使用Socket组件1187
二、TCP/IP应用程序的流程1188
三、一个简单的Telnet客户端的实现1189
四、Socket编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194
第二节 Indy组件编程技术1195
一、Indy Clients组件1195
二、Indy Servers组件1196
三、Indy Misc组件1197
四、Indy组件编程实例1199
第三节 FastNet组件编程技术1201
一、FastNet组件功能简介1201
二、UDP组件1202
三、FTP组件1206
四、邮件收发1212
第四节 WebBroker与Web Snap技术1219
一、WebBroker技术简介1219
二、使用WebBroker开发服务器端应用的基本步骤1219
三、WebSnap1220
第五节 Web Service1220
一、Web Service的含义1220
二、SOAP协议规范概述1220
三、Web Service和SOAP的架构1223
四、Delphi6.0对Web Service开发的支持1224
第六节 案例赏析1225
一、根据客户端IP地址获取计算机名1225
二、收发电子邮件与监视网络服务器资源1228
第三十章 Delphi多媒体与图形处理开发技术1234
第一节 屏幕考贝与图片旋转1234
一、实现图片任意角度的旋转1234
二、实现屏幕拷贝1236
第二节 图形显示技巧1238
一、技巧(一)1238
二、技巧(二)1240
三、技巧(三)1243
第三节 简单媒体播放器1245
第三十一章 Delphi窗体与界面设计1249
第一节 窗体设计器1249
第二节 主界面1249
第三节 Form文件1250
一、建立窗体1250
二、修改窗体属性1250
三、增减构件1250
四、窗体文件的代码1251
五、窗体设计模板1251
第四节 Delphi6.0集成开发1252
一、第14版的Object Pascal编译器1252
二、Code Complete功能1252
三、Object TreeView窗口1253
四、增强的View窗口1253
第五节 案例赏析1254
一、实现透明窗体效果1254
二、枚举系统窗口标题1259
三、生成变色窗口背景1262
四、窗体的开合效果1265
五、爆破窗体特效1267
第三十二章 J2EE应用设计与开发技术1272
第一节 J2EE层次1272
一、客户层1272
二、表示层1273
三、业务逻辑层1273
四、数据层1273
第二节 J2EE应用组件1274
一、Web组件1274
二、业务组件1274
第三节 开发方法与步骤1275
一、建模工具1275
二、开发工具1275
三、J2EE应用的内容1276
四、J2EE应用的开发阶段1277
五、范例应用程序简介1281
第四节 设计应用1281
一、为什么创建模型1282
二、实体关系基础1283
三、CASE工具1284
四、逆向工程1285
五、实体建模1287
六、关系建模1288
七、支持的数据库1289
第五节 JDBC连接技术1290
一、介绍1290
二、什么是JDBC1290
三、JDBC的好处1291
四、JDBC 2.1新数据类型1291
五、JDBC 2.0可选程序包API:javax.sql1293
第六节 servlet1295
一、什么是servlet1295
二、servlet的优点1296
第七节 JNDI和LDAP1296
一、命名和目录服务1297
二、什么是JNDI1297
三、寻找应用范例资源1297
四、JNDI结构1299
五、JNDI操作1301
六、轻型目录访问协议1302
第八节 Java服务器页面开发1302
一、JSP语法1302
二、标签库1319
三、小结1324
第九节 企业JavaBeans程序设计1324
一、企业JavaBeans简介1324
二、分布式程序设计概括1325
第十节 JavaMail1325
一、简要指令1326
二、详细指令1327
三、代码解决方案1333
四、小结1336
第三十三章 Java网络编程技术1337
第一节 机器识别与Sockets1337
一、机器识别1337
二、Sockets(插座)1339
第二节 服务客户1344
第三节 数据元(Datagrams)1348
第四节 在applet中使用URL1348
第五节 在Web中的应用1351
一、多个开发人员角色1351
二、迭代式开发1352
三、简化的结构和开发1352
四、方便地映射到应用功能1353
五、基于组件的结构1353
六、对客户端组件的支持1354
七、对事务逻辑组件的支持1354
第六节 编程技术1355
一、动态绑定事件(Binding events dynamically)1355
二、将business logic和用户界面logic隔离1357
三、标准型式1359
第三十四章 Java视觉化程序设计1361
第一节 Visual programming与Beans1361
一、运用Introspector提取出Beanlnfo1361
二、一个更为复杂精巧的Bean1366
第二节 Bean的包装(Packaging a Bean)1370
第三节 Bean所支持的更复杂功能1371
第三十五章 Java I/O系统设计1372
第一节 File class1372
一、目录列示器(A directory lister)1372
二、无名的内隐类(anonymous inner classes)1374
三、目录的检查和建立1375
第二节 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1377
一、InputStream的类型1377
二、OutputStream的类型1378
第三节 Readers和Writers1379
一、数据的来源(sources)和去处(sinks)1380
二、改变stream的行为1380
三、未曾有任何变化的classes1381
四、RandomAccessFile1381
第四节 I/O串流的典型运用技巧1382
一、Input streams1384
二、管线化的(piped)streams1387
第五节 标准I/O1387
一、读取标准输入1387
二、System.out转换为PrintWriter1388
三、标准I/O重导向(Redirecting)1388
第六节 压缩与对象次第读写1389
一、压缩1389
二、对象次第读写(Object serialization)1394
第七节 Tokenizing的输入动作1412
一、StreamTokenizer1412
二、StringTokenizer1415
三、检验大小写1417
第四卷1427
第三篇 系统工程建设篇1427
第三十六章 Windows XP系统安装与启动1427
第一节 系统安装最低配置1427
第二节 安装前的准备1428
一、硬件要求1428
二、升级或全新安装1430
三、要选择哪种文件系统1431
四、最后的注意事项1431
第三节 Windows XP安装过程1431
一、从旧版Windows升级1432
二、全新安装1434
三、从网络上升级Windows1438
四、在Windows旧版下的全新安装1438
五、Windows XP产品激活和注册1440
第四节 Windows XP高级安装1442
一、多重启动1442
二、无干预自动安装1443
三、命令行参数说明1444
第五节 全新安装Windows XP1446
一、由光盘启动1446
二、在DOS下启动安装程序1447
三、保留原有系统,另外安装新的Windows XP1448
四、Windows 98与Windows XP并存1448
五、Windows NT 4.0/2000与Windows XP并存1450
第六节 安装Windows XP多国语言版1450
第三十七章 Windows XP文件系统与管理器向导安装技术1453
第一节 Windows XP文件系统1453
一、FAT文件系统1453
二、NTFS文件系统1457
三、使用长文件名1462
四、光盘文件系统1463
五、通用磁盘格式1464
第二节 文件与文件夹压缩1464
一、文件与文件夹的压缩与解压1464
二、压缩对于移动及拷贝文件的影响1466
三、NTFS压缩算法1467
四、压缩性能1467
第三节 NTFS的可修复性1467
一、用NTFS修复数据1467
二、高速缓存与数据修复1468
三、簇重映射1468
第四节 基于重析点的特性1468
一、远程存储器1468
二、卷安徽装点1469
第五节 文件系统工具1469
一、Cads:显示并修改NTFS访问控制列表1469
二、Compact:压缩与解压NTFS文件和文件夹1470
三、Convert:将FAT卷转化为NTFS卷1471
四、Expand:展开被压缩的文件51471
五、Mountvol:显示、创建并删除卷安装点1471
六、Chkdsk:磁盘查错扫描1472
第六节 创建和调试应答文件1473
一、使用安装管理器向导1473
二、调试应答文件1479
三、转换Windows NT4.0应答文件1480
第三十八章 Windows XP应用程序管理与软件安装1481
第一节 安装Windows XP应用程序1481
一、运行安装程序1481
二、添加组件程序1485
第二节 设置软件安装与维护技术1486
一、设置软件分发服务器1486
二、软件安装与维护的客户端问题1487
三、培训用户1488
第三节 运行应用程序1488
一、2位应用程序1489
二、16位应用程序1489
三、具体远行方式1489
四、解决兼容性问题1490
五、退出运行的程序1492
第四节 安装与管理应用程序1493
一、公布应用程序包1493
二、分配应用程序包1494
三、软件安装默认属性1494
四、个人应用程序包属性1495
五、升级应用程序1497
六、卸载应用程序包1497
第五节 删除应用程序1498
一、自动卸载应用程序1498
二、手工删除应用程序1499
第六节 修复应用程序与文件保护1500
一、修复应用程序1500
二、Windows文件保护1500
第三十九章 Windows XP系统维修工具与桌面安全技术1502
第一节 系统配置实用程序1502
一、选择系统启动的方式1503
二、设置应用程序是否随开机而运行1504
第二节 系统还原1505
一、自动创建还原点1505
二、手动创建还原点1506
三、系统还原注意事项1507
四、运行系统还原1507
五、分配系统还原的可用空间1510
第三节 设备管理器1511
一、禁用与启用设备1511
二、查找添加硬件1512
三、管理驱动程序1513
第四节 Windows XP带有的安全管理工具1519
一、安全模板1520
二、安全配置和分析管理单元1523
三、SECEDIT命令行工具1526
第五节 桌面锁定1526
一、配置用户221527
二、用户策略1528
第六节 MMC全面接触1530
一、理解MMC1530
二、创建MMC1532
三、使用MMC1535
四、定制MMC界面1537
第四十章 BIOS/windows注册表技术1539
第一节 注册表和BIOS的功能结构1539
一、注册表简介1539
二、注册表与文件关系1546
三、BIOS基础1547
第二节 优化硬件系统1550
一、优化磁盘子系统1550
二、优化其他硬件设备1558
第三节 注册表设置1563
一、消除快捷方式图标的小箭头1563
二、让BMP图形文件直接显示缩略图1563
三、取消窗口动画1564
四、增、减“新建菜单中的选项1564
五、更改windows XP的安装路径来源1565
六、更改登录背景图案1568
七、自定义登录信息1568
八、查看和修改运行命令的历史信息1568
九、从资源管理器启动命令提示符窗口1569
第四节 优化操作系统1570
一、服务启动失败时自动恢复到最后一次正常启动的注册表拷贝1570
二、服务启动失败时显示错误消息1571
三、控制Windows XP服务启动的顺序1571
四、设置并行口的标识符1571
五、设置串行口的标识符1571
六、设置串行口的访问级别1572
七、启用串行口Fifo队列1573
八、设置端口的IRQ值1574
九、设置事件记录的大小1574
十、设置特定文件不被备份1575
十一、禁止使用“LAST KNOW GOOD”(最后一次成功启动)1575
十二、控制发生错误时是否弹出警告窗口1575
十三、系统崩溃时自动记录日志1576
十四、系统崩溃时强迫计算机重新启动1576
十五、当“资源管理器”崩溃时强迫计算机重新启动1577
十六、设置系统临界进程的总数1578
十七、更改服务器进程的优先级1578
十八、安全日志写满时自动暂停计算机1579
十九、禁止启动时进行磁盘扫描1580
第五节 优化多媒体1580
一、优化显卡的Direct3D和OpenGL设置1580
二、优化AGP总线1581
三、启用AGP显卡快写功能1581
四、在显示属性中加入超频选项1582
五、开启显卡的全屏抗锯齿功能1583
六、启用显卡的S3TC纹理压缩1584
七、启用显卡Hyper-Z功能1584
八、快速刷新Z轴数据1585
九、自动清空Z轴数据1585
十、设置输出数据压缩1586
十一、关闭同步垂直刷新1586
十二、关闭抗锯齿功能1587
十三、设置显卡用来存储纹理的系统内存空间的大小1587
十四、设置显卡工作频率1588
十五、启用显卡的细节纹理贴图功能1588
十六、启用显卡的三线性过滤功能1589
十七、启用显卡的AGP SideBind功能1589
十八、启用显卡的三角形加速功能1590
十九、启用显卡的高分辨率优化功能1590
二十、设置显卡使用S3TC压缩所有纹理1591
二十一、设置只使用显存存储纹理数据1591
二十二、启用S3TC磁盘缓存功能1592
第六节 BIOS升级1592
一、Award BIOS升级过程1592
二、AMI BIOS升级过程1595
三、BIOS升级失败处理1599
第七节 显卡及其他硬件BIOS升级1599
一、显卡BIOS升级1599
二、升级Modem BIOS1605
第四十一章 Windows XP局域网建设1606
第一节 系统硬件安装技术1606
一、网卡的安装1606
二、集线器的安装1606
三、网线的安装1606
第二节 系统软件的安装1607
一、安装Windows XP1607
二、网络组件的配置1612
三、配置网络适配器1614
四、添加文件和打印机共享1614
五、添加协议1614
六、TCP/IP协议的设置1615
第三节 网络协议与Windows XP网络模型1616
一、网络协议1616
二、Windows XP的网络模型1616
三、网络连接配置1617
第四节 连接共享1619
一、在网络连接上启用Internet连接共享1619
二、配置Internet连接共享的Internet选项1620
三、Internet连接共享设置1621
四、选择Internet连接共享主机1622
第五节 添加网络组件与高级应用1622
一、添加网络组件1622
二、两个高级应用1622
第六节 防火墙设置1627
一、高级ICF设置1627
二、防火墙是如何工作的1627
三、启用或禁用Internet连接防火墙1628
四、查看安全日志文件1628
第四十二章 UNIX系统安装技术1630
第一节 UNIX系统启动与用户登录1630
一、UNIX系统的启动方式1630
二、UNIX系统的启动过程1630
三、用户的登录过程1631
第二节 UNIX常用执行命令1632
一、用户与系统管理员1632
二、进入与退出系统1632
三、在用户之间切换1634
四、基本命令1634
第三节 UNIX系统与其他系统关联1646
一、UNIX与DOS文件格式的转换1646
二、DOS分区在UNIX系统中的使用1646
第四节 vi编辑器1648
一、在vi中定位光标1648
二、在vi中删除和改变文本1648
三、恢复上一指令前的内容(撤销)1648
四、在一行中寻找字符1648
五、屏幕内容滚动1649
六、编辑另一个文件1649
七、系统异常关机时未存盘文件恢复1649
八、vi内使用Shell1649
九、设置vi的工作环境1649
第四十三章 UNIX系统创建与管理1650
第一节 UNIX文件系统动态管理方法1650
一、文件系统的动态数据结构1650
二、文件的检索过程1651
三、文件共享的实现及应用1653
第二节 文件系统的启用1655
一、加载与卸载1655
二、文件的检索过程1655
三、远程加载(共享网络文件系统)1656
第三节 UNIX进程调度与管理1657
一、UNIX进程状态及其转换1657
二、UNIX进程调度程序1659
三、UNIX进程调度算法与调度策略1659
第四节 性能管理1661
一、系统性能1661
二、性能调整1663
三、收集性能统计信息1663
第五节 存储管理1667
一、存储管理技术1667
二、虚拟存储技术1671
第六节 UNIX系统的设备管理1673
一、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1673
二、UNIX系统设备管理结构1676
第七节 多线程程序设计技术1677
一、创建和使用简单线程1677
二、对线程的常用操作1679
三、线程中使用的数据1681
四、多线程程序设计综合举例1682
第八节 用UNIX系统构建Internet网络平台1684
一、主机地址和域名服务1684
二、UNIX的TCP/IP配置信息1684
三、Internet服务的建立1686
第四十四章 Linux系统安装与设置1691
第一节 Red Hat Linux 7.1的安装1691
一、分区1691
二、安装过程1692
第二节 在Linux上建立网络连接1692
第三节 telnet服务器的配置1694
一、开启telnet服务1694
二、TCP Wrapper1695
三、防火墙设置1696
第四节 网络配置1697
一、Red Hat网络配置1697
二、Caldera OpenLinux网络配置1702
三、SuSE网络配置1703
四、在命令行下访问PPP:使用wvdial和pppd1703
五、调制解调器设置1705
第五节 配置文件和工具1706
一、/etc目录及其内容1706
二、使用linuxconf1707
三、使用LILO引导Linux1708
第六节 安全配置1711
一、用Linuxconf建立一个简单的防火墙1711
二、用IP链建立一个简单的防火墙1711
三、用基于Linux内核.4的IP表建立一个简单防火墙1715
四、代理1718
五、Secure Shell(SSH)1719
第四十五章 Linux系统构造与管理1720
第一节 KDE桌面1720
一、桌面文件1721
二、KDE窗口1722
三、虚拟桌面:KDE桌面页面调度程序1723
四、KDE面板和应用程序启动器1724
五、KDE风格1725
第二节 编译和安装Linux内核1725
一、编译内核1725
二、准备使用编译过的内核1726
三、重新引导系统1728
四、替代的引导方法1728
第三节 启动窗口管理器1729
第四节 控制shell操作1730
第五节 以太网选项配置1731
一、网络驱动程序配置1731
二、用DHCP协议进行动态配置1732
三、用linuxconf配置网络1734
第六节 接收邮件通知:From和biff1735
第七节 拔号连接1736
一、使用GUI PPP拨号程序1736
二、为自动连接建立按需拨号1738
第八节 在Linux系统中安装远程NFS卷1740
一、对远程系统使用mount1740
二、配置/etc/fstab以允许用户安装远程卷1741
三、自动安装远程卷1741
第九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1741
一、SQL数据库1742
二、xBase数据库1743
三、桌面数据库1744
第十节 系统管理1744
一、系统管理:超级用户1744
二、系统配置1745
三、系统目录和文件1750
第四篇 安装调试与维护篇1759
第四十六章 软件测试方法与步骤1759
第一节 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的关系1759
一、测试与开发各阶段的关系1759
二、测试与开发的并行性1759
三、完整的开发流程1760
四、测试在开发阶段的作用1760
第二节 高速Web测试方法1761
一、探索性测试1761
二、双人测试1761
第三节 测试方法1762
第四节 测试流程1763
一、开发过程规范1763
二、测试过程规范1765
三、测试过程规范的过程1767
第四十七章 软件技术测试1768
第一节 集成测试技术1768
一、集成测试的方法和步骤1768
二、集成测试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1768
三、集成测试计划编制1768
四、集成测试中的注意事项1774
五、集成测试报告生成1775
六、集成测试完成的标志1775
第二节 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测试1776
一、连续测试概述1776
二、连续测试策略的实现1777
三、连续测试管理1777
第三节 系统测试技术1778
一、系统测试计划1778
二、系统测试设计1778
三、系统测试实现1779
四、系统测试执行1780
五、转系统测试流程1781
六、回归测试1781
七、系统测试问题总结、分析1781
第四节 网站性能监控测试1782
一、防火墙内部对防火墙外部1782
二、不同外部监控的优点和缺点1782
三、测试页面的顺序1783
四、最好的策略1783
五、可靠性和误警报1783
六、诊断1784
第四十八章 面向用户的安装调试技术1785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中面向业务的测试技术1785
一、交互的场景和测试技术1785
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动态测试1788
第二节 企业级软件测试1791
一、自动化测试工具1791
二、测试管理体系1799
第三节 策略性测试1804
一、业务过程和集成测试1804
二、构造测试1807
三、计划测试的执行1807
四、来自于大型项目的经验1809
五、工具支持1809
第四节 负载测试1810
一、Astra LoadTest1810
第五节 软件质量与软件度量1825
一、质量、质量特性与质量职能1825
二、质量管理1827
三、全面质量管理1829
第六节 功能测试1830
一、WinRunner1831
二、QARun1832
第七节 Web测试1836
一、用户界面1836
二、功能测试1839
三、接口测试1840
四、兼容性测试1840
五、负载/压力测试1841
六、安全性测试1841
七、图形显示测试1842
八、超连接导航测试1842
第八节 嵌入式软件测试1843
一、嵌入式软件分析与测试的重要性1843
二、纯软件的测试工具1844
三、纯硬件的测试工具1845
第九节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1845
第四十九章 软件自动测试技术1848
第一节 测试自动化与设计1848
一、测试自动化1848
二、自动测试设计1849
第二节 自动化测试的优点1852
第三节 自动化测试工具1852
一、SAP测试工作平台1852
二、展望1857
第四节 综合测试自动化1859
一、工具性能1859
二、开发工作1860
三、首次使用Autotest1860
第五节 新测试工具的选择及其评价1860
一、在市场上找到V-Test1860
二、评估V-Test1861
第六节 第三代自动测试工具1862
一、设计一种新的基础构造1862
二、评价付出的努力1863
三、设计基础结构1863
四、第三代测试工具的价格与优点1864
五、第三代测试工具遇到的问题1864
六、第三代测试系统得到的教训1865
第七节 三代测试系统概要1866
一、三代测试工具的特性1866
二、长期策略1866
三、建议1867
四、成功的因素1867
第八节 回归测试1868
一、项目小组1868
二、测试小组1868
第五十章 系统工程常见故障与维护1870
第一节 主板故障诊断与维修1870
一、主板故障的分类1870
二、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1871
三、主板故障检查维修的常用方法1871
第二节 CPU超频方法与常见问题1872
一、超频的概念1872
二、影响CPU超频的因素81873
三、超频的坏处及注意事项1874
四、CPU超频方法1875
五、超频常见问题1877
六、CPU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878
七、CPU风扇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879
第三节 内存的使用和维护1880
一、内存的升级1880
二、内存编号的含义1881
三、内存使用注意事项1883
四、如何虚拟内存1884
五、虚拟缓存——Vcache1885
六、安装内存条时的注意事项1885
第四节 Windows系统常见声卡故障的处理1886
一、声卡无声的全面解决1886
二、声卡其他故障总结1890
第五节 操作系统常见故障与维护1893
一、安装时出现“无法打开文件”错误信息表示什么意思1893
二、在安装的时候出现没有足够磁盘空间的错误信息,但实际上磁盘空间是足够的。如何跳过这个错误信息1893
三、安装时为什么报路径无效错误信息1893
四、安装程序不能启动,该怎么办1893
五、当用CD-ROM安装们Windows 98时,第一次重新引导后死机。这是什么原因呢?该怎么办1894
六、用户在系统中安装了两个CD-ROM驱动器,但只检测到一个,该怎么1894
七、知道文件名,却不知道在哪个目录下,怎么找到它1894
八、当windows95升级到Windows98时,安装程序给了一个转换为FAT32的选择被用户拒绝时,安装完Windows98后是否可以进行转换呢1894
九、用启动盘启动计算机时,发现硬盘没有了。为什么1895
十、没有声卡能否使PC扬声器发出声音1896
十一、Windows98无法认识CD-ROM驱动器,该怎么办1897
十二、已经安装了Windows98,但现在CD-ROM却不工作了?如何才能1898
十三、为什么在声卡中不能使用Windows98的“音量控制”实用程序1898
第六节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899
一、计算机的病毒与故障区别1899
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1901
三、病毒发作后的急救措施1901
四、怎样挽救被CIH病毒破坏的数据1902
五、几种常用的杀毒软件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