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省志 卷1 地理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省志 卷1 地理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4946032.jpg)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2247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南省志 卷1 地理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4
第一章 国土和居民6
第一节 国土6
一 位置6
二 面积7
三 政区9
第二节 居民11
一 人口11
二 民族16
第二章 历代建置沿革19
第一节 西汉时期19
一 犍为郡19
二 牂牁郡20
三 越嶲郡20
四 益州郡21
第二节 东汉时期23
第三节 蜀汉时期26
第四节 西晋时期30
第五节 东晋时期34
第六节 南朝刘宋时期39
第七节 南朝南齐时期43
第八节 北朝时期47
第九节 隋朝时期48
第十节 唐朝前期49
第十一节 南诏时期60
第十二节 大理时期68
第十三节 元朝时期76
一 元初五城77
二 十九万户府77
三 云南行省80
四 宣慰司(宣抚司)80
第十四节 明朝时期90
第十五节 清朝时期96
第十六节 民国时期104
一 废道104
二 沿边行政区划105
三 建县106
四 政务视察区(行政督察区)110
第十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114
一 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14
二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117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120
四 1976年10月以后120
第三章 云南省地(州)、市历史沿革128
第一节 昆明市128
第二节 东川市130
第三节 昭通地区131
第四节 曲靖地区132
第五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134
第六节 玉溪地区136
第七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8
第八节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41
第九节 思茅地区142
第十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44
第十一节 大理白族自治州146
第十二节 保山地区148
第十三节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50
第十四节 丽江地区152
第十五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53
第十六节 迪庆藏族自治州154
第十七节 临沧地区155
第四章 城镇157
第一节 城镇现状157
第二节 省辖市162
一 昆明市162
二 东川市169
第三节 县级市171
一 个旧市171
二 曲靖市173
三 大理市175
四 开远市177
五 昭通市179
六 楚雄市180
七 保山市182
八 玉溪市184
九 畹町市185
第五章 地质188
第一节 大地构造轮廓188
一 扬子准地台188
二 滇西褶皱带188
三 滇东南拗陷褶皱带188
四 松潘甘孜褶皱系188
第二节 地层序列188
一 扬子区191
二 华南区192
三 藏东滇西区193
四 巴颜喀拉—秦岭区194
第三节 岩浆岩195
第四节 地质构造198
一 构造单元198
二 构造体系207
三 新构造运动212
第五节 地质演化214
第六章 地貌217
第一节 地貌特点217
一 以山脉为骨架呈掌状分布217
二 地势呈阶梯状递降217
三 高原山地东西并列219
四 山高谷深219
五 小型盆地广布219
六 地貌类型复杂219
第二节 山地220
一 山体类型220
二 主要山脉221
第三节 高原229
第四节 坝子231
一 坝子分布231
二 坝子类型236
三 主要坝子241
第五节 地貌区划244
一 滇东盆地山原区(Ⅰ)246
二 横断山北段高山峡谷区(Ⅱ)247
三 横断山南段中山峡谷区(Ⅲ)248
第六节 奇特景观249
一 喀斯特景观249
二 河流景观254
三 其他景观258
第七章 气候259
第一节 气温259
一 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259
二 界限温度初终期和持续日数266
三 热日与冷日267
第二节 日照269
一 日照时数269
二 日照百分率269
第三节 降水270
一 年降水量270
二 降水日数270
三 暴雨日数270
四 一日最大降水量272
五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72
六 降水量时间分配272
七 降水变率273
八 雨季开始期273
第四节 湿度 蒸发 干燥度275
一 湿度275
二 蒸发275
三 干燥度276
第五节 风 气压277
一 风277
二 气压278
第六节 雾 雷暴279
一 雾279
二 雷暴279
第七节 气候带280
一 北热带280
二 南亚热带281
三 中亚热带281
四 北亚热带281
五 南温带282
六 中温带282
七 北温带282
第八章 陆地水283
第一节 河流283
一 金沙江288
二 珠江289
三 红河(元江)291
四 澜沧江293
五 怒江295
六 伊洛瓦底江296
第二节 湖泊297
一 滇池299
二 洱海301
三 抚仙湖303
四 星云湖305
五 杞麓湖307
六 异龙湖308
七 阳宗海310
八 清水海311
九 程海312
十 泸沽湖313
第三节 地下水314
一 类型314
二 时空分布317
三 水质319
第四节 冰川320
第九章 土壤321
第一节 类型322
一 砖红壤322
二 赤红壤323
三 红壤323
四 黄壤324
五 燥红土324
六 褐土324
七 黄棕壤325
八 棕壤325
九 暗棕壤325
十 棕色针叶林土325
十一 亚高山草甸土326
十二 高山草甸土326
十三 高山寒漠土326
十四 紫色土326
十五 石灰(岩)土327
十六 火山灰土327
十七 新积土(冲积土)327
十八 沼泽土327
十九 水稻土328
第二节 分布328
一 水平分布328
二 垂直分布329
三 地域性分布331
第三节 土壤改良利用区划332
第十章 植物地理339
第一节 区系地理339
一 区系的组成种类339
二 区系的古老科属341
三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345
四 植物区系分区367
第二节 植被地理371
一 主要植被类型和分布371
二 植被区划378
第十一章 动物地理381
第一节 动物地理特征381
一 动物区系381
二 动物分布386
第二节 动物区系和分布类型397
一 昆虫纲397
二 鱼纲401
三 两栖纲406
四 爬行纲408
五 鸟纲410
六 哺乳纲412
第三节 生态地理动物群415
一 基本类型和垂直分布415
二 组成和生态地理415
第四节 动物地理区划419
一 西南区(Ⅰ)420
二 华南区(Ⅱ)429
三 华中区(Ⅲ)435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439
第一节 矿产资源439
一 有色金属矿产439
二 黑色金属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441
三 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442
四 非金属矿产443
五 特种非金属矿产444
六 建筑材料和其它非金属矿产444
七 能源矿产445
第二节 植物资源447
一 用材树种447
二 淀粉植物449
三 油料植物449
四 香料植物451
五 纤维植物452
六 药用植物453
七 观赏植物454
八 鞣料植物455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456
一 动物种类456
二 珍稀保护种类456
三 革用兽类457
四 毛皮兽类462
五 药用动物462
六 实验动物462
七 野生鸡类462
八 野生鸭类464
九 观赏鸟类465
十 两栖爬行动物465
十一 鱼类467
第四节 其他资源469
一 土地资源469
二 气候资源470
三 水资源474
四 地热资源478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483
第一节 气象灾害483
一 旱灾483
二 洪涝485
三 冰雹487
四 低温、霜冻和大雪490
第二节 地震灾害492
一 地震活动主要特征492
二 主要地震带495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四次大地震496
第三节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498
一 巧家—东川泥石流发育带498
二 大盈江流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发育带501
三 龙川江滑坡泥石流发育带502
四 金沙江撒营盘崩塌滑坡发育带502
五 漾濞江泥石流滑坡发育带503
六 期纳—宾川泥石流发育带503
七 澜沧江中上游滑坡泥石流发育带503
八 贡山—六库泥石流滑坡发育带504
九 怒江中下游泥石流发育带504
十 龙江流域泥石流滑坡发育带504
十一 澜沧江下游滑坡泥石流发育带505
十二 南汀河流域泥石流发育带505
十三 李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发育带505
十四 南盘江八大河滑坡崩塌发育带505
十五 马关老君山滑坡带505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507
第一节 经济地理特征507
第二节 农业地理509
第三节 工业地理511
第四节 交通运输地理513
第五节 商业地理514
附录:云南省地理学会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