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萧山历史 1949-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萧山历史 1949-1978](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4943334.jpg)
-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0410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区(城市)-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杭州市-1949~197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萧山历史 194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1949年5月—1952年12月)3
第一章 解放初期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的建立3
第一节 县委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建立3
一、萧山的解放和旧政权的接管3
二、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的建立6
三、地方人民武装的组建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群团组织的建立9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9
二、群众团体的建立11
第二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5
第一节 贯彻落实省委“六大任务”,开展农村工作15
一、征借粮草,支援前线15
二、开展反霸减租18
三、积极救灾渡荒19
四、开展剿匪斗争21
第二节 稳定市场,争取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24
一、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斗争24
二、工业和手工业生产的逐步恢复26
三、统一财政与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29
第三节 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32
一、开展准备工作32
二、土改试点工作34
三、运动的全面展开36
四、做好复查和定权发证工作39
第四节 抗美援朝运动40
一、时事宣传和抗美援朝运动的掀起40
二、参军参战热潮的掀起42
三、增产捐献和拥军优属活动的开展43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45
一、贯彻中央关于镇反运动的指示45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全面展开46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和深挖暗藏的反革命48
第六节 其他各项民主改革的开展51
一、禁毒、禁娼、禁赌,荡涤旧社会的丑恶现象51
二、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53
三、改革旧的司法制度55
四、开展民主建政运动5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59
第一节 执政初期党的建设59
一、执政初期党的组织状况和建党整党工作59
二、加强学习,大力培养各类干部61
三、开展“三反”运动,进行廉政建设63
第二节 工商业的调整与商贸业的恢复66
一、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的建立66
二、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69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的初步开展和农业生产的恢复72
一、吴关泉互助组的建立72
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初步开展73
三、邱关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兴办75
四、浦阳江水利工程的建设77
五、农业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和农村经济的复苏79
第四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初步改造和发展80
一、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80
二、县文化馆的建立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83
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兴起84
第五节 卫生事业的起步85
一、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和乡镇卫生所的普遍建立85
二、爱国卫生运动的全面开展87
三、姜片虫病和血吸虫病的防治88
第六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改善89
一、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89
二、社会的深刻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改善91
第二编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3年1月—1956年9月)95
第四章 学习宣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95
第一节 学习宣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5
一、传达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95
二、大张旗鼓地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97
第二节 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98
一、萧山县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的下达98
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100
三、棉、油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10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06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106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快速推进106
二、“全力巩固,坚决收缩”方针的贯彻109
三、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111
第二节 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4
一、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114
二、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6
三、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21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121
二、完成“三大改造”后的遗留问题122
第六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2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政协首届会议的召开124
一、第一次人口普查和基层选举124
二、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26
三、政协萧山县首届一次会议的召开128
第二节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党对各人民团体的领导129
一、县工商联的成立和统战工作的加强129
二、加强对工会的领导131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132
第三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逐步发展134
一、《萧山报》的创刊与萧山有线广播站的建立134
二、文化艺术事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35
三、教育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县科普协会的成立136
第四节 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138
一、加快发展农业生产138
二、加强对工业与手工业的领导140
三、城乡物资交流会的普遍举行141
第七章 党的建设和首届党代会的召开143
第一节 过渡时期党的建设143
一、“新三反”运动143
二、整党建党工作145
三、内部审干工作148
四、开展肃反斗争150
第二节 中共萧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52
一、大会召开前的酝酿和准备152
二、中共萧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53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年9月—1966年5月)16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161
第一节 贯彻落实省二大决议和党的八大路线161
一、全面动员,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161
二、严格党员标准,整顿党的基层组织164
三、在学习活动中教育党员干部165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事业在探索中发展167
一、贯彻实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发展农业生产167
二、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168
三、坚持百花齐放,推进科学文化事业169
四、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继续发展171
五、“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173
第九章 整风反右派斗争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77
第一节 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全党整风运动177
一、传达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77
二、正确处理群众闹事事件179
三、多方听取意见,开展全党整风180
第二节 从整风运动到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184
一、从整风运动到反右派斗争184
二、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及其后果185
第三节 贯彻整风精神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87
一、说理斗争和大辩论187
二、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189
第十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193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和全面展开193
一、贯彻省二大二次会议精神,组织发动“大跃进”193
二、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196
三、组织全民开展大炼钢铁运动199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202
一、瓜沥红旗人民公社的成立202
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加速实现204
三、兴办公共食堂205
第三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209
一、“五风”给党风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后患209
二、大炼钢铁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破坏211
三、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弊端212
第十一章 纠“左”的初步努力及其中断216
第一节 纠正“左”的错误的初步努力216
一、省二大三次会议精神的贯彻216
二、人民公社的整顿和巩固219
三、工业生产的初步调整222
第二节 五十年代后期萧山经济社会的发展224
一、大批工业企业的兴建224
二、组织群众性的水利建设226
三、以农具、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229
四、深入开展血吸虫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232
五、毛泽东抵达萧山视察234
第三节 开展“反右倾”斗争和组织继续“大跃进”237
一、贯彻省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开展全县“反右倾”斗争237
二、中共萧山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241
三、工农业生产的继续“大跃进”243
四、以反贪污为重点的“三反”整风运动245
第四节 国计民生出现严重困难249
一、生产生活出现严重困难249
二、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粮食困难251
第十二章 贯彻落实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257
第一节 初步贯彻调整方针257
一、贯彻中央《紧急指示信》257
二、省委调查组和田家英相继到萧山调查259
三、宣传贯彻“农业六十条”262
第二节 贯彻七千人大会精神,实行进一步调整263
一、传达学习七千人大会精神263
二、农村政策的全面调整264
三、工业、手工业的调整267
四、供销社和商业系统的调整269
五、金融系统的调整271
六、教育文化卫生系统的调整271
七、精简机构人员,压缩城镇人口273
第三节 其他事业在调整中恢复和发展274
一、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克服市场供需矛盾274
二、倡导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276
三、加强战备工作278
第四节 在调整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281
一、以农村为中心的建党、整党和党员登记281
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的开展284
三、进行甄别平反工作288
四、中共萧山县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290
五、推动各项学习运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93
第十三章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298
第一节 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298
一、贯彻“双十条”,开展社教试点工作298
二、农村“四清”运动的全面展开310
第二节 城镇“五反”运动的开展312
一、反投机倒把运动的开展312
二、城镇“五反”运动的全面展开3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316
一、省委萧山社教工作团的成立316
二、全面贯彻“二十三条”,调整社教工作320
第十四章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和十年探索的成就及教训324
第一节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324
一、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324
二、社会事业的发展326
三、中共萧山县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3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330
一、十年来全县各项工作的主要成就330
二、十年探索的主要经验教训332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萧山(1966年5月—1976年10月)337
第十五章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33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社会的全面内乱337
一、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337
二、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的瘫痪、半瘫痪341
三、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群众组织的对立343
四、实行军事管制和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347
第二节 “斗、批、改”运动和极左政策的推行349
一、“斗、批、改”运动349
二、推行极左的经济政策353
三、教育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355
四、整党建党和中共萧山县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359
第十六章 党领导人民大规模围垦362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领导群众奋力围垦362
一、益农公社打响围垦第一炮362
二、历史性突破的瓜沥围垦364
三、首次全县大围垦365
第二节 军民联合围垦和垦区的开发与建设367
一、十万亩围垦成功会战367
二、围垦中的曲折和抢险御灾斗争368
三、垦区的开发与建设371
第十七章 纠“左”与反纠“左”的斗争373
第一节 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373
一、从“批陈整风”到“批林整风”373
二、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和恢复建立群团组织378
三、纠正“左”的经济政策的努力379
四、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380
第二节 纠“左”受阻及中断383
一、“批林批孔”运动的全面开展383
二、民兵指挥部的成立和“群众专政”386
三、突击入党和突击提干387
第十八章 全面整顿和抵制错误思潮388
第一节 全面整顿及其被迫中断388
一、撤销“批林批孔”组织和民兵指挥部388
二、纠正“双突”,整顿党组织390
三、工业战线和其他社会事业的整顿391
四、“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开展394
第二节 抵制“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和庆祝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396
一、干部群众抵制“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396
二、庆祝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397
三、十年内乱的严重危害399
第五编 拨乱反正与恢复发展(1976年10月—1978年12月)405
第十九章 政治思想上的初步拨乱反正405
第一节 “揭、批、查”运动405
一、开展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405
二、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407
第二节 整顿领导班子和落实党的政策408
一、整顿和恢复各级领导班子408
二、初步平反冤假错案409
第三节 贯彻新时期总任务和开始真理标准问题讨论411
一、学习中共十一大文件,贯彻新时期总任务411
二、初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12
第二十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14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继续围垦414
一、组织领导东江围垦414
二、北线隆冬大围垦41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416
一、结合萧山实际,发展农业生产416
二、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419
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21
后记424